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036【素材汇编】2019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合集

2022-10-21 11:02:07 140
联系客服提示-墨墨公文

2019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文章合集

目录

拒绝假流量,锻造好品质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激活政务新媒体激发治理新能量

用“学习强国”激发学习力量

春节,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

《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

药品降价和保质并非不可兼得

对症下药,破解“入园难”

让担当任事的干部脱颖而出

消费扶贫,在共赢中谋长远

稳中向好,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

在触摸传统中延续文脉

好政策为广袤田野添春意

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创新驱动,以新旧转换推动优化升级

为民营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消费升级,以蓬勃内需推动长期增长

用“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期待“网约护士”带来健康红利

化解风险,以审慎监管筑牢金融屏障

中国行动点亮“绿色未来”

春节,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

让职业教育承载更多梦想

春天里,聆听追梦足音

绘就最大同心圆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一网通办”见证基层改革活力

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

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

跑出创新“加速度”

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数效应

完善创新外商投资法律制度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检验

把春天的期待化成一年的行动

网络文学当与时代同行

建立文物与公众的“超级链接”

“小龙虾学院”为何走红?

书写伟大变革新篇章

今年经济开局为何平稳向好

信用建设,让更多人放心消费

让“城市绿道”不断延伸

为救助者解除后顾之忧

坚定信心,打赢蓝天保卫战

开启品牌强国新征程

严惩破坏生态行为

共同守护数据安全

解好消费信贷的治理方程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互联网客服要坚持服务用户的本位

冰雪世界期待中国故事

健康是可以“管”出来的

开机广告别成“牛皮癣”

老年人跟团游不应高门槛

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将“未成年人节目”纳入法治轨道

“面对面”才能“心贴心”

以规则意识保护知识产权

打造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中国慕课,促进“互联网+教育公平”

通过阅读提升认知能力

呵护孩子的童年时光

让“远程医疗”彰显公平效率

以科学考核激发担当作为

弘扬劳模精神

做好自主招生“加减法”

严格控烟重在社会共治

国企改革,放活也要管好

用户需求就是创新方向

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

数字中国,催动发展蝶变

户外运动,当遵守法纪敬畏自然

加速推动政府投资法治化

新优势,激荡内生增长力量

让租车市场健康发展

新动能,深刻改变产业供给

“大分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新职业,让更多人梦想成真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治理网络医托要综合施策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生力军

新技术,占据创新制高点

落实“最严要求”,守护“舌尖安全”

新制造,让生产更加智能化

汇聚众力打击“套路贷”

新建造,挺起发展的脊梁

斩断偷拍的黑色利益链

从严控烟助力全民健康

强化科技创新的正向激励

蓝天保卫战还得加油干

为传统节日赋予当代表达

引导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

让预付消费更安心

景区可限流,旅游业当升级

5G,打开巨大发展空间

推动装修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个税改革激发消费潜力

推动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

在和平利用外空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把科创板建设好发展好

成本降下来,质量提上去

让全社会充满道德温度

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环保自觉崇尚绿色生活

人工智能为医疗打开更大空间

到边远地区去,到基层一线去

以人工智能赋能“万物互联”

提质扩容促进家政业发展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招生宣介”

为孩子科学筹划“起跑线”

治城市内涝,先治政绩观

给留守儿童更多制度关爱

让新型消费健康成长

补贴“退坡”,创新更要“上坡”

申遗成功是保护发展新起点

走出养生的“保健品误区”

“网红城市”如何“长红”?

义务教育质量关乎孩子成长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护好清水进万家

个人信息需要制度保险箱

让“互联网+教育”健康发展

让每个人从健康中国建设中获益

科创板,激活创新正能量

“加减乘除”消解大班额烦恼

短视频如何实现长发展

校外培训,诚信是“金”

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新闻发布制度建设

引才聚才为科技爬坡添底气

疏堵结合,扫除“挂证”土壤

激活家访的育人效能

让信用成为市场经济“硬通货”

“5A级景区”资质不是铁饭碗

美好生活需要“大健康”

树立正确的用海观念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以健康素养促进“主动健康”

擦亮中医文化瑰宝

来一场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

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

同心绘就山清水秀的美好画卷

精准治理涉企违规收费

让安全监管“道高一丈”

用阅读标注城市文化地图

推动体育产业融入城市经济

互联网医院升级智慧医疗

高质量立法回应民生诉求

依法治理“校闹”,守护校园安宁

房贷改革有利于精准调控

老年护理需向末端延伸

消费新潮流发展新机遇

爱国报国建功立业

时代,在歌声中前进

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人工智能,看趋势也看需求

推动宣传思想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制度阻断因病致贫返贫

更好满足“幼有所育”的期盼

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

体育强国,从开足体育课始

让乡村振兴的“车头”更有力

会员经济,当以诚信为先

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

在线教育,治理须“在线”

看清“AI算命”的“算钱”真面目

赋权减负,激发创新活力

国庆黄金周展现强劲内需

在大历史中感受爱国力量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推动智慧法院建设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警惕“纸螃蟹”的隐性危害

把“蓝色国土”守护好发展好

让“限塑”成为一种自觉

网红经济,诚信方有未来

以全球视野拓宽创新之路

推动企业更好满足大众用药需求

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

高质量立法筑牢治理基石

区块链,换道超车的突破口

让教师更好聚焦主业

夯实营商环境的法治之基

传承好中医药文化瑰宝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减税降费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消费新亮点见证中国大市场

协调联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教授上讲台应成常态

让“防沉迷”要求落地见效

环保精准化避免“一刀切”

医疗美容,“医疗”性质当明确

以创新精神探索“信用修复”

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

遵循规律,让中医药根深叶茂

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用文明指引追星行为

推动“粉丝经济”行稳致远

中西医并重,让古老瑰宝重焕光彩

发挥优势,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网络职业打假,别越界

以诚信建设守护网络家园

走向世界,让“中国处方”造福人类

药价分厘必争,彰显为民情怀

理性看待“明星人设”

加大力度整治货车非法改装

用学术诚信涵养科技创新

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

“网红”备课本传递育人温度

搭建全民学习的广阔空间

教师减负要一抓到底

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用好“三明经验”推动医改

以“好差评”优化政务服务

不断激发民营企业新活力

最美退役军人,美在永葆本色

描绘时代的“大江大河”

保障正常福利也是担当

一张清单一大步

保健品,别随便“忽悠”成药

拒绝假流量,锻造好品质

中国影视行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催生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经典作品,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量影视从业者也从中受益。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收视率数据中的水分问题。

一段时间里,一些播出机构甚至在购剧合同中,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诱导制作机构去买收视率。数据造假,花招迭出,渐成顽疾之一。有的电影院,凌晨竟是票房最高时段;某网剧点击量高达几百亿,远超全球人口总数;几部同时段播放的电视剧,共同标榜自己收视率第一。

类似造假顽疾久治不愈,在于整个造假的链条中,都有人获益:明星可以凭此提升个人商业价值;播出制作方能够以此吸引广告商;投资公司可以借此吹大资本泡沫。而这种造假行为,对整个文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它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作品优劣失去公允的标准与评判,制作方无法沉潜创作,反而急功近利高价争抢流量明星,挤压制作成本,伤害艺术品质,使劣币驱逐良币,破坏文艺创作的健康生态。

事实上,影视数据造假阻碍行业发展已是共识,打假成为共同呼声。业内众多人士都曾公开发声抵制,有的还在全国两会形成相关提案;有的视频网站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告别唯流量论。国家在制度措施和法律层面也都在亮剑。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布,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该系统可以反映影视节目、各个时段的收视情况,被看做未来的官方收视率。让收视数据成为公共数据,此举被视为根治影视数据造假的重要一步。2017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剑指偷票房。2018年8月,国内首起因在视频网站刷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在上海宣判,被告刷量公司等被判赔偿50万元并公开道歉。打击电视剧收视率造假正形成合力,产生刚性约束效果。

成熟的市场,不但有高水准的创作者,也有高素质的观众。近一段时间,流量脱水”“流量退潮成为影视行业的热门词语,所谓流量明星+大IP的爆款公式已非百试百灵。很多观众不再单纯为明星、内容甚至话题买单,他们更加看重作品的品质。《大江大河》《红海行动》等影视作品叫座又叫好,也启示我们,影视作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才能为观众所喜爱。

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才是影视创作的不二法则。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反腐力度不会减,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会变,全面从严治党尺度不会松

反腐败需要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要以变治变,跑在腐败手法翻新的前面,把广谱抗菌靶向治疗普遍清理重点打击结合起来

保持强高压削减存量,拿出新招数有效遏制增量

一段时间里有人认为,打虎”“拍蝇已经搞得差不多了,该歇一歇、缓一缓了。但回顾过去一年反腐成绩单可以发现,正风反腐的力度不减。新年伊始,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先后有70余名中管干部被立案审查调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表明,反腐力度不会减,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会变,全面从严治党尺度不会松。实践充分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才能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

