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285【范文汇编】11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114篇

2022-10-21 11:01:49 125
联系客服提示-墨墨公文

目录

1.实打实换来心贴心(中国道路中国梦)

2.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金台随笔)

3.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评论员观察)

4.推动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声音)

5.筑牢防诈反诈的坚实堤坝(人民时评)

6.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人民时评)

7.解决好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人民时评)

8.理性对待配音兼职(金台随笔)

9.让好山好水释放综合效益(现场评论)

10.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新论)

11.羲和探日,彰显科技自立自强(人民时评)

12.把握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新论)

13.调解纠纷要善于画句号(声音)

14.国家公园展现生态之美(新知·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

15.提升治理实效建设平安城市(现场评论)

16.包容普惠,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和音)

17.规范账号运营营造清朗空间(人民时评)

18.因势利导管好长期处方(人民时评)

19.持续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人民时评)

20.厚植科幻产业发展土壤(现场评论)

21.始终注重做好民生保障(新论)

22.拓宽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之路(治理者说)

23.像胡杨一样扎根生长(金台随笔)

24.一亩田里的大梦想(中国道路中国梦)

25.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26.更好守护脚下这片净土(新知·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

27.合力护牢看病钱(人民时评)

28.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29.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和音)

30.以可持续交通助力可持续发展(评论员观察)

31.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32.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新论)

33.弘扬老区精神,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4.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和音)

35.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36.不断书写法治中国新篇章(新论)

37.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激发内需潜力(人民时评)

38.科技助力冬奥用雪(新知)

39.踏实做人潜心干事(金台随笔)

40.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41.刷来的好评靠不住

42.城市更新向美而行(评论员观察)

43.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

44.公共图书馆适老化服务大有可为(新论)

45.休闲农业打开乡村振兴新空间(人民时评)

46.知行合一真抓实干(红船观澜·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47.畅通快递的最后一百米

48.创新机制为群众办实事(大家谈)

49.凡人善举汇聚爱心暖流(暖闻热评)

50.让法治成为全社会共同信仰(人民时评)

51.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夙愿

52.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人民时评)

53.家国情怀最动人(金台随笔)

54.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人民时评)

5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56.数字经济,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新论)

57.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论员观察)

58.同饮一江水,共护生态美(现场评论)

59.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财经观)

60.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人民时评)

61.共同呵护文明有序的出行环境(评论员观察)

62.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人民时评)

63.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64.时时处处事事讲认真(金台随笔)

65.以奋进新百年的基本遵循,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66.永远植根人民(红船观澜·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67.共享数字化发展新机遇(现场评论)

68.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人民时评)

69.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榜样力量(人民时评)

70.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着力点(新论)

71.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评论员观察)

72.科研报国,无私无我(暖闻热评)

73.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

74.为家庭教育提供法治引导(人民时评)

75.在更高起点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人民时评)

76.种田挑上了金扁担(中国道路中国梦)

77.雪山精灵见证生物多样性保护(暖闻热评)

78.农村公路助力乡村发展(图说·乡村振兴新画卷

79.守护好菜篮子里的民生(现场评论)

80.以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新论)

81.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人民时评)

82.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

83.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84.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和音)

85.弘扬两路精神,在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

86.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共建一带一路

87.不断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和音)

88.科技让考古焕发新的光彩(新知)

89.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民时评)

90.用好思政课堂开展xx学习教育(新论)

91.保持的态势积累的动能

92.对外投资彰显开放决心(人民时评)

93.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

94.文化润人心,提振精气神(图说·乡村振兴新画卷

95.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人民观点)

96.农把式评职称助推乡村振兴(人民时评)

97.深入实际、了解实际

98.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观点)

99.规范自动续费服务(纵横)

100.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论)

101.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人民观点)

102.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新论)

103.农产品加工跨界创新大有作为(现场评论)

104.让更多劳务品牌茁壮成长(人民时评)

105.挖掘快递进村的发展潜力(纵横)

106.激发干部干事热情(评论员观察)

107.让更多小巨人撑起大创新(人民时评)

108.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观点)

109.营造向上向善的网上文娱生态(新论)

110.地标农产品,热土捧出家乡美(图说·乡村振兴新画卷

111.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人民观点)

112.科技创新应计之深远

113.立足良好生态发展特色产业(现场评论)

114.释放政策红利共护绿水青山(人民时评)

实打实换来心贴心(中国道路中国梦)

前阵子,我们街道的浩宇苑社区收到了一封居民的感谢信,这封信来自郑大爷。网格员为我送来连心卡,每周都会来看望,主动上门为我买菜买药,还为我联系接种疫苗……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来帮助我们,我感到很高兴。朴实言语中透着真挚感情,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社区工作实打实,才能换来居民与我们的心贴心

实打实为居民考虑,就要把工作做到他们身边。一段时间以来,为让辖区内老年人感受到关爱,社区工作人员走进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家中,将精心印制的连心卡发放到他们手上。连心卡被设计成爱心形状,上面有居委会电话、网格员姓名和网格员手机号码,内容简洁、一目了然。为方便老人,还特意把字体调大。小小的连心卡,畅通了社区和居民的联系渠道,实现了居民诉求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有助于社区工作人员协助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忧心事、操心事。

实打实为居民着想,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工作方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街道的杨楼村为了落实落细居家隔离人员服务工作,4名工作人员全部一对一加微信单线联系,而没有像往常一样建立微信工作群。当被问到为什么没有建群,杨楼村工作人员回答很实在:还是为了实打实干好工作!一是怕微信群里信息多,万一看不到重要信息,耽误了居民需求;二是在微信群里沟通一些相对私密的信息,对居民来说不方便,还是一对一靠谱。社区工作人员多想一点,居民就能更方便一点。

实打实既要有速度、力度,更要有温度。近期天气逐渐转冷,街道党工委工作人员靠前服务、摸排压实,保证供暖期街域内每家每户都能温暖过冬。街道与供热公司一起,实施设备设施养护检修、制定运行方案,为今年度供热运行安全、稳定打好基础。对部分小区老串联供热系统进行单户循环改造,解决系统管道管件锈蚀造成的跑冒滴漏和供热效果较差的问题。针对个别供热效果差的户型,将热力管道重新开口,进行加大流量改造。社区工作带着温度,居民心里就会更加温暖。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听到群众声音,只有亲近群众才能感受群众冷暖,只有真正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将问题把准脉,把工作干到点子上。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群众关切的事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方能把群众关心的事切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1日05版)

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金台随笔)

不久前,一项关于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的小调查,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人们看法各异。对于不少人来说,打扫卫生是学生时代的鲜活记忆。日常小保洁,定期大扫除,既要负责班级的一亩三分地,还要管好公共包干区,秋扫落叶冬扫雪,可以说是日常操作。一面小小的卫生流动红旗,承载着许多人对班级荣誉的最初感知。

