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根据要求,现将大关镇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今年1-10月份实现财政收入499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3%。完成工业总产值36.54亿元,同比增长21.78%。完成战新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27.04%。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47.82%。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6.44亿元,同比增长26.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7亿元,同比增长44.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729万元,增长24.62%。
(二)“双招双引”成效明显。成功召开大关镇“双招双引”工作暨杰出乡友座谈会。今年已完成招商引资6852万元,超全年目标任务52个点。新引进招商项目4个,完成桐城市本级库新签约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3个;报送安庆市新引进亿元以上签约项目3个,安庆市亿元新开工项目3个;报送利用省外资金平台项目2个。
(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百世佳公司盘活原荣江公司66亩闲置土地和厂房,正在建设国内瓶盖制造行业首个智慧瓶盖科技园。金山、金星、金日、天下盖等企业生产线技改项目全部竣工投产。百世佳公司被认定为安庆市级智能工厂。金山公司被认定为安庆市数字化车间。金星公司获省绿色工厂称号。启动建设大关镇交通综合服务站。老G206小关至卅铺段“白加黑”柏油摊铺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白鹤滩±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施工环境保障有力。实施100亩化肥减量增效及有机肥替代30%化肥技术攻关项目,引领全镇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四)镇容村貌全面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在全镇推行群众自发整治典型“高摆经验”,选定48个村民组率先示范。坚持规划引领。启动龙头、麻山、百岭、甑山等村村庄规划编制。评选表彰大关镇“美丽庭院”23户。2020年度省级美丽乡村龙头村示范点、市级美丽乡村胡埠村示范点已全部建成。完成人工造林200亩。大成油茶“文都大成牌山茶油”获第13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实施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惠民工程,完成全镇15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提升任务。深入开展各级好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台庄村余国云荣获第七届安徽省道德模范。
(五)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建立网格员队伍,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加强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到村、到户项目726个,覆盖对象587户,奖补资金近95万元。开工兴建8800平方米乡村振兴联合体(农民工创业园)。完成卫生厕所改造630户。完成两座水厂回购,增加自来水用户5000人口。开展大关镇首届“最美乡村教师”评选表彰活动。疫情防控严格到位,疫苗接种持续进行。省级卫生镇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生产紧抓不放,制定党政班子成员职责清单,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推行八大“作业票”制度,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扎实开展社会治安三项行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汪杰贤同志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百世佳公司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大关镇被评为桐城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六)党的建设持续强化。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市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推进。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善党员干部基层联系点、党建工作提示函等制度,为民办实事700余件。投入20多万元全面提升欧家岭起义旧址、倪宪章烈士墓、小关岭抗日伏击战、大关革命联络站旧址等红色资源硬件环境。坚持用好用活“每周一学”、“每月一课”、“初心夜校”、“清廉讲堂”等学习载体,组织开展专题学习培训41次。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目前谋划在库项目29个。扎实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300余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交流共建活动,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个,群团组织覆盖率达100%,非公企业宣传阵地做到定时出新。调任作风过硬、敢打硬仗的干部充实到重点工作专班,选派10名干部到村、企业任职。扎实完成卅铺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王集村获评安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龙头村党总支书记刘飞荣获安庆市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中国制盖包装产业基地”、“安徽省制盖产业专业镇”内涵有待提升,工业集中区扩建、重点工程建设、蛋鸭产业引领示范区项目有待提速,镇域生态环境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镇村干部作风建设等有待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直面挑战,不回避、不懈怠,着力予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大关镇将围绕我市聚焦重返“全省十强”、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目标,坚持和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关镇争当全市乡村振兴排头兵工作要求。把握一个定位,将大关镇作为“安庆北大门、融入合肥都市圈桥头堡”门户城镇的地理方位,转化为发展方位,不断汇聚发展合力,增强发展动能。坚定一条主线,将打造制盖特色镇、建设活力新大关贯穿各项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突出三大任务,继续深化制盖业强链补链、加快蛋鸭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文和生态环境提升。抓实六项重点,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同时,重点在项目建设、“双招双引”、重点工程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乡村治理、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新路、破解难题、贡献力量。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工业强镇”不动摇,以打造“制盖特色小镇”为目标,加快推进制盖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特色小镇,着力强链延链补链,壮大制盖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层次和市场影响力。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深化“数字大关”行动,加快百世佳等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双招双引”。继续推行“五个一”招商模式,实施“三大工程”,围绕制盖包装产业链条,主攻亲情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精准度,完善招商考核办法,促进人人关心招商、人人身上有担子。保障项目建设。推进百世佳智慧瓶盖科技园、旭日公司年产10亿只环保智能瓶盖生产线、盛大公司年产10亿只铝塑瓶盖智能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全力争取土地要素、政策资金、科创服务支持,加快实现主导产业区块化、集群式发展。
(二)聚焦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统筹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加快蛋鸭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产业园区一期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带头人计划,打造明月湾、青龙湾等现代农业综合体。壮大集体经济。深化“三资管理”,推行村社分账运营,鼓励、引导村级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运营,积极承揽小额工程建设、服务业项目等,参与集体资源盘活与开发,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机制,实现全镇污水治理全覆盖。完善镇、村、组三级交通网络,加快较大自然村庄道路硬化建设,推进G206卅铺方庄、小关杨桥综合服务中心、公交综合服务站、何畈铁路下穿等工程项目建设。加强特高压、片麻岩矿等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和施工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严格农村新建改建房屋风貌引导和管控。深入实施“五清一改”、农村“三大革命”,推行“高摆经验”,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成果,完成胡埠、台庄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建设。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爱国卫生运动,打造一批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组。
(三)聚焦民生福祉,构建和谐幸福大关。疫情防控方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持思想不松、机制不变、队伍不散,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人物并防”,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构建防控免疫屏障。民生保障方面,深化民生服务与社会兜底,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到户项目,加快资产收益项目建设;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大病户、收入骤减户的动态监测,大力发展互助组织,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坚决杜绝返贫致贫风险。着力打造全市乡村教育强镇,进一步加大教育支持力度。污染防治方面,持续保持对突出环境问题“零容忍”和全面实施污染防治的高压态势,重点保护好五岭湖水库、钱家冲水库等饮用水保护区,继续强化秸秆禁烧、森林防火联防联控。严厉打击偷采盗挖砂石资源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打击一起、曝光一起。基层治理方面,深化小组议事会制度,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探索推进乡贤治村。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平安乡镇”、信访化解、矛盾调处等各项工作。深化村务公开、村务监督,打造全镇域全覆盖监察网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工作,建设平安大关。
(四)聚焦党的建设,凝聚发展强大合力。筑牢思想根基。坚持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深化“一线工作法”,切实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锤炼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制度,加强党建工作培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高度重视宣传、统战工作。强化使命担当。加大镇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升村党组织负责人带富能力。继续选拔镇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加快建立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营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做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加强非公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严守廉洁底线。结合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紧盯资产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涉农资金等领域并开展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关键少数,班子成员带头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清除“四风”陈规陋习。深化“清廉乡村”工程,健全小微权力监督体系。严格纪律执行,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让干部干成事,又要保证干部不出事。
2021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清丰县税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新形势、新要求,扛住压力、奋发作为。稳步推进以组织收入为核心,统筹兼顾乡村振兴,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全局干部职工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2021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党建引领,夯实巩固思想基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对税收工作的领导。一是深化理论武装。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党委会第一议题,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兴税”平台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干部理论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相关要求,先后召开动员部署会、工作推进会、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等8次会议,组织开展红色基地现场观摩、“廉守家园”交流等10次特色活动。三是从严管党治党。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教育警示谈心谈话,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纠正“四风”问题进行监督落实,对评先选优、职级晋升等出具廉政意见17人次。
(二)依法履职尽责,全力组织税费收入。县税务局紧紧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工作,严格遵守组织收入原则。积极开展百日攻坚、建筑行业税费整治等行动。截止到10月31日我局累计组织税收收入82536万元,同比增长3.0%,增收2423万元。中央级完成29972万元,同比增加4.4%,增收1251万元;地方级完成52564万元,同比增长2.3%,增收1172万元,其中县级完成52699万元,同比增长0.3%,增收150万元。截至2021年10月31日,社保费收入36383万元,同比增长17.4%;非税收入2177万元,同比增长24.9%。在征收工作中统筹处理好组织收入和减税降费关系,贯彻执行“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采取有力措施,深化税收分析。
(三)落实减税降费,助力企业稳步发展。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服务全县“六稳”“六保”大局。一是政策落实无死角。截止到10月31日,减税降费户次18898次,减免各项税费2444万元。先后办理各类退税5343万元,其中:出口退税482万元,资源综合利用退税838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954万元,办理免抵调库304万元。实现了应享尽享,受惠面达到了100%。二是宣传培训全覆盖。将宣传辅导由“线下”搬到“线上”,依托网络融媒体开展税收宣传月系列活动,组织线上直播纳税人学堂5期、培训2600余人次。三是政策推送精准化。梳理精编重点政策,实行“一对一”“点对点”重点辅导,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服务信息5万余条,为企业配备92名“首席税务服务官”,由县局业务骨干担任驻企第一书记,提供“个性化”政策服务,累计为企业解决政策问题131项。
(四)坚持主动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局紧紧围绕“税收惠民办实事,深化改革开放新局”的税收宣传月主题,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深化办税便利化改革,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推广电子税务局、微信公众号、豫事办APP,最大限度引导纳税人网上办税,实现196个税费事项“非接触式”办理,177项涉税事项全程网上办理,网上申报比例98.3%,网厅业务占比达到90.3%,推行发票线上申领线下邮寄、税邮合作“双代”,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县局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陪纳税人跑一次”活动,为办税服务厅配备服务评价器,围绕纳税人所需,多渠道、分专题进行宣传,回应纳税人关切;依法治税、简政放权、改进作风,充分倾听纳税人缴费人评价和建议。
(五)坚持责任担当,严格落实防疫防汛。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突如其来的危急汛情,我局全体人员众志成城、勇担使命,切实做到抗击疫情有力度,防控汛情有速度。一是严守疫情防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清丰县税务局党委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朝阳社区学府大道小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共计70余名税务干部集结起来,连夜下沉分包小区开展风险排查,在所辖社区24小时值守,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全力构筑起阻断疫情传播的安全防线。二是筑牢防汛堤坝。汛情期间,我局帮扶村东志节、兴旺庄正处于泄洪区,两村村民共2092人,占全县迁安总人数近十分之一。为防止汛情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局“汛”而动、向险而行,迅速成立1个迁安突击队,5个抗洪抢险组,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组织党员干部冲锋在抗洪一线,冒雨奔走,挨家挨户摸排迁移人员信息,不疏忽一个区域,不遗漏一个危险点,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头,用初心和使命筑牢防洪大堤。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与不足:一是税收执法方面。由于基层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跟不上,导致执法不规范、履职不到位,税收管理潜在风险较大;二是组织收入方面。由于正常税源特别是建筑、房地产行业政策流动性收紧,导致确认收入时间推迟,税收下降过快,造成个别月份税收收入波动较大,而且各部门数据不共享,信息不流通,对收入的准确预测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纳税服务方面。今年以来,我局接到的投诉大部分来自窗口部门。税收窗口公益岗和政府购岗人员收入水平过低,流失率过高,造成培养人员时间长、效果差,导致服务水平与纳税人、缴费人的期盼有差距。四是聚焦主业精力较少。因局内人员力量有限,各项工作业务较多,在税收主业的精力不够。
三、2022年工作谋划
2022年,清丰县税务局将持续致力于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大局,把握方向,将上级精神和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一)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兴税”、“税务党建云平台”等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全员学习活动,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税收工作中。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多形式、多渠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推动上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夯实党建基础。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强化抓党建述职评议结果运用,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到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建强战斗堡垒。三是打造党建品牌。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党建工作与税收业务深度融合,在全局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以机关带系统,进一步拓展“清风税务”党建品牌内涵,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
