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及
“笔杆子”讲话文章汇编
“
目录
一场逆境求生的转型......................................................1
互联网+智慧医院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生态的战略提升..................5
党建驱动把稳公益性航向...............................................11
文化濡化视阈下医院精神的传承与弘扬..................................14
提高县域就诊率要精准发力..............................................20
我们多用心让患者少费心...............................................21
关注心理健康建设人人有责.............................................23
以党建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25
让患者满意“大”不是必要条件......................................27
走出中国特色的医学创新之路..........................................30
育才之道:为名医成长提供良好环境...................................33
“草根”医院靠什么逆风翻盘..........................................34
“化于无形”的柔软也是一股力量......................................37
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40
心理健康服务进万家...................................................42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建创新案例...................................44
下转病人更要下转技术................................................49
患者安全目标八步命中标靶.............................................51
重手砍药费下刀有讲究...............................................5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56
三维考核拆解学科发展秘方..........................................59
深刻领会初心和使命内涵把初心融入为人民谋幸福...................61
从“关键小事”中寻求提升.............................................66
党务工作者需要锤炼四种品质..........................................68
现代医院管理我看重这几点............................................70
员工满意工会做了不少事儿............................................73
以创新为引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75
担使命履职责矢志为民服务..........................................77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79
给三大药学核心注入“智慧”..........................................82
党建+如何给管理加分..................................................85
失能评估助力精准服务.................................................87
坚守医者初心担当健康使命推进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建设..............89
牵头医共体激发医院新活力............................................92
实现持续改善的“三部曲”.............................................95
用新思维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97
把医疗信息化做到患者心坎上..........................................99
一场逆境求生的转型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院长王雪松
(2019年7月1日)
9年前,展览路医院作为北京市西城区一家区属二级综合医院,除了面临负债经营、环境破旧、设备老化、人才短缺、病床空置等这些二级医院普遍遭遇的发展困境外,还有着另一番生存尴尬:方圆5公里内有10多家三甲医院,医疗资源极其丰富。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人才流失,作为“夹心层”的我们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举步维艰。到底该何去何从?迷茫过后,一场逆境求生的转型艰难地开始了。
一、错位发展定位康复
给迷茫中的医院带来转变的第一个契机,始于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重组。经新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与三级医院错位发展。面对北京市提出的在西城区及其他3个区县做康复试点的总体规划,我们主动申请并成功成为试点建设单位。
2010年,康复医学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跟临床医学相比,康复医学在治疗对象、目的、手段、转归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如何改变医务人员重医疗、轻康复的固有思维?在医改大环境下,如何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区域打造康复特色?这是一条艰辛漫长的探索之路。
医院领导班子与员工一道,深入分析医院内外部环境的优劣势,了解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精心规划医院发展目标。班子统一思路,给医务人员打开心结,打消部分科室主任担心科室发展不好被取消的思想顾虑,培训康复相关知识,强化康复意识。
同时,我们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帮助下,联合4家三甲医院,向一线医生发起
400份“康复需求调查问卷”。调研发现,需求最大的是骨创伤术后康复,其次是神经康复。最终,医院上下齐心正式确立了“大专科、强综合,创新康复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以手外科、骨关节科及颈肩腰腿痛为主的康复特色学科建设方向。
二、强化特色形成品牌
明确了发展方向后,我们便开始了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重点突出、协同发展原则,我们在经费保障、科研立项、设备购置、
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给予了优先发展措施。
没有设备,我们就争取各方资金,筹措安排,由简易到复杂,根据需要的迫切程度逐步配置。专业人才缺乏,面对只有一个新毕业的康复专业治疗师的窘境,我们采取了“三个一”战略,即转岗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
没有病源,我们就开拓三甲医院市场,进驻三甲医院参加查房,与他们的医生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指导。
没有康复技术,我们坚持立足首都、放眼全国、与国际接轨的理念,不断借鉴和引进香港等先进地区的康复理念和技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才技术培养。定期外聘国内外专家授课,外送人员参加国内外康复技术学习、交流,形成了规范的人才引进、转岗培训和培养机制。
没有标准,我们就到三甲医院取经,制定标准;没有规范,我们就摸索制定规范;没有流程,我们就理顺流程。
2011年2月,以骨科疾病康复为特色的综合康复门诊正式开诊。这标志着我院康复特色学科建设正式启动。通过不断的资源整合和内部调整,我们又相继建立了康复门诊部、病房部和治疗中心。在不断的积累和实践中,我们探索出康复诊疗规范、收费标准、双向转诊、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改革成果。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现在的康复学科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康复床位114张,拥有了康复医师、康复技师、护理人员三个团队60多人,逐步形成了以骨科术后康复为特色,涵盖运动损伤康复、神经康复、心肺康复、盆底康复、儿童康复、言语康复、肿瘤康复等核心技术为主的康复亚专科。在2016年公立医院康复转型阶段性综合评定中,我们获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妇科盆底康复中心被北京市确立为“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心及筛查中心”。
自2010年医院试点开展康复转型工作以来,我们累计为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骨科术后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40余万人次。科研教学能力也是稳步提升,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康复医学论坛。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医院在2014年成为北京体育大学康复系毕业生的教学实习基地,2018年先后成为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实习教育基地。