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之所以引发讨论,在于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准备开学,学校通知需要几名家长协助对教室进行大扫除,并在群里询问家长意愿。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家长帮忙打扫教室卫生的事情还有不少。有的家长自告奋勇、轮流代劳,有的甚至花钱雇钟点工打扫教室卫生。大扫除事情不大,低年级班级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请家长协助也并非不能理解。但这个话题受到关注,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背后折射出家校关系和劳动教育等深层次问题。

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但家长应如何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和监督?在学校教育中,哪些是老师的分内工作,哪些又可以由家长承担?这些都是家校共育绕不开的问题。打扫卫生虽然是件小事,却也促动人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厘清家校职责,推动家校共育,不缺位、不越位,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也是一道关于劳动教育的考题。我们总说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为什么重要?因为不仅关系劳动技能的获得、劳动习惯的养成,更关乎意志品质的磨炼、责任担当的培养。也正因此,不久前公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才能为他们的成长积蓄更多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劳动形态如何变化,劳动的精神内涵永不改变,劳动教育的价值永不过时。

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在一定范围出现劳动意识淡漠的现象,劳动的育人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家长大包大揽、处处代劳之外,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采取以课代劳、以教代劳等,也使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处境。通过避免劳动的方式,来简化处理劳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问题,无异于因噎废食,也忽视了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评估、应对、防范风险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本就是劳动教育的内涵之一。

相较以前,今天的学生成长环境更加优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回到打扫教室卫生这件小事,这既是为了让校舍窗明几净,更是一堂难得的劳动教育课。家长们扭转重智轻劳的想法,学校在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的同时,也不妨利用好这些校内劳动机会,关注劳动的结果更重视劳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也储存一份纯真的回忆。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1日05版)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评论员观察)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从水资源、污染防治、产业、交通、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在三江源头,叮嘱要保护好中华水塔;在秦岭深处,强调保护中央水塔国之大者;在甘肃,首次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来抓,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此次出台的规划纲要,明确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并提出了加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多项重点任务,必将有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涉及地域广、人口多,尤需我们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等9省区,横跨东中西部,全长5464公里。如此大的跨度,如此长的距离,也客观要求我们,必须突出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加强中游水土保持”“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既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又着眼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的具体实际,把这些任务落到实处将有助于上中下游地区形成合力,更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紧密结合黄河流域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上中下游各地区合理分工。比如,支持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以沿黄中下游产业基础较强地区为重点,搭建产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等等。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挥比较优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沿黄河各地区定能探索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久久为功。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要坚持问题导向,再接再厉,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22日下午,面对前来参加座谈会的沿黄9省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我们就一定能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1日05版)

推动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声音)

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在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今天的吉林是创新吉林、活力吉林、机遇吉林,正以大开放、大开发、大合作的胸怀和视野,推动实现高质量创业就业。

要聚焦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把准创业就业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离不开高质量创业就业支撑。创业就业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分工、获得劳动收入、享受发展成果、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要素,激励创新、鼓励创业、扩大就业。要通过创业就业,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鼓励劳动者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创业就业,通过高质量创业就业让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

要聚焦包容发展、均衡就业,丰富创业就业内涵。没有包容性的发展,就没有均衡性的就业,更难有创新性的创业。在创业就业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注重均衡,实现共享。要加快产业多元化,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因地制宜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促进就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更好协同中提高就业的均衡性。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完善城镇、县域空间布局,在吸纳就业上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循序渐进、满足需求的发展格局。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价值链的发展收益更多惠及农民,让繁荣的农村与繁华的城市相得益彰。

要聚焦区域协调、业态创新,拓宽创业就业空间。吉林必须立足实际,蹚出一条创新创业就业新路。要依托国家战略实现创业就业的承接互补,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加强引导,填补不同地区间发展鸿沟,注意保持就业创业总体均衡。要立足区域特色实现创业就业的业态互补,充分考虑各地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等实际,实行差异化分工,协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促进区域就业合理布局,保持就业岗位与人口分布较高匹配度。

要聚焦改革创新、多点发力,激活创业就业动力。创业就业是一篇大文章。要通过壮大民营经济促进创业就业,健全民营企业增信支持体系、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着力构建民营经济竞争有序、诚信公平、充满活力、生态清朗的发展空间。要通过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就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就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在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启动仪式上说

(本报记者朱思雄整理)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1日05版)

筑牢防诈反诈的坚实堤坝(人民时评)

随着网络社交、在线购物等不断发展,在虚拟空间产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日益变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造成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是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需要。

10月11日至17日是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其间一则消息令人振奋:今年6月至8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下降,自去年10月以来,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犯罪断卡行动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同时,全国人大正在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工作,意味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将有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所谓打蛇打七寸断卡就打在了犯罪的七寸上。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收贩来的电话卡、银行卡进行收取、转移赃款,逃避公安机关追查,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原因。如今随着断卡行动深入推进,犯罪团伙作案成本大幅提升,电信诈骗活动受到遏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已进入深水区。从对现行案件快速侦破,到斩断上下游黑灰产的技术链、网络链、资金链,一系列越来越深入的治理组合拳表明,今天的反诈早已不再拘泥于就案办案,已经迈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从根源上铲除犯罪土壤。

个人信息保护成效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看到,不同于过去广撒网、随机式的诈骗手法,当前欺骗性、迷惑性更强的精准诈骗日趋活跃,而个人信息泄露则是背后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手。无论是201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还是今年以来诸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重要法律的陆续出台,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受到全社会高度肯定。从转变治理思路,强化行业相关行为的监管,到强化法治保障,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环节,实践证明,为人民群众织密个人信息的安全网才能防患于未然。

打出综合治理组合拳,就要形成多管齐下、各方参与的治理合力。关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的说明也强调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这必然要求各个部门和相关企业之间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同时,综合治理还意味着运用最新技术和充分发挥全民参与的力量。一方面,一些犯罪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法套路逃避打击,甚至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于诈骗实施,使其更加智能化、低成本化、隐蔽化,反诈的技术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国家反诈中心APP不时登上网络热搜,作为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反诈预警和宣传的最新手段之一,其效果已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只有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特别针对财务人员、在校学生、网购人员等群体,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反诈方案,才能筑牢防诈反诈的坚实堤坝,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1日05版)

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人民时评)

特色决定生命力。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于激发职业学校发展动力、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拥有1.13万所职业学校、3088万在校生,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着眼于破除改革发展障碍、推动高质量发展,旨在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特色决定生命力。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于激发职业学校发展动力、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至关重要。长期以来,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还有一些职业学校按照办普通教育的方式办职业教育,盲目追求大而全,淡化人才培养特色,偏离发展定位。为此,《意见》强调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要求通过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打通,以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新需求,职业教育才能迸发出更强劲的生机活力。《意见》强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意见》同时提出,通过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还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补齐发展短板,形成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广大职业院校应努力摆脱靠规模上效益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优先在高端产业急需领域、新技术革命领域布局,优化学校人才供给和产业人才需求匹配度,在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起步阶段,就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展望未来,作为培育能工巧匠的摇篮,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必将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必将凝聚起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广泛共识,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2日05版)