(二)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坚持组织收入原则,采取积极措施大力组织税收收入,提高入库均衡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力争使上级局满意、地方政府满意、纳税人满意。全力以赴抓好组织收入工作,为“十四五”开局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严格组织收入纪律。坚守组织收入这条红线,坚决不搞“寅吃卯粮”,坚决禁止虚增收入,严格收入质量,尤其是地方税种收入质量的监控。二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强基础数据质量,确保各类报表质量不断提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税收调研工作,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税收变化趋势,把握收入主动权;加强税收票证管理,杜绝票证丢失现象发生,按时做好对税收票证使用情况的检查。三是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充分运用金三税库银电子税票自动对账系统并与人工对账结合,加强与国库入库数据核对,确保部门间数据一致。强化收入形势、收入风险、增长动因和重点行业等四类分析,对税费收入精准预测、科学把控。加强对多缴税金、新欠、入库销号等项目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突出税收数据监控,提升收入核算工作质量。
(三)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构建服务发展新格局。坚持纳税人至上,促进全员形成从纳税人缴费人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引领税收业务改革的基本方向,实现负担更轻、办税更快、服务更好、环境更优。一是提升办税体验。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开展缴纳税费指标提升专项行动,更新拓展“最多跑一次”清单范围,推动实现“最多跑一次”县、乡全覆盖;简化申报纳税和办税流程,争取纳税次数、纳税时间同比再压缩5%。二是拓宽办税渠道。继续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方式,扩展税邮合作“双代”事项,积极推进不动产交易“一窗受理”网上办税,持续提升涉税事项网上办、线上办、掌上办比例,确保网上申报率进入全市前列,力争居民“两险”集中征缴比例进一步提高。三是主动服务发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税务部门政策优势,支持家具、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加强经济税收分析,形成分析“拳头”产品,助力经济发展。
(四)持续优化税务征管方式。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征管方式,切实提升精确执法、精准监管和精诚共治水平。一是强化依法治税。加强法治教育,持续开展税收宣传月和宪法、民法典系列宣传活动;推广“首违不罚”清单制度,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说明理由制度,稳步推进层级督察审计监督全覆盖。二是夯实征管基础。持续推进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社保费改革,完善“征、服、控、查、纠”5C监控评价体系,加强征管质量监控评价。三是强化风险应对。全面实施风险分类分级应对,规范风险应对操作流程,聚焦“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保持打虚打骗高压态势,让“虚开骗税”企业在清丰无处藏身。
(五)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做到思想不懈怠,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长期性。一是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机制高效运转。确保参与疫情防控的人员做到履职尽责,因时因势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坚决守住办税服务厅、办公场所以及重要生活场所等最前沿、最根本的防线。切实加强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参与治理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供电公司正确领导下,清丰供电公司立足清丰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电网发展、供电服务、队伍稳定等方面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推动电网安全发展
扎实做好电网规划。围绕清丰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坚持“城乡统筹、标准统一、强简有序、一二次协调、新建为主”的规划思路,修编完成“十四五”主配网、电力设施布局、“濮清一体化”“一区两园”电网配套等规划成果体系,到“十四五”末,清丰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4%、户均停电时间不大于14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93%、中压配电网标准化接线比例达到100%,全面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属地协调工作,顺利开工建设110千伏夏村(高堡)输变电工程,完成110千伏王庄站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持续完善骨干网架,快速完成度夏工程22项,确保了迎峰度夏期间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好配电网工程建设,争取资金5627.52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29.31千米、400伏线路1.79千米、下户线1.2千米、综合台区5个,容量1兆伏安。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高压配套工程,新建改造机井台区81个,容量9.2兆伏安。坚决保障安全生产。深入学习国家《新安全生产法》《刑法修正案(十一)》,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现场安全作业。加强电网运行控制与管理,确保全县大电网安全运行。扎实开展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工作,对全县电网作业检修现场开展安全检查,建立专项台账,加强闭环管控,推动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发现整改,守住安全底线,截至11月6日24时,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1482天。
(二)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服务全县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做好定点帮扶,保持帮扶政策、帮扶人员总体稳定。认真落实低保五保户电费减免政策,1-10月份,减免电费76.89万元,惠及低保五保13万余户。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农业灌溉保障,做好存量农排台区高压资产接收,保证高标准农田稳产高产。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坚决贯彻“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工作部署,持续落实“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12项举措。持续降低客户办电成本,对低压居民及小微企业报装延伸投资到客户资产分界点,1-10月份累计建设高压业扩项目92个,线路路径长度4千米,投资710万元,建设低压业扩项目4050个项目,投资322万元。坚持服务政府工作大局。在百年一遇的强降雨突发事件中,组建电网抢修队伍8个,人员140余名,启动全天候应急抢修机制,完全满足故障现场先复电、后抢修要求。增设专职巡视队伍,对卫河流经区域的供电线路进行定时巡视。聚焦政府、医院等重要客户及配有地下配电室的小区,开展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对沙袋堆放及管理提供指导,避免发生雨水倒灌。
(三)党史教育走心走实
党委带头学,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健全“日学习、周提问、月总结”机制,邀请市委党校教授授课,班子成员带头逐字逐句领读《共产党宣言》,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支部重点学,以开展“学党史、强党性、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以“三会一课”为抓手,集中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资料。开展“学党史祭英烈慰忠魂”、“红色基因电力传承”等实践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党员覆盖学,以公司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为信息载体,开设党史教育专栏,推送党史日历、党史知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激发全员学习热情。实事尽心办,将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内生动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建+春灌”“党建+连心桥”项目,亮旗践诺,坚持“人在‘格’上走、事在‘格’上办”,新设农排灌溉台区布点,排查整改灌溉台区设备,深入田间地头,摸排群众用电难题,第一时间办理,优质高效完成82万亩农田灌溉保电任务。组织开展供电服务走访、排查漏保安装、更换配电箱,组织帮扶村霍町村农户参加省农技专家农业技术培训,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实在感。
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电力线路运行维护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乡(镇)电力线路通道内违章建筑现象迅猛增多,协调处理难度增大,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外破故障频发,造成难以全面控制局面,不仅危及供电安全,更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电力线路通道内违章建筑达338户,35千伏及以上线路通道内违建问题较为棘手突出,共排查出220千伏线路通道内违章建房1起,35千伏线路通道内违章建房5起,且电力线路通道下违章建房逐年呈增长趋势。针对违章建筑问题,供电公司多次下达隐患通知单,但效果甚微。二是电力线路通道内树障清理工作难度大。在线路保护区内每年大量新植高杆树木,且城区绿化树木多年未进行修剪,据排查目前电力通道内树障隐患733处共计14167棵(绿化树木5000余棵),2021年1-10月因树障引起停电18条次,累计停电时长62.2小时,线下树木造成故障停电已成为停电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电力线路运行安全。三是县城中心区域用电安全防患亟需整治。当前城区“九小”场所和沿街门店较为集中,因建设之初未规划配变、表箱位置,随着负荷持续增长,低压线路长期过载运行,导致线路严重老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四是用户侧安全隐患治理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自6月份开展客户侧安全隐患“再排查、再告知、再治理”行动以来,用户侧违规用电、私自增容(超负荷用电)、交叉供电、飞线充电、入户线老化破损等用电安全和火灾隐患依然存在,农村地区共用零线、私拉乱接、未按要求配备漏保等问题较为突出,居民安全用电意识仍需强化。
三、2022年工作谋划
(一)服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主动衔接政府工作安排。建立服务县重点项目联合工作机制,畅通公司与政府、重点项目负责人沟通互动渠道。加快公司各电压等级电网新建改造、业扩配套工程建设进度,快速满足重点项目涉电需求。二是全面提升服务我市重点项目能力水平。为重点项目用户用电报装提供“三零”“三省”服务,24项办电业务具备线上“一次都不跑”条件,10千伏及以上项目不含配套工程办电时长不超过16个工作日(重要用户不超过21个工作日)。做好项目投运后综合用能服务,协助用户降低用能成本,提升客户“获得电力”感知度。
(二)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
一是计划开工建设110千伏王庄(阳邵)输变电工程及110千伏丁家(城区)输变电工程,提升阳邵周边区域电网供电能力,彻底解决清丰县城区及产业集聚区北部电网供电问题。二是持续推进网架类工程建设。按区域开展网架结构优化,计划争取投资1542.53万元,实施变电站配出项目5项,不断提升网架供电能力。三是加速配网建设升级,计划争取投资3143.4万元,实施城区及产业集聚区项目13项;计划争取投资3670.82万元,实施线路改造项目10项、台区项目69项,惠及阳邵、巩营、仙庄、六塔、瓦屋头5个乡镇,56个行政村。
(三)全面强化党建引领
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公司党委工作部署,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公司的“根”和“魂”。二是围绕公司发展重点,找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经营管理等重点工作的结合点,以党建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抓好党员干部员工专题教育,做好思想教育引导,提升干部员工队伍凝聚力。
下一步,国网清丰县供电公司将紧跟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压推进电网工程建设,全力做好供电服务保障,为建设“创新清丰”“生态清丰”“孝道清丰”“富裕清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呼和浩特市云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于2014年1月成立,距离呼和浩特市市区约45公里,距托县37公里,距离和林新机场配套的空港物流园区10公里,位于三地中间。按照“一园多区”整体结构进行规划,总规划面积20.35平方公里。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借助国家和地方新的发展机遇,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核心,以引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抓手,以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缩短城乡差距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农畜产品深加工、园区物流、设施农业、农技人才培养、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科学制定产业园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统筹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相关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运营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
二、2021年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园区入驻企业4家和1所科研院所和食品产业园。
(一)呼和浩特市泽园农业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3170亩,累计投资1.5亿元,日光温室蔬菜区目前已建大棚1172栋,解决就业人数110人。
(二)古城牛奶厂占地170亩,现有存栏奶牛约1500头,今年新建有标准化牛舍4栋,面积约21000平方米,新建一座50位利拉伐转盘挤奶厅,面积约1600平方米,新建300个犊牛岛,面积约1400平方米,改建3个青储窖,面积约6900平方米,日产鲜奶24吨,年产8500吨,年产值约2400万元,解决就业人数80人。
(三)呼和浩特市绿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占地面积60亩,该项目主要生产玉米胚芽油、亚麻籽油,年生产玉米胚芽油约10000吨,完成产值约5000万元,解决就业70余人
(四)古城镇蚯蚓养殖场,利用牛粪秸秆饲养蚯蚓,蚯蚓干做成块状,蚯蚓粪可当有机肥。
(五)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13个研究所陆续入驻园区,占地3000亩,是自治区综合性农牧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种植业、养殖业、草原等。优势学科是小麦、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甜菜、胡萝卜、小杂粮、旱作农业、生态保护等,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六)内蒙古云中食品产业园坐落于托克托县古城镇西黑沙图村桑钦营。古城镇是托克托县距呼市市区最近的一个镇,西黑沙图村是托克托县距新机场最近的一个村。西黑沙图村紧邻103省道,距新机场8公里,附近有机场高速、地铁3号线和呼大高速。
一期第一批已入驻企业12家,占地132.6亩,投资1.5亿元。人力资源是园区的重中之重,一期入驻企业需工量约600人,结合我县乡村振兴战略,企业与当地农户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原材料当地采购,实现双赢目标。企业积极吸纳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
三、2021年安全生产检查和疫情防控工作完成情况
我单位严格按照县安监局安全生产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体系本着“安全生产,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结合三年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对入园的五家企业每周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整改活动,重点对企业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宿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在建的施工现场、管委会及周边环境及日常安全管理进一步梳理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逐项进行登记,建立台帐,落实整改措施。
10月底开始,全面开展疫情防控,摸排企业人员、外来人员的登记和疫情防控物资,配合古城镇做两轮核酸检测,监控企业外来登记扫码,为五家企业提供防疫物资(体温枪、消毒剂、青城警码、口罩),每周检查、监督企业疫情常态化防疫情况,发现情况及时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
四、2021年招商引资情况
依托托克托县云中农牧业产业园种养殖基地的原料优势及盛乐国际机场的地理优势,打造云中镇食品加工城,食品城一期拟规划土地132亩(可扩容),建设现代化厂房,路、水、电、暖、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随厂房建设同步完善。园区同时启动第三方检测公司、中央餐厅、供热公司、物业公司、物流公司。土地基础设施及厂房建设8月份前完工。
五、2022年工作安排
(一)积极引进深加工企业,加大原材料内需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园区准入机制,引导和鼓励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工商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类种养大户及农产品购销大户等主体积极投身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是引入食品加工厂、传统小作坊、奶制品厂等作为上线产业,从而带动园区现有的下线原料供应企业,比如泽园农业公司的蔬菜(辣椒、西红柿、韭菜)、古城牛奶厂的牛奶、绿康源公司的压榨原油等都可以作为原料拉动内需,从而形成集约型产业,一方面不仅可以改善园区内企业原料销售不畅的现状,更可以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提高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企业的科学整合,实现统一标准,集中管理,也可有效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重点完善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园区内的给排水、电力、通信、供热等工程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主要包括内容有:道路交通工程、绿化景观工程、给排水与消防工程、供热工程、供电工程、弱电工程等。二是有效打包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对农业园区方面的投资资金和项目;有效整合财政、发改、交通、水利等建设资金,集中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三是配合已入园企业做好后续工作,按照后续规划工作的安排部署,园区本着密切关注、及时服务的原则,集聚所有部门和单位做到情况清楚,工作到位,与入园企业面对面、点对点,梳理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企业过程中,确保及时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在执行扶持政策过程中,确保及时性和有效性,助推企业加速发展;在统筹和协调工作中,抓紧项目立项、规划、推进和督查,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竣工、快投产,保证园区企业健康稳定运行。着重落实食品城的一期建设完善情况的情况下,开展二期、三期扩建项目,以产业链带动产业链发展农业园区,利用农业园区现有的原料生产基地(温室大棚900栋、古城镇奶牛养殖场+原油生产厂+蚯蚓养殖场)的优势实现原料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的生产合作模式。
(三)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和疫情防控力度。
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强化领导干部带队检查安全生产;进一步增加安全生产工作投入和对入园企业疫情防控监管力度;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将安全生产工作再做细,做扎实,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2021年,金安区供销社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市供销社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供销社改革发展大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构建全系统和谐稳定为基础,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截止10月份,全区供销系统预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5.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实现利润20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社会贡献总额43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经济发展保持稳步增长势头。综合改革指导性目标完成情况:全区供销系统共有基层合作社9家,同上年度增加1家;共有社员7724人,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1家;全区供销系统土地流转面积43483亩,土地托管面积11090亩,共建有庄稼医院2家。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突出政治引领,党建工作展现新作为