综观被通报落马的中管干部,80%以上都违反了政治纪律,76%违反组织纪律,76%以上都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利益输送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几乎无一例外都踩了中央八项规定的红线……其中有不收敛、不收手的共同特点,但腐败表现快速变形、手法不断翻新是其显著特征。比如湖南省政协原副秘书长陈三新,只收靠得住的人送的钱物,把收受的钱财存入他人账户代管,把他人所送车辆登记在别人名下……但事实一再证明,贪腐者无论心怀何种侥幸,不管手段如何高明,最终只能是自欺欺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魔高一尺必须道高一丈。反腐败既需要铁一样信念、钢一样决心,也需要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不能用一种战法、一个套路被动应对,而要以变治变,跑在腐败手法翻新的前面。党的十八大以来,赢得反腐败斗争主动权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研究腐败变化新动向,把广谱抗菌靶向治疗普遍清理重点打击结合起来,保持强高压削减存量,拿出新招数有效遏制增量。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对出现轻微的苗头性问题的干部以咬耳扯袖、谈话函询形式为主;对那些迷途知返、投案自首、配合审查调查、真诚认错悔错的干部,依规依纪依法给予出路,体现宽严相济的政策,一年来相继有艾文礼、王铁等多名干部主动投案自首,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连锁反应。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正风反腐也永远在路上。从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到加强思想建党、锤炼党员干部道德修养;从监察法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监察范围,到《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确保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反腐败体制机制在不断创新。相信将字长期坚持下去,驰而不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滋生蔓延。

不久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与《咬文嚼字》编辑部联合发布2018年度十大反腐热词,居首的就是压倒性胜利。从压倒性态势压倒性胜利,关键表述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反腐败斗争成果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势头喜人,更要保持战略定力,排除错误思想干扰,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发展,努力夺取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激活政务新媒体激发治理新能量

近年来,移动政务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但信息发布不严谨、互动服务不实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从微博、微信到短视频,新媒体平台不断翻新,平台上的政务服务却不尽如人意。如何促进政务服务新媒体有机融合,更多释放政务新媒体的新能量?

国办日前出台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给出了答案。到2022年,建成以中国政府网政务新媒体为龙头,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形成全国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这项迄今为止最具体的政务新媒体专项指导文件,明确了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也为指尖上的政务服务怎么发展的问题明确定调。

推动政务新媒体健康发展,前提是规范。政府移动政务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需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山寨应用真假难辨,在应用市场搜索某地政务,不少假冒应用赫然在列;不互动无服务情况普遍,某地政务客户端被吐槽登录容易闪退、办事栏成摆设;一些政务APP和移动版网站更新不及时,文字图片链接不可用。类似问题,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亟待在实践中加以规范。

当然,规范发展不等于千篇一律。换言之,既要达到统一服务标准,也要具备各自服务特色,以创新发展推动政务服务和治理理念的升级。比如,进入更多新媒体平台,除微博、微信标配,抖音等网民集聚的新平台也可成为政务服务载体;探索政民互动新方式,杜绝答非所问、空洞说教、生硬冷漠的反馈,主动设置话题、策划活动吸引关注;善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研判社情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服务……从吸引公众参与互动,到进一步关注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创新发展可以成为治理模式的新助力。

政务新媒体初衷是便民服务,要实现前台多样还需后台联通,融合发展是实现服务质的突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诸如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等举措相继推开,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在网上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如何变重复注册为一次认证,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如何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成为治理自觉?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分散建设问题,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即是融合发展之义。政务新媒体亟待在机制层面实现自我整合,让各方需求得到更为细化的满足与更加长久的保障。

规范、创新、融合的发展要求,层层递进,相互交织,反映着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认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迭与服务理念的升级,唯有坚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政务新媒体才能提供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从而为治理升级激发更多新能量。

学习强国激发学习力量

学习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打造出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

较之快速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学习的高性价比更为凸显

思想田野里的每一寸躬耕,总能在实践中寻得收获

自学专业知识,读书30本”“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发表至少一篇专业论文,工作研究两不误”……迎着新一年的阳光,许多网友晒出自己的愿望清单,学习、读书当仁不让占据主角。崇尚学习、加强学习,为2019年铺陈下特别的奋斗底色。

元旦这一天,许多党员干部欣喜地发现,一个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正式上线。登录细览,学习强国不仅开设了新思想”“十九大时间这样的重磅栏目,也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等强国号提供的原创优质内容。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让学习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打造出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正如一位学习强国使用者所说的,大家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努力奔跑、奋斗追梦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对共产党人而言,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才谈得上拥有看家本领。新年改版后的《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就指出,如果守着我们对过去中国实际的认识不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就难以前进。无论驾驭复杂局面,还是开辟发展新境,辩证思维能力不可或缺,思想与时俱进必不可少。惟有强化学习、打磨理论思维,才能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更好指导实践、推动事业发展。这正是我们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的重要意义所在。

学习之于信仰和才干,犹如运动之于健康体魄,持之以恒、行之愈远愈受益。在手机端上,学习强国支持创建学习组织,设有学习积分”“在线答题”“日程提醒等管理和激励机制。让学习变得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更多样、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从这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学习强国一经上线便受到党员干部追捧。利用领先的技术、打造最好的平台、提供最优的服务,学习强国本身就犹如一个生动提醒:主动变革、创新学习,永远是掌握时代主动的关键。较之快速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学习的高性价比更为凸显。让学习的航道更加宽阔,未来会有更多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勉励领导干部,要有知识不足、本领不足、能力不足的紧迫感,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就可能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就容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无所适从。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是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必然选择。善于挤出时间学习,持之以恒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方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抵达人生与事业的诗和远方

思想田野里的每一寸躬耕,总能在实践中寻得收获。新一年,从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到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再到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学习和实践中找思路、想办法都是一条重要方法论。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通过学习增进理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涵养理想信念,更是一种先进性的体现。

崇尚学习、改造学习、强化学习,推动全党大学习,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我们就能掌握历史的主动,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春节,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

春节文化作为一个共同的纽带,不仅把相互熟悉的家人联系在一起,更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每个家庭的团圆,构成了国家的团结;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国家的力量

刚刚过去的春节,反向春运的现象引发关注。很多在城市的奋斗者、年轻人,不再跟随人潮从城市回到老家,而是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在工作的城市实现阖家团圆,成为春节文化的新变化。

类似变化,不胜枚举。天开新气象,看万古江山,七十青春腾远志;龙驭大潮流,携五洲朋友,九重泰运壮中华。这是新年前挂在南京明城墙上的一副对联,明城墙与书法、楹联完美融合。北京故宫举行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数百件(套)文物再现清代宫廷过年习俗;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开启百福图长廊,1个福字对应1个职业,寄托对劳动者的新春祝福……喜庆年味,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耳目一新的佳节氛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切都在变,春节习俗自然不例外。比如,过年方式在变,从父母在,不远游变为父母在,一同游,全家出境游今天已觉不新鲜;新年礼物在变,从土特产、保健品、衣服鞋帽的老三样,变为数码产品、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的新三样;传送方式也在变,原来是大包小包背回家,现在是动动手指网上购物,人没到家,货已先发。一些长辈连压岁钱的发放方式也出现了变化,不再准备新钱,而是直接通过移动支付给晚辈发红包。春节期间,禁放爆竹的城市越来越多,清新空气正在回归,过一个安全清爽的春节不再是奢侈梦想。春节文化的这些变化,折射出人们节节攀升的生活水平,映照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的习俗。一位作家曾撰文:除夕之夜,院里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如今,在很多地方,踩岁、辞岁、压岁仍极有生命力。冰心回忆童年过春节时也说到,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黏,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这样的习俗描写,让人读来莞尔,很多地方今天仍然这么做。这些流传千百年的春节习俗,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褪色,恰恰因其绵延久远而独具一种文化的魅力。

谈及年文化,一位作家有过这样的判断,由故土、血缘、乡情汇集而成的巨大磁场,遍布大地山川每个城市和村庄。让这磁场产生效力与魅力的,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诚如斯言,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一到春节,就总是想到家庭团圆,就总是想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想到大家聚在一起的温暖和力量。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我们体会到时间的流动;从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中,我们品出了砥砺与畅想。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文化作为一个共同的纽带,不仅把相互熟悉的家人联系在一起,更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道出了春节文化的内核。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无论习俗怎么变化,我们对团圆的向往都不会变;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们对国泰民安的盼望都不会减。每个家庭的团圆,构成了国家的团结;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国家的力量。

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在流动的时代感受团圆的温暖和力量,在变化的时间里感悟不变的文化基因,我们更有动力创造美好生活,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让我们的国家兴旺发达。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1日05版)

(责编:冯粒、王倩)

《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

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

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闪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电影颇具观赏性。

然而,在小说原著中,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过木星时的几小段文字而已。这样一部小说,也给了中国科幻一个宏阔的背景。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其间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故事,更是一个能够不断拓展想象力边界的舞台。《星球大战》已经拍了10部,《异形》系列也已经有8部,从这个角度看,《流浪地球》开启的,也可能将是一个新的电影世界。

而在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从《战狼》到《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

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而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其中上海、北京两地的比例超过20%。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科幻文艺创作,既有改革开放40年科技巨大进步这一巨人的肩膀,又有着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这一深厚的土壤,中国的科幻人、电影人有能力也有责任抓住机遇,为世界的科幻文艺创作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中国故事,拓展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都还有一些差距。但一部电影能成为公共话题、激发公共讨论,也意味着这部影片有讨论的价值,更意味着观众对中国科幻有着进一步的期待。对于观众而言,对电影的评价,或许可以少一些哗众取宠、意气之争,多一些中肯建议、理性之言。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棒杀也不捧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指出电影甚至原著的不足,也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力跟着小说、跟着电影一起激荡,迎接中国科幻真正的春天。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05版)

(责编:袁勃、王倩)

