0301110【范文汇编】政治学习心得体会汇编50篇10万字

2022-10-21 11:01:45 141
联系客服提示-墨墨公文

目录

学好用好《条例》确保党支部建设高质量-1-

支部建设要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3-

以《条例》促进党支部建设质量全面提升——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12-

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精神             -17-

充分发挥支部书记“领头羊”作用-22-

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一论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25-

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二论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27-

压实抓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责任—三论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30-

全面提升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33-

提高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37-

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火墙”-41-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44-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对策建议-49-

扛起防范化解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政治责任-55-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须坚持六大思维-59-

发挥检察职能作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73-

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想自觉-76-

政治自觉行动自觉-76-

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80-

坚决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83-

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85-

强化政治担当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88-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场硬仗-90-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场攻坚战-92-

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94-

习近平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的学习心得-97-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感-103-

勇当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知行合一的实干家-107-

以志愿服务凝聚力量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心得             -112-

学习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有感-115-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118-

在筑牢根基中砥砺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121-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124-

以理论武装强担当作为之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127-

学理论炼党性铸忠诚勇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133-

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136-

谱写好新时代的实践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142-

不断修炼自我增强担当本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145-

做让党放心的青年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             -149-

中青年干部要带头坚定政治信仰-15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开班讲话心得体会-155-

学习总书记在中青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有感-157-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践行“好干部”标准-158-

强化理论武装锤炼坚强党性主动担当作为-160-

学思践悟强党性改革创新勇担当发布者-162-

防止“低级红”警惕“高级黑”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心得-168-

从五个方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172-

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175-

全面提升高校党组织建设水平-175-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履行央企使命-180-

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履职尽责全过程-184-

在“走亲连心三服务”中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187-

强化政治功能,同心同德同力推进社区治理-189-

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抓落实、敢担当-193-

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有感-194-

立德树人,发挥思政课程主体地位-196-

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199-

勇于担当作为,践行立德树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201-

学好用好《条例》确保党支部建设高质量

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党支部今后的工作明确了一系列的规定,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党支部都要把学习领会《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摆上日程,调高标准,保证质量。

要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要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完善基本制度、开展基本活动、提升基本服务、落实基本保障,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增强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让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成为引领党员的“神经中枢”,确保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落地生根。

要发挥好党支部的熔炉作用。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和党风。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要抓好《条例》的学习贯彻,使每名党员深入领会精神,全面掌握内容,增强贯彻执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努力提高抓好党支部工作、推动党支部建设的本领,加强制度落实和举措创新,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落出成果。

要发挥好党支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作用。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就像铁不擦拭会生锈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党支部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特别是要牢牢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长期坚持、持续发力、不断深化,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练就纪检人忠诚干净担当的钢筋铁骨,努力打造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铁军。

支部建设要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共中央在印发《条例》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和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要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全面掌握《条例》内容,切实增强贯彻执行《条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笔者认为,增强贯彻执行《条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除了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全面掌握《条例》内容、切实履行《条例》规定外,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才能把党支部这项“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抓实抓好。

突出政治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基本需要

讲政治是《条例》的显著特点。我们在学习中发现,无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条例》的会议、中共中央印发《条例》的通知还是《条例》本身,讲政治、“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一个显著特点。如:会议强调,要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通知强调,重视党支部、善抓党支部,是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条例》把“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作为总则的重要内容,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旗帜鲜明讲政治”和“两个维护”作为党支部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党员“突出政治教育”“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政治品质纯洁的党员”作为党支部基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强调在组织生活中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在“三会一课”中“应当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在选拔党支部书记时要“突出政治标准”等。

讲政治是政治组织强身健体的内生需要。中国共产党是有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纪律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础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在支部工作和支部建设中突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和政治引领,是其政治组织属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显而易见,如果政治组织不讲政治,那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据、理由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

讲政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需要。列宁曾经深刻指出:“全部问题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针对当时流行的“多搞些经济、少搞些政治”的观点,他回答说:“自然,我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希望我们少搞些政治,多搞些经济。但是不难理解,要实现这种愿望,就必须不发生这种政治上的危险和政治上的错误。”如果发生了政治上的危险和错误,那么“政治与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毛泽东在《严重的教训》一文的按语中也深刻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邓小平也告诫全党:“到任何时候都得讲政治。”

讲政治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应该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彪炳人类史册的伟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涣散党的组织,消解党的理想、纪律以致政治生态恶化进而导致商业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恶化等严重问题。因此,在支部工作和支部建设中突出政治建设,切实把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落实到支部,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工作懈怠、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才能有力有效地遏制和预防“贪腐型”干部“祸政”、“演员型”干部“惑政”、“吹牛型”干部“误政”、“投机型”干部“害政”、“慵懒型”干部“怠政”、“浮萍型”干部“弱政”的乱象,根本扭转在一些地方、部门、企业和单位中存在的劣胜优汰的反淘汰乱局。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像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如果不讳疾忌医就应该承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种情况似乎更为突出、更加严重了,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更加具有现实紧迫性。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这毫无疑义是正确的;但把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一切向钱看”,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GDP挂帅,则是片面的和错误的了。