1、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制定2021年度《区供销社党建工作要点》和《区供销社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以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认真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在学习方式上,通过召开专题交流研讨会、上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和集中观看政治学习纪录片等方式,教育系统内广大党员将自觉践行初心和使命变成实际行动。通过党建督促检查,进一步加强对所属企业党组织的管理,要求他们对照标准化建设,找差距、补短板,力争全面达标,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33次,包括党组中心组学习11次、支部集中学习11次、主题党日活动11次;班子成员亲自调研、备课、授课,开展专题党课3次。通过学习,领导班子在研判形势、谋划发展、破解难题方面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并在思想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区供销系统深化改革工作中得到准确、全面的贯彻落实。
2、全面规范党建工作。区供销社坚持党建引领,抓党建推动其他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制定印发2021年度《区供销社党建工作要点》,对党建工作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党建工作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认真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和党性分析等活动,完善软件资料,规范党费收缴,确保党内组织生活严肃规范。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及时调整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加强对所属企业党组织的管理,多次召开专题党建指导培训会,持续按季度开展党建工作督查,全面规范基层党支部党务资料,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3、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管理。区供销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落实落细,大力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升职工参与意识,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话语权,切实履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新动向新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等在干部职工中的苗头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二)聚焦项目带动,培育壮大工程迈上新台阶
1、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网点。区社利用区本级“新网工程”奖励资金32万元,加强农村“新网工程”网点维修改造,本年度共升级改造维修农村服务网点8个。
2、积极争取省级“新网工程”项目。一是棚岗供销合作社蚕业基地延伸扩面项目成功申报本年度省级“新网工程”资金,项目总投资215.95万元,目前项目验收评审已结束,获得奖补资金33.15万元并组织实施。二是谋划黄墩供销社农产品综合服务社建设项目纳入2022年省级“新网工程”项目库。项目投资200万元,用于建设经营房及仓库、附属1000㎡钢构、养殖基地、鸡、鹅大棚2000㎡、道路、场地、填土及箱式货车,目前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
(三)着力深化改革,为民服务工作呈现新局面
1、加强完善制度建设。区社年初召开了一届二次理事监事(扩大)会议,大会审议通过了2020年度理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补选了第一届理事会副主任,调整了部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班子成员全员配齐,“三会制”制度建设全面完成。区社对原有机关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修改完善《六安市金安区供销社机关工作制度》,并新增了3项制度,涉及服务承诺、资产管理、干部任免等17项;部署安排辖区各直属单位开展全系统制度建设以及制度执行情况大检查,确保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制度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的约束保障作用。
2、巩固发展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研,充分发挥区供销联社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指导作用,持续巩固和发展村级供销社建设,推动基层组织提质扩面。
孤堰兴农供销社立足供销社为农服务宗旨,开展耕、种、管、收、加、贮、销全产业链服务,本年度提供农业生产资料2000余吨,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3万亩,粮食产后服务近3万吨,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34.5万元,为农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棚岗供销社养殖蚕种,产生经济收益26万余元,带动农民就业63户176人,人均增收600元,吸纳贫困户及弱势群体就业43人,其中贫困人口31人,人均增收5000余元;黄墩供销社冷链仓储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到位,即将投入运营。
本年度新建1家村级社,马头镇感应寺村供销合作社,注册资金200万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蔬菜种植“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目前处于建设阶段,预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创收成效明显,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四)强化工作举措,各项中心工作显现新气象
1、乡村振兴工作。区供销社继续加大“双包”帮扶力度,落实帮扶联系人的责任,落实第八批选派干部选派工作政策,派出2名干部职工驻村专司乡村振兴工作,其中1名班子成员任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我单位积极落实脱贫攻坚帮扶制度,共帮扶了49户,其中脱贫户44户,边缘户4户,重点监测户1户,对户包帮扶户,帮扶责任人坚持每月至少一次走访慰问,今年以来,区社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贫困户27户,为该村及贫困户提供送温暖资金8100元,实现帮扶村进一步巩固提升,同时研究制定了《金安区供销社乡村振兴工作计划》,结合供销系统综合改革,成立感应寺村供销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推动产业项目落地,下一步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提供创新支撑。
2、信访维稳工作。班子成员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到人的稳控机制,畅通职工合理信访诉求渠道,分类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今年以来,区社成立专门工作组,在系统内化解区社特困企业中心大厦涉及梅山新村旧城还建项目信访事件,并在“七一”建党百年大庆期间,召开信访维稳专题工作会议,全面摸排风险点,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压实责任链条,信访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可控。
3、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班子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部署各直属单位加强日常检查,抓好出租房屋、基层社老旧房等安全隐患的排查,确保消防设施齐全,消防通道畅通,发现隐患督促立即整改到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地毯式排查全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安全生产台账,盘点销号,全面整改到位。今年共计排查隐患14处,已整改12处,正在整改2处,全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五)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任务
1、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工作。今年5月13日新冠突袭六安,区社领导班子快速响应,部署区社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下沉到望城街道南屏苑社区参加防疫工作,主要领导2次驻点区级疫情防控隔离点,主持疫情防控隔离点工作近三个月。组织区社机关干部、各下属单位参与疫苗接种工作,分配任务到人,疫苗接种工作进度全区排名靠前,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征迁工作。今年以来区社参与梅山新村及周边地块、三十铺镇和平路地块两个地块征迁工作,梅山新村及周边地块旧城还建任务已全部完成,三十铺镇和平路地块拆迁任务66户,目前已完成全部房屋面积和附属物登记复核工作,整体工作有序推进,两个地块的任务完成进度均排在前列。
3、文明创建工作。区社领导班子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定期到结对共建小区(望城街道长安城小区)参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严格执行“社区吹哨,单位报到”工作制度,服从社区统一部署安排,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干、带头干,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全方位宣传创城知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街道、社区两委和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系统内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社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清醒地看到,自身工作与深化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差距很大,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没有完全适应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要求。系统内部分干部职工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责任感、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等待思想,综合改革进展不够理想。
二是干部队伍老化。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供销事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区供销合作社机关现有11人,平均年龄偏高,工作热情不高,进取精神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严重缺乏熟悉资本运作、金融、电子商务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三是基层基础条件差。各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社和社属企业绝大部分处于半瘫痪状态,服务能力弱,社有资产仅剩下部分房屋用于出租,正常运转难以为继,且很多房屋属于老旧危房,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制约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供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是信访维稳压力大,系统内下岗职工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沉重,职工的最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没有保障,依然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
四、2022年重点工作谋划
2022年,区供销社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践行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抓好促进和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现代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重点工作,优化重要农资和农副产品供应服务,为我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夯实思想基础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建工作,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在学深弄懂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水平。
2、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班子成员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保障深化改革工作路线定位准确;坚持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做到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
3、强化对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班子成员要加强对党建联系点工作的业务指导,强化工作督查,努力提升党建工作在区直机关党建工作中的位次。
(二)高质量发展村级社,加快综合改革步伐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巩固并发展已建立的村级社,培育壮大今年成立的马头镇感应寺村供销社,加强对建立村级供销社工作的指导,力争建立一个,成功一个,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在“三农”工作中特殊纽带作用。
2、进一步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供销集团体制改革,盘活并充分发挥社有资产作用,提升社有企业为农服务能力。
(三)谋划2022年产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黄墩村供销社农产品综合服务社建设项目,努力向上争取,纳入2022年省级“新网工程”项目库,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2、谋划棉麻公司仓储冷链物流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630万元,主要用于库房升级改造、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运输车辆、管理系统等。
3、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壮大企业发展后劲。坚持项目引导,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兴社”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的重要推手,积极申报“新网工程”其他项目,加快和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下一步恳请区政府加大对“新网工程”投入力度。
(四)扎实做好安全维稳等工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抓好系统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继续推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认真做好系统内信访维稳和各种矛盾的调解工作,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苗头扼杀在萌芽中,切实维护系统稳定。二是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部署,组织开展法制、综治、平安建设等宣传活动,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和群众诉求事项依照国家法律和相关政策的答复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2、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排查整改系统内不安全隐患,确保公司安全无事故。
3、疫情防控工作。增强大局意识,按照上级要求坚持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宣传动员全社会做好疫苗接种,构筑全员防护屏障,全力以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积极主动做好招商引资、文明创建、联系乡镇村工作,工会、妇工委等群团组织要以服务职工为核心。
5、完成区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完成招商引资、征迁、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各项中心工作。
2021年老集镇党委政府紧扣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线,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发扬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迎难而上的工作精神。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疫情防控,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为突破口,立足镇情,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现将2021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及2022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转变干部作风,管党治党更加有力。
一是基层党建全面夯实。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组织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压实支书抓党建工作责任。定期召开“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推进党内组织生活正常化。完成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配备。严把党员入口关,今年新发展党员17人。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勋章的信息核对,有184名老党员领取勋章。进一步激励全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堡垒作用。圆满完成镇第八届党代会工作,顺利完成党委、纪委班子换届选举,确保组织意图得到贯彻落实。二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学习教育工作。做到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出彩,举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30余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组织发放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籍2000余册。全镇党员干部能够认真学习党史学习教育,摘抄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研讨、开展党史测试,保障了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三是正风肃纪全面从严。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紧盯春节、清明、端午等重点节日期间,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人员进行廉政提醒。经常性开展日常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二)、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兴旺
始终把财税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以提高收入质量为抓手、以厚植税源为切入点,进一步做活增量、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一是坚持招商优先。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打扫好屋子再请客”的做法,不断净化社会风气、打造诚信老集,进行追根招商、以商招商、推介招商。引进红薯、芝麻、生姜等深加工企业。二是加大特色种植。围绕红薯、生姜、芝麻等农副产品深加工,畜禽养殖及上下游供应链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已落地建设项目16个,投资2.79亿元,在谈企业9家,计划投资2.68亿元。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每月走访调研辖区企业,全面了解企业运行现状,倾听企业发展诉求,积极为企业帮难解困、出谋划策。累计解决企业问题8个。
(三)着力推进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全面发展
