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谈党的领导】
二、【谈党的建设】
三、【谈发展理念】
四、【谈政治建设】
五、【谈脱贫攻坚】
六、【谈乡村振兴】
七、【谈改革】
八、【谈生态文明】
九、【谈新时代】
十、【谈实干】
十一、【谈宗旨】
十二、【谈理想】
十三、【谈廉洁】
十四、【谈担当】
十五、【谈奋斗】
十六、【谈家风】
十七、【谈学习】
十八、【谈忠诚】
十九、【谈自信】
二十、【谈能力】
二十一、【谈思维】
二十二、【谈责任】
二十三、【谈落实】
二十四、【谈团结】
二十五、【谈网络】
二十六、【谈风气】
二十七、【谈创新】
二十八、【谈政绩】
二十九、【谈精准】
三十、【谈书记】
三十一、【谈支部】
三十二、【谈制度纪律】
三十三、【谈治理】
三十四、【谈监督】
三十五、【谈问题导向】
三十七、【谈政治生活】
三十八、【谈政治生态】
三十九、【谈巡视巡察】
四十、【谈领导】
四十一、【谈年轻干部】
四十二、【谈人才】
四十三、【谈青年】
四十四、【谈用人】
四十五、【谈基层】
四十六、【谈榜样】
四十七、【谈精神】
四十八、【谈批评】
四十九、【谈调研】
1.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就决定了党建工作绝不能弱化、虚化、边缘化,绝不能只是中心工作的配角。
3.我们要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应,确保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4.“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5.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6.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
7.未来道路上,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要战胜这些挑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
8.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我们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都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在前人从没走过的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创业,在前人从未涉足的山峰上,攀登的每一个高度都是再创业。
9.新时代气象万千,新思想凝聚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各个领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人民生活就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10.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盘“大棋”。这次全会提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伟大事业必须靠党的领导,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2.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3.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受国际国内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仍然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的队伍和自身状况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4.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引领伟大斗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
5.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根本任务,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6.要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要立足当前、直面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又要着眼未来、登高望远,在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上着力。
7.要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既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又对“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监督。
8.要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
9.要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
10.要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积极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
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增强科学发展的本领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2.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和“立”上同时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3.举凡高手对弈,气定神闲者必是功力超强、底蕴深厚。无论国际风云变幻还是国内新常态带来新挑战,中国经济能够游刃有余、应对自如,靠的是改革开放积累的坚实基础,靠的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澎湃动能,靠的是新发展理念引领的正确航向。
4.只有跳出问题看问题,才能有宽广的思路,正确的办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暂时性解决问题,还是放眼长远,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答案不言而喻。只有跳出问题本身,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新时代发展要求为统筹统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5.谋划长远发展战略,必须具有远大胸怀、广阔视野,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事物发展,处理现实问题。
6.谋划长远发展战略,要跳出问题看问题,跳出区域看区域。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在一城一地看得失,要以更大视野,更高标准,主动融入大局,要找好定位,超前谋划,在大平台、大格局、大战略下谋求发展。
7.必须应时而动,以更大的责任担当,主动调整战略发展方向,要有破旧立新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彻底摒弃旧的发展理念,在绿水青山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8.既要改掉产品质量和性能欠佳的“硬伤”,做细做精做强,不断提升品牌的内在价值;又要进一步释放创新动力,把创新当作“牛鼻子”来抓,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让有竞争力的品牌脱颖而出。
9.第一要“稳”: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平衡,把握好时机,把握好度;第二要“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动能持续增强;第三要“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协调性提高。
10.不可无为而治,也不能大干快上,而要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事有度、处事有方。
1.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政治纪律、最重要的政治规矩,坚持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