药品降价和保质并非不可兼得

带量采购推动完善药品的价格发现机制,在政府主导下,以市场手段倒逼合理药价现形

前不久,11个城市试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结果公布,25个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2%,最高降幅达到96%,其中两家外资原研药价格大跳水,出现专利悬崖。这说明,带量采购作为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重大改革,正在取得积极成效,让人民群众以更低廉的价格用上更高质量的药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入围药品均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原研药。这些药品既降了价又保了质,在中国药品招采中一直被诟病的跷跷板问题,通过改革得以平衡,着实让老百姓获得感倍增。可见,降价和保质并非不可兼得。

合理的药价在世界各国往往含有兼顾价格、质量的含义,在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居民买得起、企业有利润、医保可承受是各国药品博弈定价的通用法则。但从供给侧来看,长期以来,我国药品生产厂家多达4000多家,流通环节多,药品集中采购制度也只招到一个天花板价,并且越招越高。药品有价值的成本部分占比较低,患者到手价高达出厂价的十倍甚至百倍,水分很大。由于竞争激烈,大量药品靠回扣带金销售,不是靠药品质量赢得市场。国外专利期内的原研药价格高昂,即使过了专利期,其价格依然受到高质理应高价超国民保护,国外司空见惯的专利悬崖在我国迟迟未现。这些状况需要改变。

实行带量采购,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让老百姓用上好药、治得好病。以往的药品招标,只招标价格,而没有数量,带量采购则在招标的时候就承诺药品的销量,带量采购,以量换价。通过设定质量标准和采购数量,既可以促进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公平竞争,推动药品行业转型升级,又可以通过量价挂钩、及时回款规范流通秩序、净化行业生态。可以说,带量采购就是充分运用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在政府主导下,以市场手段倒逼合理药价现形

说到底,带量采购推动完善药品的价格发现机制。此次带量采购的一个有利条件是,我国已经启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仿制药质量向原研药看齐。在同质等效的条件下,以买方强大的市场购买力,换取企业更低的价格,这便是带量集中采购的优势,也是国际通行带量采购办法的本义。在竞标之前,招采部门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和原研药分类分组,区分充分竞争、非充分竞争品种,采集市场价格信息、同品种竞争情况、周边国家和地区价格信息等,提出降幅建议。信息充分,加重了买方砝码;再加上跨省联合采购、一致性评价两条硬杠杠,又使药企不能再在省份之间挑三拣四,原研药和同质仿制药同台竞争,历史性地刷新了我国药品招采的定义,价格终被降了下来。

当然,对竞争充分的仿制药、专利创新药、生产厂家少的药品,需要区别对待,制定不一样的市场议价策略。此次国家试点是对用量较大的药品集中采购议价。采购也只是刚刚开始,供应、使用、全过程监管等环节还需要诸多配套措施。带量采购开了一个好头,相信其他配套改革将会持续跟进,用改革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4日05版)

(责编:袁勃、王倩)

对症下药,破解入园难

面对学前教育长期投入不足、问题千头万绪、新老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要谨防按下葫芦起了瓢,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而应当学会弹钢琴

春节假期刚过,不少幼儿园迎来新的学期。提及学前教育,人们的脑海中似乎总有些刻板印象:底子薄、欠账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入园难”“入园贵。如何补齐学前教育的短板、为更多家庭排除烦恼,是很多人的现实关切。

生活中,有关幼儿园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前不久,个别民办园不顾除收取保育教育费、住宿费及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代办服务性收费外,不得再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任何费用的相关规定,以服装和被褥费”“占位费”“兴趣班”“培训费等理由乱收费,引发社会关注。当前学前教育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次问题:普惠性资源仍相对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仍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仍相对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仍不够健全,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

仔细推究,长期以来的数量不足、师资不足、投入不足,是造成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在这种背景下,一边是上好园的诉求,一边是入园难”“入园贵的现实,增加了许多家长的焦虑感。与此同时,重教育轻保育、不尊重教育规律等现象,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数量不足和质量不佳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更加凸显了学前教育之困。如何开出精准药方,加快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实现幼有所育,已成为解民生之忧、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课题。

破除顽疾,关键在于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特别是面对学前教育长期投入不足、问题千头万绪、新老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更要谨防按下葫芦起了瓢,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而应当学会弹钢琴,做好统筹兼顾,照顾到方方面面。

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增强系统思维,做到硬件软件齐看重,标本兼治补短板,疏堵结合防问题。比如,一只手抓住学前教育资金、设施等硬件投入,另一只手也要抓住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理念等软件的提升;既要强化治标,健全监管机制、推进分类管理,也要注重治本,拓展公办资源、提升幼教师资社会和经济地位、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一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办园,一边必须坚决遏制过度逐利行为,促进学前教育回归育人本位。在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只有真正做到统筹兼顾,才能在促发展的同时有效避免新问题与新矛盾。

可喜的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随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第一个面向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印发,随着《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的下发……统筹兼顾、立体施治的思路愈加明确,各地也纷纷推出落实举措。这些,抓住了治理学前教育难题的牛鼻子,也扣紧了百姓关切,为从根本上破解入园难”“入园贵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人说,学前教育是教育之根。根强,方能苗壮。多措并举、加强落实,尽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奏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动人乐章,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就会更健康、更稳固,更好满足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5日05版)

(责编:袁勃、王倩)

让担当任事的干部脱颖而出

能否发现和使用好李云龙式干部,是一个地方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重用干事创业的好干部,是推动改革攻坚克难、发展爬坡过坎的客观需要

为勇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需要给他们打开一定的容错空间

节后第一周,不少省份相继召开会议,布置工作、鼓舞士气,争取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比如,上海市就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作出总体安排,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在节后首日就进入战斗状态。而山东省在开年第一个工作日的工作动员大会上,强调大胆使用李云龙式干部,引发众多关注。

雷厉风行、直来直去、敢于碰硬、能打胜仗,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给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李云龙式干部的特点也非常鲜明。一方面,他们往往勇于临危受命、善于出奇制胜。另一方面,由于个性鲜明,容易得罪人,也被有些人认为不灵活”“不成熟,干事创业的整体氛围因之偏向保守。也正因此,能否发现和使用好李云龙式干部,不仅关系到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也是一个地方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2019年的各项工作,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重用干事创业的好干部,是推动改革攻坚克难、发展爬坡过坎的客观需要。以山东为例,新旧动能转换的任务严峻而紧迫。去年,中央第七巡视组向山东省委反馈巡视情况时,就指出部分干部精神不振,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要想改革发展不掉队,首要的就是干部思想和能力不掉队。激励李云龙式干部闯新路、开新局,融开担当任事的一江春水,可谓正当其时。

闻鼙鼓而思良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进入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阶段,改革没有先例可循,发展没有老路可走,尤须激发愈难愈上、愈险愈进的精气神,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这也是发现人才、培养干部的必由之路。去年1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同时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可以说,为创新者开道,为实干者兜底,让李云龙式干部轻装前进,将释放出讲实干、重担当的重要信号。如果李云龙式干部能获得施展才智、建功立业的舞台,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势必能激励更多干部投身谋发展抓改革的最前线。

鼓励干部担当作为,需要一定的容错空间。有些时候,正因为担当任事、冲在前面,出错摔跤的可能性必然增加,遇到泛化问责容易被误伤,遇到唯票取人容易被埋没。古人有言: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颣。对待人才不能求全责备,使用干部同样需要扬长避短。为勇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需要给他们打开一定的容错空间,此举不仅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方式,对整个政治生态也是一种激励带动。在选人用人导向上突出以事择人的标准,真正做到谁最能胜任工作就选谁、谁最能干好事业就用谁。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新春伊始,各地鼓舞改革士气、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改革创新。在努力奔跑中,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改革发展定能所向披靡、前程远大。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8日05版)

(责编:冯粒、王倩)

消费扶贫,在共赢中谋长远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

找到消费扶贫的利益连接点,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

消费扶贫人人皆可为,应该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使之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发现餐桌上出现了新菜”——来自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春节的消费大潮中,消费扶贫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新疆的大枣、河南的野生猕猴桃、湖北的丹江水产……吃上贫困地区的优质特产,既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更能为贫困群众带来增收效应,消费扶贫可谓一举两得。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我国近14亿人口,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中国人一年吃掉70亿只鸡,有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消费市场规模之大,为消费扶贫拓展了空间。往深层看,不同于简单地给钱给物和解决眼前问题,消费扶贫更能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正因如此,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实施消费扶贫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我国创造反贫困奇迹的一大秘诀。消费扶贫,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当然也要发挥这一优势。比如说,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既可以满足单位或个人的消费需求,也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也要看到,消费扶贫本质上是一种你卖我买的商品交换行为。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唯有买卖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消费扶贫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把消费潜力变成脱贫动力。要实现双赢,就要找到双方的利益连接点,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

让产品获得可销售的渠道,需要政府部门在贫困地区和消费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这就需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让贫困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比如说,打通供应链条,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整合产地物流设施资源,可以降低贫困地区产品的物流成本;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的能力,就能更好促进电商+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形成……打通流通梗阻、提升流通效率,才能真正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为消费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市场基础。

让消费获得可保证的品质,需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供给侧改革。外界的助推可能会引起一时的消费,但要形成持续的消费效应,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换句话说,特色农产品要追求规模和数量,更要追求品位和质量。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对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用制度为特色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保驾护航;对企业和贫困群众而言,更应坚持诚信原则、品质为先,让特色产品绿色安全,让乡村旅游远离宰客等乱象,推动树立良好口碑、形成长期效应。

换个视角来看,消费扶贫为每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提供了一个机会。贫困地区往往比较偏远,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消费参与到扶贫的过程中。消费扶贫是一个人人皆可为的事情,接下来,应该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使之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这样,就能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9日05版)

