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陈俊同志在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陈润儿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场观摩暨第二次...................
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戴元湖在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冯昌清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迎大”百日行动动员部署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李玉平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特色精品客栈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上的讲话....................
江西省宜春市农业局局长甘本新同志在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郭玉芬主任在全省健康扶贫“五帮两核”任务落实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李玉平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韩俊同志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胡亚枫在全省民营经济暨县域经济发展(绥芬河)现场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姜卫东在黄冈市春耕备耕农机“三个十万”活动现场观摩暨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康国玺在全省农业机械化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李刚在全市脱贫攻坚现场观摩督查会上的讲话........................
李会义站长在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黑河孙吴县)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李会义在全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湖北)现场观摩会暨2017年监督站长会议上的讲话......................
李力同志在全省冬季供热工作暨清洁采暖现场观摩会议上的讲话..........
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处置能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
李泰峰副厅长在全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山西省运城市农业委员会主任李尧林同志在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临猗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绥棱局2018年美丽林区建设暨经济转型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绥棱局2018年美丽林区建设暨经济转型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刘春增同志在全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全力推进全省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
刘美华同志在全市医养结合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刘仕江同志在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刘孝明局长在全省航务海事系统“三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酒用高粱产业推进暨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打赢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攻坚战”
在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市场主体年报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推进环境信息化应用提高环境监管效能............................
秦华同志在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现场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王瑞宝同志在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临猗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局“互联网+”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徐国均在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结束时的讲话......................
许甘露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场观摩暨第二次...................
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张岗岭在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河长制湖长制现场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秦华同志在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现场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钟益民同志在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场会推进会上的讲话......................
周哲同志在全县第二次国土绿化现场观摩推进会上的讲话...............
周哲在全县秋冬季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暨环保问题整改督导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会期间,套开这次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现场会,充分体现了棚改在促投资稳增长中的重要地位。会前,大家实地参观了商南县西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刚才,商南县介绍了棚改工作经验,高健副市长通报了全市棚改工作进展情况;待会儿,润泽书记还将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当前我市棚改已进入攻坚期,如何啃下棚改这块“硬骨头”,商南县率先找出了答案。我认为,有这三条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速度”倒逼。坚持“快”字当头,把“速度”贯穿于规划、拆迁、安置、建设的全过程,短短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西街项目1066户房屋拆除任务,创造了全市“拆迁记录”。
二是让利于民。征收补偿方案“接地气”,过渡费标准“暖人心”,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从而把“要我搬”变为“我要搬”。
三是奖惩并重。出台了棚改项目责任追究办法和考核奖惩办法,对工作不力的进行诫勉谈话,对贡献突出的予以提拔重用,有惩处,有激励,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这次现场会之所以放在商南召开,就是让大家通过现场参观,受到启发,得到感悟。为什么在同样的政策环境下,商南能实现房屋征迁工作的平稳和谐推进?大家一定要好好思考、找准问题、奋起直追,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全市棚改工作成绩
去年以来,我市抢抓中省强推棚改提速机遇,从完善政策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入手,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加大改造建设力度,全市棚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两年累计实施棚改项目32个,完成投资38.68亿元,完成房屋征收9373户,货币化安置4545户,安置房开工在建5151套,3.3万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说,无论是政策设计、还是工作推进,都走在全省前列,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棚改工作会上介绍了经验。回顾前一阶段全市棚改工作,我认为在“四个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政策体系完备。出台了“一机制、一意见、四办法”,明确了棚改的政策要求、工作程序、补偿标准及奖惩措施,特别是选购商品房异地安置《办法》走在全省前列,被省住建厅提出在全省推广。
二是推进机制有效。建立了“党委、政府牵头,人大、政协参与”的领导机制,完善了“市级领导包抓、四大班子联动、部门协作配合”的推进机制,健全了资金筹措、跟踪督查、考核奖励等保障机制,市区县棚改机构全部组建到位。
三是“七包”责任落实。对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项目”实行厅级领导包抓,严格落实包进度、包协调、包征收、包安置、包建设、包招商、包维稳的“七包”工作责任制,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工作合力形成。市、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棚改政策宣传、项目策划包装、资金筹措等方面,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更不容忽视。从全市层面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部分区县对棚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就棚改抓棚改的思想,实施项目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二是推进效果不好。在项目策划包装、手续办理、资金申报、征地拆迁等重要环节,没有建立“绿色通道”,效率不高、推进不快。三是违法建设泛滥。普遍存在对违法建设管控不严、打击不力的问题,违法建设蔓延成为棚改推进的最大掣肘。四是货币化安置率低。各区县的货币化安置率仅为40.3%,中心城市为53.8%,都没有达到市上的规定要求。
从中心城市“十大棚改”项目推进情况来看,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体进度慢。黄沙桥片区、行政中心北侧、杨峪河片区、北新街东片区等6个项目至今未启动房屋征收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二是畏难情绪大。普遍存在自降标准、自我放松的现象,工作中畏难情绪较大,推而不动、落而不实,很多工作仍停留在纸面上,停滞在沟通协调阶段。三是作风不扎实。个别包抓领导习惯于遥控指挥,“关键少数”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抽调干部没有脱岗工作,不能专职专心。四是“等靠”思想严重。普遍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思想,不求创新突破,只求按部就班、亦步亦趋。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棚户区改造提速,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更是促投资、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有力支撑,具有多重拉动效益。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既要看到成绩,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又要看到问题,对照差距、精准发力,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二、准确把握中省对棚改工作的新政策新要求
6月份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棚改提速的新政策。可以说,中省对棚改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10月中旬,全国、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相继召开,对进一步做好棚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些新政策新要求,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扩大了棚改范围。将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以及新建、改建、扩建、翻建的城市危房和旧住宅小区,以及水电气暖、消防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纳入棚改规划。且在项目计划管理上,是能快则快、能多则多。
二是改变了融资模式。从明年起,棚改融资将从统一授信、统一评审、统借统还的“三统一”模式,转变成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这种新的融资模式,有利于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构建多元化棚改服务供给体系。
三是提高了货币化安置率。省政府明确要求,从明年起,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货币化安置率不低于50%,将此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对货币化安置率高的棚改项目加大支持,从严控制新建安置房项目贷款。
四是加大了督查力度。中省已将今年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工作纳入专项督查范围,并下发了督查通知。省政府已从9月份开始,要求各地市在每月底前上报棚改进展情况,并对各市进行排名,对不按时上报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对于这些新政策、新要求,大家一定要深入学习、认真研究,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特别强调的是,各区县、各部门要扎实做好省政府专项督查的准备工作,对照目标任务,认真查漏补缺,确保任务完成。
三、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全市棚改工作提速提效
突出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第一,要确保完成今年棚改任务。在全国、全省棚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张高丽副总理、庄长兴副省长明确要求,11月底前今年的项目必须开工。这是中省硬任务,必须落实到位。这里,我提四点要求:
一是抓房屋征收。各区县、各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年初确定的任务不变、数量不变的原则,务必在10月底前完成项目风险评估等工作,并签订补偿协议,启动房屋征收。二是抓建设开工。要找准制约项目推进的“卡脖子”问题,采取“5+2”、“白+黑”的超常规措施,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进度,今年的项目力争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三是抓手续完善。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特事特办、简化程序,开辟棚改“绿色通道”,配合项目建设单位完善各项审批手续,为融资打好基础。四是抓工程质量。要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制”管理,加强建材选用、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监管,确保棚改项目程序规范、质量优良、管理有效、生产安全。
第二,要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棚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城市更宜居,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便捷。特别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货币化安置是消化存量商品房、稳定房地产发展的有效举措,更是群众早搬迁、早受益的关键渠道。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大政策支持。适当提高货币化安置奖励标准,依托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二是搭建回购平台。尽快建立回购安置商品房储备库和商品房选购中心,帮助企业消化存量商品房,满足安置户多层次住房需求。三是分解目标任务。围绕中心城市货币化安置率60%、区县50%的要求,通过直接发放补偿资金、群众自行选购、政府购买存量商品房等方式,把目标分解到具体项目。
第三,要千方百计扩大棚改融资。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积极争取贷款。主动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的沟通对接,尽快签订贷款合同,落实好30个项目76亿元贷款资金。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强力推进PPP模式,最大限度开放合作领域,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这是明年棚改融资的新模式,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研究,熟练掌握政策程序。同时,请市建设局牵头,棚改办、财政局、金融办配合,抓紧制定我市的实施细则,尽早启动方案设计、贷款申请审批等工作。
第四,要抓紧确定明后两年棚改项目。按照中省部署,明后两年我市的棚改任务不但不会减少,而且还会有所增加。对此,各区县要及早做好明年棚改项目的筛选确定、策划包装和前期准备工作,务必于11月10日前将棚改项目计划上报市棚改办。同时,市住建局、棚改办、发改委等部门要尽快启动全市棚改及配套设施三年规划编制工作,争取更多项目挤进省上的大盘子。
四、通力协作坚决打赢全市棚改攻坚战
简而言之,就是要落实好“三个到位”:
一是包抓责任要到位。各级包抓领导要严格落实“七包”责任制,亲自督促检查,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特别是各位市级包抓领导,更要以上率下、真包实抓,切实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坚持每周深入包抓项目一线开展调研,了解情况、宣讲政策,现场办公、破解难题。
二是打击违建要到位。非法建设这件事,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越往后拖、掣肘越大、成本越高。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违法建设问题。请市政法委牵头,成立中心城市集中打击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公检法司及规划、建设、城管、国土等部门为成员,每月要开展一次集中拆除行动,联合执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长效管控,坚决遏制违法建设泛滥势头。
三是督查问责要到位。市建设局、棚改办要会同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加大联合督查力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要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严格实行月检查、季点评、年考核制度,对未完成计划任务、资金土地未落实或政策措施不到位的,要严肃予以约谈问责。
同志们,加快推进棚改工作是践行“三严三实”的生动实践。大家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抢抓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切实把棚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幸福商洛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志们:
刚才,许甘露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要求,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积极主动找差距
2016年7月4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周边的省市相比,与中央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下一阶段,我们必须抓住“冬病秋治”的有利战机,本着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寻找差距,做好各项工作,为夺取冬季决战决胜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要从目标上找差距。攻坚战打响后的两个多月,全省各项污染监测指标均出现持续大幅下降,但是因为上半年各项指标基数过高,累计起来与兄弟省市相比差距还不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各省辖市、县(市、区)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前两个月取得了明显成效就放松工作,一定要按照“降、保、退”的要求,认真对照目标寻找差距,毫不松懈,一鼓作气,确保既定目标圆满完成。
第二,要从理念上找差距。指标的落后是暂时的,但理念的落后是致命的。一些地方工作不得力,指标完成不理想,关键还在于没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而且要求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要对照总书记的指示,按照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消除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难免论”“短痛论”“条件论”“过程论”影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真正树立起来。
第三,要从工作上找差距。从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工作抓得还不紧、还不实,尽管雷声大,但是雨点小。刚才,郑州市、焦作市、平顶山市和鹿邑县的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他们最近一段时间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污染源同时增加,面对“污染围城”,马懿同志、程志明同志亲自上阵,上下联动,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初步成效。焦作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历来污染较重,今年前几个月各项指标完成也不理想,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王小平同志、徐衣显同志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在治理“污染围城”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平顶山是一座煤城,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脏,但是这两个月来,胡荃同志、张国伟同志把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前几天我去平顶山参加活动,见到不少海外侨胞,他们对平顶山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鹿邑县在第一次推进会上是被点名批评的,但是他们知耻而后勇,极力抓好整改,各项工作后来居上,尤其是在环境治理方面系统抓、全面抓、长期抓的思想意识树得很牢,采取了地方认真学习。各省辖市、县(市、区)要对照这些先进典型来寻找工作上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同志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绿色发展、环境友好理念,必须跟上时代发展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切实打好大气污染防治这场战役。