2.分得清是非、站得稳脚跟,做到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最起码的政治要求。
3.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上树信仰高线、中立价值坐标、下划红线底线,不当“两面派”、不做“墙头草”,涵养有风骨、有境界的政治人格。
4.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是一个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整体。政治过硬是灵魂、是方向,本领高强是基础、是保证。
5.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一个指挥、一个声音、一个调子、一张乐谱,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红灯停、绿灯行。
6.讲政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
7.政治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战争年代,“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建设时期,“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8.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我们一定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9.从入党那天起,党员就要把一心向党、爱党为党作为终身政治信条,坚决站在党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和肩上的责任,把不辜负组织信任作为一种自觉,把接受组织监督作为一种本分,努力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执行者,党的纪律规矩的有力维护者,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时代先行者。
10.党的十九大是“里程碑”,标志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是“指南针”,指引全党继续前进的正确方向;是“宣言书”,宣示了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意志和决心。
1.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千斤重担,需要领导干部扛在肩上;脱贫攻坚的繁琐任务,需要领导干部抓在手中。
2.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责任重于泰山!决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
3.全力而为,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无不是为了确保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承诺。
4.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没有近路可走、没有巧招可循,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才能有所收获。
5.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深刻、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和阐释,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6.精准扶贫要“啃”的都是硬骨头,一定要自我加压、敢于担当,用心用脑、精准精细,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心、扶技结合起来。
7.精准扶贫进入克难攻坚阶段,要“啃”的都是硬骨头。我们不仅要迎难而上,一年一个目标,还要接受国家层面的脱贫攻坚年度“考试”,上半年是“半年考”,年底则是“年终考”,到2020年要“毕业”。
8.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细,成在用心用脑。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精准对症施策,坚决摒弃大包大揽、“大水漫灌”等老套路、老办法,真正使各项工作抓到点子上、落在关键处、顺应百姓心。
9.扶贫先扶志,扶志要振“心”。有什么样的心态,才能有什么样的作为。究竟是碌碌无为、“等靠要”,还是积极进取、“奋力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脱贫的速度和质量。
10.扶贫标准太高,会吊高胃口,膨胀物欲,结果往往好事办不好。雪中送炭令人感激,但给的太多,就会把胃口吊高。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
3.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绝不是要把农村变得千篇一律,而是要立足自然禀赋、民俗特点,充分发掘村庄原有的个性与特色,更好保护山水田园,为文化传承创造有利条件。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离不开农民富裕,而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在于自己。倘若贫困户缺乏“脱贫之心”“振兴之心”,帮扶政策再到位、扶贫干部再给力,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5.乡村振兴之要,首在振“心”、重在振“心”。一是振本分之心,既要规划勤劳致富的路径,也要切断不劳而获的思想,通过劳动获取回报才是安身立命的本分。二是振自信之心,脱贫过程中遇到创业失败、因病返贫等情况,不能一蹶不振、失去信心,不妨在跌倒处重新站立,通过多方帮助艰苦奋斗再出发。三是振自强之心,摆脱贫困不意味着一直富裕,更不能安于现状,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更需要广大农民凝聚不断向上的自立自强信念。
6.振“心”是补足自信自强的“精神之钙”,宣讲引导更要落脚于此。扶贫不难,难在改变思想;振兴不易,重在调整心态。扫除“等靠要”“扶不起”的精神惰性,振兴发展的春天就不会远。
7.乡村振兴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
8.天高地阔,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如同阵阵春风,润泽草原大地。我们相信,终有一日农村牧区会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9.乡村要振兴,党员要先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注重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学技术、带头勤劳致富,引领党员发挥帮带示范作用,主动与群众结成对子共同致富,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10.“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到乡村,“乡村振兴”才不是一句空话。要切实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新矛盾显出新问题,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新要求需要新动力,新动力来自改革迈出新步伐。
2.从“我们锐意推进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到“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再到今年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随着岁序更替而不断深化,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源。
3.既然是“试点”,就要把问题穷尽,把矛盾凸显,如果对“点”解剖不力,做一锅“夹生饭”,示范效应就会大打折扣。
4.俗语道:经络通百病消。全面深化改革,说白了就是要接通天线和地气,疏通‘中梗阻’,拆掉‘隔心墙’,让党中央的好政策落地生根,因地制宜出实效,把改革的文章写进百姓的心坎里。
5.改革的减法,换来的是活力的乘法;改革的数量级变化,带来的是活力的几何级增长
6.尽锐出战,强调的是气势,追求的是胜势。“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在“落一子而全盘活”的紧要点上连续攻关,方能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面建设的整体跃升。