因为康复,我们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2017年,出院人数同比增50.57%。病床使用率提高到89%。医院在药品控费效果显著的情况下,职工的薪酬待遇不减反增。在这一年,经批准,医院有了第二个名字:北京市
第一康复医院。
三、承上启下探索“分级”
要把康复品牌做大做强,有赖于整体分级诊疗的顺利推进。而作为二级综合医院,在分级诊疗中能否坚持发挥枢纽作用、有能力承上启下,是关键环节。为此,我们率先在西城区乃至北京市进行了康复服务体系的分层级诊疗、分阶段康复的有益探索。
2014年,我们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三级医院在专科建设、临床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和协作。大医院专家定期进行巡诊、指导、病历点评,我院康复医生、治疗师长期在三级医院骨科临床科室进行早期康复的介入治疗。同时,深化与相关高校的教学共建,推进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能力。
此外,我们与西城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对接,开展康复巡诊,实地指导社区康复师的治疗、入户居家改造等实际问题,巡诊范围已涵盖西城区的大部分区域。通过康复医师到社区出诊、业务指导、远程教学,以及成立康复人才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等方式,基层康复医务人员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双向转诊渠道进一步畅通,形成了“大病在三级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治疗在二级医院”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在医联体的框架下,我们还积极推进与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转诊患者优先挂号、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在体系内实现慢性病人“三师”(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共管、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一体化和基本医疗一体化相关机制,医院各临床科室均安排专家下沉社区,中心选派人员去院部轮转学习,检验、影像等统一管理,达到同质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强化以康复为特色的专科医联体建设,将康复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改革成果、改革经验向京津冀辐射。
短评
这家医院做对了什么
崔芳
当前,上有大型医院“泰山压顶”,下有社区卫生机构“贴地竞争”,位
置尴尬、发展受限的二级医院不在少数。展览路医院的转型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梳理区域资源布局,找准定位。该院转型的关键契机,来自于对医院生存形势、社会健康需求形势的清晰判断。这些判断,帮助医院针对性地找准定位,与上下级医疗机构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优势。
其次,吃透政策、抓住利好。该院的转型,是在政府倡导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与政府的支持、引导密不可分。在当时,面临类似情况的诸多医院中,该院能率先响应政策,积极着手转型,也展现出有大局观、有远见的一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医院,也为其赢得政府多项政策、相关经费支持。
再次,巧用资源、化“敌”为友。转型前,该院在首都大医院的“包围圈”内艰难挣扎;转型后,该院很快发现,换个视角,“敌军”其实是“友军”。巧妙地利用大医院优质专家资源、专科优势提升自身实力,有力承接大医院康复病人,该院由此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外,转变理念、勠力同心。从医疗转康复,现在看来明智,但在9年前,未必好想通。正是院领导班子及时地转变理念,并全力争取全院职工的理解、支持,上下齐心协力,熬住转型的阵痛,才能打开医院错位发展、以特色取胜的新局面,并享受到改革红利。
愿展览路医院的转型之路能给更多二级医院以信心,也给各级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以启迪。
互联网+智慧医院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生态的战略提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王斌全
(2019年7月4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传统医疗到互联网战略趋势,医疗行业正在走向一个新突破,传统的医疗行业正迈入“智慧医疗”时代。3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智慧医院建设”。
智慧医疗出自2009年IBM“智慧地球”的理念,作为“智慧地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主旨,以“为临床诊疗服务带来巨大的帮助”为目标,呈现出“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的新特征,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有效互动,为患者带来全面、专业及个性化的就诊体验,以期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三方面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通过医疗物联网、医疗云、医疗大数据应用等信息技术,打破了各科室间在传统医疗模式下信息孤立的局限性,使各部门实现了有效的协调和互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智慧医疗势必将成为现代社会医疗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的大趋势。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构建医疗服务新生态
智慧医院的实现,包含3个核心要素:在智慧医疗生态下,医院将实现全方位感知患者,通过相关设备、系统和流程,做到实时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患者信息。第一,实现全方位自动信息采集,物联化。第二,实现及时有效的传输,互联化。第三,最关键是智能决策支持。只有将这3个核心要素融为一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依存,才能实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达到为人服务的最终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的智慧医疗主要服务于3类人:首先是为患者服务,以智能数据为架构,注重打造高度人性化的智慧医疗空间,提供覆盖全流程且多终端的医患互动,应用数据洞察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临床成果与服务,实现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二是健康人群,通过健康数据采集,主动进行防病和治未病,促进健康管理,通过平台协同整个医疗服务运作,提供集成、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三是医务工作者,提供移动医疗系统,高效灵活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既支持成本节约,又提高医疗收益,实现业务绩效管理共赢,提高患者满意度。
智慧医院要做的3个评级:《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是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和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医疗信息化相关领域主导推出的第3个评级项目。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面向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面