(责编:冯粒、袁勃)

稳中向好,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2018年,中国经济迎难而上,交出一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成绩单,展现了强大的韧劲和深厚的潜力。2019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今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把握大趋势、分析新形势,从而更好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抓住并用好时代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新机遇。

——编者

正确研判中国经济,需要具有辩证眼光和战略定力

中国经济有信心应对短期波动,也有能力进行深度调整,取得长远发展的光明前景

春节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关口。数字的背后,是购物商场的熙熙攘攘,是各大电商的春节不打烊,是《流浪地球》引发的观影热潮,是三四线城市消费能力的逆袭赶超……中国既是世界大工厂,也是世界大市场。红红火火既是节日氛围,更显现出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

传统佳节的消费井喷,为观察中国经济打开了一扇窗口。2018年,中国经济逆流而上、滚石上山,交出了一份提气的成绩单。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8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保持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经济增速、就业情况、物价指数、工业利润等主要宏观指标处在合理区间。逆势上扬的数据,折射出稳中有进的态势,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这正是应对外部冲击和风险挑战的稳定器。

对一个规模巨大、变量众多的经济体来说,出现短期波动是常态。需要看到,今年我国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更要看到,把握长期大势才能准确认识当前形势,如果目光只盯着短期,就容易被短期指标波动牵着鼻子走。实际上,只要经济增速处在合理区间,能够确保就业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就不必纠结于增长速度的一时变化。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在90万亿元基础上的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更高,更多依靠内需拉动,真正做到了挤干水分、量质并重。

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一阵风也许能在一个小池塘掀起巨浪,但只会让一个大海稍微波动几下,又恢复到它自身的节奏。这说明,正确研判中国经济,需要具有辩证眼光和战略定力,坚持从世界看中国、从全局看局部、从未来看当下,才能真正把握规律、增强信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是结构调整阵痛的表现,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深层问题。长期来看,一旦历经阵痛调整好了,就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接近9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外资的持续流入以实际行动说明,中国经济有信心应对短期波动,也有能力进行深度调整,迈向长远发展的光明前程。

2019年伊始,国际观察家作出判断,中国成为全球企业投资和成长的理想国家”“中国就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市场。从长期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虽然遇到逆流,但求合作、谋发展仍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扩大开放带来新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本,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出了1900多个改革方案,简政放权、负面清单、减税降费等政策连续出台,深化改革带来新机遇……外媒也承认,中国政府展现出提振经济的应变能力。党的坚强领导是最大制度优势,确保国家具有超强整合能力、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这是中国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压舱石,也是中国赢得更长远未来的关键。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就可以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大政方针,不为局部的、眼前的问题所困,不为各种杂音、噪音所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高质量发展之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0日05版)

(责编:冯粒、王倩)

在触摸传统中延续文脉

博物馆热的背后,更是传统文化从社会到个体层面的回归,反映人们返本开新的文化心理

日前,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引发关注,这是故宫首次接受公众预约的夜间开放活动。活动不仅向人们展示传统习俗的韵味,还邀请劳动模范、北京榜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共同参与,营造出共庆佳节的浓厚氛围。

由正月十五的灯会向前回溯,逛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的新年俗。刚刚过去的春节,人们在故宫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文物展览,感受古代皇家过年的气氛;逛逛老字号,在吃喝玩乐中辞旧迎新;观看复原的天灯、万寿灯,想象康乾盛世的景况。春节7天长假,故宫博物院每天的8万张门票一抢而空,国家博物馆初二到初五连续4天现场观众突破6.5万人次,陕西省300多家文化馆、博物馆新推出79个丰富多彩的主题展览,共有1196万人次参观,游客量同比增长11%……人来人往的博物馆,成为春节前后的另一道风景。

有人说,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做了什么。今年,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的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来自山东、北京、江苏、安徽等10个省市150家老字号企业参展,人们品尝别具风味的传统小吃和特色美食,观赏地方特色的匠心产品和独特技艺,了解底蕴深厚的老字号文化。正月十五月圆之夜,故宫博物院发出传统文化的邀约,人们可以登城墙、看灯会。事实证明,中国的博物馆正在与时俱进中加强创新、走近公众,可以办成国际一流水平,成为国家文化的金色名片。

衡量博物馆的标准,不仅在于其馆藏的丰富,还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博物馆融合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浸润当代生活,也成为趋势。历史文物并不只是历史的沉淀、岁月的陈酿,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与人们的生活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博物馆善用优质文化资源,以丰富的活动接续传统,就是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人们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博物馆热的背后,更是传统文化从社会到个体层面的回归,反映人们返本开新的文化心理。喜看三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万家灯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春节、元宵节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凝聚了我们祖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蕴藏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智慧。通过逛博物馆,人们纪念传统节日、触碰传统文化、感受流淌的文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在汲古纳今中有了更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博物馆,人们感受传统脉搏,看到未来的方向。可喜的是,未来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活化传统,让传统文化照进更多人的内心。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0日05版)

(责编:冯粒、王倩)

好政策为广袤田野添春意

眼下,春耕大忙正由南向北次第展开。在雨水已过、万物萌动的春意中,亿万农民又收到大礼。日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的第十六个年头。此次,硬任务成为这份重要文件的关键词。

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把握这一关键时期,今年一号文件列出一系列硬任务。其中,脱贫攻坚位列首位,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在粮食安全方面,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定,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等,在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也都明确了许多实打实的任务。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连续15年丰收。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三农持续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与此前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扎扎实实落实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隐忧仍然存在。就粮食生产而言,灾害频发拉低粮食单产,结构调整带来部分粮食品种播种面积下降,国际油价波动等因素,有可能增加难以预测的挑战。在三农其他领域,同样有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化解风险、解决难题,离不开完善的预案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推进。今年的一号文件就是一份清晰的任务书,明确提出三农领域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顺利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

不打折扣地完成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硬任务,必须付出扎实的努力。一方面,清单中的多项任务涉及农村民生,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有助于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稳定器的功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而完成这些任务,离不开集中的政策供给,关键是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落到实处。各项任务逐一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通过深化相关机制改革解决遇到的问题,破除制约因素,乡村发展才能充满活力。这同时也离不开可靠的人才支撑,既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也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因为农民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力量。

无论是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还是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都要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因地制宜、科学推进。以有力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就能让一号文件带来的春意,给广袤田野增添新的生机。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1日08版)

(责编:冯粒、袁勃)

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每当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刻,我们党总能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积弊,为经济发展释放制度红利,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现在推进改革,不仅注重顶层设计,更注重建立改革落实的传导机制,使得宏观层面释放的制度红利、政策红利可以转化为微观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近日,科创板征求意见稿细则出炉,允许同股不同权、五套差异化上市标准等规定,被认为是改革对科创企业的巨大制度包容。科创板如何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如何展现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经济的能力?人们对科创板的期待,也是对深化改革的期待,希望通过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犹记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在全国先行一步,邓小平同志说,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一系列体制机制变革由此开始,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摆脱姓资姓社的桎梏,为市场经济发育创造土壤;建立经济特区,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从双轨制价格闯关,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每当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刻,我们党总能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积弊,为经济发展释放制度红利,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注重用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发展,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理思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出了1900多个改革方案,在增加体制机制活力的同时,为我国发展打开了新空间、提供了新动力。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断厘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负面清单逐步建立,市场准入范围越来越大、新增市场主体越来越多;雄安新区规划发布、京津冀一体化格局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升格为国家战略,一系列纵横当有凌云笔的改革整合区域发展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支点的改革杠杆,依然持续、强劲而有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固然会伴随外部压力和内部阵痛,但就像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历的那样,每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总可以通过深化改革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今天,当120家中国企业已跻身世界500强,当阿里、腾讯等企业已成世界互联网企业的佼佼者,我们有理由坚信:通过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是发展之所需,是繁荣之所系,也是信心之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的决心牢不可破。过去这一年,坚持以破、立、降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供给结构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通过完善处置僵尸企业的制度体系,一大批散乱污企业出清,工业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找到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支点,通过解决结构性的矛盾,可以更好地应对周期性的问题;通过把握长期大势,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形势。

当然,现在推进改革,不仅注重顶层设计,更注重建立改革落实的传导机制,使得宏观层面释放的制度红利、政策红利可以转化为微观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去年底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目的就是要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拆除各色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到力度空前的减税,财政、税收、金融领域已经推出堪称史上最大的政策包,只要这些措施能不打折扣落实,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力与创造潜力将会进一步迸发。

前些天,工信部称5G商用终端有望今年年中面世。这也让人感慨:从2G、3G到4G、5G,我们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恰似今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螺旋上升的缩影。如果说5G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那么改革则将一如既往成为承载中国不断向前迈进的基石。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制度红利,中国经济必定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1日08版)

(责编:冯粒、袁勃)

创新驱动,以新旧转换推动优化升级

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当加快速度变为加快转型,当扩张规模变为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日前,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以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了嫦娥四号着陆区域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天河基地”“织女”“河鼓等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称,在月球背面刻下中国印记,也再次展示出中国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2018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权威机构推出的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上,中国排名第十七,也是进入前20名的唯一发展中国家。相关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在优先研发和创新发展的公共政策的指引下,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变化的阶段。”“天眼探空,蛟龙探海,嫦娥探月……英国广播公司这样总结中国的创新:中国有决心不让任何东西成为拦路虎。不仅如此,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创新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不仅从容面对前后围堵的双重挤压,顶住了三期叠加的下行压力,也取得一份又一份骄人成绩单。不仅如此,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性产品、以5G为代表的创新性互联网技术、以新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产业……今天,创新性产品和创新性技术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强大动力。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一个重要原因也正是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