7.作为贯穿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单元”,改革开放是一次永不停歇的远征。
8.改革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面临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深水区。时代变了,精神永恒。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敢闯敢试的勇气不可少,敢为人先的锐气不可少。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学,我们永远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么一股子精气神。
9.改革需要方法,更需要谋略。既加强顶层设计,又鼓励基层探索,连通上与下;既敢于创新突破,又讲究于法有据,兼顾破与立;既学会“弹钢琴”,又善于牵住“牛鼻子”,抓重点带全盘。
10.打通思想之路,架起实践之桥,夯实制度之基,改革就会不断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
1.“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民福祉所在。弘扬“两山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2.“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重心在发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昭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重心在保护,说明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心在统筹,彰显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倡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坚持绿色农业发展方向增内力。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始终以绿色生态为底色,严格执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不引不上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切实让绿水青山、生态环保成为乡村农业发展最鲜明的标志。
4.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六项原则”是根本遵循。“六项原则”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以及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
5.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是制度保障。制度才能管根本、管长远。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6.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7.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重点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是关键。
8.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切工作都从百姓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出发,我们就一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9.擦亮美丽中国的“名片”,需要趁热打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的“蛋糕”做得越大,越不能忘记分好生态文明“这一块”。
10.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告别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就必须算清楚“生态账”“发展账”“长远账”“政治账”,真正理解“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动实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伟大时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广大中华儿女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个人成长、自我升华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
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关键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九大一个巨大的成果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实践证明,新时代是紧锣密鼓干出来的,不是慢慢悠悠等出来的。只有时不我待,才能“让时间成为积极的存在”;唯有只争朝夕,才能让“诗和远方”更加可期。
6.在新时代新体制新起点上,每名党员干部要以当好“第一任”、跑好“第一棒”、开好“第一局”的强烈紧迫感和责任感,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搞建设。
7.进入新时代,正是干事创业好时候。干好强军事业,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建功军营中充分实现,惟有担当和实干。担当是一种境界觉悟,实干是一种作风素质。再恢宏的建筑,都是靠工人一砖一瓦垒砌而成的;再伟大的事业,都是靠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
8.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起点,迈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拥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无论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进程,还是实现过上美好生活的人生梦想,都离不开劳动和奋斗。
9.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没有模式可循,没有案例可找。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既要拿下“娄山关”“腊子口”等显绩工作,又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推进“过草地”“翻雪山”等潜绩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争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奋斗者。
10.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实现新作为,需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要真抓而不能假抓,用实劲而不能做虚功。真抓,关键看是否从实际出发,真正抓到底,抓出了实效。用实劲,就是不偷懒、不耍滑、不应付,把各项工作部署一锤一锤夯实,杜绝一切虚浮的东西,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1.实干是实干家的通行证,空谈是空谈者的墓志铭。新的形势和挑战面前,讲话、干事不实不真的表现不一而足。面对大是大非,当“哑巴”者有之;面对困难矛盾,当“鸵鸟”者有之;面对正风肃纪,当“公堂木偶”者有之;面对改革攻坚,当“吃瓜群众”者亦有之。
2.“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有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对于每一位共产党人而言,永葆奋斗姿态,就是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征程中勇涉险滩、敢啃硬骨头。