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以及面向管理者的“智慧管理”。智慧医院要做的3个评级:一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以电子病历评级为核心的智能医疗评级,该评价体系涵盖了医院所有临床信息系统。二是服务于患者的智慧医疗服务5级标准评级,即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简称“4S标准”,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化服务。三是服务于医院管理人员的智慧管理评级,目前还在制定当中。电子病历分级评价系统是核心,先把电子病历这件事情做好,才能参与后两项评价。“4S”评审与电子病历评审也是有相关性的,如果院内系统没有整合好,推进患者服务肯定要受到限制。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指出,要建设智慧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改造优化诊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智慧医院”将成为数字化医院发展新阶段,我们应该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延伸医疗服务半径,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培育体系,将大数据落地服务于临床科研,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智慧服务的方向发展,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从概念到实践: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始终坚持“为百姓保健康”的服务理念,着力打造人文医院、智慧医院、惠民医院。在省内率先通过HIMSSEMRAM(住院和急诊)六级评审,完成了医疗流程闭环,让患者从挂号、就诊、检查、手术以及住院等各环节,通过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改善服务细节,不断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医院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效:门急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数、疑难杂症收治人数居全省最多,门诊诊疗人均收费水平和出院患者平均医药费用全省最少,不断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医院年门诊诊疗人次全省最多,以往挂号、交费、检查、化验、取药处处排长队,成为医院提升服务水平的瓶颈。为有效缓解看病就医难题,为群众提
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我院在全省率先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打开医院围墙。医院全面上线的信息叫号系统及分时段预约系统,实行多种渠道进行预约就诊(互联网、手机App、电话预约、现场预约),实现了门诊挂号精细的分时段预约;患者通过门诊的自助挂号服务以及门诊的自助报道系统,实现轻松就诊。就诊期间,通过一站式预约平台可实现多项检查在同一天进行,缩短了就医等候的时间。完善门诊医生工作站,引入导医机器人,为患者提供智慧就医服务;诊间结算采用微信支付宝,更加便捷化,开通“诊间加号”“诊间预约”“碎片预约”,解决患者挂号难的问题;取药环节流程化,减少了取药病人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MDT),解决了患者因疑难复杂疾病而涉及多个专科的诊疗需求,护理专科门诊中心开设了PICC专科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健康教育/咨询、助产士咨询、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护理门诊等,成为山西省首家开设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MDT)和护理专科门诊的医院。通过门诊一站式服务,由“医疗为中心”转向“患者为中心”,就诊实现了最多跑一次,让就医一站到底。
2018年,我院神经内科、精神卫生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个临床专科入选“136”兴医工程领军建设单位,率先在全省实施智慧病房医疗服务模式,以信息化促进医护一体化工作开展,推动“136”兴医工程落地,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切实提高患者获得感和满意度。
智慧病房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理念为“床边服务观念
(Bedsideservice)”,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数字化智能终端的结合,实现医生与病人更加便捷的一键式互动。我院在“136”领军临床专科率先开展病区无陪护管理,借助信息化平台,引入病房信息交互、体征采集、输液监控等系统,应用移动推车进行床旁交接班、联合查房,助力医护一体化模式实施,从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3个维度贯穿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家庭/社区的全医疗服务过程,给患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化就医体验。
建设中的智慧病房将引入病房信息交互、体征采集、输液监控、电子围栏等系统,耳目一新的信息设备将给患者带来全新的智慧化就医体验。通过病床旁个人接入终端(PersonalAccessDevice),即床旁PAD系统,患者可以实时查询本人病历、缴费情况等住院信息,实现预约检查、营养膳食订餐、健康宣教、电视娱乐等功能,为住院患者提供透明、便捷、多样、丰富的住院服务,从而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依托于医院的智慧医疗信息系统,以掌上电脑(PDA)为支撑,改变了原有的护理工作方法,实现了在移动中的护理,患者的医嘱、输液的进展、服药提醒等信息实时显示在护理站的大屏上,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对心电图、呼吸机等异常结果(危急值)具有识别提醒功能,有效辅助医护人员在病床旁进行各种医疗数据的存取,方便对患者进行宣教和管理,同时可以进行智慧化资料上传;电子围栏的运用可实时查看患者位置及具体的运动轨迹,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及时、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实现医护合作一体化服务模式。
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药房的中心工作不仅要保证按时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及时、安全、有效的使用药品。医院启用了山西省首家第三代全自动发药机,结合信息技术实现了药品的信息化管理。医院以“全面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为抓手,打造智能化药房,与传统药房相比,自动化药房与HIS系统相连,设备存储量大,可有效节约药房空间,实现了补药工作的智能、便捷;根据扫码信息抓取药物,通过传输带传输到取药窗口,实现了一人对多窗口的发药模式,大大提高了发药的效率;通过双重身份确认授权拿药、取药全过程拍照录像监控、LED灯指示,实现了精麻药品等调剂处方的精准追溯。取药窗口电子屏也即将上线,提示患者排队取药窗口、排队人数、等待时间。借助信息化实现药品闭环管理,实现临床药学管理和服务转型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一体化手术室的建设作为医院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标志性工程,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一体化手术室通过实现信息的开放与流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高清视频技术、图形信号处理技术和机电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等,将手术室内外的“信息孤岛”有效整合,医护人员可以便捷、实时地获取大量与患者有关的信息,并在精确导航系统的帮助下实施更为精准的手术,从而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医院以打造山西省一流的一体化手术室为目标,在1号住院楼2层建成1个复合手术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核磁)和4个一体化手术室,把外科手术与内科介入治疗和影像学诊断联结起来,提供“一站式”手术;同时增设电教中心,建成集手术、教学、录制、剪辑、转播于一体的多媒体电教室,便于医疗、科研、教学的有效融合。
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是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中从事健康体检的首家大型专业体检机构,以高水平医疗技术为依托,将创新型服务理念贯彻在整个体检服务过程中,被授予“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得“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的单位。在健康管理大学科下,运用“多专业融合、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完成了体检信息平台建设,结合网站、微信等移动终端应用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完成了体检数据的查询、统计等互通,体检个人与群体实现线上线下积极互动、软件硬件有效整合,优化了体检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建立了多个亚专业,包括慢病管理、营养与运动、心理健康、康复医学、中医治未病等,逐渐向学科精细化方向发展。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通过运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远程医学医疗、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的同步发展。近年来,逐步扩大了远程会诊中心服务能力,与医联体医院进行远程影像、超声、心电、病理专科会诊以及多科室联合会诊,建立教学协作,着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大数据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进一步推进区域医疗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医联体医院提供技术支撑,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期早日实现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全面对接、资源共享,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高效地下沉基层。