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体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曾多次阐述,1987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的确立,从根本上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政治方向,其本身就是讲政治,但是仅此还不够,还必须同时旗帜鲜明地讲“两个基本点”的政治。任何割裂这三位一体的关系,以“一个中心”替代或者否定“两个基本点”,或者相反,以“两个基本点”替代或者否定“一个中心”,都是错误的,都将犯“颠覆性”的错误。邓小平当时一再告诫全党,这条基本路线至少要管100年不变,既要防“左”(即否定改革开放),也要反右(即否定四项基本原则)。

抓经济与讲政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社会整体来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权利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是说,经济(或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发展,需要构建能反映其内在要求的政治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合,为其服务并保驾护航;需要变革与其不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为其巩固发展清障开道。从经济活动的个体来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的社会关系,包括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在亚当·斯密这里,我们也看到了经济学家的“经济人”假设或“人是经济的动物”与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的一体两面性或二位一体性。

荣获“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十名外国友人之一、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关于经营与政治关系的深刻思考与独到实践,对我们极具启发性。他在一次对“政经塾”学员的演讲中曾语重心长地说:“政治与经营虽然是不同的称号,但在基本上都是相通的。简单地说,经营的最大者就是政治,政治与经济是一体的。我相信,一位了不起的经营者,一定可以当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也同样可以到任何复杂的企业去发挥他的才华,这是共通性的。所以,把政治与经营分开考虑是不对的。我兴办‘政经塾’的着眼点,就是根据政治、经济两者一脉相通的关系,所以才会命名为‘政经塾’。政治家的任务是从事国家的经营,普通的经营者则从事以经济为中心的经营,可以说大同小异,因此,没有必要安排不同的学习项目。当各位还是塾生的时候,最好将政治、经营一起研习,非要达到‘不论政治或经营,样样都能胜’的程度不可。即使将来无意从政,也不能不懂政治,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中,不懂政治而从事经营往往是会失败的。当然,政治家也不能是经营的外行者,如果一个政治家不懂实际的经营,光凭学问或理论贸然决定有关经济的政策,极有可能造成国家的巨大损失。所以我说政治与经济是一体的。”

共同的理想、信仰、信念是经济社会繁荣的动力。《尚书·毕命》讲:“道洽政治,泽润生民。”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这时虽然有人存在,但构不成社会。因此,为了使社会成立,尤其是为了使社会欣欣向荣,就必须用某种主要的思想把全体公民的精神经常集中起来,并保持其整体性。”“宗教或信仰说服人们只用正当手段致富”,促使人们完成目标长远的事业。“随着信仰之光的暗淡,人们的眼光逐渐短浅,最后使人觉得自己的行动目标每天都摆在眼前。”“宗教或信仰可以提高、充实和扩大人们的心灵。凡是可以提高、充实和扩大心灵的东西,最能使心灵完成与心灵本身本来无关的事情。反之,凡是可以削弱和贬低心灵的东西,都足以破坏心灵处理从最小到最大的一切事情的能力。”邓小平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根本经验是“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也必然是如此。心中有信仰,前进有方向,奋斗有力量,克难有良方。

抓经济搞发展需要良法善政作保障。中国古代先贤认为,施行善政才能上合天意,取得成功,而施恶政则违背天道,会受到惩罚。这里的“合天意”即合民意(《尚书》讲“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违背天道”即违背规律。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的目标是追求至善。”我们今天强调讲政治,加强政治建设,就是要清除各级组织、企业、单位和部门中的“政治病毒”,优化党内外的政治生态,营造良法善政、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也提出要“超越办公室政治”,指出要清除企业组织中存在的“政治游戏”病毒,以免其损害企业的健康发展。他在《变革之舞》中进一步写道:“假如我们能够从各级组织中把政治权术、勾心斗角的官场作风的垃圾排除掉,我们就能把国内生产总值提高20%,而且每周的工作日减至3天。”

加强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更应突出政治建设

《条例》在明确党支部八项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了不同领域党支部分别承担的重点任务,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党支部,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按规定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服务改革发展、凝聚职工群众、建设企业文化,创造一流业绩。”

其实对中国企业来说,无论公有企业还是非公有企业,讲政治并不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而是经营管理好企业的内在需要。商道即正道、人道、大道,商之大者,除了利己,还要利国利民。通俗地讲,所谓政治,就是执政党、政府在引领国家发展过程中制定形成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路线、方针、基本国策和相关政策等。在中国经营管理企业,就是要将企业的发展,自觉地与党和政府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等结合起来,按照党和政府指引的方向发展。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如果企业及企业家对党和政府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了解、不执行,离开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去经营管理企业,无异于盲人骑瞎马。马云曾精辟地总结说:“中国企业家不懂政治,就做不好经济。”