二、紧盯问题克难点
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各省辖市、县(市、区)的污染源不同,工作中的差距也不同,要具体分析,解析好污染源,把握好着力点。刚才,甘露同志作了全面的分析,讲得很实在。会后,各省辖市、县(市、区)都要认真解剖自己,把握重点,攻坚克难,务求实效。就全省来讲,要在抓好“六控”过程中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治尘。从2016年前几个月特别是7月4日以来的指标看,PM10下降的幅度与PM2.5相比是不够的,追根溯源,可以看出扬尘污染仍然是我们治理的重点。而治理扬尘就要着力解决好“污染围城”问题,也就是刚才郑州市和焦作市介绍的经验,解决好“垃圾围城”、“堆料围城”、“废品围城”、“冶炼围城”和“涂装围城”。“垃圾围城”,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现在很多城乡结合部垃圾遍地,稍有风吹便扬尘四起,直接增加城区PM10浓度。“堆料围城”,包括各种煤堆、水泥堆、河沙堆等等,这些都是主要的污染源。我们要坚决把扬尘控制住,使PM10浓度尽快降下来。
二是减排。主要是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前一段,我们制定了具体政策,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没有实行超低排放改造的统调燃煤发电机组一律停机,发电企业给予了积极配合,主动关停,应该给予表扬。但是,工业污染除了燃煤发电机组以外,还包括工业炉窑、砖瓦炉窑和非发电燃煤污染等等,都要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尽快整改到位,减少污染排放。
三是禁烧。现在正值秋收季节,焚烧是许多地方过去处理秸秆的简单方法。省委、省政府对秸秆禁烧工作历来抓得很紧,从2016年夏收的情况看,秸秆焚烧初步得到了禁止。但是,个别地方还有死灰复燃的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进入秋季以后,各种气象因素对扬尘扩散极为不利,如果又出现大面积秸秆焚烧,我们前两个月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的初步成效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必须切实抓好秸秆禁烧,绝对不能发生到处点火、处处冒烟、大气恶化的局面。各省辖市、县(市、区)要从早抓起、从小抓起、从点抓起,下决心做到不发生焚烧现象,一旦发生要严肃处置,防止星火燎原造成污染。要把这件事情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关系到2016年目标能否实现的重中之重,必须抓实抓好。
四是控煤。马上进入冬季了,取暖需要大量燃煤,这势必会加重燃煤导致的大气污染。刚才,甘露同志在燃煤污染治理方面强调了四条,即“查、禁、改、替”,讲得非常好。现在有的地方喜欢用劣质煤,因为劣质煤便宜,但是劣质煤造成的污染很重,所以,各省辖市、县(市、区)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细化操作标准,从源头上严控煤品质量,严禁劣质散煤购销,这一点不能含糊。鹿邑县对燃煤锅炉改造是下了决心的,一个县城62座锅炉全部改造到位,如果这些锅炉都开起来污染就大了。河南燃煤发电机组多,燃煤锅炉也多,必须加大改造力度。要抓好10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或拆除,全面完成非电行业燃煤锅炉提标治理。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推进燃煤锅炉特别是取暖锅炉改造,要逐步淘汰12.5万千瓦以下或者30万千瓦以下机组,以后要鼓励大机组直接供热,由大的发电企业建成统一热力管网,这会大大消减燃煤污染,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同时,要大力推广煤改气、煤改电,推广清洁型煤替代,尽量减轻冬季燃煤取暖造成的空气污染。
三、锲而不舍抓落实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气污染形成有一个过程,大气污染防治更需一段时间。因此,攻坚战决不是“一阵风”,我们一定要本着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的原则,系统谋划,重点治理,一年一年、一段一段地持续深入向前推进。2016年,我们要坚决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确保优良天数195天,PM10年均浓度控制在115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78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各省辖市污染指数在全国338个地级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排名中全面退出后10位。至于明年、后年怎么抓,届时我们将根据2016年工作推进情况以及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尤其是围绕加强生态建设、转变生产方式、改善生活习惯,再进一步系统部署,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环境质量问题。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省委、省政府抓大气污染防治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通过这次攻坚战做到“三个倒逼”:一是倒逼我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二是倒逼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三是倒逼我们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推进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体现在各方面、贯穿于各领域,尤其是应急处置能力包括极端天气造成重大污染的应对和处置。现在气象监测手段越来越多,预报准确率也越来越高,一旦出现极端天气,我们要有应对办法,千方百计降低污染,这也是对我们政府应急能力的考验。
借此机会,我讲这些意见,谢谢大家。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场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面上推开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握政策,确保如期保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刚才,大家观摩了东台市暨富安镇确权登记的成果展示,东台市、阜宁县和响水县大有镇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他们的做法和经验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切实把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证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市全面启动部署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一年多来,全市总体上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大局和谐稳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基础工作扎实。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门进行了研究,市里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制定了一整套工作制度。去年7月16日召开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会议,对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意见》、市委农办制定了工作规程、有关问题处理指导意见,市委农办和市档案局一起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各县(市、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广泛动员部署,先后举办专题培训班,以县(市、区)政府名义向广大农户发放公开信,印发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政策问答,把“为什么要开展确权、确权有哪些政策、有关问题怎么处理”等农民群众关切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向基层干群说清楚、讲明白。
二是实行以点带面,试点有序推进。省里部署扩大试点工作以来,东台市作为全省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在各镇普遍推行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其他县(市、区)分别选择2个镇开展确权登记颁证试点。2014年,全市扩大试点共涉及29个镇、566个村(居)。今年起在全市面上推开,计划有128个镇(街道、社区)、1813个村(居)推行确权工作,分别占总镇(街道、社区)数、总村(居)数的90.2%和78%,涉及承包农户数达143万多户。
三是严格执行政策,坚持规范操作。各地在确权登记过程中,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严格执行政策,始终把握“三个一”:坚持一个核心要求,坚持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落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把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明确一个工作路径,坚持用图解法和实测法相结合的办法,妥善解决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执行一个工作依据,将2014年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资料作为图解法的依据,达到农业部行业规范和精度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各地还严格规范操作,坚持“四个原则”:坚持稳定的原则,保持二轮承包关系稳定,以现有承包台账、合同、证书为依据确认承包地归属;坚持依法规范操作的原则,严格执行农业部和省有关政策法规,按照规定内容和程序开展工作;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依靠村民民主协商,自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确地为主”的原则,凡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的,原则上确权到户到地。通过严密规范细致的操作程序,让群众满意,使农民放心,吃上“定心丸”,为“确实权,颁铁证”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说,我市前期试点工作的推进是有力的,成效也是明显的,无论是整体推进的东台市,还是其他试点镇,都坚持层层试点,先易后难,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基本上没有发生矛盾激化、农民群众越级上访的情况。但是,目前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向面上全面推开,可以说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涉及到每块农村承包地,政策性强,农民关注度高,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实际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地方对土地确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行动上缺乏高度自觉,有等待观望和怕引发矛盾的思想,存在主要领导挂名不出征、分管领导也不能靠前指挥的现象,有的情况不明、路数不清和措施不力,确权工作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大事没有当作大事抓,见事迟、行动慢,组织推进缺乏力度,县、镇实施主体的意识没有强化,责任没有很好的落实,个别县至今还没有召开动员会议。二是试点进展不平衡。进度快的试点镇所有村已形成一户一档、一组一图,二轮公示已结束,完善了合同、建立了登记簿,等待颁证;而慢的地方还停留在一两个村的进度。去年在阜宁县板湖镇现场推进会上就提出,试点镇四月底要完成镇域整体推进工作,面上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入户调查要利用春节、清明节等时机抓紧展开,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对此也作了明确要求,但目前还有不少试点镇工作仍停留在试点村,镇级整体推进没有实质性启动。少数县(市、区)目前面上推动工作仍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入户调查、二轮承包档案资料的清理、专业测绘公司的招投标等重点工作都还没有启动起来。县与县、镇与镇之间在工作标准的把握、相关政策的研究以及工作精细的程度上也参差不齐,不平衡性较大。三是经费保障不及时。去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有的县财政资金迟迟没有落实,有的虽然列入了预算但资金还没有下达,响水县级财政并不宽裕,安排了一千万元专项资金,并已下拨到试点镇村,这说明只要领导真重视了,经费保障应该不成问题。四是人员配备不充足。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政策性、业务性、时间性都很强,需要一批熟悉情况、掌握政策、精通业务、会做群众工作的同志来参与。但有的地方人员力量组织不到位,仅靠农经一条线的人员负责,人员少、力量弱,特别是有的地方镇一级农经中心机构撤并,有的农经人员被抽调他用,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确权工作令人堪忧。还有的地方过分依赖测绘公司,基础性和群众性工作缺乏正常队伍来保证。五是档案资料不健全。由于多方面原因,二轮承包的档案资料在不少镇村缺失严重。如果不能迅速收集清理好二轮承包的档案资料,将直接影响到确权登记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一问题带有普遍性,务必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希望各县(市、区)组织足够的力量,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查找、收集二轮承包相关资料,迅速形成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保证确权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目标,保证质量,确保圆满完成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
一要明确目标。去年全市确定29个试点镇推行的566个村(居),要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全市所有镇、80%的村要全面启动;全市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2016年总体完成。
二要把握要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期分批实施、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积极稳妥地予以推进,按时保质确“实权”、颁“铁证”,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三要狠抓重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核心是确权,重点在登记,关键在权属调查,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做好工作。一是要开展土地承包档案资料清查。依据农村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材料、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台账、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书等相关权属档案资料进行清查整理、组卷,摸清承包地现状,查清承包地块的名称、坐落、面积、四至、用途、流转等原始记载;摸清农户家庭承包状况,收集、整理、核对承包方代表、家庭成员及其变动等信息。二是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对农村集体耕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查清承包地权利归属,重点是做好发包方、承包方和承包地块调查,如实准确填写发包方调查表、承包方调查表、承包地块调查表,制作调查结果公示表和权属归户表。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基础,以2014年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资料为依据,采用图解为主、实测为辅的技术路径,查清农户承包地块的面积、四至、空间位置,制作承包地块分布图。调查成果经审核公示确认,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实权的现实依据。三是要完善土地承包合同。根据公示确认的调查成果,完善土地承包合同,作为承包户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定依据。对没有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要重新签订承包合同;对承包合同丢失、残缺的,进行补签、完善。实际承包面积与原土地承包合同、权属证书记载面积不一致的,要根据本集体通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方案进行确权。属于原承包地块四至范围内的,原则上应确权给原承包农户。四是要建立健全登记簿。根据这次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后的承包合同,以承包农户为基本单位,按照一户一簿原则,明确每块承包地的范围、面积及权利归属,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作为今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依据。五是要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根据完善后的土地承包合同和正在建立健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在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责任权利明确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和修订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样本,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六是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数据等文件材料,是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重要凭证和历史记录。各地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坚持统一领导、分级实施、分类管理、集中保管的原则,认真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和利用等工作。七是要充分利用确权成果,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土地确权是赋予农民真正财产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证。通过确权登记颁证,能够依法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权能,为农民通过入股、抵押、担保和流转等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畅通渠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以后,各地要立足改革抓创新,稳步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最终让农民获得最大收益。
四要确保质量。要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各地在具体操作中,要做到“五个严禁”。一是严禁“破底线”。土地确权登记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对有明确规定的,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办事;对没有明确规定的,要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的基本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妥善处置。做到政策一个口子出,操作一个程序走,工作一把尺子量,避免因工作原因造成新的矛盾。二是严禁“一刀切”。中央明确,此次确权登记以1998年二轮承包确权为基础。现在十六、七年过去了,农村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地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要把相关的情况摸清摸透,多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区分不同情况,考虑不同因素,因地制宜推进改革,不搞“一刀切”,关键要让大多数群众满意,达到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三是严禁“齐步走”。土地问题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问题,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必须在试点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稳妥推进。去年,我们要求各县(市、区)各选择2个镇先行试点,做到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个别镇或村,因为工作质量没有达到要求的,宁愿时间延长一点,也要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确保不走过场,不马虎了事。四是严禁“走捷径”。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规程办事,做到“承包面积、合同、证书、登记簿”“四相符”和“承包地块、承包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的要求,确保“不反复、不折腾,确实权、颁铁证”。五是严禁“代作主”。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是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关键。特别要注意发动老党员、老干部参与此项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情况、群众信任、善于调解的积极作用。村组的方案,要在本集体组织成员内部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切实做到农民的事让农民自己做主,承包地块面积、四至等表格材料要经农户签字认可。对于外出务工不在家的农户,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通知到户、到人,切实保障其知情权、选择权和决策权。