解决好新能源汽车补能问题(人民时评)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新产业不断兴起、日益壮大。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受到瞩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兴起,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建成各类充电桩194.7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92.3万个、私人充电桩102.4万个,换电站716座,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设施网络。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保障,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支撑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9月完成销量215.7万辆,同比增长1.9倍,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1.6%。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问题,从而化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和续航痛点。近年来,为支持和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接连出台,助推充电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应该看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未来将对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提出更大挑战。构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充电设施网络,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在发展中寻求难题破解之道。

发力增量,多渠道提升用能供给。近年来,为有效解决续航里程难题,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快充技术也成为企业的竞逐方向。一些车企主动发力,在将快充技术应用至量产车型的同时,配套的快充站也在加快建设。此外,换电模式也是补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某汽车品牌为例,今年国庆期间,用户到高速换电站进行换电的平均时长为14.1分钟,补能效率高于充电模式。完善补能体系建设,不妨多条腿走路,多渠道供给,通过优化充换电站配置,有效提升充电效率。

优化存量,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今年国庆期间,一些车主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的消息受到关注。这说明既要在规模上持续发力,也需提升运营管理能力、盘活存量,从而更好应对特定时间充电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针对设备故障率高的情况,加大对现有充换电设施的定期检修频次,并通过增设移动服务专员协助解决应急补能问题;针对一些充换电设备利用率低的情况,不妨多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充电APP,提前告知和引导车主到空闲的充电桩充电,预先做好补能规划,提升出行体验。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投资方向,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拉动作用。同时,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一个国家经济循环的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事实上,能不能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衡量着一个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组织执行能力。今天,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涉及绿色转型的新兴产业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能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为拉动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也能为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撑。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就能不断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2日05版)

理性对待配音兼职(金台随笔)

配音兼职,想日进斗金的朋友注意了”“录制有声书,500元每篇”“无需经验,用你的声音掌握财富密码”……大家刷手机时,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广告。当你被这种看起来低门槛、高收入的宣传吸引,忍不住点开链接一看究竟时,发现只是不少声音培训机构的卖课链接。线上配音靠谱吗?发音培训有用吗?声音经济为何忽然火了起来?

配音在当下是有市场的。有些人不喜欢看书,却喜欢听书;有些时候没办法解放双手双眼,却可以通过听书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有的人夜跑时听书,半年里也能听完十来本文学名著。一些地方设立声音图书馆,即使不识字也能看书;越来越多的阅读平台推出听书功能,实现可听化;一些有声小说不满足于一人读的传统配音,为每个角色和旁白招募配音者。移动互联时代,多元的阅读场景增加了人们对配音人员的需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配音兼职招聘信息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媒介的发展有一条线索,那就是接收门槛的降低。从文字到图像,从图像到视频,从长视频到短视频,一边是媒介载体和传播手段的迭代升级,一边是信息接收更加便捷、直观。声音,作为一种接收门槛相对较低的传播形式,往往能够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不一的节奏和富有特色的声线直击人心。从话剧腔、播音腔,到各类方言,不少网友对有魅力的声音情有独钟,愿意为好声音付费。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声市场的发展,让配音培训、声音培训日趋火热。有人希望学成之后成为专业的声音工作者;有人单纯对配音有爱好,认为如果能以此为兼职赚点零花钱也不错;还有人希望借此给自己的声音整整容,认同声音也是人的重要名片。此前,一些配音类综艺节目热播,就曾掀起过一阵配音热,一些音频分享平台开启全民配音挑战赛,更是为不少人点燃用声音实力圈粉的期待。

听起来很美好,但声音的低接收门槛不等于低输出门槛。毕竟,好的声音条件往往得天独厚,专业的声音训练更需要长期坚持。很多缺乏基础的尝试者只能接一些要求不太高的新手书来录,说到口干舌燥,也未必能带来多少收入。天上不会掉馅饼,人们还需理性对待配音兼职。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声难求的阶段已成过去,因入行门槛低而兴冲冲加入配音行列的人,很容易因专业性不足而产生挫败感。

在商家眼花缭乱的营销中,配音爱好者碰到的不一定是出路,也可能是套路。有的配音教学机构打出会说话就行的广告,却隐瞒了长时间、高强度练习才能修成正果的事实。一些所谓的培训机构并不专业,学费高昂的速成课程只能教一些皮毛。配音爱好者如果一时兴起冲动消费,热情很有可能被现实的凉水浇透。

声音的美感永不落幕。毕竟人的感官中蕴藏着向往美的本能,听觉也不例外。也要看到,声音的美感是多样的,就像在听书时,有人喜欢清亮,有人喜欢雄浑,有人喜欢雅言,有人喜欢乡音……同一堂课程未必能教会多样的声音。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没有成为声音工作者的梦想,可能不一定要练习多高超的声音运用技巧。珍惜自己独一无二的嗓音,以真诚换真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2日05版)

让好山好水释放综合效益(现场评论)

持续做好生态涵养必定会有生态回报,不遗余力实现绿色发展必定会有绿色馈赠

昆明宜良通过规模化养殖高经济价值土著鱼,保护了土著鱼种质资源;洱海流域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创造了可观的生态财富;西双版纳精心保护野生亚洲象,带动了当地生态观光旅游……在不久前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云南各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生动实践,得到了海内外不少媒体的关注。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联合国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每年向自然保护区投入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生态系统,由此带来的综合收益将达5万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是有效增强生态系统韧性、更好应对环境风险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颇为欣喜:一是过了7、8月份盛产期,山里野生菌物种数量依然可观;二是消失了36年的竹荪类物种香鬼笔,在云南的哀牢山上被重新发现。这意味着,云南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在不断提高,大自然的馈赠也毫不吝啬。应该说,持续做好生态涵养必定会有生态回报,不遗余力实现绿色发展必定会有绿色馈赠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但好生态不会自动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广大农村地区,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做好生态产品的开发利用。农民院士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云南热区冬季少雨无霜、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特点,错季发展马铃薯产业,既能满足市场上25月份的鲜薯供给,又帮助农民每亩地增收上千元。朱有勇认为,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适合农村发展契合实际的农业产业,营造各具特色的人居环境。实践证明,因地制宜选择好产业,绿水青山能够发挥出经济社会效益,助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也只有善于从保护自然中寻找机遇,合理利用资源禀赋,推动生态资源高质高效转化,才能打开好山好水的价值实现途径。

亚马孙地区代表讲述当地可持续森林管理方案,分享控制非法砍伐等做法;非洲代表担忧土壤退化和生境损失的严重后果,呼吁要有可预见、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欧盟代表提议,所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必须在全球、区域和地方等层面同时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都在强调一个观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我们是受益者,也应成为行动者。无论是国家层面加强合作、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个人层面身体力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人人用心、人人有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一定能守护好地球家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2日05版)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新论)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战略性工程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渠道。这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确立了发展定位、指明了努力方向。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对于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将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思想引领。