一是精心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形成有效的疫情防控格局。积极做好辖区内疫苗接种宣传动员工作,截止11月底全镇累计疫苗接种比例96.80%。二是社会事业稳步提升。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全面排查整治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建筑工地、加油站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市场监管制度化。禁毒工作持续开展。认真组织春季禁种铲毒日常踏查工作,实现踏查全覆盖,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控工作。我镇主要开展了每月“禁毒六进”、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6.27”工程建设等宣传活动。平安建设工作成绩显著。我镇2021年以“善治临泉”为抓手,认真开展平安建设工作。整合社会视频监控治理资源510个。重点对9名邪教人员开展回访帮教,教育转化5人,走访精神病患者406名,为35名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发放监护补贴。信访工作态势良好。我镇实行信访工作坐班制,对重难点信访户的责任进行明确分工,各责任人做好调查、调解、稳控工作,其他部门做好政策解释和对接工作。2021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51件,办结率94%,一些历史遗留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三是民生政策有效实施。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全镇在册低保户、残疾人生活补助均已全面覆盖,五保供养、高龄补贴、优抚补助打款到位,三无人员、特困户长期帮助。落实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个,改建村级养老服务站8个,农村新农保参保率达80%以上。四是环境整治常抓不懈。成立农村全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环境全域治理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活动,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分享交流工作经验,确保集镇做到全面实施“六化三规范”,村庄做到“五清一改五配套”,引领群众动手创建文明“五美”庭院。五是开展反诈骗宣传。组织镇村干部进行反电信诈骗知识培训,积极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联合电信公司、农商行,对辖区内利用他人身份证批量开办手机卡、银行卡的情况摸底统计,并交老集派出所甄别,排查可能存在电信诈骗的嫌疑线索,阻断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源头。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一)突出党建引领,持续抓好党史学习
压实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大党员先锋模范宣传,通过身边人现身说法,加强民主管理,推动各项工作。
全面提升,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依托周庄户弟兄现代农业园区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本地农业项目,进一步发展中药材、特色果蔬、生姜种植,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带动新型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文化旅游建设。对魏野畴烈士的先进事迹进行挖掘、宣传,推进红色旅游小镇规划建设,打造老集红色名片。重点推动以东马寨为中心的旅游项目,积极打造特色农家乐。三是狠抓工业园区建设。依托滁新高速老集镇出入口开通的地理优势,老集镇作为临泉县东进融入长三角货运东大门,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招商环境,建设诚信老集,为扩大招商引资铺桥搭路。积极谋划建设临泉县东南部产业园;我镇把招商引资、扶优育规作为乡村振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强化四送一服双联工作,在土地、资金、人员、政策上,给企业排忧解难。
(二)保障民生福祉,确保一方和谐稳定
一是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强化信访案件督办,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严格落实安全检查机制,定期排查安全隐患。二是注重民生保障,持续推进低保申报制,做到“应保尽保”;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构建文明乡风。三是计划实施一批民生工程,以非贫困村新农村建设为主抓手,统筹推进入户路、公路拓宽、集镇管理、居民污水处理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县一家园”发展目标,坚持党建引领,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集镇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全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一是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吹响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的号角。12个村(社区)于2021年1月底前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并高质量完成三个“百分百”,其中新提名17人,留任66人;选举产生83名村委成员,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平均年龄为43岁,较上一届年轻9岁,拥有高中以上学历者63名,逐步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进一步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结构。在5月19日至20日召开老君庙镇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纪委委员和出席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新一届党委委员共9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党委副书记、镇长1名,党委副书记1名,人大主席1名,纪委书记1名,组织委员1名,常务副镇长1名,政法委员、武装部长1名,宣传统战委员1名。
二是开展庆祝建党一百年系列活动。为227人光荣在党50年以上的党员发放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开展“七一”慰问困难党员活动,全镇慰问困难党员68名。举行全镇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全镇共表彰优秀基层党组织5个,优秀共产党员2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名。
三是创新学党史,砥砺开新局。自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镇机关党员干部共撰写笔记3200余篇,每人每月不少于20篇,开展集中学习52次,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讨交流32次,举办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5期,“我为群众办实事”33件,班子成员讲党课12次,以多种方式开展党史教育,有效推动我镇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二)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今年来,我镇财政税收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镇完成财税收入97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5%,占年初预算数800万元的122%。地方财政支出4892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补偿支出2807万元。全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新增投资项目4个,继续保持两个亿元项目在库,投资总额度为6.2亿元,同比增长2.9%,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为1.4亿元,商品零售总额0.95亿元,服务业实现产值1.75亿元。
(三)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效
一是强化防返贫监测工作,完善防止返贫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户、低收入户监测机制,全镇排查出三类户人群74户239人。组织开展“五天四夜”、大走访等帮扶活动,共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核对完善档卡1000户,对全镇101个自然村进行环境整治,对全镇1000户脱贫户开展“五净一规范”活动,排查化解矛盾23起。
二是强化已脱贫户后续帮扶。全镇共有324户贫困户获得扶贫金融贷款,全镇共设立公益性岗位482个(生态护林员24人;防火宣传员134人;保洁员102人;疫情防控宣传员120个;护路员102个)。
三是强化产业项目巩固脱贫成果。在6个贫困村建立扶贫爱心超市;6个扶贫车间投入使用,带贫32人;市派第一书记扶贫项目小方村温棚建设,建设钢架结构温棚20个,每个大棚长80米,宽12米,占地96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60万元,带动务工165人。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对肖屯村康店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两个村共新修水泥路1683米,新建涵管桥2座;投资116.66万元建设重残托养中心一个,6个贫困村的来料加工厂房电力配套设施、保鲜库配套设施全部建设完毕;6个非贫困村的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四)坚持不懈,慎始如终,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
一是严防严控措施,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做好做实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镇财政拨付20万元专项防疫经费,采购医用口罩96000个、防护服1000件、体温枪105个、帐篷90个、酒精1500升、消毒液1500升、车载小喇叭24个、一次性医用手套1000双等防疫物资,储备足量的医疗应急物。在8月份疫情防控工作中,全镇抽调帮扶责任人126人,教育系统教师228人,参与大起底大排查活动,共排查10551户,排查41572人。
二是强化集中隔离点管控制度。镇设立集中隔离点一个,成立隔离点领导小组,由镇班子成员任隔离点组长,隔离点工作制度上墙,由专人负责隔离点日常工作,设置床位32个,防护服20套、口罩5000只、酒精500L、消毒液500L、电动喷雾机5个、一次性医用手套500只、体温枪5个、疫情防控宣传小喇叭5个、消毒酒精喷壶10个。
(五)全力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镇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精心打造高标准农田林网、生态廊道及村庄绿化亮点,全年共完成造林360亩,其中农田林网建设160亩、廊道绿化50亩、乡村绿化150亩;积极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工作,共排查出需整改机井746眼,已全部整改完毕。全面落实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实行强制免疫,免疫率达到100%。防疫鸡6.2万只,防疫猪2500头,防疫牛300头,防疫羊800只,防疫鸭子21000只,防疫鹅5000只,防疫鸽子2000只;成立12个禁烧应急分队,由各村指挥长落实相关责任,制定值班表,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巡查,同时指定村秸秆存放点,以备回收利用;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全镇共清理生活垃圾5000多吨,清理柴草3500吨,栽植苗木1.1万余株,安装路灯120盏,改建下水道3000米。完成河道保洁5公里,清理垃圾、杂草50余吨;对小方、肖屯、杜庄、伍庄四个行政村开展水土保持项目,对项目区境内的4条排水沟进行清淤,总长度7500米,开挖土方7574立方米,种植树木1708棵,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h㎡左右以及二条支沟所涉及的3座坑塘治理,对坑塘周边5米范围内进行植树、种草,涉及总面积2.1平方公里;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环卫体系,垃圾清运量达6000余吨,实现镇区垃圾“日产日清”。
(六)提升治理水平,守护安全稳定
扎实开展安全稳定“四大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增强维稳意识,成立安全稳定“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化解”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3个工作专班,分别由镇信访办、镇安全生产办和镇派出所牵头负责。全镇共排查出信访矛盾25条,就地化解18条,7条正在按相关规定处理中。对全镇12个村、辖区30家企业、332家沿街门店九小场所、6家加油站、1家加气站等重点场所和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对57家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大排查,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82处,整改处置82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6份。悬挂“四大”活动过街宣传标语16幅,印制冬季预防安全事故宣传明白纸9100份,悬挂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白牌352个。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镇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动力不强,效益不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低,招商引资渠道少,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产业发展力度不够强,支柱产业形不成规模;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还需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2年工作打算: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抓好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压实村党组织主体责任。从严落实组织生活制度,重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优化党员年龄结构,加快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持续抓好班子成员党支部联系点工作,加强各村党务工作者培训,全面提升党务干部党建工作水平。
(二)稳步衔接乡村振兴,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持续发展壮大产业项目,以产业促振兴。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继续发挥保洁、护林、护路等公益岗位作用,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持续加强资金资产项目管理,精准谋划、科学安排各类项目,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持续加强特殊群体社保兜底,健全完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加强应急性、过渡性救助,保障“老弱病残孤”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
(三)强力推进重点项目,确保项目落地生根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引擎,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中国汝南花木市场、宿鸭湖扩容清淤等重点项目,围绕“三县一家园”发展目标,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生根,确保新建项目及早开工、续建项目快速推进、前期项目精细准备、建成项目运行良好。
(四)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建设美丽宜居农村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力度。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洁、宜居。发展多样化生态循环模式,认真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有效减少面源污染。开展“文明村镇”“最美乡村”“五美庭院”等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平台作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新时代文明乡风。
(五)持续强化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持续开展安全稳定“四大活动”,织密筑牢安全生产网,保障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全力保障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抓好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升困难群体保障水平。健全灾害、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统筹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体系,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创新社会救助服务管理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慈善协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
2021年,我中心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关键时机,以智慧交通发展、新闻宣传工作、舆情监管服务三大抓手,为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提供支持与保障。现将中心2021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以智慧交通为抓手,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1.积极开展交通强国智慧交通试点建设工作
一是实施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充分调研交通系统各单位的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拟定设计方案,全力推进平台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平台建设工作。同时借助子平台交通一卡通应用平台、交通一卡通支付管理平台,会同市数管局、市人社局共同推进交通一卡通与皖事通“安康码”、第三代社保卡的融合应用。已实现皖事通“安康码”刷码、第三大社保卡刷卡乘坐市内公交,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乘车方式。二是加快智慧交通数据平台建设。启动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平台,通过数据资源整合,推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智慧交通发展,汇聚交通各行业数据。对两客一危系统、出租车监管系统、共享单车系统、网约车系统、公交调度系统等20多个业务系统实施数据整合,当前已完成数据抽取60余万条。平台的建设工作计划与今年年底前完成。
2.做好信息技术保障工作。
一是做好交通大厦办公设备的保障工作,截至11月底,累计处理设备、软件、网络故障135次。为省市县交通运输系统的视频会议提供技术支持,参与视频会议联调保障16次。二是做好各类信息化系统的运维工作。每周巡查全市各治超站点的联网情况,梳理数据上传情况汇总巡查表转发各县区,截止11月底,累计制作巡查周报44份,并协助县区进行故障排查,协调运维单位做好保障;通过出租车监管平台,汇总出租车故障报警数据,对长时间不上线车辆进行统计,并将以上数据及时反馈给维保单位,保障平台的正常有序运行。三是做好治超非现场执法超限证据采集制作工作,截止11月底,累计预检车辆11932台,制作电子证据358份;
(二)坚持以舆论引导为基础,宣传效果实现新发展
1.深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紧紧围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市建设,统筹做好市交通运输系统各项活动宣传,广泛传播六安交通运输工作好声音。一是深化与皖西日报、市广播电视台等社会媒体的合作。2021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新闻宣传作品被交通运输部网站、中国交通报、省交通运输厅网站、《安徽日报》、中安在线、中新网、市政府网站、《皖西日报》、《直播六安》等市级及以上媒体采用近300余篇。二是加强单位自有媒体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市交通运输局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政务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和《皖西交通》《高等级公路建设工作》简报等传统宣传阵地,通过小视频、图文、图解、漫画等形式开展宣传。2021年以来,截至11月底,市交通运输局网站发布信息1132条,政务微博发布信息531条,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456条,政务抖音号发布信74条。各项宣传工作对内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对外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三是开展文明交通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关爱先进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时代新风,通过在全系统开展文明交通服务之星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交通系统职工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四是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等主题宣传。配合市局机关党委组织筹备市交通运输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和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并开展专题宣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在市交通运输局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定期刊载“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主题文章,大力宣传基层党支部、基层一线先进党员职工先进事迹。成功举办文明交通服务之星颁奖典礼活动。圆满承办安徽公路摄影展六安站巡展活动。