三、强化领导,加强配合,确保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农村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是全国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重要工作,其影响的广度和力度一点也不亚于当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不亚于土地二轮承包,矛盾多,涉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各地、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稳步推进。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狠抓重点关键;分管领导要一线指挥,具体落实。镇(街道、中心社区)党委、政府承担直接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精心组织,狠抓推进。村(居)是具体实施主体,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村委会自治作用,严格执行政策,尊重群众意愿,确保确权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二要加强协同配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认真履行好职责。农办系统要承担牵头职责,负责政策研究、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宣传部门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政策宣传、典型宣传;国土资源部门要免费提供最新的全国土地调查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等成果,并配合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与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有效衔接;法院、信访部门要积极化解土地承包经营、土地流转以及确权过程中一些涉诉涉访问题,协调处理疑难矛盾;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确权登记颁证相关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法制工作部门要研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档案部门要指导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合作有序,在全市上下形成推动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要加强督查指导。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和上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地务实创新的好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的要通报批评。要加强业务指导,市、县都要成立督查指导组,深入基层一线,全程做好技术指导和业务把关,加强与镇、村的沟通协调,及时处理各类矛盾,尤其是对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矛盾,不要简单草率轻易下结论,要及时请示,加强研究,妥善处理,绝不能因为工作作风不扎实、大而化之而引发群体性事件,也绝不能因为领导不重视、工作措施不到位而影响确权进度。对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不力引发的群众越级上访、集访等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同志们,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如期保质完成任务,为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部分有删节)
按照市委市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迎大庆”百日行动和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行业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落实百日行动及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要切实提升政治站位。确保行业安全生产稳定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人民和社会的基本需求,也是党和政府的第一责任,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想作为一名负责交通运输安全的领导干部、企业主管,抓好安全生产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是一生的荣幸和应该自豪的事情,特别是今年建国70周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稳定,意义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省交通运输厅刘兴彬厅长反复强调,要给大家讲清楚:一定要对近期的安全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一定要硬起手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落实落实再落实,一定要把安全风险管控好、把事故隐患消灭掉,交通运输部门一定不能出事、也确实出不起事儿。刘厅长的这些要求,是做好近期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指南,大家务必要围绕安全这一主题,出实招、出狠招,坚决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安全摆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事事保安全,以安全生产工作的高质量助推交通运输发展的高质量。
(二)要充分认清严峻形势。从全国来看,今年以来先后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社会反响强烈,“3·21”响水天嘉宜公司爆炸事故造成64人死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重要批示指示。从全省来看,3月20日,信阳弘运集团固始分公司车牌号为豫S48601的中巴车,行驶至339省道与204国道交叉口时,与一辆车牌号为豫F13127大货车发生侧撞,造成4人死亡、15人受伤。6月26日,商丘市鑫鑫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车牌号为豫N5379/NL395的重型半挂车,行驶至虞城县田界线42KM+100处时,与一辆车牌号为豫N86329的面包车相撞,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7月19日,三门峡义马煤气化厂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3人失联,15人重伤。从全市来看,我市是交通运输大市,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基数大,从业人员多、各类营运车辆多,道路情况也比较复杂,安全基础建设还不够扎实,发生事故的风险和隐患比较大。目前,全市共有客运企业28家,营运客车3562台,通达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800公里以上客车380辆,旅游包车109辆;货运企业627家,货运车辆87481辆(其中含4.5吨以下38735辆),危险品货物运输企业21家,危运车辆689辆。可以说,我们交通系统面临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兢兢业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三)要勇于正视问题矛盾。截止目前,今年上半年全市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持续保持良好态势,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好,这是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整改不彻底、督导检查不到位等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责任落实有缺失。部分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研究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安排仍停留在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扑下身子调查情况、研究措施、解决问题;对“三管三必须”认识不清,不敢担当、不会担当、不愿担当,履职尽责不到位;一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存在侥幸心理,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经营的关系。安全投入不到位,管理粗放,教育培训走形式,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而大事故往往容易发生在这些企业。二是源头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和单位对长期明显存在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问题迟迟得不到整改解决。如部分客运车辆站外揽客、不进站发车,客运车辆监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人为造成掉线等;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不认真、不细致、不科学,主动性不强,一查了之,不跟踪问效。三是制度执行不严格。我们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标准规范不断完善,但是在执行中存在层层衰减现象,现场监管执法不严,问责追责力度不够,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单位、企业和从业人员处理不坚决。同时,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不能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面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强政治、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认识,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果断严厉和切实有效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底线,确保行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好百日行动及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工作
(一)扎实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治本之策,也是省政府、市政府近年来在全行业推动落实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今年以来,根据市政府、省厅安排,市局高度重视,分别于3月份、6月份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和业务培训。在前一阶段的工作实践中,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按照求稳、求实、求效的原则,将道路运输“两客一危”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聚力推进,在城市公交企业、高速公路运营领域积极推进,指定的3家示范企业能够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与市政府、省厅的要求,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等待观望、行动迟缓,或者照搬照抄别人的材料,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不甚了解。二是建设标准不高。有的企业直接委托第三方机构,请人编资料、制文件,企业当“甩手掌柜”,“建”与“用”完全脱节。三是推进机制不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不够有力,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落实。
下一步,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五有”标准。企业是否真正建成了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主要看是否达到了“五有”标准:第一,有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这是企业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就是要建立企业(单位)主要领导负责、专业安全机构支撑、企业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第二,有全面覆盖的风险辨识分级管控体系。这是企业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岗位参与,全流程、全系统、全方位覆盖。第三,有责任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这是企业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实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化管理,排查、治理、验收、销号逐个环节落实责任,实行闭环管理。第四,有线上线下的智能化信息平台。这是企业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载体支撑。就是要通过电脑PC端和手机APP实现风险隐患动态管控。第五,有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制度。这是企业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定期兑现,真奖真罚。信息化建设和奖惩制度是考核企业建立的体系能否真正落地生根、真建真用、常态长效的关键。各企业要对照“五有”标准,找差距、补短板,在“建”和“用”方面要下足功夫。二是严格关键节点。根据市政府和省厅要求,市局下阶段的目标是:12月底前道路运输“两客一危”企业、城市公交、水路运输企业必须全部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在部分道路货运、建设工程、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中选取试点,稳步推进。10月份,省政府、市政府将再认定一批标杆企业,希望各县区、各企业扎实工作,争取有更多的示范企业达到标杆企业的水准。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要按照“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市安办要统筹协调,市建管、运管、海事、交投、公交等部门和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业务指导,各县区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取得实效。
(二)全面开展百日行动专项整治。主要强调三点:一是领导要带头。今年是全国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市委市政府开展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的关键之年,市局组织开展了“三个带头”(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起到先锋表率作用,带头学、带头转、带头干)和“三比三评”活动(普通党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围绕“比学习”,评选“学习之星”;围绕“比工作”,评选“实干之星”;围绕“比作风”,评选“守纪之星”),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全面开展。因此,各县区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各级领导要亲自挂帅,主动担当,全力以赴开展好百日行动,以活动的牵引,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落实。二是组织要严密。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落实。各县区、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百日行动方案和“三管三必须”要求,聚集8大类32项重点任务,结合行业存在风险隐患较多的、事故易发多发的,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影响的部位、场所,坚持企业自查自改、专家服务指导、监管部门检查相结合,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和严格执法相结合,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狠抓整改落实。三是目标要实现。我们工作的目标,就是大干100天,持续保持上半年安全稳定生产良好的态势。为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实现“一个杜绝、三个下降”的目标。
(三)牢牢扭住隐患整改这个关键。安全生产工作关键的关键是狠抓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与隐患治理,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上见到实效。一是进一步抓好“两客一危”车辆安全生产工作。根据省厅要求,要继续强化长途客运尤其是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旅游包车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整改,做到“三个必须”:第一,必须有需求。确实需要,长途客运是当地群众远行的唯一方式,若是依靠捎带货物、不按规定线路运行等违规经营的,必须取消;第二,必须要规范。企业、车辆、驾驶员符合规定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第三,必须要安全。一切为安全让路。即使有需求、有效益,没有安全保障,这样的车辆也必须停运。我们运管部门要切实按照省厅要求抓好落实。二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惩处站外上下车、串线运营、“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大行业部门督导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四是对违规违章运输车辆顶格处罚。充分发挥联网监控的作用,运管部门通过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和省际包车管理系统对发现仍有“两客”车辆违规的,对车辆收回营运证、牌,进行停业整顿,并顶格严肃处罚。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百日行动及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
(一)层层夯实责任。我们各级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狠抓各级责任落实。以此次百日行动及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夯实行业监管责任,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逐级抓好落实。我们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对措施不力、作风不实和贻误工作的单位和负责人,充分利用通报、约谈和重大问题曝光等机制,督促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各级企业要增强抓好本企业的安全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加强对安全负责人的培训,推动企业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同时,我们监管执法部门要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使企业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自主管理。
(三)严格督导问责。要加强对企业(单位)隐患排查整治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验收,结合市局15个督导组分包县区督导,市局行动指挥部办公室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各地明查暗访。要加强对敏感时段、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督导,充分发挥督导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要按照“四不两直”要求随机进行,重点看隐患整改到位不到位,排查彻底不彻底,整改认真不认真,隐患消除不消除,做到整改不及时不放过,整改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过硬不放过,发现问题,立即交办、限时办结,对重大隐患建立台帐,由市局安委办提交政府安委办统一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行为即时移交当地执法部门办理。
同志们,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抓好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丝毫不能懈怠,必须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确保以优异成绩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赵克志书记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蹲点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张吉勇书记和市政府陈昌旭市长关于切实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扎实推进我市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各地特别是威宁自治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
