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汇编(2篇)
目录
1.区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2
2.市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18
区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2023全面提质年工作意见
为争取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XX区营商环境三年(2022—2024)攻坚行动,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计划
聚焦企业关切、补齐营商短板、增强服务质效,完善营商环境领导机制及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协同共促效应,在25个营商环境指标中“树一品牌,立一标杆”,争取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打出XX特色亮点,推动各项经验举措落地生根并复制推广。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实施产业链培育工程,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1.重塑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导向,重塑工业经济比较优势。海口产业园区抢抓创成省级化工园区机遇,不断优化规划布局、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推动精细磷化工、装备制造业稳步做强,产值分别增长13%和5%以上,园区亩均产值提升至320万元。力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7亿元以上。
2.持续扩展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服务业。强化打造主城现代服务业活力核心区,优化现代服务业功能布局,聚力推进“4X3”产业组合战略,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3.构建“8+N”产业链,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推动“8+N”产业链建设,构建绿色食品、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八大领域,助力产业链发展提质升级。
4.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争创数字经济先行区,推动腾云信息、电信公众等数字企业赋能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18.5亿元,增长5%。
(二)持续优化项目建设审批,扩大有效投资
5.推进项目建设综合改革。探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服务”审批有效衔接,强化全流程监管服务。分阶段整合相关测绘测量事项,实行立项、用地、规划、施工、竣工、验收等各审批阶段“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完成、一次发证”。
6.优化项目建设审批。缩短项目建设的各环节审批事项,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机制,在土地供应前,由地方政府或依法设立的开发区(园区)和新区的管理机构统一开展普查,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和相关控制指标应通过公告公开发布,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并简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不让项目建设在环保审批环节搁置。
7.提升项目建设管理质效。深入推进“多测合一”,推行主体工程或单体建筑的验收,支持达到使用条件主体工程或单体建筑尽快投放使用,简化实行联合验收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专项验收(备案)合格后,在规定时限范围内出具联合验收意见书,不动产登记相关部门在线获取验收结果,企业无需单独提供竣工验收备案。
(三)多措并举提升政务质效,打造高效政务服务
8.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做好“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工作,开展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政务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工作,加强信息技术支撑,优化完善现有办事流程,推进流程科学化和标准化,推动线下办事服务提质增效。推广应用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网上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持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引导群众选择“网上办”“掌上办”,让群众少跑腿、零跑腿。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从企业和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整合多个关联事项为“一件事”,统一收取办事材料,后台系统分类审批,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满足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
9.完成园区政务服务窗口进驻工作。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园区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培训、入驻专业的综合窗工作人员,梳理进驻一批涉企高频服务事项,推动涉企高频服务事项接件、办理在园区同步开展,一次完成。选派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对企服务队伍每月一次到园区为企业提供面对面政策咨询、一对一业务解答、手把手网办教学、全流程帮办代办、免费邮寄办事结果物等“保姆式”精准服务,打通政企沟通联络的渠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全面优化园区营商环境。
10.推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围绕“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不断完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做好街道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基层,推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承接社保、就业等便民服务事项,不断丰富街道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大厅,并增设10台“e办通”自助服务终端,进一步推进“就近申办”“自助办理”,缩短群众办事的跑动距离,减轻群众办事负担。
(四)多方面做好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提升市场活力
11.健全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证准营、证照同发”,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互通互认,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应用,优化个体工商户开办服务,深化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进一步降低准入准营门槛、畅通准入准营通道,实现“准入即准营”。实行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常态化做好政务服务事项与权责清单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注销“一窗通”,基本实现企业开办“即报即办”,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将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
12.实施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工程。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及时更新强化“两库”,进一步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事项覆盖率,制定公布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深化分级分类监管,引导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提升专利创造质量,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监管,对“云品牌”商标、企业专利、商业秘密实施司法保护,着力打击涉及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绿色食品等领域的犯罪,特别是涉及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链条式产业化有组织侵权等严重侵权假冒犯罪,依法从严追诉并提出限制缓刑使用或者适用禁止令、职业禁止的量刑建议。
13.综合提升税务服务水平,完善“智慧税务”建设。持续开展“便民春风行动”,对全区纳税人缴费人进行需求征集,做好纳税服务投诉工作,强化跟踪问效、绩效考核和及时回访,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落实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开展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定期评估机制,定期公布审查结果,清理整治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和限制竞争行为。巩固完成办税服务厅“标准化、示范化、达标化”建设,优化软、硬环境,推行《云南省办税缴费业务合成标准化指引》,实现税费业务全市规范化、标准化和一体化,拓展“非接触”办税模式,打造具有XX特色的税费智慧服务模式。加强“银税互动”助力企业“以信换贷”激发活力,将纳入“银税互动”范围的企业数量扩大1倍,在税企互动平台开设“银税互动”专栏,积极推进银税数据直连,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网上“一站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