自上世纪90年代有关高校建立起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各个重点高校普遍建立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精准学科定位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高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依托,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扎根中国火热的发展实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以主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业,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教学上,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教法上,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创新建设智慧课堂,不断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回归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育人本位,突出办学特色,坚持立足本单位实际情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统筹规划培养目标,构建衔接有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优秀师资团队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才能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持。

(作者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2日05版)

羲和探日,彰显科技自立自强(人民时评)

对于太阳,人类自古以来就充满好奇和想象。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观测给人类提供了观察宇宙的一个窗口。探索太阳系起源及演变规律等,对人类来说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伴随着新的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全球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前不久,以羲和命名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

中国的太阳探测计划起步虽晚,却充满创新性和创造性,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勇攀科技高峰的志气和自主创新、敢为人先的勇气。围绕太阳探测热点,科学家们瞄准我国航天发展急需的创新技术验证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需求,制定了我国的空间科学研究发展路线图,为太阳探测贡献了中国方案。羲和探日实现破冰之旅,夸父计划将研制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对太阳进行科学观测。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的三步走类似,对于太阳探测计划的后续发展,科学家们也设计了分步实施的三步走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具体到羲和号,这个卫星中的第一位太阳专属摄影师,全身上下都是创新点。从发射座驾到卫星平台再到科学载荷,羲和号开创了许多个首次。例如,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进行Hα谱线研究,46秒内就能获得全日面1600万个点上的光谱,在300余个波长点上同时获得色球和光球的二维图像。采用国际首创的双超新技术卫星平台,实现了载荷在轨指向的超高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控制,有望推动我国高精度卫星平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国际上首次提出天文光谱测速导航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太阳光谱的研究和利用实现每秒1米量级的飞行器高精度速度测量等。每一项技术创新和突破,都凝结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昭示着他们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羲和号发射之后,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将新太空出差三人组送入中国空间站,3名航天员将执行为期6个月的太空驻留任务。有网友说,从嫦娥奔月到羲和探日,从神舟扬帆到天宫览胜,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的浪漫。中国航天浪漫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自力更生和接续奋斗,是科研人员勇于攀登、敢于超越、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生动实践,更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磅礴伟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也是国家科技水平和能力跃升的生动例证。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只要我们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坚持自力更生的奋斗基点,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决心,一定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步伐。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3日05版)

把握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新论)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在就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等方面亮点纷呈。如何认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大趋势?如何巩固并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实现高质量发展?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读者共同探讨。

——编者

我国经济运行正在逐渐常态化,在十四五期间有充足的发展动能、充分的政策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稳步恢复,主要宏观指标仍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就业得以改善,居民收入提高较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面对国际疫情蔓延、极端天气等冲击,展示了强劲的增长韧性。

从国际角度看,我国持续引领了世界经济复苏。三季度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德尔塔病毒侵袭、全球供应链循环遇阻等一系列冲击下,经济增速出现同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全球经济增速0.1个百分点到5.9%。在世界经济复苏受阻的情况下,我国能够取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速5.2%的成绩,显得非常亮眼。

从国内生产看,我国在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进一步激发了高质量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6.4%,比2019年同期高了0.8个百分点。总量恢复的同时,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1%和16.2%,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3和4.4个百分点。此外,服务业稳步增长,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加速,映照着中国经济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

从经济需求端看,稳定恢复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需求端在疫情以来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出口。我国充分发挥了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的优势,发挥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优势,抵御了国际冲击,保持强劲可持续态势,进一步巩固了机电等高技术复杂度产品出口优势。

在复杂局面下,今年很好地实现了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动态平衡。对于一些中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对风险控制问题,主动出击并稳步化解。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也有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要仔细梳理背后的原因,坚定必胜信心。我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协调运用各项政策工具加以化解,一定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投资角度看,高新技术产业和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充足的投资机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支撑点就是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上进行全面布局,将会逐步带动整个市场的盈利情况和投资预期出现高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重构中国的能源结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等,因此中国的投资结构在发生换挡,中国的新旧动能将进行转换。从消费角度看,制度性改革提供了充足的消费动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加大力度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消费动能,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财政、货币政策角度看,我国有足够的政策储备。今年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2%,为结构性减税、支出结构调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提供了充足空间。同时,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就为应对进一步的冲击预留了空间。我国当前各项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等进一步相互协调还存在很大空间。通过政策协调,将进一步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做好跨周期调节,增强经济增长潜力。

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正在逐渐常态化,在十四五期间有充足的发展动能、充分的政策空间,能够展现足够的韧性。我们要紧紧把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稳定恢复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3日05版)

调解纠纷要善于画句号(声音)

能否通过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前端,关键看调解能否揪住矛盾的症结,通过调解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需要给各类矛盾纠纷找到最佳解决途径,努力让公正以最优方式、最快速度实现。诉讼与调解都是纠纷化解的方式,但调解更加贴近基层,方式更加柔性灵活,途径更加简单便捷,更利于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

实践中,一些纠纷看上去调解了,实际上没有实质化解,最终进入诉讼或执行程序,既给当事人增加讼累,又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的调解只是给纠纷画逗号,而不是画句号。奋进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应当充分发挥调解的优势,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目标,为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增强责任担当、践行为民情怀。纠纷无论大小,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久拖不调、久调不成,很容易造成小事拖大、易事拖难。所以,纠纷调解贵在及时就地。及时,就是坚持马上调,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实打实、心碰心地交流,讲好事理,论好法理,说好情理,不让群众闹心,不让问题积压。就地,就是坚持上门调,人往一线走,事在一线办,把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不让群众跑路,不让矛盾升级。在调解全过程强化尊重群众、维护群众的责任担当,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就有可能一次性彻底化解纠纷。

狠抓源头治理、努力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能否通过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前端,关键看调解能否揪住矛盾的症结,通过调解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此,应当走进利益群体中间,把问题搞透、把原因弄清,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矛盾纠纷不可能孤立地产生而存在,要坚持综合施策、集中用力,以联合调处促精准化解。实践证明,现实矛盾回避不了,再复杂也必须面对,再困难也必须解决,要在调解全过程勇于攻坚克难、敢于直面矛盾,揪住矛盾不放,抓住问题不松,努力在诉前打通纠纷症结,解开群众心结

完善制度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调解协议不但要履行,而且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全部履行。否则,调解的效果、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大打折扣。这其中,规范调解协议是前提,把调解的实质内容明确细化到调解协议中,防止利用协议约定不明拖延履行。查明财产状况是关键,财产给付是兑现利益、化解纠纷的重要方式,如果财产不明,协议履行最终就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完善义务约束机制是保障,对能够全部当场履行但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立即对协议进行确认,并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履行义务,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甲天不久前在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推进会上说

(本报记者徐锦庚整理)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3日05版)