上午,大家实地参观了威宁自治县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及中药材基地、威宁自治县征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及蛋鸡养殖基地。刚才,威宁自治县政府、威宁自治县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黔西县金碧镇杨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州举利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了交流发言;市农委付业春主任通报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讲得都很好,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近几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总量迅速扩大。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287个,资产总额达到33.4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26.25亿元、固定资产7.21亿元,农产品销售总值达36.27亿元;发展社员19.15万户,带动非社员农户33.52万户。二是领域不断拓展。到目前,我市蔬菜、茶叶、生态畜牧业、马铃薯等各个特色产业都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还培育了农机合作社、烟草专业合作社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亮点纷呈、百花齐放。三是范围逐步延伸。合作社服务范围和覆盖半径已从最初的本乡本村为主逐步转向跨乡镇、跨县域,甚至向跨产业、跨省域拓展。四是水平有效提升。合作社从单一的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品牌创建、加工包装、流通销售等经营领域拓展延伸,多数合作社实行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产地认证等统一服务。五是运行日趋规范。合作社的组织架构、运行管理、股本结构、盈利分红不断优化升级,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方向迈进。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转变,在探索中发展、在摸索中前行,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群众自愿是前提。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引导农民兴办和参加合作社,不仅维护了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财产所有权,而且明晰了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产权关系;消除了农民的思想顾虑,促进了合作社统一服务优势和入社农户自主经营积极性的有机结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突出主体是关键。在发展过程中,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按照农民意愿,独立自主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和购销合作;实行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入社农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合作社对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获取最大利润,对内尽力提供优质服务,并通过“二次返利”机制,促进了社员利益最大化。依托产业是核心。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当地优势产业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组织农民兴办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进一步促进了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地位,并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来增强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和赢利能力。利益引导是宗旨。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办合作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帮助合作社增强发展能力,指导合作社健全运行机制,支持合作社开拓产品市场,并着力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合作社通过为入社农民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和自身的经济收益。多元发展是方向。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基础上,鼓励各类有特长的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社。鼓励农村专业大户和经营能人利用生产、经营、购销等优势组建合作社;鼓励基层农技部门利用技术、服务等优势领办合作社;鼓励基层供销社利用场地设施、经营渠道、农资购销等优势兴办合作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加工、品牌、营销等优势创办合作社;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村级基层组织利用流通、中介、组织等优势发展合作社,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多格局发展合作社的多赢格局。
在客观总结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深刻分析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一是注册总量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起点不高、目标不明、管理不善、运行不畅、效果不好;二是涉及领域不小,但结构上不平衡、不优化,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平衡发展的格局。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影响了合作社发展质量,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了很多有力的支持。今年6月,省委赵克志书记到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蹲点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明确指出:“农民合作社就是农村的民营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组织是真正管用的、是让农民受益的好模式,我们就是要促进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今后凡是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都要优先用在支持合作社上”。赵克志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市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把握内涵,充分认识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体,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日渐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是由各级农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我市近年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建设一个合作社,振兴一个特色产业,激活一方经济发展,富裕一方群众”的效应。大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从生产关系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经营体制。从生产力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和合作,突破传统分工制约和产供销分割的局限,合理集聚资金、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了农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效丰富了农业农村经营的体制机制,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有效载体。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破解山区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普遍加剧,传统农民的逐渐淡出与新型农民的逐渐形成已成不争的事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日趋突出,“谁来种地”、“谁会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已成为发展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绕不过的“圈子”、避不开的“矛盾”和必须解决的“难题”。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能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解决劳动力不足、技术欠缺等难题和矛盾,又能为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在农村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宽广的平台,必将有力推进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经营、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把产加销、农工贸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突出了规模经济效益,既有利于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更有利于让农民从整个产业链中获得更高收益和更好回报,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转型,社会管理问题十分复杂。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其秉承互帮互助、互利互惠、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的浓郁气息,深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不仅可以成为农民群众反映诉求的途径,更可以作为化解矛盾的抓手和促进和谐的桥梁。以合作社为载体,还可以充分采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等约定俗成的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从而进一步增进群众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弘扬互助团结、诚信友爱、邻里和睦的社会风尚,形成良好乡风民风,丰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导航仪”,我们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抓紧抓好。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切实强化指导服务,着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工作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到每一个村;示范社达到100家以上。到2020年,示范社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60%以上,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达到80%,产品销售率达到80%以上,商标注册率达到90%以上,成员收入比非示范社成员高出2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紧紧围绕优质粮油、特色蔬菜、精品水果、茶叶、中药材、烟叶、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在做好产业规划、整合项目、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和产业群,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特色产业生产规模,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
(二)抓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一要大力开拓市场。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凝聚在一起,引导广大农民闯市场、求效益,为卖而产、为赚而卖,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扩大服务领域,盯住市场组织生产、盯住产品组织营销,逐步拓展农产品市场,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成为规范的实体经济组织。二要大力培育龙头。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三要大力创建品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农产品品牌,积极申报注册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本地品牌。四要大力抓好产品安全。紧紧围绕“生态、有机、绿色、无公害、有特色”的安全质量标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依托专业合作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程传导到农户,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规模化、安全化生产。
(三)抓服务体系,增强发展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供社会化服务方面,具有成本低、效果好、针对性强、方便快捷的优势,是一种新型服务载体。要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在基地建设、科技引进、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系列化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切实增强发展能力。
(四)抓金融支持,增强发展后劲。以农村综合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为广大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抵押贷款融资空间,为金融资本进入农村搭建融资平台,吸引农民手中的原始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实现资本和生产要素的有效聚合。要积极探索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贷款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各种贴息贷款和小额贷款上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大户投资或入股等方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五)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行。一要健全规章制度。目前,不少合作社的章程没有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千社一章”、“千孔一面”现象十分普遍,合作内容、合作办法、合作规矩等在章程中都不是很清楚。要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社根据成员意愿,量身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章程。要根据法律和章程规定,健全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和财务管理等制度,以制度促规范。充分发挥好“三会”职责职能,切实做到“三会”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二要强化财务管理。要始终坚持合作社财务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认真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财会人员,健全各项财务账簿,做实成员账户,将国家财政项目形成的资产平均量化到每个成员,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工作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件大事、好事、实事,与农业农村其他工作一道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督促、同考评,切实做到认识更加深刻、组织更加强化、投入更加到位、保障更加有力、措施更加具体、效果更加明显。
(二)强化扶持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税收、用水、用地、用电、人才引进和“绿色通道”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市级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各县(区)也要预算不低于100万元资金,用于专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要把合作社作为支农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按照克志书记的指示要求,凡是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都可以委托或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给予更多支持。
(三)强化引领力度。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战场在基层、在农村,关键在党员、在干部。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是农技干部要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引领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让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发展目标鼓舞人心、发展态势令人振奋、发展机遇十分难得。我们一定深入贯彻落实好省委克志书记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忱,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扎实进取,努力开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局面,为发展山区特色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建设,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
(2014年12月25日)
省旅游局组织这次特色精品客栈现场观摩活动,是根据全省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的总体部署,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服务体系,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所实施的一项行动。明天我们将迎来贵广高铁正式开通,这不仅是贵州,也是西南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意义非同一般。下面我就两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探讨。
一、关于本次会议
昨天大家参观考察了贵阳花溪、龙里双龙镇和镇远古城,刚才进行了交流发言。为什么以客栈观摩会的形式来推进“快进慢游”体系建设。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问题“倒逼”。近年来我省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可进入条件大幅度改善,快速立体交通格局已经形成,长期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已经打破。在交通“瓶颈”打破的同时,一个新的矛盾凸现出来,这就是配套接待设施滞后的问题。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今天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所采取的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景区平台打造,旅发大会,“快进慢游”、标准化体系、乡村旅游建设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采取的应对举措,也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随着交通环境的迅速改善,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消费多样化的新趋势,接待设施总量小、配套弱、档次不高等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骨干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作出与一流资源相匹配的贡献。直接的原因是景区综合服务设施滞后,比如内部交通体系、游客中心、电梯扶梯、游道路线、观景休闲设施、度假酒店等等,可以说大部分景区的现状都不能满足消费心理预期。依旧停留在纯观光的形态,这显然对地方带动是有限的。再就是特色精品酒店客栈建设滞后,也就是今天的主题。为什么把这个问题看得这么重?是从资源和问题两个角度来考量的。从资源看,贵州有两大定位,一个是全域旅游,一个是国家公园省。全域旅游是表明我们的资源富集,资源覆盖全省各个角落;国家公园省是表明我们的资源品位高,堪称中国的公园之省,拥有众多国家公园的省份,并且是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构建起来的国家公园省。这样的资源条件,足以吸引省外游客源源不断来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商务等等,这里面,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是城市,而恰恰是农村。我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其组合性,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田园风光与民族建筑,民族艺术与手工技艺、生态食材与民间美食、民族节日与纯朴民风、宜人气候与清新空气等等遍布全域,构成了典型的贵州乡村地理标志。作为游客谁不想置身于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呢?但是,我们有留住游客的理由,却缺乏留住客人的服务。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自由行、散客市场将异军突起,这个群体的消费取向就是体验,体验目的地就是我们独特的乡村地标,所以要让更多的有消费能力的客人留下来,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精品客栈(酒店)已是当务之急。
再就是现实需要。“快进慢游”是我省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全方位推进我省旅游业产业化的系统工程,核心就是通过理念、产业、业态、格局、营销、服务六个方面的升级,实现旅游市场供给由浅层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从浅层服务向深度服务转变,真正让游客在贵州停下来、静下来、住下来。高速时代为我省构建“快进慢游”体系提供了重要契机,在高速交通解决“快进”的同时,构建“慢游”系统是当务之急,这是我们现阶段的着力点。“住”是“慢游”核心要素,是“慢游”链条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精品客栈建设不仅是应对高速时代的当务之急,更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长远之策。近年来,我省住宿接待条件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省住宿接待床位数接近70万张,星级饭店达380家,其中,五星级标准的15家、四星级65家、三星级150家,一批国际酒店品牌入驻我省,品牌连锁经济型酒店在我省形成了网络化布局,一批度假酒店、汽车营地、温泉设施也陆续面世,初步形成了组合性的酒店发展格局。但是,在消费心里预期和政策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我省酒店业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以商务为主的星级饭店和经济型饭店占比大;以旅游市场消费对象、适应休闲度假、文化体验需求的特色精品酒店客栈发展滞后。二是区域布局不平衡,以城市酒店为主,中心城市酒店发展较快,城镇及乡村、景区住宿接待设施供给明显不足。三是设计不讲标准,评星缺项缺信,经营缺乏特色、管理不重规范、服务不注重人性化等问题较为普遍,找不到开关、打不开电视,跑冒滴漏,你休息他装修,诸如此类都是制约“慢游”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快推进示范性客栈建设,推动全省酒店业优化转型、提质增效时不我待。旅游全域化、慢游化,首要的是特色精品客栈的全域化,小型多元休闲度假酒店的全域化。各级旅游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都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这项工作当成当前一件大事要事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精心谋划,务实推进此项工作,力争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这次看了几个点,大家应该很受启发,镇远客栈规模、单个项目和休闲业态组合都达到较好的水平,无疑是全省旅游客栈升级版的示范。我认为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三点,一是紧紧依托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规划先行、修旧如旧,盘活资源;二是采取人才引领策略,把本土有理念、有实力、懂管理的开发商从外地请回来,引领古城客栈群集约开发,产生叠加带动效应;三是政府采取政策扶持办法推动客栈建设,政府很有眼光,先后出台制定民居客栈建设改造鼓励政策和星级民宿客栈评定标准,采取每个房间给予800到2000元不等的财政补助推动精品民居客栈建设。由于时间关系,这次看的点有限,但各有特点,其它一些地方都有各自的亮点,甚至创造出自己的模式,比如西江、肇兴、开阳、余庆、桐梓、湄潭、凤岗等,希望与会同志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借鉴。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地方已经或正在出台一些支持性政策如贵阳遵义等地。一些地方加大力度推进特色客栈酒店的规划建设,比如安顺、遵义都在借明年的全省旅发大会,规划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上档次的精品客栈服务设施,遵义市沿赤水河规划布局2个100,即100个茶庄、100个酒庄,业态定位很好地契合当地酒茶资源禀赋和文化,符合健康休闲市场需求。加快推进精品客栈建设,有几点需要强调。