对国有企业来说,笔者对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昆仑岩先生的如下观点深以为然:“需特别指出的是,对国有企业或代表国资的企业家来说,讲政治更是职责所在,素质必备。国企领导须牢记:首先,你是党员干部;其次,你是党派到企业领导岗位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最后,你的政治责任是让国企做大做强,能够更好担当作为国民经济、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重要支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把国企毁了,将国有资产中饱私囊或孝敬列强。如果在商言商、不问政治,忘却自己的政治属性,忘却国企的社会责任,忘却共产党人的信念和人民的期望,那就离摔跤不远了。”因此,国有企业各级党委(党组)应当模范执行《条例》,“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抓好党支部工作、推动党支部建设的本领”。

以《条例》促进党支部建设质量全面提升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2018年11月份,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党支部的功能定位,规范了党支部的设置,提出了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和不同领域党支部的重点任务,完善了党支部的工作机制,规定了党支部组织生活,强调了加强党支部委员会建设,压实了党支部工作的领导指导责任。《条例》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必将促进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坚持以《条例》规范党支部建设

规范党支部设置。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坚持以单位、区域为主,以单独组建党支部为主要方式,也可以结合实际,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工作区域、党员数量等不同情况,依据标准设立党支部、联合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要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流程,及时完成党支部的设立,实现组织全覆盖,确保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

规范党支部工作机制。要按照《条例》规定的职责、频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要认真履职尽责,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党员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

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要按照《条例》规定的内容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谈心谈话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持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坚持以《条例》促进党支部职责的履行

党支部要按照《条例》的规定,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严格入党标准。党支部要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要求,把质量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生命线,注重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的教育考察和培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党的队伍先进和纯洁。

严格教育引导。党支部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四讲四有”“四个合格”作为教育党员的基本目标,帮助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严格管理监督。党支部要用《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纪党规管理监督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把党员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作为管理监督的重点,既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又督促其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通过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对党员管理监督的“全覆盖”,对违规违纪党员的“零容忍”。

自觉尊重群众。党支部要充分发挥与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多的优势,自觉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倾听群众的声音、反映群众的诉求、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在研究决策、制定方案时充分体现群众的意志、征求群众的意见、维护群众的利益。

自觉服务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持续提升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职能,坚持服务一切群众,服务群众的一切,对待群众要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把工作规划、改革方案、任务部署都体现为服务职工群众的有效之举。

自觉团结群众。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履行好聚众人之智、用众人之力的职责,切实把党的伟大理想、奋斗目标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在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中。要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营造拼搏创效、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不断拓宽职工群众建言献策的渠道,搭建“民间高手”发光出彩的有益平台。

坚持以《条例》促进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条例》指出,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条例》还指出,国有企业党支部,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要创造一流业绩。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挥“六个力量”的作用,必须勇于踏平“雪山草地”,攻克“难啃的骨头”“烫手的山芋”,这就迫切需要国有企业党支部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突出组织力建设。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支部要把提升组织力建设作为看家本领,切实把企业工会、团支部及其他组织有效组织、凝聚起来,运用组织手段,时时处处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自觉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企业群团组织共同完成党的任务,实现企业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突出与中心工作融合。国有企业的中心工作是党支部工作的平台和载体,是检验支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党支部要把企业的中心工作、阶段任务和目标要求作为支部研究的议题、教育的主题、讨论的话题,通过创新载体、明确抓手、制定方案,使支部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要促进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建设,把党的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把实现企业的目标任务作为全体职工的共同追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激发动力。

突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要求,在完成急难险重等临时性任务时及时设立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闯劲,要敢于向困难叫板、向矛盾挑战,通过设立“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岗”等形式,努力把党员历练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使党员骨干在关键岗位、关键时刻勇担重任、冲锋在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精神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是我们党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党支部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进中发挥着工作托底、任务落实和组织保证的重要作用。学习贯彻《条例》,建强基层党支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落实。