2.紧抓舆论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
一是全面加强舆情回应。坚持第一时间处理原则,认真倾听群众及网民的公众利益诉求,促进沟通,化解隔阂和对立情绪,热点问题出现时,及时做好正面回复和政策解释工作。2021年以来,截至11月底,受理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工单30113件,市长热线、市长信箱、人民网留言等网络渠道工单2015件。所有工单均已办结并及时反馈,群众满意率均在90%以上。二是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安排专人每日浏览本市重点新闻网站和论坛,关注交通运输行业各类信息。坚持每月收集整理局直各单位、机关各科室舆情风险点排查情况,并将上报市委网信委。壮大市交通运输系统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做好涉敏感信息的跟帖舆论引导。
(三)坚持以服务质量为重点,12328工作迈出新步伐
12328服务监督电话主动听民声、畅民意、汇民智、解民忧,发挥风向标、好帮手、贴心人、好平台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专业的服务、热情的帮助。今年以来,截止11月底,共受理业务30525件,其中投诉举报7063件,信息咨询21353件,意见建议1530件,其他579件。业务量增长的同时,办理质量不下降,在全省的月度考评中,12328工单办理质量长期保持在前列。今年上半年名列全省第一。
1.抓话务管理,把好质量第一关。话务工作是做好12328工作的基本点。12328每月坚持对话务员接线情况进行抽查,点评工单质量和问题;定期组织讨论,对政策性、法律性的业务进行培训;对日常管理变化内容进行交流;对工作中疑难问题进行解惑。实现咨询类问题即问即答,投诉、建议类问题按程序规范受理。
2.抓业务办理,适时监督第一站。工单办理是检验12328电话运行和管理成效的核心点。12328按照“行业覆盖、属地优先、辖区配合”的原则,建立了“谁领件、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责任机制,明确规定了业务工单30分钟内转出、72小时内领取、有效期内办理的时限要求。
3.抓考核评价,较真斗硬每一分。坚持将考核评价作为改善服务、提升质量的抓手。在基础工作、业务工作上下功夫,建立了全市范围内月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每月通报工单办理情况至局直各单位及各县区交通局,促使问题有整改,措施有落实,经验有推广。将每月工作情况纳入各县区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并作为年度推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全市12328电话办理工作全面向前向上发展。
4.抓并线实效,用心做好每一关。做好“双号并行”准备工作,使12328电话系统办理业务,与市12345平台形成高效协同机制,提升转办效率,实现服务质量不降低。调整归并后工单承接和办理机制,重新明确工单办理流程和办理人员职责,切实做好12345平台分派工单的办理工作。
(四)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核心,支部党建实现新进步
1.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党员素质提升。
为切实提高支部支部党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中心支部细化了学习安排和内容,每月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采取集中自学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确保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2021年,支部共组织集体学习18次。
2.加强支部建设,着力打造坚强堡垒。
中心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为目标,不断健全支部组织体系,做好支部换届和党员发展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市交通运输局机关党委批准,7月21日,按照流程完成支部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支部委员3人,党支部工作正常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规范党员日常管理,严把入口关,按程序预备党员转正式党员1名,积极分子转发展对象2名,积极分子1名。
3.助力疫情防控,践行党员初心使命。
5月,六安出现新冠疫情确诊病例,为维护全市抗击疫情工作大局,中心积极响应机关党委号召,发动全员参加志愿活动,前往结对社区24小时轮班值守,做好社区人员进出登记、测温工作,同时购买疫情物资,如消毒液、口罩等,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辅助结对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扬了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
4.廉洁警示教育不放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中心年初召开2021年度党风廉政工作会议,专题分析、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印发202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认真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全体党员干部,突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五)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前提,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
1.高度重视,抓好安全生产。一是做好中心机房、网络日常巡查工作,定时对机房大厅线路、设备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做好登记;二是进一步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开展了三级等保测评,根据测评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加强日常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提高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2.注重特色,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一是切实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市文明办的要求,我中心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及时传达有关会议精神,并按照创城任务要求,组织干部职工前往结对社区入户发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详细讲解创建文明城市相关知识,倾听群众对创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细致回答,有效增强了居民主动支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人翁意识,加深了文明城市创建的群众基础。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艺活动。组织开展羽毛球比赛,参加第三届职工运动会、三八国际妇女节趣味运动会、大合唱等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强凝聚力、向心力。
3.巩固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一是走访慰问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村罗集村困难老党员,了解老人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情况,认真倾听老党员的所思所盼,并送去米、油等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二是购买农产品,中心根据经费标准,购买了新疆农产品以及在832扶贫平台上购买扶贫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12328业务量提升,群众诉求日渐多样化、精细化,12328工作人员面对新形势,存在业务能力不够精进、对新形势应变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12328在全省话务质量考评中由于断电断网等因素,未及时沟通对接,导致话务综合考评排名下跌。
二是新闻宣传效果不明显,网络舆情监控难度加大。在利用现有宣传阵地上创新意识不强,引领性不足,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重点群体盯控不到位,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达,尤其是进入“人人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监控的也日益难度加大。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完善待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待平台上线运行后,根据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优化;根据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安排,持续推动智慧交通项目建设。
二是12328方面,每月末积极与省中心、皖通工作人员增加联系、沟通,确保话务考评不断档、不错位;建立健全工单反馈机制,实现受理信息、工单记录、回访评价等全量数据实时共享。
三是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强化舆论管控。继续将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理;严格按照上级关于落实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类媒体平台的监管,对出现的涉及我市交通运输负面舆情及时进行跟踪,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做好主题宣传,重点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建设、公共交通发展等重大主题宣传,积极营造交通运输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是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突出思想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带领支部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创先争优意识,做到守责、负责、尽责;始终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全力抓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学习工作,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
五是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中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做好各类志愿服务工作;毫不放松,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不懈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2021年,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监督指导下,我局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2021年工作成绩
(一)紧盯目标争进位,生态环境质量成色实现新突破。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等六大湖库近70亿立方的源头活水水质总体保持优良,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9%,国控断面数量和水质优良比例居全省前列,“建管运维”一体化治水新模式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大别山水生态补偿指数P值0.614,创历年最低值,连续7年获得大别山水生态补偿金1.6亿元。PM2.5降至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2%,优良天数比率达88.6%,同比改善1.7%,重污染天数持续为0,秸秆焚烧无火点,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顺利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服务保障,全市“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547个,完成整改1490个。在全省率先完成原安徽浦信化工厂、六安市硫酸厂地块污染责任人认定,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处置利用率均达100%。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全国榜上有名,实现县区创建全覆盖,舒城县获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寨县被命名为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安区、裕安区获得第四届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二)接续攻坚增强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进展。全面巩固治水成效,实施监测月通报制度,建立河(湖)长断面负责制;全方位开展水环境一体化综合治理,引入三峡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打造“四个一体化”治水模式,逐步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城区污水全处理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提气行动,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累计排查并清除涉气污染源1546个,重点交办涉气问题289个。开展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VOCs集中走航监测,精准定位问题交办整治。持续推进净土计划。开展3个地块场地调查和1个地块修复治理,完成20家重点监管企业隐患排查与自行监测,对54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排查,启动叶集化工园区地下水调查评估、六安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点位调查。着力强化固废管控,顺利通过省人大《固废法》执法检查。推进创美环保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建成投运,持续开展危险废物监督检查,检查危险废物经营单位9家、重点产废企业35家、非重点产废企业11家。强力抓好督察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231件信访件,办结222件,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转办150件信访件,办结139件,2021年“严、重、促”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24个问题,完成整改23个。
(三)夯实基础强支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监督长改革试点全面铺开,霍山、舒城县新增专职人员126人,设立监督长883人,监督员1421人。舒城县建成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数字平台,基本实现了“80%问题不出村、90%问题不出乡镇、100%问题县内整改到位”的“三级闭环”目标。“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印发《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安徽省六安市“三线一单”技术文本》和《六安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组织报送“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典型案例3个。智慧管控优化升级,“六安城市大脑·大气污染防治应用场景”在第一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中荣获“智佳奖(三等奖)”,作为全省唯一污染防治类项目被推选参加安徽省“城市大脑”应用场景试点项目申报。农村污水治理不断强化,排查乡镇政府驻地及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问题344个,整改200个。完成40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61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4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民绿色行动活力持续激发,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和“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宣教活动,舒城县成功申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出席“2021全国生态文明与污染防治攻坚案例分享交流及展示系列活动”论坛。生态文明示范“六安经验”在中国环境报刊发,“请来‘水管家’,河水变了样”获新华社报道。
(四)助力发展优服务,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展现新作为。加强医疗废物监管,全市1514家村(社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疫情期间医疗废物100%安全处置,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优化行政审批服务,33个审批事项全部网办,审批报告书(表)395个,指导企业填报登记表1232个,直接豁免建设项目约1200个,涉及总投资1453亿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立市级重点碳排放企业名录,完成2家市重点碳排放企业培训,协助3家省级重点碳排放企业完成2020年度碳排放报告编制和核查,六安华电完成2019年度和2020年度配额核定清缴。开展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举办4期“环企直通车”活动,走访企业216家次,深入六安钢厂、精卓光显、泓济环保等重点企业,解决问题81个。推进“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改革,8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编制“四个清单”,入园项目更便利。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建立监督执法正面清单144家,全市行政处罚案件56件,罚款约729万元,查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7件。荣获2021年度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技能专项比武三等奖。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霍山县GEP核算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五)党建引领铸铁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迈出新步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制度和任务清单,每周五为“党史学习日”,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拍摄“我对党旗有话说”微视频,1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得市直工委表彰。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开展疫情防控、交通疏导、清洁家园、“结对共建”等活动,参与人数达500余人次。100余名党员干部投身防疫一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882小时。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组织开展“从政治上看环保”专题研讨3次,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配备专兼职联络员14名,举办党建工作培训班,对40多名党务干部进行脱产培训。强化党风廉政教育,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巡视安徽省反馈意见整改、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机关党建和党史学习教育,编印“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读本,努力营造规矩严在经常、监督就在身边、作风变在实处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大气复合污染特点显著,臭氧成为影响空气优良天数代表性污染物,噪声、油烟等污染扰民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水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城区水环境治理错综复杂,城东湖国控断面年度均值不达标。三是“散乱污”企业时有发生,少数地方因经济下行等原因,有上马“两高”项目冲动。四是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成效不牢,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发挥效益不够,固体废物非法倾倒打击力度仍需加强。五是部分项目前期规划论证不科学,导致信访投诉;个别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施运行不规范。六是国家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不足,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申报入库较少,获得国家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份额有限。