一是注重抓特色精品客栈的布局。相对于商务酒店,精品客栈因其价格增长优势和利润空间,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精品酒店无疑将成为酒店行业新一轮投资热点。我省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发展特色精品客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前景不可限量,亟待我们主动作为、积极推动特色精品客栈酒店建设向更广阔乡村空间拓展,加快建设打造一批区域布局合理、类别多样、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精品客栈群,逐渐形成以商务酒店为主体、精品客栈为特色、民居旅舍为补充的住宿服务体系,使酒店建设与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相协调,与旅游转型升级相配套。
二是注重抓特色精品客栈的设计经营。精品客栈是小众化、个性化、小而美、小而精的酒店群体,是能够让客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下回忆的个性化特色酒店,其特点是装饰精美、设计精致、服务精细、定位精准。我们过去对环境营造、文化挖掘和景观利用不太重视,有的认为好饭店就等于豪华,不会也不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环境、景观、氛围、文化卖点。我省地貌多样、文化多元、生态良好,建设精品客栈具有得天独厚的的资源优势,规划和设计要因地制宜,从酒店建筑外观设计到内部装饰、环境利用,从主题文化到配套设施等,都要顺应山水之势,契合人文之脉,注重彰显喀斯特风光、田园山水、自然村寨等不同主题和文化内涵,彰显特色化、差异化,做到各美其美。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最可行、最科学的办法是借力外脑,善于引进,拿出魄力把真正的专家请来。做酒店是个系统工程,处处都是学问,专家就是专家,不懂专家就不懂科学。服务是品质的保障,与大酒店相比,精品客栈竞争力在于更有优势给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靠谁去营造这种服务氛围,还是人才。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参加客栈开发,要把连锁经营、管家服务、统一配送、游览服务等一体化服务模式引进来,通过把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体现到酒店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每一位从业人员尽快提升我省的服务水平。
三是注重强化精品客栈建设的政策支持。希望各地能正确把握全省酒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精品客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加以研究推进。各地要深入分析旅游饭店业的总量结构、需求态势、发展状况、变化趋势,把精品客栈纳入招商引资大盘子,加强对新建饭店业态、档次、选址等方面的规划和引导,加强与国内外品牌酒店和投资集团的对接合作,支持在建酒店加盟国际、国内知名饭店集团。各地旅游部门也要积极推动,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精品客栈建设的扶持引导政策,提出奖励性补助、贴息贷款、税收返还、人员培训等一系列鼓励政策,省旅游局也将在100个旅游景区项目中把精品酒店作为重点给予支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对饭店管理实行服务前置,及时了解拟建、在建和已建饭店情况,主动上门服务,在饭店市场定位、内部功能布局、文化氛围设计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等方面组织专家及时给予指导。
二、关于转变观念
当前,市州和县级政府正在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旅游部门人员进行了调整,9个市州旅游局长有7位是新任的,大部分县区旅游机构也进行了调整,都是从重要岗位上调任的优秀领导干部,我为大家能有机会从事旅游工作而高兴。你们是荣幸的,因为当前贵州旅游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我们的思想观念、政策水平、执行能力都是一种考验,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谈谈旅游局长要树立几个观念的问题。
首先是大局观。这句话我们经常讲,但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大话套话。对旅游工作者而言,树立大局观就是站在全局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反过来小局观是就旅游抓旅游,前者抓旅游有无限空间,后者让道路越走越窄。在新的形势下,讲大局识大体就是要把旅游工作置于国家战略和全省主基调主战略中,去思考去谋篇布局。习总书记对贵州提出的工作要求就是大局,“两加一推”、“同步小康”、“五大产业”、“生态美、百姓富”、“五个一方”、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就是大局。如果不能深入领会和全面把握,自觉服从服务于这些大政方针,守住“两条底线”就难以实现,旅游业不可能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做旅游工作的,特别是旅游部门的领导,都要随时心里装着、肩上扛着、手上抓着这个大局,这种意识一刻不能放松。只有这样,我们才懂得旅游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我们的工作才有正确的方向,才有高的起点、新的动力,就能跳出就旅游谈旅游的思维局限。如果没有大局观,缺乏大局意识,我们的思维就难免受到局限,视野放不开、看不远,跳不出就旅游抓旅游的困惑。胸怀大局天地宽,我们大家都要认真研究党的治国方略,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只有把这些精神融合贯通、入脑入心了,就自然懂得旅游工作该怎么抓了,就会感到旅游“天地”宽之又宽了,我经常说旅游的创意空间是无限的,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但这只是对有大局观的人而言的,一个没有大局观的旅游人只能苦苦地坐在井底观天,当然是无所作为的,所以树立大局观是我们做好旅游工作的根本。
第二是资源观。发展旅游靠什么?第一是靠资源,这是一般性的结论,我们作旅游推介,无一例外地要把旅游资源细数一番。但,发展旅游资源观至关重要。传统资源观往往把旅游资源局限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各种形态,而现代资源观把旅游资源视为一个无限扩展的空间,把一切资源都看作是可以转化利用的旅游资源,关键词是“转化”。空气、气候、道路、大米、蔬菜等等,这些东西过去与旅游资源一点都不搭边的东西,不是也变成旅游资源了吗?进而开发出深呼吸旅游产品,高速公路形成一道道车窗风景,沿线还可建设大型旅游度假区、观景走廊,石漠化地区不是也建成火龙果基地了吗?这些就是资源转化。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树立新型资源观十分重要,这关系到旅游产业空间拓展,旅游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全行业建立起旅游发展的新资源观、大资源观,以及可持续资源观,时时刻刻牢记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资源,深化对无形资源、动态资源、软性资源的认知和把握,把潜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把非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把传统的小产品做成大品牌,努力推进旅游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旅游生产力。
第三是融合观。旅游业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关联性,旅游业与100多个行业和部门相关联。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大旅游时代。所谓大旅游,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两个字“融合”。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与其产业融合程度是成正比的,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度越高,旅游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越强,对关联产业的带动作用也越强。可以说,没有产业的融合就没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没有产业高、深、大的融合就没有旅游业的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旅游部门一定要懂得合作出生产力的道理,5大产业、5张名片、5个100、六项行动计划、生态移民、扶贫攻坚等等无一不是出旅游生产力的载体,就看我们怎么样去融去合,一定要强化“联合就是支持、融合就是发展”的理念,在“融”和“合”上做文章,在“深”和“实”上下功夫。那么我们怎样去走向“融合”?首先要在树立大资源大产业大旅游观念的前提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自己当成一滴水主动融入关联产业的大海之中,把自己当成一根针,把相关产业串起来,把自己当成一团火,用激情真情去融入相关联的每一环节,把一般的资源变成旅游资源,让资源变成产品,变成业态,变成产业链。所以,融合发展问题是一门大学问,融合观是检验旅游局长能力水平的关键,需要我们旅游工作者下功夫去研究,务实地去践行。
第四是规划观。规划搞得好不好关系到旅游能否守住“两条底线”,现在大家开口闭口都在谈规划,“规划”这个词很时尚。但要做一个好规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规划是要讲落地的,落地就要掷地有声,需要有好的团队,有高手领衔担纲,他们应该是有理念、有创造力、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行业精英,否则哪怕牌子再大也是白搭,关键是看什么人领衔这个规划而不是牌子和名气,在规划领域我相信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有脚踏实地的专家。规划设计团队要懂得地方文化,要知道文化是规划的灵魂,懂得这个规划与环境、文化的逻辑关系、呼应关系,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出个人作品上,更不能把心思放在谋利上,这些年,从上到下都做了不少规划,花在规划上的钱加在一起是很惊人的,但是有多少优秀的规划很难说,也有不少教训。一个项目,拆开来看,可能会是个精品,但放在这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中就可能格格不入。要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尊重文化、道法自然作为规划中最重要的理念,空间上该“留绿”的要留绿,该“留白”的要留白,要特别注意保护好每一块田园,这是农耕文明的文化遗产,是“乡愁”的标志,是最美丽、最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我们搞旅游的要有这种意识,做规划一定要知己知彼,环顾左邻右舍,放眼国际国内,把差异、特色、亮点做出来,让市场认可,消费者买帐,不要按自家喜好去作决策,而要站在游客的立场,去动脑筋、去定位。所以从规划技术角度,应先做概念策划。重要的项目最好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做概念,在此基础上做深化,概念上有了国际理念、国际视野,深化上注重本土文化元素,两者结合就容易出好规划。不能什么都往里装,有所为有所不为是要拿出点勇气的。
第五是生态观。总书记说,贵州要着力发展能发挥生态优势的产业。旅游资源是贵州的优势所在,要冲发挥这一优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习总书记还说,精心呵护发展好贵州生态优势是你们发展上最重要的理念。我们旅游工作者,一定要认真领会总书记的这番话,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并做到知行合一。旅游业是对生态环境最依赖、最具“亲和力”的产业,也是能够有效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业。我们常常以旅游资源富集而沾沾自喜,贵州的确是旅游资源的富矿,但是这些资源还有一个典型面就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和人流增大,这些特征越来越明显的显露出来。由此我深深地感到总书记说的“精心呵护好、发展好贵州生态优势是你们发展上最重要的理念”是何等的重要,这就是真正意义的生态观。五六年前,省里提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发展理念,当时我曾做了一些延释,提出“保护青山绿水、利用青山绿水、美化青山绿水、建设青山绿水”的概念,进而我们又提炼出“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的“五个一方”的理念,后来被邵琪伟局长称为旅游发展的“贵州模式”。这次经济工作会上,“五个一方”写进了赵克志书记的讲话。“四个青山绿水”、“五个一方”根本上就是把呵护发展好生态优势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理念,核心就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个生态观是指导我省旅游发展的恒久主题。旅游工作者既要当好发展的推动者,又要当好环境的守护者,科学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这个指导思想是我们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和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完全契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守往两条底线的理念,也完全符合贵州发展的主战略。现在是旅游热,贵州旅游越来越成为投资聚焦点,上上下下每天都在谈项目,一些大项目好项目也相继落地,陆续推向市场,100个旅游景区催生了一批精品项目,成效可圈可点。但是也要注意,旅游热的氛围中,投资领域并不都是莺歌燕舞,也有鱼龙混杂、炒作概念圈地占资源者也不乏其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擦亮眼睛,绝不干饥不择食的事,饥不择食导致的结果是资源破坏、,甚至导致生态优势丧失。我们的资源是一流的,珍稀的,也是脆弱的,切不能贱卖了,毁掉了,所以要用正确的生态观指导旅游招商工作,选配得上好生态的商,选有生态理念的商,选有底线思维的商,多彩贵州拒绝污染,拒绝毁我生态的商。看不准宁可慢一点,总比糟蹋了好,从这个角度讲,不开发就是开发,甚至是更有价值的开发。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守土有责”二字记在心上,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旅游发展,在优化生态环境中谋划旅游发展,这样贵州旅游才能彰显后发优势,才能成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才能不愧对“公园省”的美誉。
最后,年终岁尾,希望各市州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机遇意识,认真总结全年工作,积极谋划明年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工作部署,围绕与时俱进打造旅游升级版的总目标,构建快进慢游服务体系的核心任务,加快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服务接待设施,不断推动全省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岁末年初,我们到上高参观学习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可以看得出来,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领导也非常重视。上次甘厅长陪同鹿省长对上高土地流转服务进行了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当时传达了一个信息,全省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全省大概有90%的乡镇完成了这项任务。赖市长听了比较着急,打电话要求我们加强督查。从现在的情况看,全市进展比较慢,局里经过研究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到上高来一起参观学习。从刚才我们看的现场和上高县介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上高土地流转服务这一块工作做得不错,特点鲜明。初略看来有这么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上高县把土地流转这项工作纳入了整个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主要内容,出台了“1+4”文件。在大的文件中,对土地流转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专门出台了一个土地流转服务的规范性文件。县委、县政府的分管领导钟常委、陈县长都亲自过问、关心这项工作。县农业局也舍得投入,做了电子显示屏,也派了人员,印了很多资料。
二是行动迅速。这项工作市局布置以后,只有一个多月,上高这项工作就已经抓起来了。相对于其他县市来讲,工作更快,行动更迅速,也可以说上高县的同志敏感性比较强。大家应该看得出来,这项工作是当前的焦点和重点。以前我在开会的时候也说过,土地流转工作是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轴心。无论是搞适度规模经营,还是培育市场经营主体,还是搞农民合作社,土地流转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土地流转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其他工作都没有办法开展。上高县抓工作力度比较大,行动比较迅速。
三是上下联动。土地流转服务是一个体系,省里要求市、县、乡联动。上高县把这项延伸到村,村里的档案资料都非常齐全,乡里的这项工作放在农技服务中心,跟县里进行配套,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大家等下可以到乡里、村里参观学习一下,索取一些资料,认真思考怎么来把县、乡、村联动起来,使土地流转服务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系统。
四是制度规范。我们大家看上高县土地流转工作,有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备案制度、工作流程,这些制度非常齐全、非常完备,对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有很大启示。上高县从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挂牌、运行以来,重新备案登记的面积达到5.32万亩,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大家回去以后,把这项工作认真抓一下,这是我们今年乃至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按照我们原来设想,去年年底要全部搭起架子。赖市长对此有明确要求,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务必在4月底全面完成。其中,县一级争取1月底前完成,乡镇一级争取2、3月份完成。怎么抓好工作,大家要向县里的领导作好汇报,怎么组织人员开展这项工作。
另外还有几项重点工作在这里强调一下。
一是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这项工作在省、市农村工作会上作了部署和强调,省里要求今年全面铺开,年底以前结束。我们市里初步确定在铜鼓县搞整县推进试点,但是试点的时间、方案,我们还没有拿出来,已经报省里了,省里会及时反馈。铜鼓在这方面要先行先试,到时我们还要组织大家到铜鼓去学习,争取年底完成这个任务。
二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农业几大工程,其中一个是“百县建百园工程”。要求每个县市区像建工业园区一样,以工业化的理论来打造农业园区。现在的示范区跟我们以前的示范区概念上有所不同,以前的示范区是以整县推进,现在的示范区要求重点加强核心区的建设。我市即将出台一个文件,下午市委常委会将研究通过。核心区的要求是:丰城、樟树、高安、袁州核心区面积4000亩,上高、奉新、宜丰、万载核心区面积3000亩,靖安、铜鼓核心区面积2000亩。每个园区核心区基础设施投入不少于5000万,要有智能温室,要有钢架大棚,要有管理机构。要把农业示范区建成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物流园、农业食品加工园几个合在一起的综合功能园区。今天常委会研究通过后,文件马上就要下发。我们农业部门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工作,给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
三是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今年我们“三品一标”工作任务非常繁重。邓书记特别关心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把绿色食品加工业放在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绿色食品发展首先要有绿色农产品,没有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就是空中楼阁。目前我们这项工作在全省有一定位置,全省去年一年才批了400多个,我市占了将近1/3。今年我们宜春市提出要新增2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请各个县市区农业局以及畜牧水产局把这项工作抓紧,按照市里下达的任务,确保全市今年完成新增200个“三品一标”认证。
春节快到,祝大家新春愉快,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在全力打赢三年健康扶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时期,连续三个月,我们每月召开一次全省健康扶贫有关工作现场推进会,目的就是要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劲头、真抓实干,学先进、找差距,克难点、抓落实,促进全省健康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今天上午大家在现场看了健康专干落实“五帮两核”任务的制度、规范、流程;蒋主任通报了5月份启动健康扶贫先锋行动以来,各地以健康专干为主要力量,落实健康扶贫“五帮两核”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足;刚才6个单位通过专题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做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有经验、做法和成效,也有感受、体会和收获,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有启发和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发挥健康专干在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全省卫生计生基层队伍不断强化使命担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力克健康扶贫工作中的一道道难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年初,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及时召开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新时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队伍能力提升,以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状况摸底调查等工作,全省2.2万名计生专干组成的乡村调查队伍放弃春节与家人团圆时刻,走千家、入万户,过田间、进地头,踏冰雪、冒严寒,爬坡攀山、一身泥泞,历时90多个日日夜夜,摸清了全省未脱贫的188.6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病基本状况。