一、制定和实施《条例》,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条例》全面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全面分析我国各领域、各行业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对健全和规范党支部的设置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加强了各领域党支部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真正做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使党的组织工作和各项工作实现了全覆盖,提升了基层党支部在动员、组织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巩固了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成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程序,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二、制定和实施《条例》,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支部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党组)应当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定期研究讨论、加强指导,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规定了党委组织部门的具体责任,强调要经常对党支部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同时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注意通过党支部了解掌握党员干部日常表现,干部考察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党支部的意见,这样既凸显了党支部了解和熟悉党员的重要作用,又强化了党支部在教育管理党员和整个组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条例》不仅明确了主体责任,同时还进一步强化了监督责任,加大了对抓党支部建设的监督问责力度,提出将村、社区党支部工作纳入到县级党委巡察监督工作中,坚持把抓党支部建设列入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对党支部建设出现严重问题,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应当按照规定严肃问责。《条例》的实施,推动了党的纪律建设向纵深发展,通过抓支部建设,强化了各级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通过学习和践行《条例》,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三、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必须坚持把发挥政治功能作为首要任务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要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党支部的根本性建设,在“三会一课”中突出政治教育和党性锻炼,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在贯彻落实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条例》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根本遵循,充分吸收相关党内法规的优势和要点,明确规定了各领域党组织的设置、基本任务、各自承担的重点任务、工作机制等方面的要求,为党支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证。按照《条例》要求,各领域基层党支部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四个服从”,坚持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组织引领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四、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党支部书记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强弱,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条例》发布实施之后,已经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信号和导向,那就是衡量一个党支部书记在政治上是否成熟,就看这个党支部书记是否重视党支部的建设,是否善于抓好党支部的日常管理,是否能够将党支部的党员紧紧地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如果一个单位党支部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说明,这个党组织书记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落实管党治党、抓好支部建设的职责。《条例》中也对党支部委员会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的产生方式、功能定位、作用发挥、培训教育等一一作出了规定,既赋了权,也明了责。按照《条例》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推动《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抓好党支部工作、推动党支部建设的本领,全面提高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

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条例》精神,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把《条例》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力,让党的旗帜在每个基层阵地都高高飘扬起来,使每个基层党支部都成为把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吸铁石,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懈奋斗。

充分发挥支部书记“领头羊”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主心骨,党员队伍的带头人,是党的最基层组织的领导者。贯彻执行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羊”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抓好党支部工作、推动党支部建设,不断提高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因此,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把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落地落实、落小落细。

选优配强增效力。党支部书记主持党支部全面工作,其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支部建设质量。把党支部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必须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按照《条例》规定,在党支部书记的选优配强上下功夫,拓宽用人视野,突出政治标准,使各领域各方面的优秀党员、干部、管理骨干等成为党支部的带头人。要加强支部书记后备队伍建设,坚持在培养上花心思,整体上作谋划,探索实行“村推镇选县考察”的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制度,特别注重把那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纳入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作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培养。

强化培训提能力。加强党支部书记培训是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的重要任务,是建设高素质党支部带头人队伍的有效途径,对于切实增强党支部书记的政治意识和组织观念,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履职本领至关重要。要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思想认识,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要健全学习机制,持之以恒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集中培训学、专题研讨学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入脑入心、落地见效。同时,探索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的学习培训方式,实现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业务培训全覆盖。

严管厚爱激活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干部管理的一贯方针。对党支部书记,更要做到既严格监督,又悉心爱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既能干事、又不出事。要建立健全正反量化考核体系,对完成任务指标进行量化,定期对现实表现进行量化考评,为党员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标尺。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党支部书记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及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激励党员干部放手放胆干事创业。

全面保障添动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方能心中不慌。各级党委(党组)要为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特别是要把做好经费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强党支部运转经费保障能力,增添支部建设活力。特别是要围绕保障村(社区)党支部运转经费和落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报酬待遇,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建立村级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和报酬待遇联动增长机制,使党支部书记能够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基层组织建设中去。同时,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保证活动有经费、服务有条件,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和水平。

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遵循

——一论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是党支部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章要求,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条例》的制定实施,弘扬了我们党重视党支部、善抓党支部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始终把党支部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支部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这次制定出台的《条例》,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积累的党支部建设宝贵经验,并上升固化为党内法规制度,对我们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使之担负起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制定实施《条例》,是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组织力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项重要要求就是“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制定实施《条例》,是对组织体系建设主干法规的重要补充,将使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从最基础一环严起来、实起来、规范起来,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打下坚实基础,提供重要支撑。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制定实施《条例》,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补短板强基础,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教育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和求解思维,针对党支部建设在功能定位、组织设置、工作运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制度建设层面补齐了短板、形成了规范。只要我们按照《条例》要求,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来抓,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去突破,一步一个脚印,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就一定会在基层实现好全面从严治党,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

——二论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是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根本遵循。当前,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必须把党支部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全面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推动《条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

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要树立“主角意识”,找准党支部的功能定位。《条例》提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党支部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严,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党的建设严到基层,党支部工作严在经常、严出质量,切实解决基层党建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要突出党支部政治功能,《条例》明确党支部工作必须遵循的5条原则,贯穿其中的是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党支部履职尽责、开展工作,时刻保持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必须遵循的纲纪和原则。要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引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

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就要提高党支部的“唱功”,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各级党支部要按照《条例》要求,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理顺工作机制、激活组织生活、建强带头人队伍、强化工作保障,使党支部既能“安营扎寨”,又能有效运行,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要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建设就要跟进到哪里。要激发党支部工作活力,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使党支部充满正能量、富有战斗力。要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认真履职尽责,抓好重大任务落实,成为党员和群众的主心骨。