国家公园展现生态之美(新知·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

【现象】前不久,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涉及青海、四川、海南等10个省份。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实现了重要生态区域的整体保护,涵盖了所在区域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珍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了最具影响力的旗舰物种。

【点评】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措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常见的自然保护地,比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我国先后启动三江源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与传统的自然保护区相比,国家公园实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保护范围更大、生态过程更完整、管理层级更高,体现着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第一批设立的国家公园都具有典型的生态功能代表性。比如,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分布着我国境内规模最大、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存了我国最完整、最多样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等等。

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实行最严格保护的同时,肩负改善民生等重任,具备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在第一批设立的国家公园,农牧民通过生态补偿、公益岗位、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增加了收入,也增强了保护生态的获得感。比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实行一户一岗全覆盖,选聘1.72万名牧民成为生态管护员,每年每户能有2万多元收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创新生态补偿机制,选聘1400余名村民从事生态保护、旅游服务等工作。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共赢,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掀开国家公园建设新的一页。未来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吸引公众参与建设国家公园,实现全民共享?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让国家公园展现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3日05版)

提升治理实效建设平安城市(现场评论)

每一份直抵人心的安全感、每一份安抚人心的踏实感,都有益于让人建立起面向未来的稳定预期,激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无限潜能

前不久,家住安徽省铜陵市建新村6栋的王奶奶,超过24小时未出家门。社区网格员察觉后,通过城市超脑预警系统确定老人的轨迹记录,上门查看,确认老人身体无恙、安全在家后才离开。王奶奶感动地说:多亏了社区,我们孤寡老人独自在家也心安。这是近年来铜陵建设平安城市、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换言之,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才能更好改善民生。平安城市建设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富民、安民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群众拥有安宁住所、安康生活、安全环境,才能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平安建设为人民、平安成果惠人民的重心也应落在城乡基层。在铜陵市铜官区幸福社区综合治理中心,办公室变成法治超市,社区党委书记担任店长,网格员、政法干警等兼任营业员;通过线上建立微信群,能够协调解决矛盾调处、停车买菜、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倘若纠纷一时难以解决,也会记录在案,有专人专办,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当治理重心下移,治理工作就能凝聚力量、安定人心,推动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更好服务群众、造福群众。

群众舒不舒心、治理有没有效果,关键看综合治理能力。其中,提高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尤为重要。如今,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既让城市更聪明、治理更精准,也让服务更贴心、更高效。在铜陵市政务服务中心旁,有一个无人智慧警局:配备政务机器人、业务受理机、证件发放机、智能文件柜等硬软件装备,方便群众办理户籍、出入境等业务,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不打烊。当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入社会治理,打破的是时空界限,再造的是以群众需求为支点的政务服务形态。不断提高的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也有助于提升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

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而平安归根结底是群众心安。在包括铜陵在内的很多城市,人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夜晚街头闪烁的警灯,引导繁忙交通的身影,在街巷奔波的网格员……其实,在一个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每一份直抵人心的安全感、每一份安抚人心的踏实感,都有益于让人建立起面向未来的稳定预期,激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无限潜能。

奋进新征程,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在筑牢平安建设基石、提高综合治理能力的基础上,让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安全底色和幸福成色越来越足。

(作者为本报总编室编辑)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3日05版)

包容普惠,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和音)

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包容性,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中方近期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二十国集团在这方面要凝聚共识,加强行动。习近平主席近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为国际社会聚焦发展、团结发展、共同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各国民心所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多年积累的发展成果遭受严重侵蚀,发展中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发展议题,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大力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迅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太平洋岛国欢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愿意支持和加入这一重要倡议”“卡塔尔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希腊重视并赞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国际社会纷纷积极响应和支持。

推动共同发展,是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重要使命。罗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呼吁,二十国集团应该将发展置于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落实好2030年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落实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倡议,促进现有发展合作机制协同增效。发达经济体要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源。中方主张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成果一脉相承,展现了中国重视共同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推动共同发展,需要坚持发展优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罗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阐述全球发展倡议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强调要将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包容性,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在全球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主动分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凝聚强大发展合力,破解诸多发展问题。

推动共同发展,需要坚持行动导向,推进务实合作。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致力于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发展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针对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大发展投入,重视发展中国家需求,在减贫、粮食安全、工业化、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今年9月,中方成功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未来,中国将继续通过二十国集团等平台,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方案。

推动共同发展,需要坚持互利共赢,构筑伙伴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支持联合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深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将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共同推进全球发展事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对促进全球平等和平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联合国完全支持,愿同中方就此加强合作。

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共同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基础。中国将继续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与各国一道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共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4日17版)

规范账号运营营造清朗空间(人民时评)

近年来,互联网为群众提供丰富信息、便利生活的同时,在网络账号运营领域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比如,一些冒充党政机关、新闻媒体的账号误导人们的信息获取和价值判断,一些网络账号为了最大限度获取流量而违反公序良俗。网络账号运营的负面现象不仅损害用户权益,也妨碍互联网健康发展。

前不久,国家网信办召开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全国视频工作会议,要求针对账号乱象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包括已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以相同名称、相似名称等关联名称重新注册,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违法违规,网络名人账号虚假粉丝,互联网用户账号恶意营销,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等账号运营乱象。这些治理举措,将引导账号主体规范账号运营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相关举措切中当前网络不良生态的要害,意义重大。在维护信息纯净方面,这些措施有助于坚决打击那些在名称、昵称、头像、简介和封面中模仿机关事业单位、新闻媒体,以假冒官方身份发布虚假信息的现象;在规范运营方面,这些措施有助于打击那些过度推广账号的行为;在规范资金流向方面,这些措施将避免资金流向那些为了特定目的而去雇用水军、购买僵尸粉、骗取用户消费,以及鼓动不良饭圈行为、炒作明星八卦信息等进行恶意营销的平台和账号;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措施中明确提出要严格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和登记要求,清理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的租售交易。这些举措聚焦账号运营问题,由点及面、因小见大,有助于解决影响网络清朗空间的一系列问题。

今年以来,从清朗·春节网络环境,到剑网2021等专项行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推出了多项举措维护清朗网络空间:既涉及网络内容的规范,如查处首页首屏生态不良、色情低俗信息引流、恶意炒作营销以及不良网络社交行为、网络暴力等问题;也涉及网络版权的维护,如紧盯网络侵权盗版,严厉打击短视频、网络直播、体育赛事、在线教育等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还涉及打击网络涉黑问题,严厉打击侵害网络秩序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斩断通过网络获利的黑恶势力利益链条。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专项行动,在塑造积极、健康的网络及社会环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往深里看,上述措施的影响和成效将不局限于互联网领域本身,还有助于营造清朗的社会空间。互联网既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渠道,更深度塑造了当代人生活、工作、学习、思考的方式。规范网络账号运营及其发布的内容,正是为了将注意力资源引向更为正向和积极的内容,既在线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又以此促进人们在线下生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此外,在治理端发力的同时,也需要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推动用户积极参与。应当督促网站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特别是辨别信息真伪、警惕消费欺诈、抵御价值误导的素养和能力。政府部门、网络平台和网络用户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才能推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4日05版)