省、市、县、乡、村五级医务人员,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6365个,针对建档立卡患病人口,入户见人、问诊把脉、对症定策。据健康甘肃手机APP统计,截至6月底,全省已为188.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各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团队不计辛劳,查档案、核病情、看处方,以问题为导向,深入35个深度贫困县逐县反馈、靶向督导,切实提高健康扶贫的质量和效果。卫生计生健康宣传小分队分赴35个深度贫困县,设讲堂、讲政策、做宣传,用花儿、沙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政策,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各级医师协会、第三方组织以不同形式走基层、访农户,电话提问、手机查阅,全方位、多措施推动健康扶贫政策扎根基层、落户群众。
为全面彻底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确保三年脱贫攻坚任务两年完成,确保贫困人口在小康路上不因健康掉队,省卫计委、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省食药监局、省残联、省保监局等9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启动健康扶贫先锋行动,统筹部署在乡村一级组建健康专干队伍,重点负责健康扶贫先锋行动中干部包抓到户到人政策落实,具体承担“五帮两核”职责任务(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帮助保护健康权益,帮助联系就医及转诊,帮助监督签约服务,帮助报销就医费用;核对医疗费用报销情况,核对签约服务落实情况,简称帮核任务),为切实推动健康扶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提供坚实的队伍和人员保障。
启动健康扶贫先锋行动4个多月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县乡村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实行分级包抓,抽调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精、熟悉基层、有群众工作经验的计生专干、驻村专干、健康扶贫专干,以及民政助理员、社保员等乡镇干部1.6万多名,组建健康专干队伍,与乡镇政府签订帮核责任状,履职承诺书,亮牌上岗,依规履责。据健康专干手机APP初步统计,截至9月13日,共帮助建档立卡户核实参保信息130.95万人次,监督签约服务114.83万人次,联系就医转诊47.61万人次,开展健康指导26.96万人次、政策宣讲102.09万人次,落实兜底保障措施8.18万人次,真正做到了干部担实责,群众得实惠,帮核见实效。
短短4个月的工作,使我们看到和切身感受到,每村1专干,组建健康专干队伍落实帮核任务,实施健康扶贫先锋行动,是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创新之举和务实之举。可以说,健康专干的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健康扶贫先锋行动的成效,决定健康扶贫工作的成败。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从健康甘肃和健康扶贫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健康专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发挥在健康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多重措施保障群众健康有人管、看病能兜底、报销有帮扶,不让疾病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
二、切实提升广大健康专干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成就事业,关键在人。新时代赋予卫生计生部门新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基层卫生计生队伍在多年来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经验,练就了本领,锻造了能力,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省市县乡村的服务队伍和管理网络,必须用好用活这支队伍,让他们在健康扶贫征程中锻炼本领、书写人生,铸就新辉煌。
一要加快队伍转型。各地要围绕大卫生、大健康,立足部门职责和基层实际,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健康为目标,调整充实基层干部转型为健康专干,明确任务职责,三年脱贫攻坚期主要负责健康扶贫相关任务落实,切实承担基层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管理服务职责;要充分利用村社计生网底功能健全的优势,促进村计生专职主任、社自管小组长(计生宣传员)转型为健康政策宣传员、督导员,形成乡有驻村健康专干、村有健康专职主任、社组有健康宣传员,层层有人抓健康扶贫和卫生计生工作的良好格局,促进基层队伍转型发展和任务落实。
二要夯实基层网络。要明确乡镇计生(卫生计生)办职能定位,修改完善乡级计划生育服务规范,建立健康专干管理办法、工作规范、评价标准,指导基层严格按照“县统筹、乡组建、村使用”“一村一专干”的原则和要求,选好配强健康专干队伍;要想方设法、全力以赴,调整完善、充分调动乡村卫生计生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和引导尽快转变思路、转换角色、转型提高,全力投入和参与到健康扶贫和卫生计生各项管理服务当中,协助驻村健康专干搞好健康扶贫工作,真正做到基层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有章理事。
三要提升服务能力。各地要将基层队伍能力提升作为今年卫生计生系统的重点任务,以推动健康扶贫政策任务落实为抓手,引导各级卫生计生干部和服务管理人员扑下身子,帮助贫困群众解难释惑、尽早脱贫;要以落实干部包抓任务为手段,入基层、转作风、练真功、求实绩,促进卫生计生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要以学习宣传培训为主要方式,组织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是健康专干,学政策、比服务、提能力、强素质,确保健康管理、健康宣传、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各种健康扶贫惠民政策措施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落实;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督促广大基层干部熟悉掌握健康甘肃全民信息系统,通过健康专干、一人一策等手机APP督导落实工作,实现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服务效能,延伸服务半径,打通服务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三、着力推动健康扶贫“五帮两核”任务的全面落实
帮核任务事关健康扶贫工作成效,事关党和政府威信,任务具体,涉及健康扶贫工作方方面面,是广大群众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患病群众的所急、所忧、所盼。广大健康专干要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做好帮核工作,全面落实帮核任务,争做健康扶贫先锋行动的急先锋。
一要当好管理员。健康专干是群众健康的守护人,要时刻以群众健康为己任,熟悉了解掌握村情、户情,对群众健康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对策准。按照脱贫不脱政策原则,在重点管理好今年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基础上,还要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防止潜在因病致贫风险,防止病愈后再次因病返贫,做到保健在家庭、小病不出村、慢病有管理、急病早发现、大病帮转诊。对建档立卡贫困患病人口要重点管理,着力做到“四个精准”,即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逐人摸底调查,准确掌握患病人口具体情况,做到识别精准;针对患病人口实际状况,配合签约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做到施策精准;紧紧围绕贫困人口罹患国家13种大病集中救治工作要求,实行逐人摸排登记、销号管理,做到救治精准;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病人建立费用报销花名册,帮助核对联系,做到住院报销精准。
二要当好宣传员。保障健康是衡量全面脱贫的重要指标。健康问题,百姓关切、全社会关注、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责任重大。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和效果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群众的认可和知晓。各级卫生计生干部和广大健康专干首先是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员,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宣传服务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宣传、讲解,让广大干部和群众都能全面掌握、熟悉、知晓健康扶贫报销、签约服务、门诊慢特病管理、85%追溯报销、分级诊疗,以及规范贫困人口就医秩序、建立恶意逃费黑名单制度等相关政策,既要让健康扶贫八个方面的好政策都能及时有效全面惠及贫困人口,又要让广大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健康扶贫的好政策。要进村入户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袋(册),帮助建档立卡住院报销群众逐项核对报销费用,填写“明白卡”,记录明细账,让老百姓清楚放心、不存疑。
三要当好监督协调员。千好万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健康扶贫成效的唯一标准。健康专干是政府和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平台和枢纽,要敢于坚持、动真碰硬、勇于担当,为群众健康立言建策,做群众健康的代言人。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五帮五结合”,即将日常工作、掌握实情与帮助贫困户整体参保相结合;将宣传政策与帮助保护群众健康权益相结合;将及时掌握病情与帮助联系上门服务、就医转诊相结合;将加强协调联络与帮助签约服务、报销就医费用相结合;将管理健康与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相结合,通过帮核任务落实,有效解决老百姓健康管不好、看病就医难等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的可及性和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获得感,以真情、真帮、真干赢得广大老百姓的真心信赖。
四、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专干帮核任务落实的工作机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健康专干是基层落实健康扶贫任务的基础性力量,组建晚、任务重、职责大,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在队伍组建、作用发挥、任务落实上想办法、定措施,尽快建立完善有利于健康专干干事创业的良好机制。
一要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各地要将健康专干纳入基层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积极争取在机构改革中统筹部署,合理调配,充实完善。有条件的成立健康工作办公室,依据管理对象数量选配健康专干,落实工作任务。省上正在起草健康专干管理办法,各地也要加快工作进度,不等不靠,结合实际制定健康专干帮核任务落实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分层推进。要将健康扶贫帮核任务落实,与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和信息准确率一并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指标,指导督促乡镇主要领导与健康专干签订帮核责任书,给健康专干交任务、压胆子,让他们真正进到村里,入到户里,坚守在群众身边,坚决杜绝督查中发现的专干不专、业务不精、政策不清、职责不明,纸上专干、数字专干等不实作风和形式主义,引导广大健康专干摸实情、报实数、干实事、创实绩,在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中建功立业。
二要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各地要按照“五督”行动要求,继续发挥各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队伍作用,利用第三方组织力量,加大对健康专干帮核任务落实的督导检查,提高帮核质量;要积极发挥市县两级健康专干督导员的作用,深入乡村组社和农户家中,重点查到岗情况、服务记录、帮核日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政策宣传效果,督促任务落实。要尽快完善健康专干手机APP监督管理功能,建立健康专干工作动态考核机制,多措并举对帮核任务进展实时跟踪,实行每月抽查,每两月通报,将健康专干服务次数、服务质量、信息推送及时率、政策知晓率、帮核任务落实等全部纳入绩效考核,定期晒成绩单,组织大排队,优奖劣罚,激发健康专干队伍运行活力。
三要建立激励培养机制。基层队伍是事业推进的宝贵财富。各地要依据省卫计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印发的《甘肃省健康扶贫“一人一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健康专干绩效工资,科学合理引入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将服务与薪酬相挂钩,调动健康专干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在生活和工作上关心爱护健康专干,体察难处,注重培养,对德才兼备、工作突出的人员,在评先选优、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推荐考虑,形成培养人、留住人、锻炼人的良好机制;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在人员编制、薪酬待遇、教育培训、交流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形成调动健康专干积极性的政策合力,使他们舒心、顺心、安心地开展工作;要注重发现、挖掘、宣传健康专干先进典型事迹,开展健康专干评比表彰,激发投身健康扶贫工作的内生动力,为打赢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战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同志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为确保健康扶贫三年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出我们新的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赵克志书记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蹲点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张吉勇书记和市政府陈昌旭市长关于切实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扎实推进我市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各地特别是威宁自治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
上午,大家实地参观了威宁自治县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及中药材基地、威宁自治县征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及蛋鸡养殖基地。刚才,威宁自治县政府、威宁自治县利民生态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黔西县金碧镇杨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州举利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了交流发言;市农委付业春主任通报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讲得都很好,很受启发。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近几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总量迅速扩大。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287个,资产总额达到33.46亿元,其中:流动资产26.25亿元、固定资产7.21亿元,农产品销售总值达36.27亿元;发展社员19.15万户,带动非社员农户33.52万户。二是领域不断拓展。到目前,我市蔬菜、茶叶、生态畜牧业、马铃薯等各个特色产业都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还培育了农机合作社、烟草专业合作社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亮点纷呈、百花齐放。三是范围逐步延伸。合作社服务范围和覆盖半径已从最初的本乡本村为主逐步转向跨乡镇、跨县域,甚至向跨产业、跨省域拓展。四是水平有效提升。合作社从单一的生产领域合作逐步向品牌创建、加工包装、流通销售等经营领域拓展延伸,多数合作社实行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产地认证等统一服务。五是运行日趋规范。合作社的组织架构、运行管理、股本结构、盈利分红不断优化升级,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方向迈进。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转变,在探索中发展、在摸索中前行,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群众自愿是前提。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引导农民兴办和参加合作社,不仅维护了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家庭财产所有权,而且明晰了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产权关系;消除了农民的思想顾虑,促进了合作社统一服务优势和入社农户自主经营积极性的有机结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突出主体是关键。在发展过程中,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按照农民意愿,独立自主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和购销合作;实行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入社农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合作社对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获取最大利润,对内尽力提供优质服务,并通过“二次返利”机制,促进了社员利益最大化。依托产业是核心。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当地优势产业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组织农民兴办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进一步促进了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地位,并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来增强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和赢利能力。利益引导是宗旨。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办合作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范围,帮助合作社增强发展能力,指导合作社健全运行机制,支持合作社开拓产品市场,并着力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合作社通过为入社农民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和自身的经济收益。多元发展是方向。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基础上,鼓励各类有特长的主体创办和领办合作社。鼓励农村专业大户和经营能人利用生产、经营、购销等优势组建合作社;鼓励基层农技部门利用技术、服务等优势领办合作社;鼓励基层供销社利用场地设施、经营渠道、农资购销等优势兴办合作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加工、品牌、营销等优势创办合作社;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村级基层组织利用流通、中介、组织等优势发展合作社,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多格局发展合作社的多赢格局。
在客观总结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深刻分析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一是注册总量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起点不高、目标不明、管理不善、运行不畅、效果不好;二是涉及领域不小,但结构上不平衡、不优化,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平衡发展的格局。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影响了合作社发展质量,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