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要积极搭建“戏台”,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落实到支部、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落实到支部。《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提出了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和各领域党支部的重点任务,为党支部唱好主角提供了制度依据、明确了工作标准。要根据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党支部的特点,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攻坚克难、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让支部逐步成长起来、威信树立起来、地位巩固起来。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力、群众凝聚力,引领各类基层党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组织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发挥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

压实抓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责任

——三论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各级党委(党组)和党委组织部门抓好党支部建设作出规定,强化了主体责任,提出了任务清单。按照省委安排部署,我省把2019年确定为全省党支部建设质量提升年,在全省开展“大学习、大检查、大规范、大提升”活动,目的就是按照《条例》给出的“路线图”“任务表”“说明书”,进一步压实抓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责任,全面提高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强,党的工作基础就牢靠,基层群众的凝聚力就强。重视党支部、善抓党支部,是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成熟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党组)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规范、全面过硬。

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抓党支部建设的主体责任,一刻不放松地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党委(党组)要切实把抓好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定期研究讨论、加强领导指导、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要亲力亲为,带头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深入支部抓支部,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全省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具体责任。组织部门要经常对党支部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扩大先进党支部增量,提升中间党支部水平,整顿后进党支部。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贯彻执行《条例》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把《条例》的学习贯彻引向深入。要注意通过党支部了解掌握党员干部日常表现,干部考察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党支部的意见,这既有利于发挥党支部熟悉党员、了解党员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化了党支部在组织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压实抓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责任,还需强化监督问责、做好保障工作。要把村、社区党支部工作纳入县级党委巡察监督工作内容,把抓党支部建设列入各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对党支部建设出现严重问题,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应当按照规定严肃问责。同时,各级党组织应当为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给予经费保障,增强村、社区党支部运转经费保障能力,落实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报酬待遇,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建立正常增长机制,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工作经费支持。

全省数量众多、灿若繁星的党支部,蕴藏着巨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压实抓党支部建设的工作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支部,让党的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加快推进全面振兴的蓬勃伟力。

全面提升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

“还应毫末长,始见拂丹霄。”大树的生长,需要从萌芽起始,才能触碰到红色的云霄。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党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筑牢基层磐石,全面提升新时代党支部建设质量。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八室党支部通过集中学习《条例》,结合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实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以“定”为先,初心不改,始终保持党的肌体细胞的“鲜活力”

八室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结合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开展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支部的政治功能。一是坚持把“学”的基础夯实在支部。坚持领学制度,做到“每会必学”,会前精心选择专题,会上集中领学,通过轮流领学讲解,提升学习效果。坚持线上线下组合学、实践成果分享学、它山之石借鉴学,丰富支部学习形式。同时组织支部党员积极踊跃参加委机关各类活动,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再上新台阶。二是坚持把“带”的作用示范在支部。坚持导师带教传帮带、项目化运作,充分运用参观学习、专题调研、读书分享等多种载体,以老带新、以熟带生、以优促优,培养锻炼年轻同志,营造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部门整体综合能力。三是坚持把“改”的要求落实在支部。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紧密结合日常工作,针对支部存在的问题、党员自身的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督促立知立行立改,以解决问题的成效推动和检验学习工作,使每一名党员在“熔炉”中淬炼党性。

二、以“进”为要,会当击水,全力打造支部攻坚克难的“引擎力”

作为监督检查部门,八室联系机关、国企、高职院校等单位,面广量大、人少事多、监督任务繁重,面对诸多困难,我们将坚持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两手抓”,坚持在实践中彰显担当。一是做实政治监督。对联系单位打好三大攻坚战、减税降费、加强疫苗使用监管等方针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统筹做好监督检查,确保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加强问责。对联系单位履行“两个责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促进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二是做细日常监督。深入分析巡视反馈意见,充分借助履责记实信息平台,注重日常监督信息收集、研判,全面准确掌握联系单位政治生态情况。积极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置问题线索。注重谈话和函询相结合,提高函询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加大对联系单位党委(党组)落实巡视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反馈检查情况。三是做深专责监督。紧盯公权力运行重点环节,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查找体制机制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加强对管党治党突出问题特别是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深入剖析,分行业分领域研究分析问题,找准责任主体,提出开展专责监督建议,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完善体制机制。督促联系单位深化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果,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开展人防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推动问题整改,提升治理效能。四是加强协调指导。积极协助做好派驻机构改革。注重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和联系单位纪委“探头”“哨兵”作用。加强业务审核指导,持续严把线索处置审核关。加强对线索处置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重点关注省属企业和高职院校纪检监察机构立案审查情况,进一步减少“零立案”单位。

三、以“严”为纲,内强筋骨,不断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新任务以及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的新要求,八室党支部将坚持以支部规范性建设为抓手,以“打铁必须自身硬”专项行动为遵循,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规范运行,抓内部监督制约。整理汇编《八室监督检查工作手册》,明确内部运行机制,规范11项重点工作办理流程;细化职责分工,任务到组到人,探索建立“两清单一库一台账”。二是堵塞漏洞,抓廉政风险点排查。对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动态排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岗位监督和制约,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三是谈心谈话,抓思想引领感化。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领头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经常与大家谈心谈话,及时帮助化解思想困惑,进一步拧紧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条例》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说明书”。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八室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学习贯彻《条例》,不断增强党支部建设的本领,促进监督工作高质量提升。