3.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不干,增长本领就是纸上谈兵。党员、干部要在真抓实干中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工作的脑力、察实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
4.真心实意干。对党忠诚,不是看口号喊得有多响、表态调门有多高,而是看能否真心实意地全身心投入到党的事业当中,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尽心竭力、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5.脚踏实地干。口号是一种愿景与决心的昭示,是一种方向的指引,有助于思想的统一和力量的凝聚,但绝不能仅停留在嘴上,自我满足、裹足不前。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不重实干、不抓落实,口号再响也无济于事,蓝图再好也难有所成。
6.持久用力干。应该看到,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始终把战斗力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中心工作和永恒主题,贯穿到部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不因一时之得而满足懈怠,不因一时之失而气馁止步,以打攻坚战的决心意志和打持久战的恒力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见成效不撒手,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
7.接茬往前干。蓝图是管规范和长远的,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持续推进。事实表明,“一个将军一个令”极易导致工作和建设难以接续向前推进,人为造成资源浪费。这是对事业的极大不负责任。
8.十个空想家,抵不上一个实干家。梦想的实现如果缺乏行动的支持,会一无所获。坚持实干苦干加巧干,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让工作都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9.“一流”不是喊出来的,是一招一式干出来的,要的是实干家而非清谈客,必须实字当头、干字在前,不忘初心勤勉肯干,撸起袖子真抓实干,扑下身子埋头苦干,不遗余力紧张快干,朝着一流目标奋力前行。
10.要拿出“施工队”的实干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心无旁骛做好分内之事,全力以赴尽好岗位职责,做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的实干家,把事业的地基夯实,把前进的道路铺平,洒出汗水、抓出成效,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1.没有一种初心,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高尚;没有一种使命,比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伟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心更可宝贵。
2.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党员“第一身份”,擦亮为民服务的本色,把着力解决群众困难、落实群众诉求,服务民生幸福作为“第一要务”,成为群众的靠山、亲人。心中有民,不是套话空话,是一点一滴的为民服务功绩,是群众感知的一点一滴温暖。
3.“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在领导干部的价值排序中,服务人民永远应该排在第一位,干事创业始终应该排在前面。
4.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待,民生工作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觉”,还有很多短板要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5.正所谓“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百姓烦心事就是干部的大事要事,就是工作的发力点。心无百姓莫为官。对群众的态度,在民生上的作为,往往是检验宗旨意识的试金石。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为民情怀永驻心中、为民谋利持之以恒。坚持以促进就业创业富民,以优化公共服务、提高保障水平暖民,以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宜居环境惠民,以保障安全稳定、创新社会治理安民,以“全面小康、不落一人”取信于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绝不能以平均数掩盖一人一户的困窘,绝不允许高楼大厦背后还有贫民屋,绝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7.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敬畏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要扑下“身子”,主动走近百姓,深入群众当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要放下“面子”,不仅把群众当“先生”,而且把群众当“裁判”、当“考官”、当“评委”,使各项工作符合群众的意愿、得到群众的认可,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8.共产党人是有“基因”的,这种基因来自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初衷,来自于历史的选择。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这些闪烁在历史中的经典名言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因社会环境改变而淡化,不因生活条件改善而疏远,不因时移世迁而偏移,坚决纠治那种把干群“鱼水”关系异化为“蛙水”关系的做法。
10.形象就是力量。塑造良好形象,让自己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照明灯、干事业的顶梁柱、行动中的主心骨,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支持的关键所在,是引领群众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1.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以崇高理想信念为支撑,我们何愁不能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坚持用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指导决策部署、衡量工作成效,领导干部注重融会贯通,普通党员掌握应知应会,广大群众知晓重大观点。
3.坚持做到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必须纯粹、对党忠诚必须纯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纯粹、为党和人民事业担当必须纯粹、做党和人民放心干净的好干部必须纯粹。
4.旗帜指引方向,思想昭示未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5.党性锻炼是坚定信仰的重要途径。对党员干部而言,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强党性锻炼,任何时候党员的身份不能忘、组织的原则不能失、根本的宗旨不能丢,真正在党忧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6.把党性修养作为第一位任务,时常想一想党章里的规定、入党时的誓言、组织上的重托,面对得失,要有淡泊明志的高远;面对苦累,要有乐在其中的豁达;面对诱惑,要有岿然不动的定力,内修品行,外塑形象,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党性觉悟。
7.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依然要赓续“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精气神,筑牢政治灵魂,挺起精神脊梁。
8.对个体来说,信念是指引方向的航标灯、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对政党而言,信念凝结着初心与使命,更是立身之本、正气之魂、力量之源。
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