因势利导管好长期处方(人民时评)

着力完善配套措施、激励办法,让基层医疗机构开出合理的长期处方,并在质量、药事管理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长期处方安全有效

长期处方是指具备条件的医师按照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开具的用量适当增加的处方。近年来,在疾病谱转换、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慢病人群在扩大,长期处方的需求日益增加。

慢病又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与2015年相比,我国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有所上升。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病,随着疾病发展会影响身体各器官和功能,损害健康。慢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在定期检查、按时服药等治疗手段的控制下,处于稳定期的慢病患者,只需定期复诊开药即可。

按照我国2007年公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对慢性病患者可以开具长期处方。实践中,一些地方也制定出台了针对慢性病提供长期处方管理的政策,受到患者的欢迎。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公布《关于印发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实施长期处方政策。根据文件,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可以开到慢病用药;长期处方的处方量一般在4周内,最长不超过12周。

经验表明,长期处方一般适用于临床诊断明确、用药方案稳定、依从性良好、病情控制平稳、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按照规定,今后长期处方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具,不适宜在基层诊疗的,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首次长期处方原则上应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具有与疾病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在药品范围方面,放宽至治疗慢性病的一般常用药品,同时医保予以按政策报销,不对单张处方的数量、金额等作限制;基层医疗机构还能和上级医院共享和流转长期处方。此前,大量慢病患者到大医院定期看病开方买药,就诊频次较高,是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因素之一。同时,患者花费也比较多,不如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高。将长期处方权下放至基层,有助于实现分级诊疗,提高药品可及性,还能减轻患者负担。

面向未来,还应着力完善配套措施、激励办法,让基层医疗机构开出合理的长期处方,并在质量、药事管理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长期处方安全有效。近年来,很多地方建立了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推行了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助于加强对联合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有利于对长期处方进行质量把控、对长期处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例如,得益于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的构建,福建省三明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探索建立打包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高效利用医保资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激励基层医疗机构加强慢病患者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了长期处方安全有效。相关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小处方关系着全民大健康。一张张安全有效的长期处方,保障着广大患者健康,守护着群众幸福生活。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因势利导管好长期处方,才能更好造福群众,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4日05版)

持续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人民时评)

行业协会商会承担着服务企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加强行业自律的重要职责,是联系政府、企业、市场的桥梁纽带。但由于种种原因,行业协会商会领域的乱收费、乱摊派、乱强制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在今年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中,这些现象受到广泛关注。

某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向即时配送协会备案作为快递外卖企业批量办理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的条件,该行业协会依附行政权力借机敛财;某硬笔书法协会违规变相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学员没有书法基础,只要交钱参加培训考试即可领取相关资格证……表现形式不同,收费方式各异,但都属于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乱摊派、乱强制,反映了一些行业协会商会整体生存能力不足、培育扶持力度不够、部门综合监管机制不健全等深层问题。

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系列重磅举措,目的正是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交易成本。一些行业协会商会由于自我规范、自我约束力度不够,通过形形色色无序、无度的手续、资质、认证,使企业负担不减反增。这不仅仅会影响这些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加重了市场主体负担、破坏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使放管服改革的红利难以传递到微观市场主体,影响了一些领域企业的获得感。因此,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不仅是行业协会商会领域的事,更是为了维护简政放权的改革效果,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去年7月,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的通知》,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全面清理取消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收费,进一步提升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规范性和透明度,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长效监管机制。今年3月至10月,民政部在行业协会商会领域组织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重拳治理之下,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秩序得到规范,同时一些乱收费现象也变得更具隐蔽性。组织企业到指定机构检测并获取服务费分成;要求企业加入协会并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否则扣减信用评价分数;按照企业进行产权备案的设备数量、类型及事项收取服务费用……各地曝光的典型案件中,依托行政机关委托事项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这说明,深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职能边界,厘清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关系,才能对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起到源头治理的作用。

从更大层面来看,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之后,也必然会要求行业协会商会承担大量自律性行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因此,放弃对行政权力的依赖,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自律性行业服务,行业协会商会才能赢得企业和政府的支持,在促进市场经济有效运转中发挥积极作用。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5日10版)

厚植科幻产业发展土壤(现场评论)

科技创新与科幻产业交相辉映,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距离欣赏外星矿石标本和太空服,进入共同体号太空飞船、在虚拟人领航下穿梭于未来旅行,沉浸式感受智慧生活、智慧科研、智慧休闲等未来场景的科技力量……不久前,2021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行,吸引了众多参观体验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科幻开启了通向未来世界的一扇窗口,激发着创新力、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在中国科幻大会上,工业遗存与未来科技相交融,一些过去只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出现的技术、设备和场景被复制还原。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徜徉未来空间进行探索、体验,极大满足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科幻作品是培育想象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激励创新创造的催化剂。近年来,我国在火星探测、量子通信、基因组学、人造太阳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等前沿领域取得的成就,激发了科幻想象,催生了一批广受欢迎的优秀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从创作源头到产业终端,我国的科幻产业已具备一定的产出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一环。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面向未来,我国科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科技的发展进步,为科幻产业提供着原始材料和动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快速迭代,为科幻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作为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北京依靠深厚的科研基础和丰硕的创新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和科幻融合发展。前不久,北京成立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将技术、文化、人才、学术、场景等多要素充分对接,促进文化创意、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市科幻产业总值达200亿元。科技创新与科幻产业交相辉映,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幻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积极的市场培育。北京科幻电影周架起科学界与影视界之间的桥梁,通过露天、VR(虚拟现实)等展映中外科幻电影佳作;潮幻奇遇季展示虚拟互动、航空航天、电子竞技等科幻潮流元素,满足科幻迷的好奇心;科幻秀场推出沉浸式场景演出,帮助观众以时空旅行者的身份进入虚拟科幻空间……丰富多彩的科幻活动,让科幻产业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了鼓励更多科幻领域的市场主体参与,北京市石景山区和首钢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北京科幻产业基金;北京还组建由业内40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成的科幻产业联合体,致力于打造科幻全产业链,促进科幻产业全面发展。随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科幻产业将集聚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

科幻产业已逐渐成为科技创新和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力量。搭建平台、优化政策、凝聚合力,努力构建科幻生态圈,就能让科幻产业的星星之火加速形成燎原之势,点燃更多人对科技前沿的探索热情,推动今天的科幻变成未来的现实。

(作者为本报北京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5日10版)

始终注重做好民生保障(新论)

民生政策不仅关系到财富分配、体现着公平正义,而且在应对周期性冲击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提升群众的消费意愿和能力,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和投资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稳步恢复,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在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之外,中国经济发展还体现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即始终注重做好民生保障,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前行。