医院后勤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质量。我院建成了全省首家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在建设中,以“6S”管理理念为依据,以“规范内部管理、服务临床一线及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引入省内首个医院SPD物流配送系统,通过采用国内先进的SPD医院物流系统,将库房内的物品以计算机网络直接管理,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集中供应管理模式,将临床需求、物流中心、供应商通过互联网紧密连接在一起,解决信息不对称、跑冒滴漏等问题,保障临床科室的物资供应。促使后勤、耗材物资供应链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迈进。
医院坚持公益性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功能定位,规范内部管理,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质
量和运行效率,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业绩和长久运营、保持平稳和持续创新,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完成了绩效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医院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确保医疗水平、学科建设、规范管理及服务质量全面升级,医院荣获山西省2018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第一名。
“136”兴医工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医改进入攻坚阶段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核心就是要快速提高“136”领军临床专科诊疗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为进一步推动“136”兴医工程落地,正在建设中的“136”智慧病房功能更完善、流程更优化、服务更智能,医院先后派出“136”兴医工程领军临床专科护士长及部分重点学科护士长,信息管理处、护理部、后勤保障处、医学装备管理处、运营部、院办等职能部门,赴全国知名医院,就信息化、智慧化病房特别是无陪护病房等方面的建设和做法进行了交流学习。
智慧医疗,未来可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在医药卫生健康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建立,加速智慧医疗时代已经到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程之时,始终坚持健康中国、健康山西建设“领头雁”的责任与担当,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落实惠民务实举措,促进医院转型发展,逐步完善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一个基于“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线上线下协同的全流程、泛体验的智慧医疗生态闭环服务链,满足人们多样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驱动把稳公益性航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于爱平
(2019年7月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强调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公立医院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公立医院要在关键时期校准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维护人民健康的使命,不断把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
一、党建业务实现相融互促
在新时期,公立医院党建与业务如何相融互促、协同发展?
首先要明确的是,党组织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对医院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引领和监督保障作用。
按照这一思路,医院梳理了议事、决策流程,制定了“三重一大”实施细则,优化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等,凡涉及到医院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都要由院党委商议决策。随后,我们将“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融入到医院所有章程与制度中。如院党委提出的“四心四化”建设:以医疗安全为核心,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使精细管理常态化;以人
才培养为重心,实现医院发展的持续化;以文化融合为中心,使各族员工思想、工作统筹一体化;以创新创优为中心,将党建融入实体化,从制度层面促进党建与业务的融合。
此外,我们还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将党支部建在各个科室上。凡是科室核心重大事件,比如绩效分配方案等,都要通过党支部决定。
二、以文化人激发职工责任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医院全面发展的“航标”。医院文化应该是全体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共同形成并自愿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
我院自1934年建院以来,一直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目前,医院的6000多名职工,由20多个民族组成。在开展各项工作时,我们更重视文化塑造与文化融合,将民族团结视为医院发展的生命线。
我们传承人文历史、弘扬民族团结,打造出能让医院各族职工都接受的文化认同——“人民医院为人民”,再逐步引领大家实现文化自觉和思想自觉。
2017年,院党委发动党员带头,在全院开展了“文明行医我参与”等系列活动:如“首问责任制”——医院工作人员必须礼貌接待患者,面对患者问询不得说“不”,而要负责到底;如“假如我是一名患者”,让医护尝试以患者的身份换位思考,发现工作中的短板与漏洞,优化流程,提升患者就医感受;再如“老专家讲故事”,通过老党员、老专家的言传身教,告诉年轻医护人员,医务工作者应如何拉近与患者的距离
通过三年的持续推动,这些活动日渐深入人心,不仅增加了医院各族职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激发了大家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对医院大家庭的责任感。医护人员、患者与医院的黏合度大大提升。大家都认为,在这样的医院工作,是一件温暖快乐的事情。
三、远程会诊解看病远难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应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方向,明确医院功能定位,积极推动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的不断优化。
在院内,我们以保障医疗质量为重点,优化护理服务为抓手,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院外,通过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模式,不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全面推进分级诊疗。
2009年,我院率先在新疆开展远程会诊工作;2011年,建成全国唯一远程医疗专网和覆盖全疆126家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专网;2018年,成立新疆远程医学中心质控中心。截至今年3月,我院累计完成远程会诊7万余例、各类远程专科诊断50万余例、远程继续教育培训150余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6000余名,切实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2015年,我们开始探索医疗集团联合体,目前已与46家各级医院签订了医疗集团联合体协议,与138家医院的相关科室签订专科联盟协议,“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2017年,院党委制定了《自治区人民医院1346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推进分级诊疗、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
立综合监管制度、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等“六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标,医院各项工作指标均有大幅提升。
如今,院党委又提出了“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即建设疑难重症诊疗中心、临床科研科技创新中心、医学人才培养中心和医学人文中心,增强医院实力,为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不断努力。
文化濡化视阈下医院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尹志国
(2019年7月9日)
