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提示:部分资料(如“二十大”)应有关部门要求,本站不提供下载,会员如需下载请看会员QQ群公告。
会员请点击此处加入会员QQ群。
同志们: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两会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议题备受关注,为我们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dang课,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紧密结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推进绿色发展新实践。
2025年全国两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一要求体现了dang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绿色发展政策要求。绿色发展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两会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产业发展方面,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例如,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二)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两会提出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连续5年稳定达标,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2025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流程治理,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在水污染防治方面,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年要以抓好抓实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重点河流干流、重点湖泊排污口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排查整治,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2024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预计达到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2025年要继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完成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三)生态保护修复部署。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举措。两会强调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例如,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土壤质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工作成果。近年来,在dang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部门积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经过持续攻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进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全年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4.2%。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3033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保障。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蓬勃发展。以四川为例,2024年四川优质高效完成项目环评审批5793个、同比增长6.5%,涉及总投资1.3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完善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