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困难比预想多,成绩比预期好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疫情汛情的双重冲击,我们在合肥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标一高地”要求,全力抓“六保”、促“六稳”,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4.5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9亿元,下降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亿元,增长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9亿元,增长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2亿元,增长3.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通报激励,培育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河湖长制工作获省政府表彰。位列“安徽县域综合竞争力30强榜单”第4位、“2020中国综合投资热力百佳县市”第26位。
——发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展现“巢湖担当”。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精心组织“四季攻势”,开展“抗补促”专项行动,在疫情影响“四个清零”基础上,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投入2.9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34个,完成“四带一自”5453户,兜底保障应保尽保,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返贫致贫风险全面消除。拨付帮扶资金1500万元,创新完成县域结对帮扶任务。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全面完成整改。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生态治理有力有效。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二至六期45个项目,完成投资6亿元。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造林绿化7726亩、退化林修复5000亩、森林抚育2.7万亩,“三大湿地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20.34亿元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开工建设。开展“三大一强”专项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PM2.5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4条国控水质断面稳定达标,双桥河成为合肥市唯一省级示范河湖;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环保督察、“绿盾”行动反馈突出环境问题按要求整改销号。重大风险严防严控。落实市委防范重大风险“1+6+6”方案,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40亿元,增长14.7%。妥善处置欠薪案件103起,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581万元。严防金融风险,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年度计划等各项任务。多举措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
——全力打造产业地标,壮大实体经济提振“巢湖自信”。园区平台提优升级。居巢经开区新签约海一重工、晨力电气等亿元以上项目17个;优泰新材料、蓝鹰智能等13个项目投产。中科智城被认定为省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雅荷公园、抱书河公园及南外环绿道对外开放。半岛生态科学城建成治中路、相隐路等11条道路,110KV黄麓变和半岛供电、供水工程全面启动,韵达智慧物流产业园落地布局,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园落户开工,实现百亿工业项目零的突破。合巢产业新城新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约12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苏开电气、科霖智行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现代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实施7个重点产业“链长制”,以建链、强链、补链为导向,新开工宝钢金属大交通轻量化、云海三期、皖维新材料等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个。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2个,完成技改投资21.7亿元,增长41.4%。深入推进“三重一创”,战新产业产值51.7亿元,成功创建槐林渔网省级特色小镇。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6.4亿元,增长65.4%。尖山湖逸趣园等田园综合体开放运营,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1个、示范村6个。合肥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67个,中垾小联圩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创新驱动提速加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48%。皖维高新等3家企业入选合肥市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工布智造等4家企业入选合肥市2020年度高成长种子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16项,科技成果登记13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亿元。授权各项专利845件、发明专利68件。人才公寓竣工验收,面向社会引进紧缺专业人才60人。
——聚力激发发展活力,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巢湖红利”。重点改革蹄疾步稳。实施“创优营商环境攻坚年”,897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企业开办网办率98%,新增市场主体8826户。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新增减税1.5亿元、降费2.33亿元。在合肥市率先施行食品经营许可(流通环节)告知承诺制。推动跨领域综合执法,17支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组建运行。完成“三变”改革村(社区)145个、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社区)173个。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完成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开放拓展新局。商合杭高铁投入运营,巢湖始发至上海高铁班次正式开通。明巢高速、岳武高速巢湖段、G329庙岗至夏阁段开工建设,G329夏阁至含山界、G312柘皋至滁州段、方兴大道东延、S105快速化改造工程提速推进。创新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等模式,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3个,到位资金158亿元,增长11%。全年进出口总额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设立长三角和G60城市“通办窗口”,应用电子证照异地发证。要素保障精准有力。新增增减挂钩及工矿废弃地指标3745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106亩。取得省政府建设用地批复8个批次5289.89亩。入库“镁基新材料产业园”等8个非标专项债项目,争取专项债券额度58.1亿元,成功发行债券2.5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74亿元,增长10.7%。
——致力推动城乡融合,优化环境面貌刷新“巢湖颜值”。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形成初步成果,完成旗山新区区域控规编制。新建、续建城市大建设项目129个,完成投资36.7亿元,亚父路二期获省市政工程优质奖,凤凰山路二期等3个项目获合肥市政工程“庐州杯”。实施旗山水郡、书香苑二期棚改项目,新建121个智慧平安小区,完成83个老旧小区阳台洗衣机废水改造提升。活禽屠宰批发市场、7410工厂农贸市场建成投用。有巢氏公园、亚父祠对外开放,文昌阁顺利封顶。完成凤凰之家二期、明巢高速、土地整治等30个项目60.61万平方米房屋征收。查处违建约6.3万平方米。乡村振兴更具活力。建设10个美丽乡村中心村,烔炀凤凰村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改造农村危房174户、厕所7132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考核连续七年合肥市第一。成功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和6个省级森林村庄。环湖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入选省绿色农产品“158”行动重点园区。实施“352”强村行动,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达18.2万元。基础设施更趋完善。东外环等工程加速推进,亚父路大桥、巢湖大桥建成通车。改造农村道路35.27公里、危桥33座。开通巢湖至合肥滨湖、含山、庐江公交线路。完成巢湖环湖防洪治理、裕溪河治理、中小河流建设任务,加快驷马山大型灌区大骆岗灌溉片节水改造。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工,岗岭污水处理厂三期开工建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22家乡镇水厂清产核资,其中19家成功回购。
