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提示:部分资料(如“二十大”)应有关部门要求,本站不提供下载,会员如需下载请看会员QQ群公告。
会员请点击此处加入会员QQ群。
目录
1.在全市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
2.在全市2025年组织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
3.在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的总结讲话
4.在全市2025年工作务虚会上的发言
2025年是全面落实dang的二十届3zhong.*会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单位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谋深谋细分解任务、规划思路,抓紧抓实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奋力推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聚合力、提能力,推进干部队伍更加坚强有力
一是打造团结奋进的坚强班子。以dang委“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引导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全域蔚然成风,推动各项事业破浪前行。二是建设担当有为的过硬队伍。进一步选好、用好、管好各级干部,落实“能上能下”常态机制、健全“交流轮岗”工作制度、构建“一专多能”培训体系,持续调优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结构,在实践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可堪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锤炼创新实干的工作作风。单位上下形成“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力求把精力用在办实事、重实绩、求实效上,对已经谋划好的重大项目、重要政策、重点工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形成强大合力,创造突出实绩。
二、抓招商、增效益,推进经济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围绕“水”字做文章。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实力板块。加大对传统支柱产业投入,以xx矿泉水基地为支点,整合辐射做大x个品牌,努力将xx打造成知名的矿泉水生产基地,推动发展产业链集群,实现项目建设“有依托有后劲”。二是围绕“园”字做文章。依托辖区x家产业园区“借巢引凤”,深入引进不少于x个千万元企业、x家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产业园,新增年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x家。三是围绕“快”字做文章。加快xx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市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废弃和低效存量建设用地,加快xx项目、xx项目、xx项目建设,助力村集体增收。四是围绕“引”字做文章。加强对接在谈项目,争取xx项目、xx项目、xx项目、xx项目等在域内开花结果。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措施,营造“人人都参与招商,个个都为招商出力”的局面,真正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五是围绕“产”字做文章。抓产业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潜功,也是拉动需求端最有效的举措,注重培育一批把握市场风向的新业态龙头企业,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项目招引,切实改变项目层次不高、质量不优、储备不足的现状。
三、立标杆,树样板,推进乡村振兴释放活力动力
一是做特做精新型农业。打造农业产业活力板块,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做足农业文章,加快农业经济转型步伐,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引进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延链补链,实现农业产业“有特色有前景”。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在设施农业综合发展示范村,重点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盆栽、中药材等产业,加快种植基地建设进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在环境好、风景好的村,充分利用山水林木、农园田野、生活风情、历史人文等资源,积极发展众筹农业、休闲农业、民宿度假、康体健身等新业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持续强化产业支撑,让农民在多个节点上分享发展红利,真正把农业打造成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有希望的热土。三是打造示范样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城乡基础设施无缝对接,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环境面貌整体提升。
四、办实事、暖民心,推进社会民生得到持续提升
一是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对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补齐短板,确保大学生、困难群体、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二是更加突出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强化精准救助,加快推进动态监测和主动发现机制建设,确保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全年计划新增低保救助家庭xx户,支出社会救助金xx元,确保各类救助资金足额、及时发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兜底保障全覆盖,让基本民生底线兜得更牢更实。三是更加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依托养老服务中心,探索高端服务社会化,以市场化运作提升公共服务,解决农村老人就餐、休息、娱乐、理发、洗衣等基本生活问题,探索具有特色的“离家不离村、养老在乡村、享乐在家门”农村养老新模式,不断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四是更加突出一体化建设。夯实一体化的基础,持续完善交通路网,多层次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推动一体化的协作,完善产业、科技、文旅、园区等合作机制,加强在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公共领域的互认互通,不断扩容辖区居民的“民生幸福圈”,推动区域内信息、资本、人才、土地等各类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通。
五、防风险,除隐患,推进安全底线切实守稳守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