今天,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当加快速度变为加快转型,当扩张规模变为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外媒也注意到,只担忧中国经济的减速、看不见中国在创新上表现出的巨大潜力,恐怕是很危险的。这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2018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2.2%,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7%,比第二产业高23.6个百分点;这也体现在发展效率的不断提升,2018年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成长,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7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这些数据背后,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市场主体,是每天都在蓬勃生长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历史上每一轮科技革命都能重塑世界经济格局,而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为中国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的全部工业门类,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世界,具有产业规模效应和创新成果转化效应;中国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并持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可以用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本,受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多,研发人员规模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大脑。今天,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

就在这段时间,有外媒统计,去年人工智能投资的大约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让中国如此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不仅是投资的大幅增长和高等教育标准的大幅提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地方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也大得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经济结构,让中国经济巨轮拥有不竭的磅礴动力。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05版)

(责编:冯粒、袁勃)

为民营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民营企业不断迎来利好消息。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目前,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据不完全统计,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只占25%,金融支持力度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严重不匹配。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并强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老大难问题,此次的《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实施差别化货币信贷支持,让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完善普惠金融政策有了政策准星;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打开了民营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的通道;贷款审批不得设置歧视性要求,使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扎实推进,瞄准了消除针对民营企业隐性壁垒的要害,等等。形象地说,《意见》是一份让金融更好服务民营企业的说明书,也是一张催促金融机构转变角色的时间表。接下来,针对困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从认识、环境、机制等因素入手,积极推动改革。

切实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需要更主动的变革。以平台建设为例,目前,信息化的信用体系一定程度上不健全、不畅通,金融机构有必要主动引进信用产品,发挥债券市场的定价作用,同时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先行做好民营企业的增信服务。针对落后产能、僵尸企业过多挤占信贷资源,金融机构有必要对标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趋势,腾笼换鸟,将信贷资源更多导向民营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金融机构有必要清理不合规、不合理收费项目,防止权力渗透;民营企业融资与金融风控之间的平衡点不好把握,有必要打通银、险、信用评估等内部机制,推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等。

在机制方面,需要下大力气改变机制运行惯性。比如,过去一些金融机构把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简单等同于信用收缩,对民营企业不分情况,采取一刀切的限贷、收贷、断贷措施,挫伤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对此多有反映。同时,强化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也不能一刀切、一哄而上、一阵风,一企一策、因事施策,民营企业才能得到实惠,稳定预期。此外,还需防范权力信贷、人情信贷卷土重来。要看到,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不是短期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而是要补齐短板,使金融服务民企优质化、长效化。这一目标最终要靠金融机构之间发挥协同效应,金融服务和自身改革发挥协同效应,新理念与新信息技术发挥协同效应才能达成。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以问题为导向,从能做的事做起,能改的事改起,金融服务就能激荡一池春水,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推动国民经济继续稳步前行。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2日05版)

(责编:冯粒、袁勃)

消费升级,以蓬勃内需推动长期增长

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可靠的动力,不仅凸显了中国经济指标和内在结构的积极变化,也成为中国经济品质改变和颜值提升的生动缩影

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形成了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而且形成了更加追求创新和变化、更加偏好新产品和新体验的消费文化

观察中国经济,消费是个至关重要的窗口。春节黄金周,新兴消费亮点纷呈:休闲旅游、观影观展等体验式消费表现突出,绿色食品、智能家电等标注更高消费品质,三、四线城市年货消费增速超过一、二线城市……春节消费在数量基础上更注重高品质,在存量基础上更有新增量,折射出中国经济蓬勃的内需潜力。

春节黄金周的消费亮点,契合了人们的微观感受,也映照着中国整体的消费情况。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规模逐步扩大、水平稳步提高、结构不断改善、升级态势持续,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可靠的动力,不仅凸显了中国经济指标和内在结构的积极变化,也成为中国经济品质改变和颜值提升的生动缩影。

数据背后,消费升级的精彩故事每天都在人们身边上演:吃年夜大餐,不必亲自下厨,动动手指就能预约厨师上门定制;看院线大片,无需排队买票,手机订票还能选座位;到景区旅游,不再走马观花,扫二维码就能收听景点介绍。在历年的双11电商促销活动中,也有这样一个对比:2009年,最受欢迎的家用电器是电热水壶和电热毯,到了2017年,人们最喜欢的家用电器变成了净水器和扫地机器人。一位归国的留学生感叹:短短几年,连校门口的煎饼摊都用上了移动支付,这样的速度恐怕只能在供给日新月异、需求持续迸发的中国市场才能实现。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兴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消费需求逐步由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向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升级。消费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作用大,关注度也高,消费数据的波动总会引发很多关注。关于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有所下滑,就有不少讨论,关键是如何形成正确的认识。实事求是地说,去年我国消费市场发展面临一定压力,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滑,主要体现的是消费结构优化中实物消费占比下降、增速回落的发展规律。去年,我国服务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已经达到49.5%,这半壁江山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并没有体现。正如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所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统计实物消费,消费预计仍将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主要增长点在服务消费

从多个维度看,我国消费市场今后潜力更大。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消费力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的最可靠保障。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新产品、新服务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在国内某景区,自动定位、自动播报的电子导游解说服务,每天能卖出几万份。一个细节说明,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形成了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而且形成了更加追求创新和变化、更加偏好新产品和新体验的消费文化。近14亿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将会释放源源不断的消费潜力,足以支撑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有利条件很多,努力空间也很大。产品质量还有提升空间,新兴消费还需发展壮大,消费环境还能继续改善,消费能力还要持续提升……踏踏实实化解这些难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亿万中国消费者的潜力就能汇小溪成大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更强动力。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5日05版)

(责编:马昌、王倩)

教育思维管好校园手机

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小手机引出大课题

如何更好地兴利除弊,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进行柔性引导

新学期即将开始,然而刚刚过去的假期,却让不少沉迷手机和电脑的孩子尝到了苦头。据报道,儿童成为春节后医院眼科的就诊主力,某三甲医院眼科就诊人群中,超65%为儿童,原因多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的用眼过度。在这一背景下,要不要在校园禁用手机,再次引发讨论。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青少年近视率的居高不下,使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是全面封禁还是合理引导,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理?围绕权利与秩序、规定与情理、被动或自觉,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在国际上,尽管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进行立法尝试,但并未完全达成共识。是因势利导还是一禁了之,成为考验学校和教师理念与智慧的考题。

应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其利,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教、学、评、测等环节均可基于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及时完成,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其弊,也清晰可见。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园里的低头族,分散了注意力、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视力和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正是因为看到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另一面,去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山东等地也出台相关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种种举措,都是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所做的努力。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兴利除弊,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进行柔性引导。

一方面,学校和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使用规范等,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使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与教学反馈,主动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中回来。另一方面,家长应身体力行,既要做合理、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不缺位,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同时,广大APP开发者和互联网平台也要以最大的责任心提供优质内容,让学习软件与程序更有趣、更有益。

教育之难,难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教育的维度来思考校园中的智能手机问题,需要在局部禁止的基础上,多些关怀的温度和智慧的力量,让未来一代在拥抱未来智能化数字世界的同时,也能拥有明亮的双眼和美好的心灵。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5日05版)

(责编:马昌、王倩)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仅在理念上举起维护世界多边机制和自由贸易体系的大旗,更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很多家庭有了新的节日打开方式。一边是,泰国大米、阿根廷牛排、法国葡萄酒等全球美味越来越多地飞入寻常百姓家,登上普通家庭的年夜饭餐桌,人们坐在家里就能品尝世界风味;另一边则是,出国过年成为新时尚,在国外看舞龙舞狮、逛春节庙会、观春节灯光秀,浓浓的年味被传递到世界各地。既有引进来,又有走出去,这既丰富着传统节日的内容,也从一个侧面折射着,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大踏步走向世界。

对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始终都是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过去一段时间,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了少有的逆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将走向何方,是更加开放多元,还是更加封闭单一?人类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不断为推动经济全球化作出努力。中国不仅在理念上举起维护世界多边机制和自由贸易体系的大旗,更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扩大开放的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数据是最客观的说明,在去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9%、降至多年新低的情况下,中国吸引的外资总量逆势增长3%;在世界贸易扩张势头进一步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创历史新纪录,货物贸易增速快于美国、德国、日本等贸易大国和主要经济体平均增速。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所言,中国扩大开放为当今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希望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前不久,有外媒文章观察到,春节期间,出境游的中国游客对爆买少了几分热情。文章站在当地百货商场的角度作出判断,中国游客把钱包攥得更紧了。这样的判断,可能只是个误解。一方面,中国关税总水平去年从9.8%降至7.5%,通过电商实现全球购,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国外的好产品,何必舟车劳顿、不远万里从国外把物品回来?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开放,让中国企业看到了差距,找到了消费需求,进而促使中国企业苦练内功,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让中国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能促使企业提升自身实力,中国没有理由不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如果说买全球、卖全球的规模曾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主要指标,时至今日,对外开放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这一要求,既是中国对外开放提质增效的未来方向,也是让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具体努力。从各个自贸区纷纷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清单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再到各地对标国际一流,狠抓营商环境,一系列规则制度层面的创新突破,让中国构建起了强大的开放磁场。特斯拉在上海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电动汽车超级工厂,宝马在沈阳投资新建第三工厂,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相继诞生。可以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

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世界将继续看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将继续看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中国决心。而这,也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6日05版)