曾有人用这4句话来评说,“四流的医院靠价格,三流的医院靠服务,二流的医院靠技术,一流的医院靠文化”。这说明了医院文化在医院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医院建设发展时,绝不能单纯地把眼光局限在技术的范畴,而必须要有厚重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在医院文化诸要素中,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核心要素,它是一所医院的灵魂,它对医院的发展起着方向性、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医院的长远发展靠的是医院职工对医院精神的认同与践行,靠的是共同的价值理念这样一种强有力的“凝结剂”。精神虽是“对过去事、物的记录以及此记录的重演”,但它的继承却不能简单地依赖遗传而自然流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深刻的例证。因此,医院精神要发挥其在医院发展中的“定海神针”作用,需要我们从文化濡化的视阈对医院精神的存续与弘扬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文化濡化的含义
文化濡化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提出的,其意是指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个体或群体继承或延续传统的过程。其中,对个体来说,是指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所特有的文化的习得与传承,其本质是指人的学习与教育;对群体而言,是指某一群体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方式及手段,同时也是该群体获得认同的过程及标志。由此可见,文化濡化与医院精神的存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向内,要针对个体,通过学习教育,努力将医院精神纳入每一位员工的灵魂,并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向外,要针对医院群体,通过医院精神的引领和医院形象的塑造,形成医院核心品牌,让医院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中获得持续健康的生命力。因此,医院精神力量的发挥需要通过文化濡化这一路径,向内激励形成先进的价值理念,向外辐射形成优质的服务品牌,努力在内外的共同发力中,使医院发展获得持续不断的推动力。
二、向内濡化,激励员工形成先进的价值理念
通过医院精神的凝练挖掘,形成医院先进的价值理念。实践表明,任何一所医院的医疗、服务、研究以及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都必须要有精神的支撑。而医院精神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对医院发展及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又发挥着
重要的引领作用。如美国梅奥诊所在“患者需求至上”理念的引领下,打造形成了誉满全球的“确保患者体验独一无二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品牌。可见,医院精神所包含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指导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观念、态度和思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服务姿态。也就是说,不同的价值理念便会产生不同的服务姿态,便会展现不同的医院形象。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以及医院形象展示中,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医院精神的凝练和挖掘,并通过在深入研究医院历史人文积淀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发展特色和时代要求,凝练形成医院具有独特个性风格、对偶整饬、词约义丰、音韵和谐的院训,准确表达出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为此,2018年医院党委倾力打造了“三大精神文化产品”:凝练形成了医院8字院训——“厚德精术,仁佑健康”;立足于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设计形成了意韵流畅,图简意丰,富有时代气息的院徽;创作了医院院歌
——《敬佑生命的地方》。医院精神及其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有通过具有包容性和可读性的文字及文化符号,让医院职工能够感知和触摸,才能真正发挥其引领和激励作用,成为引领医院未来发展的精神圭臬,并向社会承担起医院“文化名片”的功能。
通过医院精神的学习教育,形成医院职工的行为习惯。《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以说,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分享其模式化的人性与人格特点,大多是特定文化熏染与训练的结果,这就是文化对组织群体共同特性形成的濡化作用。由于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存续不是简单地由支配性的经济活动和政治范式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其世界观、价值观是否得以贯彻和延续,因此,开展医院精神对医院职工全面渗透机制的研究,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加强医院精神学习教育载体建设,是加强医院文化传承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医院党委精心策划,开展了“讲身边的感人故事”主题征文和“感动瞬间”随手拍活动,制作了以医院真人实景拍摄的多部MV,展现医者之美,唱响主旋律,积聚正能量,其中微电影《心愿》获“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优秀奖。对文化濡化视阈下医院精神的学习教育,医院党委绝不是生硬地
“灌输”和“说教”,而是从人本身出发,通过医院精神的学习解读、榜样示范的价值倡导、医疗服务活动的全程植入等,真正让医院精神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植根于每一位职工的内心,外化为每一位职工的言行,切实用“精神”塑造起医院职工的人格和个性。
通过建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形成医院职工的基本遵循准则。小平同志说
过: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建章立制充分表达组织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指导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正是文化濡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为此,医院党委把加强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强化医院精神、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2019年,医院党委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委办公厅《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精神,科学制定了医院章程、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同时,按照党委领导、行政首责、分管领导主责、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了以规范业务活动及其管理权力流程,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提升治理水平为目标的内控机制建设,将以往主要是业务经济活动的内控,转向了医院内部治理的全面控制,目标就是要将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则加以固化,用科学的制度体系刚性体现医院精神,让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成为医院全体职工的基本遵循准则。
三、向外濡化,辐射公众形成优质的服务品牌
通过践行医院精神,扩大医院技术知名度。妙手仁心的“妙”和大医精诚的“精”都是指医术精湛。医者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首先要有高超精湛的医术,这是医院精神的根本。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农鞭药尝百草,还是现实生活中被誉为“针灸天使”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小凯为提高医技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的感人事迹,都向我们昭示了医者仁心的精神品质。因此,医院要通过医院精神的践行,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真正把医院视为患者生命相托的地方,激励他们以“大医”为目标,不断钻研技术,博学至精,尤其要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研究,通过个人的勤学苦练,用“漂亮精湛”的医术去帮助病人解除疾患,从而打造出医疗服务的个人品牌。为此,医院投入
1000万元,专门实施了新技术新项目培育计划。医院宣传部门对涌现出来的省、市“十大医德标兵”“百名医德之星”“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以及医疗技术精湛、医学研究精深的医生,都不失时机地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广为宣传,以此拓展医生品牌技术的影响力,强化社会公众对医院的认同感。