二、2022年工作思路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水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22个地表水国考断面达标率力争达到100%,罗管闸生态补偿断面指数保持小于1,按序时完成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出台六安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六安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推深做实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确保生态环境各项重点工作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6+1”工程,持续推动“六个专项行动”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做好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扬尘管控、噪声防治和散煤治理,深化“散乱污”企业排查,加大柴油货车等高排放机动车污染整治。制定“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摸清全市碳家底,做好省市两级温室气体重点排放企业碳核查和发电行业配额清缴。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推进22个国考断面和8个市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提升,重点强化霍邱县城东湖、城西湖水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实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见底清零。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补齐水环境问题短板。强化水污染联防联控,完善县区横向补偿为主、市级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
三是深入打好净土持久战。深入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做好安徽普信化工厂地块风险管控,推进金铜矿业地块场地调查、安徽大兴五金厂地块评估。实施44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44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62个行政村污水设施建设和1条国家级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紧盯危废规范化管理排查和尾矿库污染治理,巩固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
四是深入打好突出环境问题歼灭战。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环境问题,强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加大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力度,严防生态环境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五是拓展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巩固拓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积极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督促指导霍邱县、叶集区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作,持续探索“两山”理论转化新路径。
六是持续做好污染防治项目谋划申报。坚持统筹谋划、属地负责,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积极申报对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支撑作用大、环境效益显著的项目,争取获得最大份额专项资金支持。
一、2021年工作进展
一是积极完成两轮督察保障工作。印发实施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皖期间六安市保障工作方案》《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六安督察期间协调保障工作方案》,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安徽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保障工作;2021年4月13日-18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我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六安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市生态环境局牵头顺利完成了下沉督察期间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一是印发实施《中共六安市委办公室、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严、重、促”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的通知》(六办明电〔2021〕36号),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个制定了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项清单”,截至目前,排查出的2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3个,剩余1个问题(霍邱县禹桥村幸福支渠(远鑫嘉苑小区-黄石闸段)水体黑臭)正在积极推进整改中;二是印发实施了《六安市“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滚动实施清单更新、问题整改、督导调度、验收销号,形成工作闭环;三是印发实施了《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六安市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压实工作责任,指导县区和相关部门高质量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问题+清单”机制。针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18个问题和转办的231件信访件、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转办的150件信访件,科学制定了整改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项清单”。健全完善“监督+调度”机制。充分利用安徽省“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调度系统,将问题清单和验收销号情况及时纳入“1+1+N”调度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实施动态更新。实施“双调度”机制,对各县区精准调度整改落实情况;对市直有关部门动态调度牵头监管责任单位落实监管、指导帮扶、验收销号情况等责任。健全完善“验收+销号”机制。严格执行《六安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销号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工作,切实推动问题改到位、改彻底,确保整改质量。
四是强力推进问题整改。坚持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对督察交办问题第一时间调查核实,第一时间落实整改。印发实施了《六安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六安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信访件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六安市2021年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转办信访件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向整改责任单位和督办核查验收单位进行了双向交办,强力推动问题整改。
二、2021年取得的成绩
截至2021年11月28日,全市“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1547个,已完成整改1490个,整改完成率96.3%,验收销号1468个,验收销号率94.8%。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消除了霍山垃圾填埋场和金安区金龙石料厂等一批环境风险隐患。
其中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我市信访件共计231件,已办结222件,办结率96.1%;验收213件,验收率92.2%。2021年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转办的150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办结139件,办结率92.7%。验收130件,验收率86.7%。2021年“严、重、促”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工作排查的24个突出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23个,验收销号19个。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市城管局牵头整改的2020年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南门大沟有大量生活污水经排涝闸直排淠河问题”,南门大沟流域雨污分流改造进展较慢,需加快进度,确保在12月10前完成整改。
2.市城管局牵头整改的2019年省督察反馈意见问题“凤凰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滞后问题”,要求2021年底前建成投运,目前凤凰桥污水处理厂二期仍在进行设备安装,市城管局需成立专班,抢抓工期,否则难以完成年度整改任务。
四、2022年工作思路
工作目标:按照序时进度完成“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任务(2022年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9个、2019年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个、2021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反馈问题、2022年排查发现问题)。力争位居全省前列。
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省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反馈问题等“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工作,加大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力度,严防生态环境领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
创新举措:强化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的过程监管。对标对表整改方案,充分发挥日常调度和现场督查检查的“把脉问诊”作用,精准掌握整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提示”和“警示”,同时积极汇同行业监管部门、邀请行业专家第一时间予以指导帮扶、“开方抓药”,消除整改过程中出现的障碍,确保各项整改工作按照整改方案和整改时限,有序推进。
五、亮点工作
标题:六安市扎实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
一是着力高位推动,齐抓共管。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级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市级领导定期赴现场督导整改,推进问题整改。全市上下形成了高位推动、齐抓共管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的良好局面。
二是着力强化责任,严格考核。紧紧围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明确整改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市、县、乡镇(街道)三级领导干部包保督导及“点对点、长对长”的责任网。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市委综合考核、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并作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三是着力紧盯重点,措施有力。全市上下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和披露问题,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发现问题,市及县区滚动排查出的问题,全面开展“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专项行动,积极推进问题整改。将问题清单和验收销号情况及时纳入“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调度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动态更新。实施“双调度”机制,对各县区,精准调度整改落实情况;对市直有关部门,动态调度牵头监管责任单位落实监管责任、指导帮扶责任、验收销号责任等情况。
四是着力完善机制,积极推进。制定出台《市级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市直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销号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信访案件后督查工作制度(试行)》《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积极提高整改质量和群众满意率。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土壤风险源头防控,新增完成安徽翔鹰花炮厂、六安市兆信炉料厂、六安市大兴五金厂三个地块场地调查工作。完成原安徽省长安设备涂装厂地块修复治理,并通过专家组验收。组织原安徽省浦信化工厂地块开展风险评估,并通过报告评审。制定《原安徽浦信化工厂、六安市硫酸厂地块责任认定方案》,成立调查小组,顺利完成两个地块污染责任人认定。编制完成《六安市地下水调查评估采样布点方案》,开展42个“双源”地下水调查评估。发布《六安市2021年土壤污染重点建管单位名录》,完成20家重点监管企业隐患排查与自行监测,完成54家2021年度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启动叶集化工园区地下水调查评估、六安市土壤环境背景值点位调查工作。
强化农村污水治理:组织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及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排查,共排查发现问题344个,根据各县区制定的任务时限、标准、责任“四个清单”,2021年需完成整改221个,截止到2021年11月底,已完成整改200个,完成比例达90%。新增完成40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61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4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2条纳入国家和省级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浓度仍然偏低,尽管今年我市实施了42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对管网进行了升级改造,进水浓度和收水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距离验收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乡镇污水设施管网历史欠账较多,且施工难度大、需要资金多,管网改造难度较大。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是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定《六安市2022年土壤、农业农村、地下水工作要点》《六安市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县区和乡镇。实施44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44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62个行政村污水设施建、1条国家级黑臭水体整治。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问题排查整改“回头看”,督促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实施,完善农村污水设施运行长效机制及监测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风险管控。加大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源头防控,继续推进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深入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持续做好安徽普信化工厂地块风险管控。推进金铜矿业地块场地调查、安徽大兴五金厂地块调查评估。健全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污染地块开发利用监管。
三是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继续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开展我市地下水风险调查评估,做好74家“双源”地下水调查评估成果数据分析应用,统筹开展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优先推进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完成叶集化工园区地下水调查评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厅综合处、法规处及市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综合法规科以规划为统领,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探索环保监管新模式,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2021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实绩
(一)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工作
自7月启动试点工作以来,霍山县、舒城县作为试点县积极推进监督长工作,建成了覆盖自然村、行政村、乡镇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网格体系,所有乡镇成立了专项监督长办公室,落实了办公场所和专门人员,完成了环境监督员聘书发放工作。试点以来,舒城、霍山两个试点县共增加专门工作人员126人,设立监督长883人,监督员1421人。其中舒城县已建成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数字平台,10月以来,共录入信息409条,全县环境监督员巡查发现的2642个环境问题,全部在基层得以解决,基本实现了“80%问题不出村、90%问题不出乡镇、100%问题县内整改到位”的“三级闭环”目标。
(二)环保服务企业“十百千”行动
为全面提高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力帮助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优化“亲清”政商关系,我局印发了《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环企直通车”行动的通知》(六环办〔2021〕13号),全市环保系统抽调本单位党员和业务骨干,成立“十百千”服务工作队,共摸排第一批服务企业100家,每家企业明确帮扶工作人员,局领导需带头赴企业现场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走访企业188家次(含重复走访),收集问题80个,主要包括办理环保手续、环保技术服务、专项资金申请、企业环境管理知识宣讲等,其中共解决问题72个,问题解决率达90%。通过“十百千”行动,进一步优化了我市营商环境,环保领域“亲清”政商关系初步建立。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2021年以来,我市共接到上级核查线索21条,已核查18条,正在核查3条;组织成员单位梳理案件线索共6条。本年度共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件4件,其中市生态环境局2件,市林业局1件,市农业农村局1件。目前,由市生态环境局办理的“安徽溢彩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环境污染事件”的损害评估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进行赔偿磋商。
(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根据《安徽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方案》,我局开展了2020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本年度纳入省级评价共60家企业,其中7家企业不参评,31家环保诚信企业,22家环保良好企业,无环保警示和环保不良企业;纳入市级评价共24家企业,其中环保诚信企业四家,环保良好企业16家,环保警示企业4家,无环保不良企业。为有效开展奖惩工作,我局印发了《关于公布2020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通知》(六环函〔2021〕236号),要求负责执法、审批、项目资金管理等科室(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做好分类监管。
(五)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工作。2021年共审查规范性文件2件并按照程序备案;出具法制审核意见书9份。二是深入开展2021年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审查规范性文件共35件,其中继续有效29件,废止2件,失效3件。三是落实普法责任制工作。印发了《2021年六安市生态环境普法工作要点》(六环〔2021〕44号)、《六安市生态环境系统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六环办〔2021〕16号),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成立了“八五”普法志愿者队伍,结合国家安全日、6.5环境宣传周、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机关法律学习月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民法典、宪法、党内法律法规和环境法律法规,举办了两场法律知识培训班,开展了“以案释法”、法治作品征集活动,配合开展了法治人物、法治事件评选活动。四是加强执法人员管理。组织2021年度行政执法考试,本年度共有20名拟执法人员通过考试。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环境监察证置换行政执法证工作,共换发行政执法证件52件;完成生态环境系统行政执法证件年审工作。