——倾力提升公共服务,发展民生事业抒写“巢湖情怀”。社会事业优质均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增合肥市特一类园1所、一类园3所,设立人民路小学湖光校区、世纪新都小学半汤校区,巢湖一中、柘皋小学等4个改扩建项目完工投用。高考一本达线率超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推进“健康巢湖”建设,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内科楼顺利封顶,合肥八院、骨科医院门诊楼开工建设。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成立,建成中医馆18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县域内就诊率74.36%。省体育强县示范县(市)创建扎实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新馆即将开馆。社会保障惠民殷实。实施27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7.14亿元。长江供水工程即将实质性开工。渔民退捕转产完成率100%。城镇新增就业2.09万人,登记失业率2.85%。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获民政部认可。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市殡仪馆主体完工,市级骨灰堂投入使用。社会治理扎实有效。化解上级交办“四重”信访积案78件,法治信访工作经验在合肥市推广。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纵深推进。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合肥市前列,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领导小组”。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获评合肥市平安建设先进县(市)。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行政效能彰显“巢湖形象”。务实高效理政。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大调研活动,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939个。整合压缩政务督查考核,巩固精文减会成果,“微调研”“四不两直”成为新常态。实行重点工作“每月调度、实时督办”机制,交办重点事项30件次,办结率100%。推行“一个号码找政府”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和便民热线服务,受理办结各类诉求8万余件,群众满意率99.8%。依法规范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任务。出台行政争议审前和解办法,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40件。公开政府信息4.32万条,规范性文件网上公开全面施行。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62件、政协委员提案285件。严格廉洁从政。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开展政治监督谈话,强化意识形态学习,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严格财政预决算管理,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3.3%。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变更管理,完成项目审计378个,节支6143万元。
各位代表!庚子新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创新“六个一”机制,坚守“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底线,全民开展地毯式排查、网格化管控,确诊病例在合肥县(市)中最少,3月5日“清零”以来保持零新增,率先进入低风险地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精准推动复工复产复学,出台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10条”,扎实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困难救助、错峰开学等工作,一季度末,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复产、限上商贸企业全面复业,71个在建工程全面复工,中小学校分批有序复学。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中、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全市人民付出了非常之努力、展现了非常之担当,交出了“两手硬、两战赢”的高分答卷,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去年汛期,我市遭受百年未遇的暴雨洪水袭击,面对最大水量、最长汛期的考验,我们以人民至上的信念投身抗洪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与困难抗争、与意志比拼,同步打响了江防、湖防、城防、圩防四大防守战,彻底打赢了巢湖大堤等重点堤防保卫战、中垾联圩等重要圩口抢险战;第一时间开展灾后重建“四启动一建设”,部署落实“五抢一防”,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最快速度恢复了生产生活,夺取了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巢湖人民靠意志和智慧赢得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用实际行动升华了“抗洪精神”,这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源头动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其厚重的五年。五年的艰难跋涉,五年的辛苦付出,我们在复杂局面中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态势。
——综合实力保持快速提升之势。地区生产总值达454.5亿元,年均增长8%,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由33610元增加到60500元,增长1.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年均增长5.4和17.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二五”的1.7倍。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分别比“十二五”增长99.5%、38.2%。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等国字号名片。
——三次产业彰显强劲支撑之势。三次产业结构由11.73:52.66:35.61演进为8.7:37.7:53.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户,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4.5%,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8%。镁基及光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新产业开篇布局。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万达广场建成营业,巢湖耳街、江南风情街等特色街区从无到有,中庙姥山岛创成国家4A级景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到27万亩,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59.9亿元。
——生态建设呈现绿色崛起之势。梯次推进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一至六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27亿元。系统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PM2.5、PM10浓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8.8个百分点;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双桥河实现常态化Ⅲ类水质;累计完成6.53平方公里矿山生态治理修复。新增造林绿化4.9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48%。新增污水管网135公里,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累计关停污染企业28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发展活力形成竞相迸发之势。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一揽子改革,农村污水治理“巢湖模式”全国推广,商事制度、厕所革命、农村“三变”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0.7%,发明专利授权量新增370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7家增至5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19%。积极创优营商环境吸引项目、集聚人才,累计招商引资905.5亿元,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120人。
——城乡统筹构筑战略拉动之势。成功迈入“双高铁”时代,半岛大道、栏滨路、烔长路、S316等交通动脉建成通车,完成农村公路畅通工程1860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48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6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5%。大建设完成投资136.8亿元,城区“三横三纵两环”道路框架形成,“五馆”等城市功能要件相继建成,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46%。新建汪桥集、昶方等105个美丽乡村,创成全国文明村镇3个,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民计民生演绎和谐共进之势。财政支出83.37%用于民生,民生工程投入218.7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7213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237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5753元、16668元增加到39023元、23896元。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社会公共事业协调发展,获得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国家防震减灾先进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