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7万人,增幅为16%。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303万人,同比增长2%,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就业市场的复苏与稳定为保证疫情冲击下经济社会的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就业、消费和收入等数据来看,更多人分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双重影响下,稳增长和保民生同样重要。民生政策不仅关系到财富分配、体现着公平正义,而且在应对周期性冲击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跨周期调节作用。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持续恢复,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有较好支撑。民生政策应该在促进经济稳定恢复、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短期来看,注重民生问题能够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创造条件。当前,国际市场风险增加,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4.8%,远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15.6%、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19.5%。只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提升群众的消费意愿和能力,释放内需潜力,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和投资活力,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支撑。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的变化造成了行业间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调整,加深了劳动力供需的不匹配并导致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改善民生有助于增强全体人民的发展能力,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导致的资源错配,进而提高整体的就业质量与就业水平。这不仅能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也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筑牢民生基石,既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又能以民生保障的成效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5日10版)

拓宽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之路(治理者说)

坚持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经济发展的第一线、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基层,才能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让年轻干部成长和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从选拔挖掘、培养使用、保护激励等方面集中发力,培厚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的土壤,建立健全有利于年轻干部成才的机制,不断在事业发展中拓宽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之路。

以宽广视野选好苗,培厚年轻干部成长的土壤。一方面外引人才,近年来面向双一流高校,选调博士生4名、硕士生153名,为干部队伍持续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内育苗子,从企事业单位选拔189名干部到市县机关和乡镇任职,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过职的选调生、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248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让年轻干部人尽其才、人岗相适。打破地域、系统、身份等方面限制,坚持立足实际、综合统筹,不断畅通年轻干部选用渠道,真正做到优中选优,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

以宽阔舞台育好苗,完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实践是最好的舞台。在今年县乡领导班子换届过程中,从市县两级选派24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从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22名优秀干部到园区任职挂职,让年轻干部在一线练兵场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县党委书记、组织部长结对联系年轻干部制度,每季度与结对干部开展一次谈心谈话,每年到结对干部所在单位开展一次走访调研,督促指导他们提升本领、干好事业。坚持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经济发展的第一线、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基层,才能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让年轻干部成长和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以宽容环境护好苗,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建立完善关心关爱机制,定期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密切关注其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组织关心体现在平时、倾注在日常;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在推进改革、探索实践、推动发展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年轻干部,从轻甚至免予责任追究,让他们放下包袱大胆干;坚持从长远发展出发,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能力过硬、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年轻干部有思想、有闯劲、善创新,既严格管理又宽容鼓励,创造更加宽松、宽容、宽厚的政治环境,鼓励年轻干部担当负责、勇于作为、善于突破,就能最大限度保护他们干事创业积极性。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应该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未来,常德将继续把关心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作为重要工作,进一步拓宽成长成才渠道,让更多敢担当、勇担当、善作为的年轻干部有位有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者为湖南省常德市委书记)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5日10版)

像胡杨一样扎根生长(金台随笔)

在新疆阿克苏柯柯牙纪念馆旁的一个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如果没有远处的荒山,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忘记自己正身处沙漠的边缘。行走在天山南北,时时刻刻能在细微处感受到脚下发生的沧桑巨变和奋斗者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宋建江是柯柯牙绿化工程首批37名护林员之一。为了这片树林,他倾注了一辈子心血。30多年前,柯柯牙是阿克苏沙尘暴的来源之一,每到冬春时节,狂风裹挟着黄沙,人根本出不了门。根治风沙危害,出路在植树造林。1986年,柯柯牙绿化工程启动后,成千上万人前赴后继投身这项事业。有一次,一处埂子跑水。情急之下,宋建江躺倒在水口子上用身体挡住水流,大声喊人过来堵住水口。能活一棵就有希望,正是抱定这样的信念,阿克苏人民一棵树接着一棵树种,最终将狂风漫卷的荒原改造成绿浪滚滚的林海。

为了让沙漠披上绿衣、把荒野变成良田,无数个宋建江扎根边疆、默默守护、无私奉献,像极了在荒漠里顽强生长的胡杨。他们在荒漠戈壁里接续奋斗,践行着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忠诚誓言。在边远、艰苦的地方成长成才,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需要甘于奉献的品格,但也更能成就人生的价值、书写时代的华章。从把家安在边境线上、为国巡边50多年的魏德友,到被誉为新疆甜瓜品种改良的创始人和奠基者的吴明珠,再到30多年走了26万多公里、救治病人2万多人次的好医生李梦桃……他们用坚守和奋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也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胡杨的种子一旦扎根,肆虐的风沙便不能将其击败,贫瘠的土地也不能让它退缩。天当房,地当床,田野当课堂;手拿笔,肩扛锄,大地写文章。塔里木大学建校之初,19名教师、500多名学生住的是地窝子,睡的是红柳床,黑板挂在树干上,讲义放在膝头上。没有校舍自己盖、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教具自己做,条件虽然极端艰苦,但饱满乐观的情绪充实着师生们的精神世界,点燃了许多青年的梦想。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有一件打着296块五颜六色补丁的军大衣,补了又破、破了再补,这件军大衣正是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精神在传承中熠熠生辉、生生不息。在塔里木大学毕业生留疆率达77%的数字里,在和田县基层干部这片国土我不守谁守的承诺里,我们看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延续。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新疆各族群众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共同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奔向幸福明天的动力。

谈到未来的打算,宋建江的微笑中饱含坚定:继续像胡杨一样在这里扎根。如今,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画卷正在新疆大地铺展开来。这画卷之中,处处点缀着坚韧挺拔的金色胡杨。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5日10版)

一亩田里的大梦想(中国道路中国梦)

一亩田能干啥?对于像我这样扎根乡土28年的农技工作者来说,一亩田就是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还记得2017年试验新技术时,乡亲们都不太热心,因为种田一亩顶多赚个五六百。4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实践,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科技的甜头,鼓起了腰包。现在,大伙儿总关注着试验田里的新品种,争相报名抢着种。

因为长在农村、忙于田地,有人说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田秀才。让乡亲们靠科技致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培育红米、选育五彩稻、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我尝试推广特色水稻新技术,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我暗下决心要为乡亲们脱贫出一份力。我们经过努力,综合各项成果,形成一亩田脱贫经验。农户采用稻菇循环生态种植法,春季可以种植优质特色水稻,秋收后可以稻草为营养料露天培育赤松茸,实现了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凭借见效快、投入低、效益高、易操作等特点,这一经验在全市不少地方得到推广。

一亩田为啥受到欢迎?其实就是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强化科技支撑是关键。着眼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我们深耕一亩田,努力研发出更多适应农户种植的高效品种。目前,我们建起农业科技产品孵化园,对新技术、新模式进行试验,成熟后再向外推广。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我总觉得没干够。这些年,我也养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办公桌、农户家、试验田,三点一线是常态,一双雨靴、一顶草帽成了标配。近几年,为了让新技术落地见效,我的脚步更密了: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模式100多万亩,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亩田还有不小的潜力可挖。我和镇中心小学一起开展校农合作教学,由学校负责场地和组织,我来提供品种、技术和培训,把五彩稻、黑花生、蘑菇这些农产品种进校园,还出了三本教学课本,受到师生、家长的欢迎。乡村振兴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爱农强农意识,看来一亩田的作用大着哩!