(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双公示”工作。确定了44项“双公示”目录,按照市信用办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件均须在作出决定之日起的7个工作日内上传至“六安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我局共上传行政许可173件,其中,环评文件审批21件,入河排污口审批10件,辐射类审批58件,排污许可证审批84件。行政处罚8件;二是开展失信信息信用修复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全市企业行政处罚失信信息信用修复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主动开展信用修复工作,通过电话沟通告知行政处罚公示期、信用修复的目的等情况,对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线上逐步指导修复,2021年共修复行政处罚信息19条。三是清理规范失信约束措施文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9号)和《六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全面梳理涉及失信约束措施文件。
(八)环境统计工作
一是做好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库管理工作。根据最新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结合工作实际,按时对环境统计业务系统中的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库进行更新与管理。二是按时开展环统年报工作。2020年底,组织各县区分局经办人员参加生态环境部举办的两期线上生态环境统计培训班,2021年1月份全面开展环统年报工作,共确定367家工业源企业和35家集中式企业参与年报填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源和集中式数据上报工作,并按照国家、省要求完成数据一审、二审、三审工作。三是按时开展环统季报工作。按照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开展2021年环境统计季报工作,目前已完成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统计工作。四是认真做好2016-2019市级污染源统计数据更新工作。严格按照工作指南,结合二污普数据,对我市2016-2019污染源统计数据进行了更新和公布。五是组织开展防范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自查工作。开展生态环境系统统计工作的全面自查工作,并明确防范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名单。六是部署2021年度环境统计工作。组织各县区分局参加2021年度生态环境统计业务培训工作,部署2021年环境统计工作,于2021年12月17日前完成名录库确定,2022年1月15日完成企业数据填报,1月30日前完成数据一上。
(九)其他工作
一是做好新增污染物总量核定工作。2021年共审核总量申请159份,主要涉及NOX、VOCS、粉尘和SO2四项指标。二是开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劳动工资总额调查工作。积极组织我局负责的霍山劲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六安市金利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参与季报填报培训会,主动联系企业,开展日常工作对接,指导填报工作。三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保障工作。2021年4月至5月,科室工作人员被抽调到材料组,集中收集、审核督察组要求的相关材料超过30批次,为中央环保督查组督察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是理顺生态环境部门执法思路。2022年我市环保垂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即将完成,根据改革最终结果,完善各分局执法权,全面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加强环保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措施。进一步扩大参评企业范围,严格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在环境监察、许可、资金奖补等领域给予分类监管。三是全域推广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度。结合霍山县、舒城县试点经验,印发六安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实施方案,在全市建立起“三级”专项监督长制度。四是开展新一轮“十百千”行动。在全面完成首批“十百千”100家企业帮扶工作后,组织各县区分局重新摸排新一轮帮扶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五是建立生态环境系统与检察系统案件共享机制。通过与检察院建立案件共享机制,更快掌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及时支持生态环境部门环境损害诉讼工作。六是进一步规范规范性文件管理。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做到应审尽审。
2021年,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市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双区”建设战略和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重点任务部署,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城区治理现代化。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高位统筹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一是高质量推进数字罗湖顶层设计。组织编制《罗湖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构建罗湖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1+3+10+81+N”一体化建设新格局,全面推进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已被列入2021年度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和区委常委会审议。
二是统筹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罗湖区信息化建设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打造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实现新建信息化项目全流程在线监管,并推动已建成信息化项目全口径备案,做到“底数清”。围绕信息化项目产出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探索开展项目效能评估。已试点完成智慧水务、数字化讯问系统2个信息化项目效能评估工作。
三是强化全区重大信息化项目立项统筹。从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集约性等方面,统筹全区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立项,组织研究了公安、教育、应急、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项目,优化项目建设内容和范围,项目匡算核减至2.6亿元,顺利推动罗湖城区现代治理一体化平台等8个区重大信息化项目通过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会审议。
(二)推动数字政府一级平台升级,深化“一网协同”
一是提升一级平台集成服务能力。坚持全区“一网协同”,推动构建跨部门的协同应用“枢纽”。依托一级平台打造“领导主页”,联通区级大数据平台等核心平台,汇聚分析多类重要数据,支持为各级领导实时展示全区人、房、法人等基础数据和政府投资、企业诉求、疫苗接种等核心数据,逐步推动领导“一屏知罗湖”助力科学决策,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精细化、智能化。
二是持续升级移动办公应用。依托微信平台构建罗湖掌上政务平台“数字罗湖”,按照“能进尽进”原则,推动政府日常高频应用移动化,完善已上线移动应用功能,提供自主、安全、可控的移动办公体验。已上线文件办理、会议通知等超10项移动端应用,并优化“一卡通”功能,做好远程开门、饭卡充值等重点功能线上集成,持续提升平台使用满意度和黏性。
(三)构建城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推动“一网统管”
聚焦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智慧社区建设为突破口,高标准统筹城区现代治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构建“平台统筹+协同监管”相关功能,实现事件“全闭环”管理,助力推动城区管理权责体系改革。
一是推动事件全面整合。打通城管、信访、舆情、网格、12345等多类社会事件业务系统,对关键节点进行统一管理,即统一采集、统一入口、统一分拨、统一监管、统一分析、统一评价,形成管理闭环,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一键溯源、一图感知。
二是探索事件智能采集。罗湖区被推荐为市智慧城管AI应用试点区域,接入视频智能识别事件,运用AI技术自动识别、分析和预警城市管理18类场景高频事件,并实现事件快速分拨处置,延伸处置到社会端,推动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治理压实责任。共智能预警超1万条事件,识别准确率超90%,推动近1000个三小场所责任主体、责任企业等参与事件处置,
三是深化事件智能分拨。运用NLP语义分析、机器学习等创新技术,持续分析大量历史事件,完善智能分拨规则,实现系统自动批量派单,大幅提升事件分拨处置效率。目前已实现视频智能发现来源事件分拨准确率达100%,12345热线来源事件自动分拨率近50%,准确率达95%。
(四)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深化“一网通办”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优化服务体验。深化创新服务,持续完善“i罗湖”平台服务内容,共集成3645项政务服务事项、258项公共服务;上线105个秒批事项、219个无感申办事项和30个“一件事一次办”。推动“四减”工作,可网办事项100%实现“网上办”,事项100%“最多跑一次”,九成多“0”跑动,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超70%。推动事项“跨域通办”,通过部署自助终端、增设服务专区及专窗,实现汕头、贵阳、大连等6地共319个事项可在罗湖跨域通办,打破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
二是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基层业务交流长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并下沉业务骨干至街道社区驻点,联合打造“‘厅’说罗湖”品牌做好服务亮点宣传;已开展5期交流并完成10个街道、52个社区驻点,拍摄10个街道宣传短片和七一、国庆主题短片。推动事项下沉“多点可办”,打造“政务+驿站”在人才园、地铁站、商业楼宇等8处人流密集场所铺设自助终端,实现“全天可办”。创新开展“进商圈、进楼宇、进园区、进社区、进小区”宣讲活动,围绕税务、商事登记等政策深入解读和指导办理;已开展12场活动,解决超100项企业群众办事难题。
三是创新打造“反向办”数据治理新服务模式。“反向办”服务模式主动围绕政务服务中“政策过期不候,福利享受不全”等问题,线上打造“反向办”服务一体化平台,创新应用大数据、AI技术等定位“应享未享”服务人群,精准推送可享服务;线下联动基层党委和机关、“两新”党组织,成立党员先锋队定向提供“上门帮办”服务。已推动民政、企业服务等8大领域23个事项纳入“反向办”,共服务超50万人次群众、533家规模企业,福利政策落地效果显著提升,如高龄津贴办理率由75%提升到近90%,老年人免费体检人数同比增长超70%。项目获得全国第三届党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十佳案例”铜奖,在省级“先锋杯”和市“党建杯”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五)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赋能基层治理专题应用
一是扩展块数据下沉基层应用。持续推动“块数据+网格化”综治中心建设,构建罗湖区块数据平台,实现城区要素精准入块上图,并部署至街道社区应用。共汇聚123万居住人口、17万法人、64万房屋基础数据,实现分街道、社区、网格可视化,做到治理基础数据“一屏感知”,赋能基层智慧治理。
二是创新大数据赋能疫情防控。构建区应急排查系统,同步实时汇聚省市区1500万人次核酸检测、200万疫苗接种数据,打造全员排查、专项排查、学生排查、重点行业从业人员排查、圈层人员管理五大专题应用,形成自动比对、分类和统计的管理机制,精准支持街道社区、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做好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发动。创新引入AI智能语音技术,精准推送各类疫情防控信息超3000万条。
三是开展人口大数据治理。以开展防疫工作为契机,创新应用基层全员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排查数据,分析挖掘人口流动变化情况,定位大概率迁出人口和疑似迁入人口,下发至基层网格专项核销与采集,实现人口信息精准获取。网格人口库已高效核销迁出人员155633人,增补新迁入人员108181人。
四是探索物联感知技术应用。编制《物联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规范物联感技术应用。试点开展物联感知技术应用,在社区541个三小场所和近100家餐饮门店安装747个红外烟感、93个可燃气体监测设施,为消防设备配置83个水压和41个液位监测设施,并为独居老人配备智能手表和远程用水抄表,全面实现基层智慧治理和服务升级。
五是全面推广共享停车。深化“错峰共享停车”改革,打造共享停车平台,注册用户近16万人,已接入491个停车场和17630个停车位,覆盖99个商业楼宇、300个小区、3个学校和2家医院,解决上下班、学生接送和医院就诊3大“停车难”问题。打造东晓模式、月卡模式和水贝共建模式解决商业停车场贵问题,水贝共建模式已在鸿昌广场、喜荟城、万科里等组团推广。项目在省级“先锋杯”和市“党建杯”比赛中均获一等奖。
六是加速推进智慧交通项目。打造交通大数据平台,汇聚25类超千万条数据,实现分析历史数据、展示实时数据、预警即时数据,为公众提供智慧化出行服务。完成全区145个违停球、35个路口信号、24个学校周边安心斑马线灯、人民医院救护车优先系统等建设,构建文明安全交通环境,全面提升出行通行效率。
七是推进智慧教育云项目。围绕教、学、管、研、评、联六大板块,通过云平台开放能力,为全区师生、家长提供智慧教育服务。累计上线84个应用模块,结合“双减”热点上架作业时长管理工具、课外体育AI识别锻炼、心理健康云普查、课后延时服务选课工具等等多个应用和驻校服务支持,实现整体平台周使用率从25%上升至61%,常态化使用学校从10所上升至42所;81所中小学、5所筹备学校和145所幼儿园100%开通;16836名教师、139819名学生人和193575名家长100%开通,基本实现全区师生、家长全覆盖。
八是智慧水务应用成效明显。构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增加水务工程实时视频监控,建设21个内涝监测点,11个水质监测站、170个入河排水口和100个雨水管等物联感知设备。监测数据总量达到1416万余条,实现全区入河排水口流量、河流交汇断面、跨区河流交接断面、暗渠出口水质100%在线监测,内涝预警全覆盖,共监测各级台风11次,暴雨监测预警83次。
九是建设智慧消防分中心。联通市消防支队、罗湖城区运行指挥中心,集成各单位应急资源,构建高度共享、整体联动的智慧消防体系。打造消防分中心“一张图”作战指挥系统,快速联动各社区微型消防站,智能指挥调度消防力量,打通消防应急调度快速反应“最后一公里”。
十是建设覆盖招商、稳商、利商全周期的政企服务平台。构造产业空间一张图,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我区产业空间资源,方便企业选址决策;编织企业服务一张网,统一企服窗口与政策办理入口,实现企业服务一站式传递、一键式触达;打造企业服务生态圈,通过企业主页与服务超市建设,促进区级企业间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提升业务协同智能化,通过数据归集分析搭建企业模型,助力产业部门决策。
(六)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开展政务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服务。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要求,聚焦破解网络安全日常检测及监测手段传统、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推动编制罗湖区政务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服务方案,着力提高我区政务外网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保障政务数据安全。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区政数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两会”精神,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高质量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为目标,紧紧围绕“产业引领、服务升级”总部署,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城区治理现代化。
(一)强化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工作
聚焦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政务服务“一网服务”、基层治理“一网统管”,坚持一体化大平台建设原则,全面梳理全区信息化和平台建设资源情况,坚持整合与提升理念,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轻重缓急原则,系统谋划与推动一批具有前瞻性、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一是整体谋划一批全区性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二是修订完善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三是强化对部门与街道上报2022年信息化建设项目需求前置审核与把关。
(二)持续提升两大共性支撑能力
一是深化大数据应用。优化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制,构建数据规范化与标准化体系,优化数据目录、数据发布与数据订阅等机制,让部门与街道及时知晓全区数据资源,激活主动申请数据服务。基于精细管理、服务升级、为基层减负等核心目标,深入分析全区数据资源,全面梳理与调研全区数据应用潜在共性需求,主动推出一批大数据主题应用,提升大数据应用能级,高质量完成大数据平台升级在建项目。强化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制建设,主动谋划一批大数据主题应用。
二是提升智能技术支撑。基于管理与服务需要,街道与部门推动物联感知应用需求十分强烈。加快规划与建设区一级物联网感知平台,破解接入终端不标准、感知数据不汇聚,以及不能形成预警、处置、监管等管理闭环现状。围绕“大安全、大交通、大生态、大城管、大民生”等领域,推动技术成熟、应用高效的技术应用落地。进一步深化视频应用,充分用好辖区已建2万路视频资源,通过移动应用与智能算法,为基层治理赋能,加快视频应用项目落地,加快全区物联感知平台规划与建设。推动一批技术成熟、管理高效物联感知技术落地应用。
(三)聚焦四大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围绕“一网统管、一网服务、一网协同”总目标,突出重点,聚焦四大场景全面推动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
1.聚焦基层治理,加快实现“一网统管”。聚焦大数据赋能、社会事件统一管理、为民服务三大业务主线,全面为基层管理与服务赋能。构建区、街道、社区、多元社会主体四级用户体系,将环卫服务商、物业公司、业委会等社会主体纳入处置体系。建立一体化社会事件管理机制,统一城市管理、群众诉求、热线电话、网格管理等全部事件源,形成统一“分拨、处置、反馈、监管”等全流程管理,构建全闭环、一体化、数字化治理模式。聚焦惠民服务升级,形成一体化惠民服务体系,丰富与便捷职能部门、基层社区、辖区居民服务应用。强化物联感知、视频技术与管理、服务业务融合,支撑精细管理服务,为基层减负。依托大数据分析,强化群体、重点、热点、疑难事件预警,推动大数据事件生成与专项处置机制,主动防范事件升级,重点破解事件处置“治标不治本”现象。一是加快城区现代治理一体化平台建设。二是推动与规划一批主题特色应用。三是高质量完成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四是深入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项目。五是规划应急管理子平台等一批特色主题应用。
2.聚焦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应用,全面深化“一网协同”。基于数字政府一级平台,全区所有业务应用绝大多数都已建设系统。但系统应用“重业务、轻管理”,“重过程留痕、轻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问题突出。必须强化管理思维,推动数据、业务和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梳理一级平台已上线的业务应用之间关联关系,遵循管理逻辑、体系化构建原则,在同一链条上的业务系统上,构建一批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横向协同的管理应用,支撑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强管理应用,突现“一网协同”。一是高质量完成数字政府一级平台升级项目。二是加快规划与推动一批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应用。
3.聚焦政务服务创新,全面深化“一网服务”。聚焦“惠企服务升级、惠民服务升级”,持续推动大数据赋能与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居民办事更便捷、更有温度、更有获得感。丰富“i罗湖”政务服务“指尖办”,扩大“无感申办”“秒批”“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免证办”等服务范围,实现更多业务办理全流程不见面、零跑动、智慧办,提升群众获得感。通过技术赋能与服务模式创新,全面提升“一网服务”能级。一是进一步强化技术赋能。二是进一步提升级服务体验。三是全面深化“反向办”服务模式创新。四是进一步创新“惠企服务”模式。
4.聚焦信息化基础支撑,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全区除公安与医院业务外,其他各部门业务应用均由区中心机房支撑,政务光纤网络、云平台应用等保障要求已升级为24小时(如应急排查),必须强化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保障。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相对成熟,数据安全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命题。强化大数据应用与对基层治理支撑的同时,如何确保数据安全、隐私泄露安全等十分迫切。一是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二是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制度建设与管理。三是规划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技术保障方案。