提高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为进一步把握准“底线是什么”、搞清楚“忧患在哪里”、弄明白“风险怎么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3期策划聚焦“提高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邀请专家学者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分别进行探讨。

党自身面临的风险是最致命的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最重要的任务。田哲撰写的《着力防范化解党自身面临的重大风险》一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成效是显著的。同时要清醒看到,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已经解决的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文中强调,防范化解党自身面临的风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尤其要着力防范脱离群众、根基动摇的风险,心存异念、祸起萧墙的风险,纪律松弛、组织涣散的风险,不负责任、碌碌无为的风险,腐化堕落、异化变质的风险。

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忽视思想的力量、忽视意识形态的作用,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风险和考验研究”首席专家刘昀献撰文《筑牢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坚固防线》指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虽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但情况仍非常复杂,相当严峻。我们必须主动应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紧抓意识形态工作重点领域,打好主战场主阵地的主动仗,筑牢应对意识形态风险的坚固防线,才能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面对发生深刻而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风险端倪,外贸、外资、金融、投资、就业等领域存在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侯永志等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化防范经济风险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点:一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风险;二是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相关经济和金融风险;四是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五是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低迷的风险;六是失业压力加大的风险。文中强调,防范化解此类风险,既需要短期措施应对经济领域各方面的潜在风险,又需要有长远眼光,尤其是需要通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对各类经济风险进行系统性防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经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的集中体现,也是系统性防范经济风险的必然要求。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孔祥涛在《科学推进新时代社会风险治理》一文中提出一个重要论断:从当前我国社会风险的现状和特征看,我国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社会风险总体可控。然而,当前国际国内风险因素日趋复杂,中国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呈现多维度风险交织、多领域风险叠加的趋势。其中,社会风险因素极易在经济、金融、科技、国际政治等方面风险因素作用下放大,并向政治等领域传导。科学推进新时代社会风险治理,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风险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增强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加强应对处置公共危机事件能力建设。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全球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科技领域的风险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需要我们高度警惕。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宝明在《高度警惕并有效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一文中指出,对于科技领域的风险,应认真分析和识别,紧紧抓住对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重大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其最终目标是把科技创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支撑我国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和挑战不断涌现,国际形势中“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贾秀东在《正确研判和防范化解外部环境重大风险》一文中从政治、经济、安全、社会及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存在的重大风险。他指出,深刻辨析中国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通盘谋划整体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合作等对外工作,就能使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牢牢占据战略主动地位,既能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应对风险,防患未然,要求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基层治理上上下下都要保持危机意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燕继荣教授在《提升防范政治风险的制度化水平》一文中指出,从治理的角度看,提升制度化水平是风险管控、危机应对的根本出路。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现代化增加了社会变化的不确定性,因而也增加了国家的风险性。政府适应社会需求并创造性地提供制度(法制)供给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政治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走向。

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火墙”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火墙”。

紧盯重点领域,建立风险防控研判机制。风险研判是风险防控过程的起点和重要基础。要把握重点领域。充分认识新时代重大风险的性质特点,从国际到国内、从改革到发展、从宏观调控到微观主体、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从脱贫攻坚到污染防治,既有小概率的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也有大概率的可以预测的“灰犀牛”事件。紧盯容易引发风险的各种重大因素和问题,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以及社会动态等事关全局的关键性指标进行监控分析,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要找准内在规律。善于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提前考虑、预先谋划。精准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科学分析研判。聚焦重点领域,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工具,对各种风险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及时、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广泛吸收专家、媒体和公众参与,经过多元主体研讨、协商、比较、权衡,消除风险认知偏差,提高风险研判质量。

紧抓关键环节,建立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重大风险的发生和演变往往会出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主体现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民主决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请示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专门监督和其他各种监督的作用,实现对风险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风险的发生诱因与事前防范、风险的事中演进与有效控制、风险的化解与事后治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推动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要加强交流互通。注重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形成风险信息通报与共享、风险应对、纠纷调处的综合治理力量。加大不同领域间的人才交流、领导干部交流,实现风险防控的有序互动、高效协作,改变分散化、碎片化管理模式。要健全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专业协会的作用,分解风险防控的各种职能,加强咨询、指挥、协调、执行等部门和人员集中统一配合行动,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力求早发现、早应急、早处置,把风险降到最低。