通过践行医院精神,扩大医院服务美誉度。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患者在医疗服务体验方面将产生革命性的需求,迫切需要整个医疗服务全面升
级,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让患者在医院能够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天使般的微笑、牧师般的心灵疏导以及华佗再世般的医技治疗技术可以复制,服务无法复制,其背后一定是医院文化和精神的无法复制,这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都必须深知的哲理。为此,医院党委将打造“人文附院”作为增强医院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特色医疗服务品牌的关键路径,通过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全力塑造行业清风正气,着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医院享受到充满人文情怀的医疗体验。2018年召开的医院第三次党代会上,医院党委把高度、广度、速度、精度、温度“五个度”作为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温度”就是要造福民生、关爱员工,病人满意、职工幸福。
通过践行医院精神,扩大医院学术诚信度。“大医精诚”要求医者不仅要精于医术,更要诚于患者,要具有细心博爱、心系苍生、信达天下的崇高品质。一旦诚信成为医院职工的价值理念,在诚于患者方面,面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回扣等带金销售模式,医者就会自觉抵御药品、耗材和器械等回扣的诱惑,不会去诱导不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而有效避免医德失范现象。在诚于学术方面,广大医护人员就会自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主动接受科研诚信自律自洁机制的约束,学术不端就会失去滋生的土壤。所以,“大医精诚”中的“诚”不仅是医者最根本的为医之道,更是医院诚信体系建设,杜绝学术不端之根本。在学术文化上,医院党委着力抓住两头:一是举办博士论坛,目前已连续举办了15届;二是每年向临床医技科室征集疑难复杂病例,将其编印成册,在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交流的同时,也为医院临床医学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效载体。
“干”字当头提升临床服务实力
辽宁省人民医院院长王大庆
(2019年7月22日)
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辽宁省人民医院踏实学习,汲取精神养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扎实开展调研,守住为人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初心和梦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担负起保障人民健康的使命。
在学习习总书记5月31日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后,6月6日我到医院最大的重点学科——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主题教育会议。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要不断提高政治高度和思想觉悟,“干”字当头,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科室临床服务实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能停留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上,要直达基层工作一线、扎实调研,真正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12字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完成国家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任务;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落实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
我体会到,要想巩固昔日的辉煌、再创佳绩,必须要解决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科建设能力的问题,不能吃老本、不发展、停滞不前。
在主题教育中,作为医院管理者,我应以上率下,刀刃向内,敢于发现问题、勇于指出问题,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扎实调研、扎实整改、自我革命,把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工作推向深入。
遵循主题教育的要求,我们的调研“接地气”,带着问题、带着使命、带着感情,一竿子插到底,听真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的调研不打招呼,到工作对口的基层一线去,到服务对象和群众中去,特别要深入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工作中去,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最后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真正通过调研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坚决立查立改。我们出台了《推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倡导“只跑一次”工作方案》,以党委、党支部、党员牵头带领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工作流程,加强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
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制定了“院长办公会、党委会议事规则”,明晰责任划分;我们进一步加强医院早交班的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早交班管理(试行)的通知》,简化会议流程、缩短会议时间;我们还将主题教育学习与贯彻医改政策,施行“大病不出县”和分级诊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7月1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央第七督导组到我院现场督导辽宁省
提高县域就诊率要精准发力
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院长、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副会长卢文华
(2019年7月22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数据,2018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为85%,距离“2020年将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还有“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就要从群众就医的每一个环节下功夫,精准发力,打出政策的组合拳。
要充分发挥医保政策杠杆作用。可通过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患者基层就诊。另一方面,医保部门可以监测三级医疗机构收治的疝、急性阑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多发病收治数量,对同比上升的给予惩罚,反之则给予奖励,激励大医院主动将常见病、多发病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
广泛利用媒体工具,营造舆论环境,提高患者对县域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让群众知道分级诊疗的好处,让“常见病在哪治都一样”“基层看病更方便花钱少”的理念深入人心。医疗机构要大力宣传自家的服务能力和特色,让群众知道得了病后该找哪位大夫、去哪找、怎么找;在基层看不好的病,什么病该转哪家医院、怎么转。
在转诊环节,建立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病种分级(明确县级医院、镇乡卫生院收治病种目录、下转病种清单)和医院分级(乡镇转二级、二级转三级)。加强转诊审批制度,相关部门加强转诊审核,严禁越级转诊,杜绝将县域内能处理的疾病转至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指标要纳入考核,将上转率、下转率、诊断符合率等关键指标纳入考核,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和医保基金拨付挂钩。
在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方面,落实县级医院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强县级医院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建设,夯实临床支撑科室,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确保患者在县级留得下、在乡镇接得住。还要探索完善医共体管理制度,形成利益、服务、健康“三位一体”的医疗共同体模式,切实提升县域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
我们多用心让患者少费心
河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尤殿平