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了很多有力的支持。今年6月,省委赵克志书记到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蹲点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明确指出:“农民合作社就是农村的民营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组织是真正管用的、是让农民受益的好模式,我们就是要促进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今后凡是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都要优先用在支持合作社上”。赵克志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市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把握内涵,充分认识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体,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日渐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发达国家,绝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是由各级农协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我市近年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建设一个合作社,振兴一个特色产业,激活一方经济发展,富裕一方群众”的效应。大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从生产关系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经营体制。从生产力上讲,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和合作,突破传统分工制约和产供销分割的局限,合理集聚资金、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了农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效丰富了农业农村经营的体制机制,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有效载体。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破解山区农业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普遍加剧,传统农民的逐渐淡出与新型农民的逐渐形成已成不争的事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日趋突出,“谁来种地”、“谁会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已成为发展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绕不过的“圈子”、避不开的“矛盾”和必须解决的“难题”。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能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解决劳动力不足、技术欠缺等难题和矛盾,又能为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在农村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宽广的平台,必将有力推进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经营、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把产加销、农工贸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突出了规模经济效益,既有利于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更有利于让农民从整个产业链中获得更高收益和更好回报,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转型,社会管理问题十分复杂。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其秉承互帮互助、互利互惠、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的浓郁气息,深得群众信任和拥护,不仅可以成为农民群众反映诉求的途径,更可以作为化解矛盾的抓手和促进和谐的桥梁。以合作社为载体,还可以充分采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等约定俗成的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从而进一步增进群众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弘扬互助团结、诚信友爱、邻里和睦的社会风尚,形成良好乡风民风,丰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导航仪”,我们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抓紧抓好。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切实强化指导服务,着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工作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到每一个村;示范社达到100家以上。到2020年,示范社占全市合作社总数的60%以上,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达到80%,产品销售率达到80%以上,商标注册率达到90%以上,成员收入比非示范社成员高出2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紧紧围绕优质粮油、特色蔬菜、精品水果、茶叶、中药材、烟叶、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在做好产业规划、整合项目、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农户进行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和产业群,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特色产业生产规模,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
(二)抓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一要大力开拓市场。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凝聚在一起,引导广大农民闯市场、求效益,为卖而产、为赚而卖,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扩大服务领域,盯住市场组织生产、盯住产品组织营销,逐步拓展农产品市场,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成为规范的实体经济组织。二要大力培育龙头。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三要大力创建品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农产品品牌,积极申报注册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本地品牌。四要大力抓好产品安全。紧紧围绕“生态、有机、绿色、无公害、有特色”的安全质量标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依托专业合作社,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程传导到农户,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规模化、安全化生产。
(三)抓服务体系,增强发展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供社会化服务方面,具有成本低、效果好、针对性强、方便快捷的优势,是一种新型服务载体。要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在基地建设、科技引进、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系列化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作用,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切实增强发展能力。
(四)抓金融支持,增强发展后劲。以农村综合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为广大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抵押贷款融资空间,为金融资本进入农村搭建融资平台,吸引农民手中的原始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实现资本和生产要素的有效聚合。要积极探索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贷款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各种贴息贷款和小额贷款上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大户投资或入股等方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五)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行。一要健全规章制度。目前,不少合作社的章程没有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千社一章”、“千孔一面”现象十分普遍,合作内容、合作办法、合作规矩等在章程中都不是很清楚。要帮助指导专业合作社根据成员意愿,量身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章程。要根据法律和章程规定,健全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和财务管理等制度,以制度促规范。充分发挥好“三会”职责职能,切实做到“三会”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二要强化财务管理。要始终坚持合作社财务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认真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财会人员,健全各项财务账簿,做实成员账户,将国家财政项目形成的资产平均量化到每个成员,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工作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件大事、好事、实事,与农业农村其他工作一道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督促、同考评,切实做到认识更加深刻、组织更加强化、投入更加到位、保障更加有力、措施更加具体、效果更加明显。
(二)强化扶持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税收、用水、用地、用电、人才引进和“绿色通道”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市级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各县(区)也要预算不低于100万元资金,用于专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要把合作社作为支农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按照克志书记的指示要求,凡是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都可以委托或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给予更多支持。
(三)强化引领力度。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战场在基层、在农村,关键在党员、在干部。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基层干部、尤其是农技干部要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引领全市广大农民群众在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让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发展目标鼓舞人心、发展态势令人振奋、发展机遇十分难得。我们一定深入贯彻落实好省委克志书记在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调研农民专业合作社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忱,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扎实进取,努力开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局面,为发展山区特色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建设,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是农业农村部新组建的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成立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这次会议既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的工作启动会,也是30个试点县的动员部署会,还是就新组建的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的工作职责与今后工作谋划的通气通报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精神,总结交流各地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经验,部署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
应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十多年来,合作社总体发展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过去有个大致的判断就是“三个三”,即三分之一是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三分之一可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三分之一处于中间状态,能发挥一些基本作用,但效果不十分明显。相比全国210万家合作社,县级以上示范社才18万多家,仅占10%左右。可以讲,农民合作社发展已经到了提质转型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江苏、浙江等省不再仅仅局限于只抓一批示范社创建,而是搞示范县创建,由点到面、整县推进,推动合作社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效果。我认为这个做法值得总结,值得推广。这次我们把30个试点县的党政负责同志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也请来参会,就是希望大家切实承担起试点的主体责任,思想上先入位,了解试点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把试点工作抓实抓好。上午,我们现场考察了吴中区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情况。刚才,江苏、河北、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东、陕西等8个省份和吴中区的同志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都很实,值得各地学习借鉴。接下来,我们还要与中化、中粮和中国邮政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农业种植、物流销售、信贷保险等方面,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和十九大,连续15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指出“农村合作社就是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今年3月8日,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大力推动乡村“五个振兴”,指出乡村组织振兴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又一次作出最新指示,特别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农民合作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思想十分深刻,内涵十分丰富,是指导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按照中央要求,农业农村部认真履行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并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一道,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法律贯彻落实,推动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到今年9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3.8万家,是2012年底的3倍,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8.5%,比2012年底增加了20个百分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11年来,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已成长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一是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合作社规范建设贯穿指导发展全程,围绕依法依章办社,合作社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紧密成员合作关系,夯实“三会”有效运行,规范盈余分配。2017年底,依法按交易量(额)分配盈余的合作社数量是2012年的2.5倍。示范社梯队逐步形成。各地以示范社创建为抓手,通过国家、省、市、县示范社“四级联创”、评定“四有五好社”“十佳社”“百强社”等方式,树立了一批合作社规范标杆和样板。目前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近6300家,县级以上各级示范社超过18万家。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全国联席会议9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细化了五大方面25项具体的规范化内容。15个省份制定了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具体意见。基本形成了合作社自我规范、部门指导规范、社会监督规范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社顺应农业多功能和农民合作多需求趋势,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引进现代要素和现代业态,集聚合作社发展新动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经营范围覆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并由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民间工艺制作和服务业延伸。2017年,有23.4万家合作社从事服务业,3.3万家合作社创办加工实体,1.6万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6000多家合作社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拓展产业类型。一些合作社不断适应消费多样化、个性化、小众化需求,利用生产基地开发农事体验、菜园领养、会员制消费;一批合作社“互联网+”农产品生产销售,开展直供直销和电子商务,实现生产管理可视化、产品销售网络化。有的地方将农家乐整合成标准统一、消费透明、管理严格的乡村休闲旅游合作社集群。不断拓展合作要素。一些地方在专业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合作社信用合作、互助保险、土地股份等合作,由单一要素联合向资金、技术、土地等多要素合作转变。
三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合作社引领农民在节本增效、分享产业化经营利益上找出路,在规模经营、带动就业增收上做文章。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17年,全国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5890亿元,可分配盈余1100亿元,为每个成员平均分配1644元。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统供统销、统防统治、统耕统种统收等经营服务总值达到1.17万亿元,53%的合作社实现产加销一体化。1.16亿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入合作社,占流转总面积的22.7%,其中入股合作社土地面积3157万亩。10万家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8.5万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4.7万家合作社通过“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社际联合合作不断加强。合作社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组建联合社1万多家,安徽、甘肃等省还成立了省级合作社联合社。贫困地区的合作社强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全国有237.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约10%的国家示范社位于国家级贫困县中,带动成员22.8万户。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10年后完成修订,合作社登记管理、示范章程、财务会计、年度报告、信用合作等配套制度相继建立,19个省(区、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建立起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核心、地方性法规为支撑、规章制度相配套的合作社法律法规体系。多层级指导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国务院批准建立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1个省份成立了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建立会商制度,各地通过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专门处室、建立省市县三级辅导员队伍、开展“千人带万社”“专家一对一”等结对帮扶,为合作社提供全方位服务。扶持政策体系日益完善。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从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系统构建支持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体系。有关部门依法为合作社的组织建设、登记注册、税务管理提供指导服务,制定项目支持、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信贷等专门政策。2007—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合作社发展资金132亿元,支持合作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六五”普法期间,农业部门培训各类合作社人才120多万人次。
总结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历程,合作社保持生命力,必须把握和坚持以下5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鼓励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把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尊重农民意愿、契合农村实际,把农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评价标准。二是坚持以服务为根本,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解决成员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规范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恪守法律底线,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树立依法办社理念,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强化对法律法规落实的督促检查。四是坚持以规范促发展,切实做到边发展边规范,因地制宜、因社施策,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增强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五是坚持创新发展,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着力在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不断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路径,拓宽合作领域,创设扶持政策措施,增强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和引领带动活力。