紧跟重点人员,建立风险防控责任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涉及各领域、各层级,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实现重大风险“无缝隙”防范化解。要明确责任主体。完善重大风险责任主体建设,探索在政府机构、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设立风险管理职位、机构或明确现有机构、人员承担风险分析职责,将风险防控责任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人员。要明晰责任权限。梳理权力责任清单,锁定风险点,明晰责任边界,防止风险防控的空白及灰色地带,保持风险责任边界建设的灵活性,及时有效防控风险的越界、交叉、相互包含。要建立问责机制。坚持“权责统一,错责相当”的原则,建立褒奖激励、惩罚约束机制,在重大风险防控职责建设上切实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建立实绩考核评估机制,理清责任、纠正偏差,把经济社会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划清改革探索中的失误与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化解试错干部的顾虑,正确认定试错干部的责任。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此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强调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攻坚战。

一、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既是各级政府重要的经济社会工作,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作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行动,切实做到坚决贯彻、全面贯彻、精准贯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把做好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彻底摸清债务底数,从严从实规范举债行为,依法依规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财政约束,严控债务增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用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诠释讲政治、讲忠诚、讲担当。

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

要坚决克服过去依靠高负债拉动增长的老路和思维定势,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自觉遵循经济规律,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在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上,要防止“摊大饼”式扩张,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决不搞政绩工作、形象工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杜绝依靠过度举债保增长的做法,绝不能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三、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务必要有切实管用的举措

(一)积极稳妥化解存量。要在全面核实甄别债务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停、缓、调、撤”的总体思路,有效化解债务存量。全市压减项目128个,压减投资479.8亿元。要严格落实化债方案,明确偿债办法,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和“一债一策”的要求,对不同类别、不同期限的债务制定偿债计划,落实还款资金来源,采取差异化办法,分别进行化解。要开辟绿色通道,按照“一事一策”加快土地出让;要积极争取债券资金,依法合规开展PPP合作模式,解决发展资金困境;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展期、降息等措施帮助政府化解债务,避免“一刀切”“急刹车”造成“处置风险的风险”。

(二)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管好新增债务是实现债务持续有序良性运行的关键。要严格按照《张家界市投融资决策委员会工作规则》,落实计划决策、审批决策、项目调整决策等工作程序,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职责,严审项目、严核资金、严控成本、严控风险,保证投融资工作有序安全运行,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要加强举债项目的论证,优先安排地方急需、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要严格落实中发〔2018〕27号文件规定,凡必须由融资平台公司承担的公益项目,必须制定项目平衡方案,确保项目自身收益覆盖成本,严防新的政府隐性债务发生。

(三)清理规范融资平台。严格按要求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改革转型,撤销“空壳类”、整合“相近类”、转型“实体类”,对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重大融资行为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举债行为和经营行为,严格区分政府性债务与融资平台债务,不得通过融资平台变相举借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坚决制止平台公司违规担保、投机牟利,督促平台公司严格管控金融衍生品等风险较大的业务。要进一步规范和明晰平台公司与地方政府、银行之间的关系,通过财政注资、划拨资产等各种方式充实资本金,从而提高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要注实融资平台公司资本,尝试引进民间投资,促进平台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并积极探索发挥融资平台多元化融资的功能,提升平台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

(四)切实加强债务管控。要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并建立债务管理工作考评制度,对区县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债务管理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债务管理目标和责任落实、债务信息统计、偿债机制建设以及债务规模控制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纳入绩效考核。要建立健全违规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并把债务“借管用还”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对违反规定发生举债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要探索建立债务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督促更科学、有效地运用债务资金。要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统计监测机制,保证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确保将债务风险降低到安全程度。

(五)推动经济加快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化解债务问题,要以经济增长为导向,正确处理好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一般性开支,坚决做到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要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好、业态模式新、产业特色鲜明的优势企业。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举措,抢抓“一带一路”、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发展机遇,实施五大对接行动,组团参加“港冾周”“湘商大会”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及长株潭等园区的共建合作,积极引进500强企业投资,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对策建议

在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应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其中,尤需注重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深刻领会当前重大风险的发展趋势并着力化解。

当前重大风险的发展特征

从隐性转向显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势下,各种既有利益的分化、调整与重组进入关键期,逐渐触及核心区,进入深水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分化与博弈也日渐显现,从隐性转向显性,从后台走向前台。各种社会风险也随之转变,呈现出直接、公开、显性的特征。

从单一走向叠加。当前,单一的、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社会风险内容发生转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多种利益追求相互交织叠加,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新特征。传统上,社会风险主要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内容,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人民在物质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保护的要求日渐增强。这就使得由原本单一的经济诉求转变为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生态文明等多种诉求的叠加,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问题和精神建设问题相互交织、社会发展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相互交织等,呈现出矛盾叠加的新特征。

表达诉求的形式更加多元。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表达诉求的途径与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上说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实践中,大多数人会坚持理性如采用法治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利益,但也存在极少数法治意识淡薄的个体,在个别情况下会采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网络新媒体助推风险传导。短视频、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繁荣发展之下,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不再依靠传统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而是通过网络搭建起相应的群体。如此,在现代网络新媒体搭建的基础上,具有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则可能对当下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组织和动员,从而引发较大社会关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具体思路