(责编:马昌、王倩)

期待网约护士带来健康红利

网约护士从设想走向现实,有助于为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

划定服务范围,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的保障体系,厘清护士、平台、患者三方责任

如今,手机在手,不仅可以购物、叫车,还将可以预约护士上门护理。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6省市开始试点。此举有望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

网约护士从设想走向现实,有助于为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亿人,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00万人。以往,腿脚不便的患者、老人去医院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全家上阵,抬轮椅上下楼,帮着排队挂号、缴费,劳心劳力。而很多时候去医院,可能只是做简单护理,处理创面、换针头等。如果有护士上门护理,对于患者以及家属来说,将大大减轻负担。对于一些不愿意住院的癌症晚期患者、高龄失能老人,专业的安宁疗护服务还可以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从已有的试点经验和各方反应来看,人们对护士上门护理的需求比较强烈。一些企业通过手机应用平台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地开展护士上门护理服务,也有一些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上门护理服务,受到广泛欢迎,一些服务项目购买次数达到几万次。在这一过程中,有3个问题比较受关注。首先是医疗安全。按照现有规定,医疗护理应该在医疗机构内开展,医、护、药服务协同配合,确保服务效果以及医疗风险可控。如果上门开展护理服务,如何得到其他医疗服务的协同配合保障,以减少风险?其次,上门护士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最后,有经验的护士都在医疗机构内执业,护士总体人数短缺,工作也比较繁重,如何让有经验的护士从原有繁重工作中抽身,并愿意上门提供服务?这些问题,有赖于在未来的试点工作中进行探索,将成功的试点经验及时推广。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的这一工作目标,勾画了网约护士的未来。试点工作方案的出台,回答了此前实践中的一些焦点问题,给了人们一颗定心丸。比如将服务提供方明确为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上门护理服务项目仅限于一些风险较低、操作简单的项目,服务对象主要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也就是说,护理服务得到实体医疗机构的支持,患者资格认定、护士人身保障均有所依托。划定服务范围,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的保障体系,厘清护士、平台、患者三方责任,有助于垒砌防火墙,堵住安全漏洞。

未来在配套措施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对各方的权利和责任进行认定和划分。目前,有经验的护士资源比较紧张,二级医院或是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是上门服务的主体,也是就近服务患者的主要力量。调动他们上门服务的积极性,需要注册医疗机构的保障和支持,同时应该明确服务层次,让市场来调节价格机制,保护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有关部门也应该未雨绸缪,创新管理手段,为新业态发展护航,让互联网+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周到贴心的服务。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6日05版)

(责编:马昌、王倩)

化解风险,以审慎监管筑牢金融屏障

要把好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又要提供充分、必要的流动性,宏观上要逆周期预调微调,微观上要鼓励创新和治理乱象

金融改革与调控最根本的一条,是要确保资金持续流向并服务实体经济,让市场主体真正得到实惠,坚定发展信心

信心来自基本面的底气,更来自防风险的坚决。2018年以来,去杠杆稳扎稳打,宏观杠杆率下降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到11月末下降0.4个百分点;壮实业稳步推进,超600万线下小微经营者通过多收多贷获得支持,中期借贷便利提供新增流动性1.76万亿元输血实体经济;外汇储备余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均在可控范围……金融业的平稳发展、审慎监管,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坚实屏障,是我们积极应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形势至关重要的保障力量。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当前,世界经济依旧复杂多变,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抬头,各类不确定因素有可能诱发货币危机和经济衰退。从内部条件看,微观市场主体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少数领域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风险仍在,金融系统及其与实体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尚待改革攻坚。对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防范金融风险的先手,一方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把过高的杠杆率降下来,防范债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必须要提供充分、必要的流动性,保证实体经济正常运行。要看到,1月份社会融资同比多增1.56万亿元,但贴现套利只是个别企业的行为,总体上还是以流向实业为主,使得新增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降至6.16%。这是典型的应对下行压力的预调微调,也是逆周期宏观调控的题中之义,是保持股市、汇市稳定,稳住市场预期的必要举措,绝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发生了转向。

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八字方针在金融领域已有作为并大有可为,下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要找准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其中,巩固的是全国一盘棋风险防控格局,整治市场秩序,清理僵尸企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增强的是风险识别和精准调控能力,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提升的是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创新能力,更好服务三农与环保,协同打好三大攻坚战。畅通的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搞大水漫灌,千方百计疏通民营企业的融资堵点。概而言之,金融改革与调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确保资金持续流向并服务实体经济,为应对内外部挑战创造良好条件,让市场主体真正得到实惠,坚定发展信心。

常言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中国经济的信心从何而来?需要我们以辩证眼光观察长期大势,以断腕决心全面深化改革,以创新驱动引领提质增效,以消费升级扩大内部需求,以开放合作抢抓战略机遇,更要以忧患意识筑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道道安全屏障。有人说,金融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紧紧遵循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宏观调控左右手相互呼应、科学配合,中国经济就一定能无畏风险挑战,赢得光明未来。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7日05版)

(责编:马昌、王倩)

中国行动点亮绿色未来

中国的绿色行动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更护佑着全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

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以自己的成功实践树立了绿色样板

随着春天脚步的到来,山川大地正在被绿意点缀。通过观测卫星的天眼,人们发现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不久前的一项研究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孙热带雨林,而中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绿色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曾经万里飞沙的毛乌素沙漠,千余年后近80%重新穿上绿装;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紧紧锁住了宁夏中卫的黄沙,让塞上江南实至名归;赶漂人变身造林人,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的三堆子漫山种满剑麻,涵养着长江上游的水源……一个个染绿”“复绿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与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年均新增造林逾9000万亩,165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民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因为发展压力而重蹈一些国家破坏绿地的覆辙。从上世纪80年代,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中国之所以一以贯之地绿化国土,是因为一草一木连接着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担负着防风固沙养水吸尘等生态功能。一位库布其治沙人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算过这样一笔账:种一亩树林每天能够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49公斤氧气,一年涵养水源超过500吨。站在生态系统的全局看,中国的绿色行动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更护佑着全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以实际行动彰显着大国的情怀与担当。

环球同此凉热,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成为风景独好的孤岛。有专家指出,热带雨林消失的生态影响难以靠其他地方的绿化来弥补。所以,植绿不是单边行动,还得依靠集团作战。作为国际合作的推动者,2017年,中国推动建立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从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到政府、企业、农牧民、科技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模式,中国智慧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之光。积极作为、共享经验,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以自己的成功实践树立了绿色样板

守护共同家园,我们都是绿色播撒者。内蒙古牧民毕力格曾致信感谢蚂蚁森林的全球用户,因为数亿人在手机上点击屏幕收集绿色能量的举动,换作了荒漠旧貌换新颜的千万棵梭梭树。最美播绿人,是草鞋书记杨善洲、延安树痴张莲莲,是山西右玉接力奔跑、打造绿洲的20任县委书记,也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地球公民。义务植树、认建绿地、网络捐赠树苗、购买森林碳汇……以各种方式植绿护绿,积木成林、积林成森,我们将为地球播种下绿色的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8日05版)

(责编:白宇、王倩)

春节,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

春节文化作为一个共同的纽带,不仅把相互熟悉的家人联系在一起,更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每个家庭的团圆,构成了国家的团结;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国家的力量

刚刚过去的春节,反向春运的现象引发关注。很多在城市的奋斗者、年轻人,不再跟随人潮从城市回到老家,而是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在工作的城市实现阖家团圆,成为春节文化的新变化。

类似变化,不胜枚举。天开新气象,看万古江山,七十青春腾远志;龙驭大潮流,携五洲朋友,九重泰运壮中华。这是新年前挂在南京明城墙上的一副对联,明城墙与书法、楹联完美融合。北京故宫举行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数百件(套)文物再现清代宫廷过年习俗;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开启百福图长廊,1个福字对应1个职业,寄托对劳动者的新春祝福……喜庆年味,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耳目一新的佳节氛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切都在变,春节习俗自然不例外。比如,过年方式在变,从父母在,不远游变为父母在,一同游,全家出境游今天已觉不新鲜;新年礼物在变,从土特产、保健品、衣服鞋帽的老三样,变为数码产品、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的新三样;传送方式也在变,原来是大包小包背回家,现在是动动手指网上购物,人没到家,货已先发。一些长辈连压岁钱的发放方式也出现了变化,不再准备新钱,而是直接通过移动支付给晚辈发红包。春节期间,禁放爆竹的城市越来越多,清新空气正在回归,过一个安全清爽的春节不再是奢侈梦想。春节文化的这些变化,折射出人们节节攀升的生活水平,映照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的习俗。一位作家曾撰文:除夕之夜,院里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是为压岁。如今,在很多地方,踩岁、辞岁、压岁仍极有生命力。冰心回忆童年过春节时也说到,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也很黏,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这样的习俗描写,让人读来莞尔,很多地方今天仍然这么做。这些流传千百年的春节习俗,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褪色,恰恰因其绵延久远而独具一种文化的魅力。

谈及年文化,一位作家有过这样的判断,由故土、血缘、乡情汇集而成的巨大磁场,遍布大地山川每个城市和村庄。让这磁场产生效力与魅力的,既是感情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诚如斯言,无论我们身在何方,一到春节,就总是想到家庭团圆,就总是想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想到大家聚在一起的温暖和力量。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我们体会到时间的流动;从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中,我们品出了砥砺与畅想。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文化作为一个共同的纽带,不仅把相互熟悉的家人联系在一起,更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道出了春节文化的内核。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无论习俗怎么变化,我们对团圆的向往都不会变;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们对国泰民安的盼望都不会减。每个家庭的团圆,构成了国家的团结;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国家的力量。