(2019年7月22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医院开展一个多月来,通过层层动员,活动牵引,立体式宣传,不断把活动开展引向深入。作为党委书记,我在率先学、组织学和大家一起学的大氛围中,感到收获颇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这不仅为卫生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更是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奋斗的初心。
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向深入,面临一些利益的分配与调整,但无论怎样改革,只要对国家发展有益,对患者的就医有利,我们都积极地快速行动,做到尽心尽责,全心全意为患者。为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率先在全省推动儿科医联体建设,定期组织专家到医联体单位讲学、查房,为医联体成员单位进行人才培训,通过开设绿色通道转诊,运用网络远程会诊,专家下沉基层义诊,实现了“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诊疗模式。
公立医院是党和政府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展示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窗口单位。没有儿童健康就没有健康的“未来”,时刻不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让儿童健康走在全民健康的前列,已成为全院干部职工奋斗的共识。为此,我们坚持让专家每周通过广播和网站科普儿童健康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体学习时总结到,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发展壮大,绝境逢生,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作为全省公立医院领导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我们医院紧紧抓住开展主题教育这一有利契机,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医院党委要求把支部建在科室,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参加科室查房和交班,与科主任、护士长齐抓共管,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科室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党建工作不再虚化,科室管理也有了“主心骨”。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开展“党员在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服务岗”竞赛活动等,调动起全员参与到践行“初心”的活动上来。
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制订了专题学习计划,采取“院领导带头学、党支部
集中学、党建专家辅导学、业余时间自主学、教育基地体验学”的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学习。组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活动,在理论武装上狠下功夫,帮助党员干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解决思想根子问题。
《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意见》印发后,加强医院党的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是对
关注心理健康建设人人有责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
(2019年7月24日)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将社会心理健康建设问题再次带入大众视野,直击社会热点、痛点,有利于帮助心理健康工作者认识到所肩负的社会重任,增强公民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建设的意识,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旨在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减缓社会整体的焦虑、抑郁等疾病患病率的上升趋势、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等。同时,该行动提倡每个人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并鼓励个人正确了解、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从而减少病耻感和对患有此类疾病人群的偏见。在提出目标的同时,“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在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等方面可实施的行动进行了倡导。在个人和家庭层面,要“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追求心身共同健康”、要“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要“重视睡眠健康”、要“培养科学运动的习惯”、要“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要及时求助”而不能讳疾忌医,接受精神疾病治疗时
“要遵医嘱”而不能自作主张终止治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要给予“关怀和理解”而不能歧视,同时也要“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以确保每一个小家的和谐稳定。在社会层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应及时“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并“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心里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发挥其引领作用,如“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等。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有信心在目标时间内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心理医疗服务系统并使公众普遍认识到促进心理健康,人人有责。这种责任,不仅是关注心理疾病患者、减少偏见,更是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正确管理自身情绪,以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这一信心不是空谈。我们的古代先贤们早已将情绪管理这一理念记载下来并融合到我们的文化中。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
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这段话中启示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交替变化的,有喜便会有怒,有哀便会有乐,这都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要“哀乐不失”,也就是说要合理调节、平衡悲伤和快乐的情绪,才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6.8%,焦虑障碍患病率达7.6%,因此,公众应该正确认识抑郁焦虑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与物质成瘾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不同,抑郁症、焦虑症与人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的情绪息息相关。比如,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而焦虑症患者的典型表现是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害怕、坐立不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上文所言,古代先贤们早已指出了问题的本质所在——没有平衡好自己的情绪,有了“哀”而失了“乐”,没有“协于天地之性”,自然无法“长久”。当然,这虽然是问题的根本,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以,科学家们在极力从基因、激素、大脑结构等方面寻找抑郁症、焦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近期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浙大胡海岚教授,正是因为揭示了快速抗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和靶点而夺得“亚洲第一人”的头衔。