(作者为湖南省湘潭县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8日15版)

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腐败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腐败是当今世界性难题。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作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两天后,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全党发出深刻警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使命担当,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坚定意志,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以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巩固了党的团结统一,扭转了四风积弊,构建起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这是力挽狂澜的政治决断。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我们党自身来看,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政治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从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到2017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从2016年1月,中央纪委全会强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到2018年1月,中央纪委全会提出要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结合起来;从2018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到2021年1月,中央纪委全会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正是怀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忧患意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容易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这是无愧时代的赶考答卷。从2012年12月到今年5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92人、厅局级干部2.2万人、县处级干部17万余人、乡科级干部61.6万人;查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问题、四风问题62.65万起。数据的背后,是无比清醒的政治判断: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是自上而下的率先垂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是坚如磐石的反腐决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是严管厚爱的政策策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有效处置化解存量、强化监督遏制增量,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是标本兼治的坚韧执着: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持续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有力表明,在解决腐败这个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顽疾方面,我们党不仅有鲜明态度,更有实际行动;不仅能全面地反腐败,而且能有效地反腐败。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子,书写了一个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崭新篇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反腐败已经形成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战略态势,已经形成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常态,初步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腐败、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严惩腐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治理腐败的中国道路。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95.8%的群众认为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年提高了16.5个百分点。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信赖,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坚强政治保障。可以说,如果没有反腐败斗争,如果没有全面从严治党,就不可能有党和国家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这既是庄严的政治宣示,也是对全党的再动员、再部署、再号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我们党就能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引领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8日01版)

更好守护脚下这片净土(新知·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

【现象】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栖息地之一。土壤拥有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可为土壤生物提供极其多样的生存环境。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非常多样,包括古生菌、细菌、真菌、原生生物、蚯蚓等,以及大型节肢动物和穴居哺乳动物,还包括植物的根。受限于土壤生物群落巨大的多样性、土壤生物微小的尺寸和技术发展的进程,目前人们对土壤生物群落的了解仍然相对较少。

【点评】

土壤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土壤生物在养分循环、调节土壤有机质、改变土壤物理结构以及改善植物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土壤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和福祉也息息相关。不论是解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重大问题,还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都离不开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这个重要基础。

随着全球范围内威胁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不断增多,人们日益认识到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3年,世界粮农组织大会将每年的12月5日作为世界土壤日。2020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为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我国高度重视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提升土壤质量和活力。从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到累计实施休耕轮作超过1亿亩次,今年推广保护性耕作7000万亩;从组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耕地质量5年提升0.35个等级,到积极参与全球土壤环境治理,严格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相关议定书义务……一个个数字、一项项成就,标注着我国在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和题中应有之义。净土保卫战打响以来,我国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有效缓解了土壤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压力。随着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的制定完善和相关法律执法检查的有序开展,一张保护土壤的法治网越织越密。不久前印发的《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科学的顶层设计与高效的行动方案相结合,为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注入持久动力。

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保障。以土壤监测为例,相较于传统的地面监测,卫星遥感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且容易获得更大范围内的准确监测结果。一些地方还将土壤的各项信息与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关联,实现了全天候、全时段、全过程监管。从基因测序到人工扩繁,从无人机巡护到种质资源库建设,科学技术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在实践中日益凸显。可以预见,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提供助力。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需要我们共同行动。少用直至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认真做好废旧锂电池回收……每个人多一分用心,就能为土壤下各类生物的和谐共生添一分力,共同守护好我们脚下这片净土。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8日15版)

合力护牢看病钱(人民时评)

从行业监管、执法检查、严厉惩处到第三方审查、部门联合监管,从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到个人守信,从奖励社会举报到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智能监控,多措并举、集聚众力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用于保障公民在患有疾病时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医保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关系着公民的切身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医保制度已覆盖全民,为更好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保障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期,山东某地虚报诊疗记录、虚构假病情,致使全村家家都有脑中风病人。这起欺诈骗保案例被曝光,受到社会关注。从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我国始终保持打击医保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但欺诈骗保案件仍然时有发生。基金监管必须常抓不懈,才能守护好群众的看病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快,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随之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4亿人次,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5次。医院次均门诊费用达到324.4元,在乡镇卫生院门诊次均费用也超过84元。随着人们需求增加,就诊次数、次均费用也在增长,医保支出逐年提升。医保定点医药机构数以万计,点多面广,分布在全国各地城乡。近年来,医保支付越来越便利,异地报销越来越便捷,互联网复诊、定点药店购药也能进行医保结算,种种因素让医保基金使用的频次越来越高、额度不断增加。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同时又要审核监管每一笔支出,管好医生手中的笔,确保每一笔支出花得合理、不浪费,成为医保基金监管的现实课题。

医保基金安全事关人们的切身利益。我国高度重视医保基金监管,各地对基金监管采用全覆盖检查、飞行检查、部门联合监管等多种形式,并实施典型案例曝光、举报奖励制度。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保障基金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为基金安全划定了红线。今后,还应进一步完善监管办法,升级改造信息化系统,无死角地查漏防冒,排查线索,重拳整治,彻底斩断欺诈骗保利益链,护牢守紧百姓的看病钱

从曝光的案例也能看到,欺诈骗保现象涉及面更广、链条较长,因此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不能仅靠医保部门,还须发动全社会各方力量,利用各类先进技术,堵住跑冒滴漏,让企图欺诈骗保者不敢骗、不能骗。从行业监管、执法检查、严厉惩处到第三方审查、部门联合监管,从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到个人守信,从奖励社会举报到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智能监控,多措并举、集聚众力,才能形成治理合力。更为关键的是,还应协同推进医药领域相关改革,提升医药领域信息化水平、基层人员队伍素质等,以及深化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健全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等,为医务人员专心于合理诊疗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从源头上铲除欺诈骗保的土壤。

此外,有必要提醒每一位参保人,医保基金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健康权益的保障,不能外借或套取。所有人都要看好自己的医保卡,增强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防诈防骗的防火墙,合力守护居民医疗保障的权益。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8日15版)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郑重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世界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起手来,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是中国的真诚愿望。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方向不会变,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会变。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习近平主席郑重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推动高水平开放、维护世界共同利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大国领袖的世界视野和天下情怀,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公共产品提供者,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宣布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中国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将以积极开放态度参与数字经济、贸易和环境、产业补贴、国有企业等议题谈判,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规则制定的主渠道地位;中国将更加注重扩大进口,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中国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深度参与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际合作;中国将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合作,支持疫苗等关键医疗物资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分配和贸易畅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稳步推进这些举措落地见效,必将为各国带来更多新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新动能,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韧性的发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301285【范文汇编】11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11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mmgw.to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36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