2021年,蒲城县气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省市气象局长会议、县委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工作重心,为蒲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党建引领气象事业稳健发展
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纪律强党,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迈向纵深。
1.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及时召开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统一思想、扎实部署。高质量开展四个专题学习。购买配发《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必学书籍,举办“百年党史我来讲”大课堂,人人讲党史,人人谈感悟,共举办7期。邀请县委党校讲师常爱珠讲授《百年党史的重大历史转折和理论创新》专题党课,组织党员集中观看《建党伟业》《不朽的丰碑》《1921》《长津湖》等影片,依托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丰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爱党自觉。充分利用渭南“互联网+党建”云平台、学习强国APP深入开展党员自学,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全方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印发《蒲城县气象局“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梳理出气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服务社区综合治理等7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围绕汛期极端多发的暴雨、大风、强秋淋天气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年为民办实事97件。
2.扎实推进“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
及时传达动员,全面启动主题活动。认真对标对表、从严从细落实各项要求,围绕十项重点工作,突出特点、党员带头,推动主题活动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组建工作专班,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六个行动专班,制定印发了“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方案以及六个行动专题方案。定期召开例会,及时把控动态、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凝练亮点,推动主题活动有序、有效实施。发挥行业特色,增强服务意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示精神,谋划制定蒲城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3.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坚持政治统领,夯实党建基础。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组织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面完成了省局巡察以及市局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年共组织支部集中理论学习15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集中学习11次,中国气象远程教育平台学习人均200学时以上。扎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从严治党压力传导。及时传达贯彻中、省、市气象部门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委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领导班子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认真制定局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年度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盯紧关键节点,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制定印发了《蒲城县气象局联签会审制度》《蒲城县气象局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蒲城县气象局青年理论学习制度》《蒲城县气象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通过以制度管人、管事,规避廉政风险,促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及时传达学习中省市气象部门、县纪委下发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深刻吸取张书余岳虎案、汪洋清案教训,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民主决策议事规定,细化财务管理,规范事前审批。
二、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1.国家基本气象站业务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
年初,与政府达成了项目选址和15亩建设用地的划拨事宜;5月底前完成了院落规划图、业务用房功能图等的设计工作;6月份完成了项目地址变更申请、用电户、用水户迁移申请,并在省局通过了初步设计方案;9月份完成项目建设用地围墙圈建。近期正在与政府协商招投标及辅助用房的建设及资金等事宜。
2.人影现代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
今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3.5万元,购置防雹用“37”高炮1门,投资8万元对高阳炮点、荆姚镇王村炮点进行了升级改造。人影人员考核合格率、装备年检合格率达到100%。
3.深化部门合作推动专业服务稳中有进
与县科协共同谋划“蒲城县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审批。与县自然资源局合作开展《蒲城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项目,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开始正式运行。建立气象、水务、应急、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联合的短时临近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和会商联防机制。
4.乡村振兴气象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
着重推进蒲城特优农产品(酥梨、西甜瓜)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在酥梨和西甜瓜发育期提供细致的气象专题保障服务。同时根据县委安排选派2名年轻干部深入包联村驻村开展工作。
三、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制定了2021年决策服务周年方案、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和春耕春播气象服务方案等。充分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指挥部办公室下发气象灾害防御通知32期。全年共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7次,向社会公众发布预报、预警信息550余条,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各类气象服务材料350期,制作春耕春播、三夏、秋收秋播等农业气象服务材料100期。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实施防雹增雨作业12次,切实发挥了人工影响天气在防雹增雨、大气污染治理的作用,效益显著。出色的完成9月16-19日、22-28日、10月3日-9日三次强降水预报服务过程,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防雷安全监管进一步优化
继续实施三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履行防雷安全监管职能。一是气象牵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通过县安委会印发《关于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1年度防雷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气象局、应急管理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职责,同时对从事防雷安全检测的机构以及被检测单位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加强防雷检测公司及人员的资质、资格审查,并对开展的检测进行事中事后监管。三是重点开展易燃易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防雷安全检查。全年共开展专项执法检查8次,检查单位37家。开展双随机双公开检查20次,检查单位44家,下发书面整改通知4份。
五、党建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机关干部职工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形成了党建与文明创建交汇融合、双向提升的良好格局。大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党员红袖章志愿服务活动、美丽乡村帮扶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立足岗位做奉献活动等,不断增强集体战斗力和凝聚力,树立气象部门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六、2022年工作计划
1.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2.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模范机关创建工作。
3.加快蒲城县气象局业务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4.扎实做好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积极开展防雹增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5.扎实推进以关键天气检验评估业务、酥梨气象服务指标建设和特色服务产品研发为重点的研究型业务。
6.持续加强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强化防雷事中、事后监管。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埔前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二届、市委七届和区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城市次中心,河源第一镇”战略定位和“四个示范镇”“两个样板”奋斗目标,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各项指标基本完成,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事业欣欣向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2021年工作总结
在国际错综复杂形势、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改革发展繁重任务,疫情防控形势不稳定和汛期持续反复的考验下,全镇上下一心抗住压力,多措并举破解难题,统筹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项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这一年,我们强基固本,党建引领更有活力。埔前镇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持之以恒抓学习,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赓续伟大建党精神,广泛凝聚共识。二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改进作风。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抓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带动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分别开展接访活动共12次,组织区、镇人大代表89人联系选民活动,联系群众90人,收集意见建议数62件。三是坚定不移肃纪律,严守廉政底线。高质量完成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建好建强领导班子。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镇纪检监察办共开展谈话提醒180次,任前廉政提醒谈话4次;共收到信访举报件6件,了结3件,正在核查中3件,干部队伍作风持续转变。
(二)这一年,我们增速提效,经济发展更有质量。埔前镇大力推动“旺三强二高一”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经贸活动回暖向热,企业逐步稳产达产,主要指标止滑企稳。一是经济发展回升向好。2021年1-10月,埔前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9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其中工业固投9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8亿元。去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放缓,今年已回归正常状态。二是工业发展持续向好。广东贝仕达克等一批高效益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家。三是服务大局卓有成效。赣深客运专线、西气东输(源城段)、河源电厂二期等项目用地如期交付,春沐源生态小镇、深河产业城B区、低碳产业园、鹏城大道等项目用地征收工作扎实推进,城镇骨架进一步拉大。
(三)这一年,我们擘画新篇,镇域蓝图更加清晰。围绕埔前“城市次中心”“全市入户大堂”定位,稳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一是强化规划指导引领。对接市、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启动镇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镇村综合交通发展,源城区临埔大道至双头村公路项目顺利建设完工、蓝田路西区改造完成,鹏城大道建设快速推进。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埔陂路、埔中路建设,埔前街镇至蓝田公路规划建设提质升级,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镇。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埔前文化活动中心、区第二人民福利院、中心农贸市场、“一河两岸”文化长廊二期建设等项目高质高效推进。推进赣深铁路项目路外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确保赣深高速铁路如期通车。三是提升镇村管理服务。区直各执法部门有279项执法权下放到镇街,我镇整合成立了埔前镇综合执法队,配齐队员15人;设立行政执法办公室,配备专职办公人员5人;镇综合执法队长列席班子,综合执法组织架构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镇村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常态化、人性化转变,以基层治理提档、政务服务升级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
(四)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乡村振兴更有盼头。坪围村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坪围村、上村村在2021年河源市乡村振兴擂台赛中摘得“双金奖”桂冠。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推进“五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动,累计“三清理”1.4万处吨,“三拆除”510处4.6万平方米,“三整治”5869宗,打造“四小园”215个,中田村“四小园”示范点项目顺利完工。高质量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完成15个行政村图版内复耕复种面积1639.11亩,图版外复耕复种面积293.4亩,平整率和复耕复种率均达100%。二是规划发展镇村产业项目。因地制宜推动村庄规划编制进程,规划建设东片区“智慧农旅示范带”,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美丽乡村组团发展进一步加快,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推动“红色+旅游”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上村村文化馆揭牌运营,泥金东江纵队遗址建设、上村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三角岭纪念馆建设深入推进。三是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对接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派驻人员共有12人。我镇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共8人,分别到8个帮扶村履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五)这一年,我们情系百姓,民生事业更有温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断改善民生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推进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一是办好民生实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群众所思所忧、所需所盼,共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3个。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医保、社保基本实现全覆盖,确保应保尽保。严格落实低保救助、特困人员救助及照料护理、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等政策,累计发放补贴347万元,保障15648人次,补助发放落实率100%。二是建好民生工程。完成埔前二中、高围小学等一批中小学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埔前中学、杨子坑小学、高埔小学改扩建项目,不断改善教学条件。镇村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一体化规范管理,区第二人民福利院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质大幅提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主体建设完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三是做好制度保障。全面落实“先行救助”“分级审批”的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确保有困难的群众都能求助有门、救助及时。水库移民后扶政策有效落实,“双百工程”有序运行,基层社工站点建成用好,专业化服务效能日益凸显,民生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六)这一年,我们扛起责任,社会大局更加稳定。一是狠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严格落实“四个一”健康管理制度和“三人小组”工作机制,持续强化排查管控,全面开展重点场所防控工作,及时核查重点监测人员数据。引导群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倡导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分阶段、分批次推进18-59岁人群、60岁以上人群、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截止11月底,全镇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8.7万剂次。二是狠抓安全生产不手软。聚焦安全出行,加大排查力度,排查道路交通大小隐患285处,查处交通违法行为895起,查处各类无牌无证、不戴头盔等违法机动车489台,教育惩戒235人,曝光交通违法案例40例;开展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共开展8次“送牌下乡”“送考下乡”活动,惠及5000余人。聚焦安全生产,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一线三排”监督检查,企业安全风险排查整改率100%。聚焦应急管理,严格执行节假日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全镇安全稳定得到有力保障。三是狠抓防汛减灾不懈怠。落实防汛工作“三个联系”责任制度,启动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完善三防应急预案,常态化工作机制有效建立。落实转移避险措施,对我镇已登记造册的危险区域人员22户195人做好转移避险准备,对削坡建房32户及时采取边坡整治措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四是狠抓信访维稳不麻痹。着力预防信访危机,全面落实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全力做好信访问题处理、群体性防范事件处置工作,规模性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做好吸毒和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员的管理,推进涉农、涉土地、劳资纠纷等重点领域的稳控排查,经济社会运转得到持续稳定保障。
二、202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