此外,“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还提倡“重视睡眠健康”。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疾病常伴有睡眠问题。以抑郁症为例,失眠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抑郁症患者总是比平时醒得早,醒来后再也难以入睡,且在睡眠中也时常出现不愉快的梦境,甚至噩梦,从而导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加重。所以医生在治疗抑郁症病人时也会积极处理睡眠问题,这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并预防复发。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社会心理健康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模板。要实现所提出的目标,还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科研人员,要钻研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靶点;作为临床医生,要探寻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作为心理咨询师,要精进专业技术、找到适合每个来访者的治疗方案而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作为对社会有责任的每个个体,要主动了解心理健康、自觉推广心理健康理念,尽量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且不讳疾忌医。总而言之,关注心理健康建设,人人有责。
以党建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清河县老干部医院院长常城
(2019年7月25日)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如何养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存在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清河县老干部医院建立的德孝园老年养护院,实施“住、养、食、医、护”五位一体的服务,为了擦亮这一“养老品牌”,我们把党建工作与养老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更新养老服务观念,努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让老人生活上得到照顾,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有力地推进了养老健康事业的发展。
德孝园老年养护院成立于2015年秋天,目前已入住74人。最大的95岁,最小的53岁,其中有轻重度老年痴呆、中度偏瘫及完全失能的老人有36人。其中入住已离退休党员15名。
德孝园老年养护院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党建各类工作制度,党支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树正气,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严格落实了“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养护院制作了党建文化连廊和文化墙,有效凝聚起红色正能量。
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使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提升了大家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使之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在实际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院内的非党员人员,积极为各项工作出谋划策,亲力亲为为老人服务,为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养老院入住了一位87岁高龄的老太太叫顾春萍,她的独生儿子在外地工作,不能照顾老人。养老院护理员韦春景、苏英红充当起老人的“女儿”,平时为老人打饭、喂饭,遇有生病时耐心侍候老人服药老人感动地说,护理员工待她比亲人还亲。
党支部坚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将优秀的骨干员工吸收进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党支部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十九大内容、宪法、党章等内容,定期通过微信推送,利用党员活动室、餐厅、娱乐室组织大家学习,使大家思想觉悟不断得到提高。近年来,已有10多人写了入
党申请书,已有2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30岁的女护工刘亚林通过在邢台医专老年养护中心学习,取得了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证书。4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护理一线,工作成绩显著,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丰富活动载体,把养老院办成老人们的幸福院。为了激励员工党员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养老院全体人员提高思想觉悟,不断组织大家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展馆;在院内举办歌咏比赛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采取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传唱党的好政策,歌颂共产党,歌颂祖国,先后排演“十九大精神放光彩”“我老汉赶上了好时代”“清河小放牛”“摘山楂”等十多个文艺节目。党支部还组织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利用元旦、春节、重阳节等节日登台演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使大家受到教育,愉悦了心情,而且激发了干好工作的积极性。护工杨会豆,工作时间没有班上班下,每天都是根据老人的需要忙活,为老人洗头洗脚、剪指甲,给老人擦澡,院内74位老人都说她是他们的亲女儿。
让患者满意“大”不是必要条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2019年8月5日)
皇城根,南锣鼓巷旁,面积不大,寸土寸金,这是北京中医医院的区位特点。坐落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让就医环境更便利、舒适?我们要做的就是巧思妙想,在小空间里演绎便民惠民的大智慧。
一、一人一方一指导汤药自煎不再难
北京中医医院是北京市成立的第一家中医医院,至今仍保持着传统饮片调剂和小锅直火煎药的传统。据统计,医院平均每年调剂108万张处方,865万剂中草药。很多患者拿到大包小包的中药饮片时,却是一头雾水:这一大包枝枝叶叶的中药,泡多久、煎多久、先煎、后下越看越复杂。医院药学部曾在候药患者中做过一个《您会煎中药吗》的调查,结果只有16%的患者能够正确掌握中药煎服方法。
汤药,是中医院安身立命的“看家本事”,肯定是不能丢;服务患者,又是我们最高宗旨,帮患者解决难题是分内之事;代煎,服务量过大时场地受限,且很多老病号并不习惯。怎么办?只能由医院管理细处着手,想办法教会患者煎药。
为此,2017年,我院药学部研发上线“中药药嘱服务系统”,为回家煎煮中药汤剂的患者提供一对一的纸质版“中药汤剂用药说明书”,通过“煎药指导”“服药指导”“健康指导”三个服务模块,指导患者明明白白煎服汤药。
目前,我院“处方前置审核”“二维码用药指导服务”也已上线。患者在领取中西成药后即可收到一张患者本人专属的、印有二维码的用药指导单,手机扫码后,即可收到详细、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二、智慧卫生间,小窗口有了大进步
都说厕所是一个地方文明的窗口,对于医院来说,厕所还是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空间,甚至是医院诊疗无障碍的重要一环。我院由于人流量大、使用频繁等缘故,卫生间管理一直是个大难题。全院有卫生间212个,56个门急诊卫生间,每天为上万人次患者提供服务。此前,我们先后建设了母婴关爱室、“无障碍”卫生间,旨在解决特殊就医人群的特殊需求。今年,我们决定更进一步,打造北京市卫生系统首个智慧卫生间,破解卫生间异味、控烟、清洁等难题。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智慧卫生间,需要信息化、后勤管理、文化宣传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周密考虑。我们通过对卫生间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以及控烟广播、厕位导航、保洁巡更管理、人流量监测等电子信息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将数据实时传送至医院一站式后勤服务平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闭环式的卫生间管理模式。我们采用新技术对卫生间进行杀菌除异味,在便池上方安装“抗菌液自动滴注”机器,每隔两分钟在洁具表面滴一滴抗菌液,达到为卫生间杀菌、除垢、除异味的效果。同时,在卫生间张贴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带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健康生活宣传板,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医院还注重节约资源,在楼道内安装微信扫码出厕纸机器,每次提供80厘米长的厕纸,将全年厕纸总用量减少到了原来的45%左右。考虑到来院就医的老年患者居多,可能不会使用厕纸机,医院还安排保洁员帮助老年人扫码。很多老患者反映,这种方式既方便又节约。
通过智慧卫生间建设,不但相关部门的技术、服务升级,而且管理水平、意识有了很大提升,这对医院服务持续改进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