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在流动的时代感受团圆的温暖和力量,在变化的时间里感悟不变的文化基因,我们更有动力创造美好生活,让我们的文化青春不老,让我们的国家兴旺发达。

让职业教育承载更多梦想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5G等新一代技术引领科技革命,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职业教育要想真正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必须通过改革,加速补齐短板,把提高培养质量放在重中之重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不久前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从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到深圳出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普遍共识与行动,为新形势下推进相关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短板。此次出台的方案剑指薄弱环节,不仅从顶层设计层面搭建四梁八柱,更从改革落实层面画出清晰路线图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不可或缺。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砍掉与市场对接不紧密的23个专业,握紧十指打造少而精的航空特色专业群。浙江温岭的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把培养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5G等新一代技术引领科技革命,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每年高达上千万的高级技工缺口和技校招生难的现实提醒我们:职业教育要想真正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必须通过改革,加速补齐短板,把提高培养质量放在重中之重。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此次出台的改革实施方案,将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设定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专业,这些无疑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范畴。除此之外,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助力学生成就有意义的人生,也是题中之义。只有当职业院校的学生从谋取饭碗转向追逐梦想,职业教育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提高育人质量,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人才摇篮,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尊重规律、稳步推进。翻开方案,一些时间节点引人注目:2019年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试点;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样的时间节点,勾勒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清晰脉络,也标注了深化改革的奋斗坐标。当然,改革阵痛难以避免、挑战不容忽视。比如,如何落实方案提出的各级政府部门由注重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怎样切实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办学?面对这些问题,只有拿出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勇气,才能让改革举措落地开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用改革激活一池春水,职业教育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打造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人才摇篮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1日05版)

(责编:白宇)

春天里,聆听追梦足音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就能集众力、聚众智,形成改革发展的最大合力

新时代团结一心、奔跑筑梦的精神气质,让我们坚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每年的两会时刻,都是追梦路上的路标和印记,镌刻着砥砺前行的足印。

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扩中调高提低?如何激励干部在面对难题时敢抓敢管、敢于担责?怎样更好精准识别、精准脱贫?……最近,人民网在PC端、移动端同步推出两会调查,就公众关心的18个热点问题展开网上调查,得到了超过440万网友的积极回应。踊跃参与的背后,是一颗颗跳动着的爱国强国之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

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过去一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7%;《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方案广受关注,人们对空气质量提高感受明显;互联网+政务服务继续深入推进,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越来越方便……一年来真实可感的成绩单充分说明,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就能集众力、聚众智,形成改革发展的最大合力。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一年来,不论是把小故事讲好就是大事情的基层代表朱国萍,上午履职、下午上班、晚上加班打工妹米雪梅,还是立志让中国民营企业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响的刘庆峰,奋战在电力一线的大国工匠许启金……代表委员们身上洋溢着的,正是新时代团结一心、奔跑筑梦的精神气质,也让我们坚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代表委员的每一项议案提案建议,都反映着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呼唤。而网友们的每一个真诚期待,也都像百川归海,指向新时代的美好未来。期待在春天里的盛会,通过会场内外的交流沟通、凝聚共识、谋划良策,更好唤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气神。

(责编:苗楠钰(实习生)、王倩)

绘就最大同心圆

代表委员们扎扎实实地履职工作,让共商国是更有底气,更接地气。汇集民意、凝聚力量,绘就最大同心圆,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3月3日下午,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部长通道开启。和即将开启的代表通道一起,一个个通道连通会场内外,道实情、出实招,回应社会关切,表达群众心声。

下半年5G手机会零星上市,大规模上市要等到明年。”“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挑战还很多,还很大。3日下午,面对镜头和话筒,部长和委员们抓问题、析原因、找出路、说对策,展示了开放自信的风采,两会和百姓越来越近。

两会是展示代表委员履职能力的重要时刻,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发展的窗口。有的委员在赴京参会的路上仍在奋笔疾书,一直忙于提案的修改完善;还有代表们聚在一起,畅谈变化、分享思考,准备联名提交相关议案。

代表委员们扎实的工作,让履职更有底气,更接地气。黑龙江团的魏春代表做了一个对比,作为新代表,自己去年特别紧张,今年自信了很多。而通过一位代表的履职路线图,也能感知这份自信从何而来:过去一年,走了全国22个省份、40多个地级市,调研了上百家企业……沉下心来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就是为了交出一份合格的履职答卷。带着问题走出去、围绕关切动起来、形成思考建真言,履职在路上,不只是脚下有泥土,更是肩上有责任、心中有全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应对挑战、化解风险,需要连通民意、凝聚共识,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优势,通过代表委员积极履职,汇聚民意、凝聚力量,绘就最大同心圆,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如一位委员所说,以坚如磐石的信仰、坚忍不拔的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前行,追逐心中的梦想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5日09版)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深入阐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殷切希望,勉励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引起与会代表热烈反响,为各地区各部门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

前不久,一则消息刷屏。通过观测卫星的天眼,人们发现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研究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中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从曾经万里飞沙的毛乌素沙漠,到被称为中国魔方的草方格,中国创造的绿色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时间,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这些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明确、行动坚决、成绩突出,从根本上说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有力指导、科学指引。

在看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同时,也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们要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就必须持续用力,驰而不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赢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如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就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决不能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就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就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两会上,不少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共识、有体会,更有决心和信心。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神州处处就必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6日07版)

(责编:冯粒、袁勃)

一网通办见证基层改革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改革举措。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不少是来自基层探索。比如,在为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开出的药方中,一网通办来自上海,不见面办理来自江苏,最多跑一次则来自浙江,让人看到基层经验中蕴藏的改革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活基层经验,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基层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改革的重要活力之源。当年,安徽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深圳蛇口的开山炮,开启了震撼世界的发展试验;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展现着泥土里长出来的工业化模式……自上而下的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推动,在中国改革中相向而行,凝聚成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强大合力。

基层的改革动力,源自对痛点的敏锐把握,也源自对责任的主动担当。基层探索,关键在因地制宜,找到与基层实际相适应的改革方法。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要求,政府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一开始,很多基层干部对店小二的提法略有疑惑:那不是个扫地抹桌子的角色嘛!若干次解放思想的讨论,让他们意识到,放下身段,服务好企业和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无愧于中央对上海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期许。

推进一网通办,改善营商环境,成为强力推动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针对存在的问题,军令状层层压实,指标不翻身,涉及的领导觉都睡不踏实。一窗通服务平台,涉及税务、社保、公安、银行等部门。通过流程再造、系统重建,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突破,半天半天地抠时间,最终开办企业的时间由22天迅速缩短为5天。

源于上海的一网通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见证着中国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从小范围的自发探索开始,最终由点及面、因小见大,上升为普遍性制度安排。畅通基层探索的毛细血管,与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动脉联通,蕴藏于基层的伟力一定能得到更充分的释放,中国改革发展的未来必将天宽地广。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7日06版)

(责编:冯粒、王倩)

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

信心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成绩,源于不断释放的高质量发展潜能,源于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细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信心跃然纸上,让网友点赞给力”“提气

信心源于来之不易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383亿美元……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在高基数上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信心源于不断释放的巨大潜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事实证明,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矢志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

信心源于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思危方能居安。面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拿出了一系列务实措施。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到培育壮大新动能,再到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桩桩件件改革措施、政策举措,致力于实现六稳目标、提振市场信心。只要市场主体有活力,就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就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说到底,信心源自人民,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也是战胜风险挑战、创造历史伟业的最大底气。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具有无限的创新创造潜能,只要充分释放出来,中国的发展就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7日09版)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

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

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在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现场,共和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的故事令人动容。她几十年来勤俭生活,去年将积攒下的1000万元,全部捐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自立自强,坚韧刚毅,智慧豁达,正是以马旭为代表的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写照。

追求男女平等的事业是伟大的。纵观历史,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强调。从废除旧社会一切歧视、压迫妇女的法律,到广大妇女政治地位、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从立法赋予妇女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到保障妇女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同工同酬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变化之大前所未有。统计显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代表人数比上届提高了1.5个百分点;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中女委员人数比上届提高了2.6个百分点。女性代表委员出入会场、精彩发言、讨论国是的身影,让两会有了一道亮丽风景线,更彰显出我们国家的文明水准。

今天,许多人感怀余旭的勇敢、郎平的情怀、傅莹的优雅……建功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新时代女性正在撑起泱泱中华的半边天。当我们称道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的时候;当我们感动于支月英几十年坚守教学点,教育大山深处两代人的时候;当我们为中国女排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振奋的时候,女性迸发出的巾帼力量令人由衷钦佩。许多以前遥不可及的梦想,因为女性同胞的拼搏付出而成为现实;许多以前未曾涉足的荣耀,因为女性魅力的精彩绽放而更显壮丽。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亿万女性与祖国共奋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让新时代铺陈出迷人玫瑰色。

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作为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她力量同样不可小觑。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在得知毛泽东偷偷把午饭匀给同学时,不仅没有责备,反而还让他每天带两份饭去上学,帮他养成了一副眷爱天下穷苦人的心肠当了首长,千万不能手长。我和儿子不要钱,只要你好好的。一位军分区政委的手机里,妻子的短信为他筑起遵纪守法的牢固防线。明礼贤德教化子女,良好家风沁润社会,女性的光辉永远不可替代。

