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提示:部分资料(如“二十大”)应有关部门要求,本站不提供下载,会员如需下载请看会员QQ群公告。
会员请点击此处加入会员QQ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作为财政部门的一员,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结合当前财政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出了科学部署,其中关于财政工作的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财政政策积极有为,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政府债券规模适度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财政部门在减税降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2025年,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财政部门要深刻领会两会精神,准确把握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切实履行好财政职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提高财政赤字率,合理扩大政府债券规模。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25年我国将提高财政赤字率,预计可能提升至4.0%左右。这是在当前内需仍不足、外需面临一定压力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赤字率,可以增加财政资金的筹集规模,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等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有望达到4万亿元以上。我们要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资金的投向,在继续支持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拓宽至地方化债、地产收储等领域,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也将扩大。例如,在地方化债方面,专项债券资金可以用于置换高成本的存量债务,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在地产收储领域,专项债券资金的投入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供需状况,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例如,支持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大对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对农田水利、防洪抗旱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产业升级领域。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例如,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民生保障领域。加强对“三保”等民生领域的保障,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事业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创业。例如,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面,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