虽然这些年我国农民合作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相比,农民对合作社的参与程度还不够高,合作社的整体经济实力、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够强,指导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与广大农民的期盼还有差距。甚至有个别地方还存在打着信用合作的旗号,对外违法吸储,开展非法集资活动。为破解这些问题,近年来,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系统、协同、整体推进合作社发展质量,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全国有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云南、陕西等9个省148个县(市、区)开展了示范县创建、规范化建设整县推进等行动。在地方实践的基础上,部里决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探索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方法路径。
二、深刻认识整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依靠农民群众参与和建设,也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系统、协同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推动合作社做优做强。充分认识试点的意义,有助于增强推进试点的主动性、自觉性。
(一)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举措。乡村振兴要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组织振兴离不开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由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互助合作,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有助于扩大合作社对小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覆盖面,组织带动小农发展乡村产业,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快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助于促进合作社与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其他经济组织等乡村组织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实现不同组织间功能互补、协同运转,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二)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是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的重要途径。新颁布实施的《民法总则》已将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列为一类特别法人,从民事基本法角度强调了合作经济组织法人资格,明确了合作经济组织民事主体地位。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于今年7月1日实施,树立了合作社规范发展新导向。一系列法律制度的确立,既为合作社规范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合作社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有助于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引导支持农民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创设符合当地合作社发展需要的支持政策;有助于切实宣传贯彻法律精神,开展符合当地社情民情的普法宣传活动,增强法律普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农民群众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提供法治保障。
(三)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是创新指导扶持服务的必然要求。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服务,依法对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当前,我国基层农经体系不够健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都不到位,全国只有少数省份建立了专门的合作社指导服务机构,专职从事合作社工作的经管干部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发挥。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有助于建立县级农民合作社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形成支持合作社发展的部门合力;有助于建立健全合作社指导服务机构,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合作社提供组织建设、生产经营、市场营销、支持政策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服务,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是推动农民合作社事业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农民合作社事业发展得好不好,能否持续,发展质量是关键。当前,我国合作社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规模小,实力弱,内部规范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整体不高,合作社区域间、产业间发展不平衡,联合社发展不充分,带动小农户的功能作用还有很大发挥空间。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整县推进合作社质量提升,有助于推动县域内合作社由点到面的全面发展、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发展、合作社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间的融合发展,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发展壮大当地特色主导产业;有助于从县级层面树立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做好整体谋划,确立合作社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重点解决制约合作社规范创新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合作社发展质量整体迈上新台阶。
三、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组织实施好试点,必须准确领会把握试点的总体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一)明确试点的思路和目标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主线,以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通过试点不断完善合作社经营模式、运行机制和监管方式,推进合作社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强化指导扶持服务,以优示范,由点到面,探索整县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的路径方式,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合作社帮助农民、提高农民、服务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树立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县域样板。
试点工作周期为两年,现在启动,逐年推进,到2020年底结束。综合考虑各地合作社工作基础,先期选择了8个省的30个县作为第一批试点。试点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单体合作社自身能力。健全运行管理制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加大注销“空壳社”力度,力争试点县80%以上的合作社建立完备的成员账户、实行社务公开、依法进行盈余分配,成员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以专业合作为主,兼顾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信用合作,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合作社。
二是强化合作社联合与合作。密切产销衔接,实现合作社行业、区域、产业纵横联合,建设发展一批产品服务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大、市场谈判地位高、竞争力强的合作社联合社。
三是提升县域指导扶持服务能力。注重制度创新,建立合作社市场准入前信息共享、事中协同监管、市场退出机制,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好以合作社名义开展非法集资防控工作,力争试点县合作社组织规模、农户覆盖面双扩大,示范社建设深入实施,合作社年报公示率达80%以上,布局创建一批国家级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为引领带动未来全国合作社转型升级、质量整体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扎实推进各项试点任务
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试点工作要突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着重在发展壮大单体合作社、培育发展联合社、提升县域指导扶持服务能力等三方面试出成果。
第一,围绕发展壮大单体合作社,着重抓好四项试点工作任务。一是强化规范建设。着力四个“推进”,探索规范的有效方法路径。推进依章办社,指导合作社参照示范章程,制定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章程,切实发挥章程作用。推进依法登记,指导合作社依法提交登记文件,及时变更备案,及时年度报告公示,提高资信能力。推进机构协调运行,指导合作社依法建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三会”履行职责、协调配合,农户成员积极参与社务管理,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盈余科学分配,指导合作社认真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成员账户和档案台账,明晰合作社与领办主体的产权关系。二是拓展业务范围。引导合作社从单一业务向产加销多种业务拓展,以主营业务为基础,向加工流通延伸。支持合作社发展直供直销、农产品电商等经营模式,提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助力农村流通现代化。鼓励合作社自办加工或者出资入股加工企业,加快发展适合农民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三是丰富出资方式。深入挖掘农村资源要素价值,引导农民以实物、土地经营权、林权、知识产权、闲置农房、宅基地使用权等各种资源要素作价出资办社入社,扩大成员覆盖面,提高成员参与度,使农民的土地、资金、劳动、技术、闲置房屋、宅基地等财产的活力竞相迸发。四是增强服务功能。支持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和联合社依法开展互助保险,探索帮助小农户多渠道化解风险的新型方式。选择产业基础牢、带动能力强、信用记录好的合作社,积极稳妥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坚持限于成员内部、服务产业发展、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风险可掌控,探索满足小农户发展产业融资需求的有效途径。推广以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业务合作模式,提供农民群众单个办不了、发展最需要的服务。
第二,围绕培育发展联合社,着重抓好三项试点工作任务。各地对此进行了多年的探索,通过引导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联合社,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发挥规模效应,增强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新修订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法人地位,在法律上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法人资格的问题,明确了国家保障联合社享有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法律主体地位。试点工作中,一要努力推进区域性联合。试点县要依法组建至少一家区域性联合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推行行业自律,发展服务好当地主导产业。二要大力推进行业性联合。试点县要鼓励合作社自愿组建若干家行业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实现联合社品牌响、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法律要求,联合社是专业合作社自愿设立或加入的组织,无论是行业性还是区域性联合社,只有专业合作社才能成为联合社的成员。三要积极推进产业链联合。试点县要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类经营主体联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竞争能力。
第三,围绕提升县域指导扶持服务能力,着重抓好五项试点工作任务。一是健全规章制度。根据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推进县域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构建扶持政策体系。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市场营销、人才引进等方面,构建符合当地合作社发展需要的支持政策体系。建立合作社辅导员工作队伍,对县域合作社开展定期巡查走访,加强全程指导服务。建立激励机制,对发展合作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加强示范引领。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制定完善县级示范社评定监测办法,开展示范社评定和动态监测,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支持重点。四是探索准入退出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建立合作社准入、退出机制。在准入上,建立部门间合作社登记信息通报机制,登记机关依法将合作社登记信息通报给农业农村部门。在退出时,畅通合作社退出机制,针对合作社“准入零成本与退出高成本”,简化注销程序,依法主动清退连续两年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合作社。五是搭建服务平台。部里即将与中化、中粮和中国邮政签署四方合作框架协议。试点地区要积极跟进,与三大企业加强合作,通过共同打造农业种植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合作社实现农业技术标准的数据化、栽培管理的精准化和生产基地运营的智能化;打造农产品物流销售平台,为合作社提供线上线下快捷便利的物流销售服务;打造金融服务平台,为合作社提供专门的信贷保险服务。需要强调的是,在试点过程中要防范以合作社名义开展非法集资,这是试点工作的硬约束,也是选择试点县的一条硬杠杠。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农业农村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高度和全局出发,认真落实行业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强化风险排查和监管警示。
扎实完成好整县推进试点工作三方面的12项任务,目的是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功能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农业始终是大头,尤其要做好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每个试点县要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强基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试点方案和内容都要在这方面精心谋划,大力推动,力争试出几个市场叫得响的特品、优品、精品。引导农民合作社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建立生产标准,开展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发展绿色农业。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建设田头贮藏、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设施,发展现代种养业,推动种养业向产前产后全面拓展,把产业链留在县乡村。引导合作社集聚要素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培育服务城镇居民的乡村产业、乡土产业,利用乡村洁净空气和良好生态环境,开发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农业、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等,利用人文历史传承发展弘扬农耕文明,传播乡土特色文化、发展民间工艺制造业。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探索引导贫困地区依托农民合作社开展产业扶贫脱贫,走出一条合作社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三)试点工作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
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在试点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当前,合作社从数量上已经实现了乡村全覆盖,办社的目的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抱团闯市场,关键是要切实发挥好合作社的功能作用。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切忌单纯追求组织数量增加,不能下指标、定任务。要牢牢把握质量提升这个主题,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上来,推动农民合作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要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规范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只有规范发展,合作社才能坚持服务成员的宗旨,守住发展的底线。创新是合作社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发展,合作社才能增强发展活力,发挥出功能作用。试点中,要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不讲规范只讲创新,就失去了创新的根基,这样的创新难以为继;不讲创新只机械地讲规范,就难以顺应实践发展的要求,这样的规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三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试点是为全面发展打前站,铺路子。开展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的试点,目的是从改进工作方式、促进规范运行、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树立典型,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样板。试点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被实践反复证明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并及时上升为政策措施,为全面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提供政策支撑和工作保障。第一批8个省的30个县是试点工作先行者,其他非试点省份,也可根据本次会议精神,结合本省实际,自行组织开展整县推进工作。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还会根据各地试点进展和成效情况,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明年拟增加70个试点县(市、区),使试点县(市、区)增加到100个。同时,注重总结提炼试点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熟做法及时在全国推广。
(四)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组织保障
整县推进是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关农民合作事业、农民群众利益,我对试点工作提三点要求。
第一,精心组织实施。试点工作是省部共建、以县为主。各试点县要建立试点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实化试点方案和内容,把握好试点工作节奏,着力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取得成果。加强工作调度,确保各项试点任务落到实处;强化统筹协调,尽快建立健全县级农民合作社综合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推进试点工作的合力;创造保障条件,推动这项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通过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对整县推进工作给予适当资金支持,省里要单独划出一定比例支持试点县市合作社发展。
第二,广泛宣传培训。各地特别是各试点县要重视对县级有关部门干部、乡镇领导和村干部的宣传培训,宣传解读好试点任务,让基层干部群众全面了解试点目的和任务要求,让广大合作社积极主动支持和参与试点。加强合作社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培训品牌创建,重点围绕合作社理事长、带头人和合作社辅导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而且培训要做到县域范围内所有合作社全覆盖,让所有合作社理事长全面了解掌握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自觉做到依法办社,提高合作社发展质量和水平。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办法,支持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带头人,聘用职业经理人。
第三,加强指导检查。农业农村部将适时组织开展试点调研和指导检查,深入试点县全面了解试点工作部署、实施进展、存在问题等情况,委托相关智库机构对试点地区进行中期和期末评估,督促指导各地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同时,边试点边总结,宣传推广试点中的好经验好模式,适时向社会宣传推广,为其他地区合作社发展提供可看可学的先进范例。各地也要建立健全试点指导检查机制,加大调研和指导检查力度,确保试点地区落实责任,按期保质全面完成各项试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