强化防控意识绷紧防控之弦。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必须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涉及广泛、类型多样,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生的新风险点又不断涌现,因而我们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处理好抓经济发展与抓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我们既要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显绩,也要对社会变化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主动学习与深入了解,增强对可能存在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进行识别与判断的能力。二是处理好抓问题解决与抓风险防御之间的关系。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必须摒弃事后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防微杜渐的思想意识。各级各部门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风险点应逐一排查,划出风险点和临界线,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同时,加强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加强预判、全面防控、及早应对,防患于未然。做到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有专项预案,对可能的紧急情况和突发风险有充分评估,对个别特殊问题掌握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有力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坚持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理。当前,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是依法维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领导干部维稳能力的必备条件,更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前提。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稳问题,就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维稳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问题处理程序正当化和实体规范精准化。法治思维指导下的维稳工作,意味着必须保障利益表达渠道畅通、保障信息公开、保障公众权益、保障权利救济与责任追究。实践表明,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风险评估全覆盖、规范化、法治化,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稳定的隐患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系统总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情况,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政府决策的必经程序。各地对凡未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结论为不实施的,严格坚持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不列入议题、不研究、不决策。对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建立相关的监督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积极推进风险评估工作的法治化。

加强预警研判实现源头防控。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必须加强预警研判。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要求对重大公共政策、重大管理措施、重大改革举措、重大民生项目等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面较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事项,进一步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刚性前置,严格做到应评尽评。首先,各级各部门应在风险评估与预警研判的基础上,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可能风险,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例如,对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通过技术手段,加强信息跟踪与趋势预判,并作出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以方便防控措施及早介入。其次,各级各部门必须认识到风险都有一个从萌芽、积累到最终释放的过程。应当在问题尚小、风险尚低、危害尚弱时处理风险,进行源头防控。当前,利益现实纷繁复杂,利益结构变动频繁,我们应从日常工作中把握潜在的风险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超前应对、掌握主动。再次,各级各部门应注重工作方法,善用巧劲妙招,注重风险化解与纠纷解决的灵活性,防止发生“案结事未了”的情况,避免激化新矛盾以及出现次生风险。例如,针对金融风险,应健全金融犯罪风险预警监测平台,建立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有效防控和处置金融不良资产。总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筑牢“防火墙”、切断“传导线”,坚决防止小风险转变为大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转变为社会政治风险,防止个别性风险转变为系统性风险。

增强防控合力抓好机制创新。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必须增强防控合力。第一,积极推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防控的第三方评估办法,发挥第三方独立、公正、客观的特有优势,提升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把决策过程变成尊重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的过程,从源头上防止矛盾风险产生。第二,进一步强化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仲裁、信访、诉讼等不同路径在纠纷解决上的各自优势,并推动纠纷解决路径的层次化整合,创新体制机制,为当事人提供纠纷解决平台,及时化解不利风险。第三,坚持群众路线,强化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信息公开,创新社会信息监控与风险线索发现的机制,将群众力量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补充,有效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第四,积极发挥专业技能人才的知识优势,在解决政策强、专业性强的矛盾问题中,积极引入行业领域专家,提供科学解释和专业服务。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一方面精确找准底线。各级各部门应主动搞清楚各项工作的底线在哪里、超越底线的危害是什么、坚守底线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未雨绸缪,从容应对,掌握主动。逐一研判、逐一梳理,划出临界线和风险点,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同时,坚决守牢底线,逐一制定工作方案和责任清单,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方法,配强专业工作力量,统筹推进、多维联动,守牢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廉洁自律等领域的底线。另一方面强化责任担当。紧紧围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责任担当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以风险责任归位促风险防控到位,加强战略研究、政策设计、对策调整和问题应对,时刻把握各地各部门的热点问题,实现对社会稳定风险的动态防控;坚决落实风险防控责任,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理念,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对失责渎职行为严肃追责问责。例如,在金融风险防范中,健全省市县三级地方金融监管机制,强化风险属地处置责任。

扛起防范化解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政治责任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紧迫性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事关国家安全,事关发展全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居于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全省国资国企系统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内在要求,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切实扛起防范化解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政治责任,做好防范化解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的各项工作,努力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坚持居安思危,切实做到对各种风险隐患心中有数手中有方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当前,我省国有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稳中有进,同时面临的困难和潜在的风险也不少。我们要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努力把风险梳理得更全面些,把问题查找得更精准些,把对策制定得更实用些。要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围绕投资融资、金融业务、资金管理、依法治企、安全稳定、从严治党等方面深入排查,摸清风险点、隐患源,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见微知著。要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分析研判,提高风险防范的实时预警能力,推进国有企业经营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要建立健全风险早期干预机制,完善风险化解处置预案,精细化推进风险防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各种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防止小风险演变为大风险、个别风险演变为综合风险。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301110【范文汇编】政治学习心得体会汇编50篇10万字

链接地址:https://www.mmgw.to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2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