有面包也有玫瑰,愿所有女性被世界温柔以待。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有人许下了这样的期望。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治国理政、创新创业的舞台,还是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的前沿,每一位女性都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保障女性权益,促进女性发展,培植和谐包容的社会土壤,共建一个对所有妇女都更加美好的世界,这是全社会共同的期望。让她魅力”“她风采”“她力量尽情绽放在广阔天地间,让尊重和关爱女性成为国家意志、公民素养和社会风尚,中国梦必将因之更为瑰丽。努力奔跑,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女性同胞也必将绽放迷人光彩,谱写更为璀璨的华章。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8日05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跑出创新加速度

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

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关键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的激情在会场内外扑面而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创新也正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器。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65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0万家,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以往要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正在被创新发展逐渐替代。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

创新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生态。有人用比喻来形容创新:青藏高原上才能有珠穆朗玛峰。意思是说,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也正因此,代表和委员们提出,改变创新孤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才能让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培育创新的热带雨林,让创新自由生长,离不开改革。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到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到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代表委员们纷纷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献计献策。既做好改革的加法,又做好改革的减法,既注重补齐短板,又注重做强长板,才能不断培厚创新生态的土壤。

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更好凝聚创新共识,更多提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应对之策,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8日09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数效应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是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谋划,更是实现长远可持续增长的制度性安排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很大提升”“‘放水养鱼,给民营企业带来更好预期。参加两会的企业家代表委员对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充满期待。

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家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一位企业家代表算了一笔账,去年5月增值税税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到今年2月底该企业因此少缴增值税1900万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堪称财政、税收、金融领域史上最大的政策红包,将会在今年逐步落地,不断为企业经营发展释放政策红利。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关乎市场生态,更涉及政府监管机制的深层变化。政府既要做好的减法,把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交给市场,也要做好的加法,把政府该做的事情做好。比如,整合各个部门监管职能形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是要解决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的顽疾,从而提升监管效率、提高行政效能。的加减法,实际上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辩证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在加强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数效应,让市场主体的创新潜力充分涌流,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由此来看,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是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谋划,更是实现长远可持续增长的制度性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坚决克服准入不准营的现象,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取消或降低一批铁路、港口收费……一系列扎实举措,为中国经济增强了信心。一个环境更优、机会更公平的营商环境,将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无限的想象空间。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1日09版)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

完善创新外商投资法律制度

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上做文章、下功夫,新时代的中国跑出新的加速度

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里,我们能看到未来的影子。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开放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也引发中外媒体普遍关注。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海南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383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没有关闭,反而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分量更重,再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世界经济不可能从大海退回到湖泊的规律和道理。

外商投资法将为新形势下深化对外开放、规范利用外资提供制度保障”“我国正从政策引资转向制度引资,制定外商投资法正当其时。会场内外,外商投资法草案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这部法律的出台是对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的决心和信心。

改革开放之初,外媒曾把仅有15条内容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称为宣言式法律。如今,无论是广受各方关注的外商投资法草案,还是不断加快的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进程,抑或是持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夯实着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制度根基。有人评价,中国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上做文章、下功夫,新时代的中国跑出新的加速度。

推动制度型开放,以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向全球投资者敞开怀抱,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拥抱世界,中国在竞争中为创新和发展培育沃土,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迈向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不仅为自身发展创造广阔空间,也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开放中共建全人类的美好家园。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2日09版)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爬坡过坎,需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正在普及,返乡创业迎来了热潮……如今的乡村,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沟坎:脱贫攻坚正在进入啃硬骨头阶段、产业绿色发展仍需提质、农村环境和人居环境亟须改善,等等。爬坡过坎,需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践,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今天的乡村大地上,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金互助组,这些农民自己创造的新事物,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目前,乡村治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如何防止村级组织行政化,提高村规民约认同度,让乡村人气更旺,都需要拿出有效的应对之策。实现乡村善治,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以村规民约、新乡贤、家规家训等方式,激活乡村的自我净化和纠错能力,推动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以前,一些贫困地区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如今,随着人才、资本的持续进入,乡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强化,成功的例子不断涌现:有的村通过转型发展,吸引资金和专家发展乡村民宿,变成了旅游大村;有的村引进科技人才,改变种养结构,富民富村;有的村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引进资本打造高端品牌……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激情,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才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3日09版)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

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

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完成脱贫攻坚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脱贫攻坚正是最吃劲的时候”“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为未来两年的脱贫工作标注了重点,引起代表委员热烈共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过去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同时,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约400个贫困县,近3万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不少,所剩深度贫困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人指出的,当前脱贫攻坚战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可以说,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清除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等现象,想办法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上来。代表委员们的呼吁提醒我们,脱贫攻坚必须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开对药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脱真贫、真脱贫,才能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5日05版)

(责编:袁勃、王倩)

把春天的期待化成一年的行动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两会精神落到实处,关键在实干

等我长大了,要把家乡建得和北京一样漂亮!今年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海霞委员讲述了一个贫困地区孩子的朴素愿望。在春天的日子里,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必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政策红包拆到手软,幸福指数噌噌上涨”——这是网友看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的评价。会场内外,流露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憧憬与期盼。河南的李连成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农民的八个梦想;白岩松委员呼吁以全民阅读的精神农业耕种国人心田;大湾区是家的扩大和延伸,霍启刚委员的一句话,折射出港澳同胞共同的家国期盼……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两会精神落到实处,关键在实干。正是秉承求真务实的原则,一年来,蓝天刷屏的日子不断增多,有关5G的畅想成为现实,对外开放的法律基石高高筑起,代表委员履职亮点纷呈。总书记在两会上点赞过的追梦人,也都是实干家。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企业家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总书记的两会金句满含期许,催人奋进。

4场部长通道上,各部委负责人当场作出了一个个铿锵的承诺。这些承诺,彰显了将人民期待转化成改革行动的决心,也为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落细开了好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把期待化为行动,还要靠不懈奋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奋斗史诗必将续写出更壮丽的篇章。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5日09版)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

网络文学当与时代同行

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精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

网络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20多年历程。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指出,题材多元化,成为网络文学内容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年轻化也成为网络文学发展重要趋势,95后网文用户规模同比提升近20%,新生代的崛起促使行业产生内生式的升级和变革。

报告的这一结论与读者的感受是一致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网络文学不断走向主流、走向成熟。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出现了向现实贴近、向经典靠拢、向传统文化取材的趋势,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表达文化自信的作品成批涌现,令人耳目一新。热门作品不再集中在玄幻、言情等传统题材上,现实主义、二次元等垂直细分题材越来越受欢迎。与此同时,贴近当下人群兴趣热点,接地气、有温度、充满正能量的作品也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相关作品的阅读量和评论量都很可观。

今天,一些以往在网络文学中很少见到的题材,如扶贫、支教、足球发展、相声传承等,都有一批优秀作品深入反映;一些以往很少涉及的群体,如乡村教师、基层警察、农民、牧民等,都有作品在描写。即使是穿越等具有鲜明网络文学特色的作品,其中的优秀之作也不仅仅满足于横扫对手式的爽文,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巨大提高。如果说20年前网络文学刚刚诞生的时候,许多创作者只能称之为写手,那么今天的一些创作者已经可以称之为作家了。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网络文学诞生发展的20多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显著增强的20多年。这一时期,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生机勃勃、精神状态昂扬向上。但早期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受制于年龄和阅历,对于现实生活缺乏把握能力,对于时代精神的感召缺乏足够的敏感,以致沉溺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世界,娱乐性强而文学性弱,在许多作品中基本看不到生活与时代的痕迹。但是,正如人不可能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创作者也不可能永远脱离现实,生活与时代所发生的转变直接或间接都会对创作者产生影响。近年来,网络文学感受到了时代精神的召唤,人们对时代发展的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网络文学中不再缺席,反而成为创作者创作的背景与出发点,转变由此发生。

正是因为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网络文学才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近5年的作品来看,那些阅读量和评论量巨大的作品,有不少都是弘扬家国情怀、彰显奋斗精神、书写人间真情的,作品所体现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都是正确而为社会大众所认同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向中华文化的回归、对时代精神的回应,正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他们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更广泛的读者。大浪淘沙始见金,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那些与时代同行的作品与创作者最终走向了无比广阔的大海。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8日05版)

(责编:曹昆、王倩)

建立文物与公众的超级链接

前几天的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让文化遗产起来是最好的保护。针对我国文物修复保护人才匮乏的问题,有政协委员表示,将建设文物医学院,培养更多文物医生。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让更多人关注文物保护利用的话题。

随着近年来文博事业发展带来的博物馆热,人们在领略文物之美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文物从被发掘到被修复,再到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整个过程。不久前,一个以修复文物,遇见文明为主题的H5成了爆款。这一新媒体作品展现了三星堆出土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陶三足炊器,以及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等3件代表性文物的修复过程。网友只要轻触手机屏幕,就可以亲手完成文物的修复工作,从而感受文物修复的独特魅力。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文物知识的普及获得了更多更新的渠道,创造了更加多样化的传播方式。2017年举行的国际建筑博览会上,人们欣赏到了敦煌莫高窟精美的洞窟壁画,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莫高窟的人流、壁画实时环境状况,也一同通过数字传输同步呈现;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乌镇国际互联网会展中心用三维高清采集、三维打印等技术,将临潼的兵马俑请到了乌镇,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它,还可以与它亲切握手。

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瑰宝。现在,人们通过互联网,用更多元的方式感知文物、与文物互动。2016年底,国家文物部门与中国移动、腾讯、百度、网易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通过技术平台的引进,将智慧博物馆由理论推向实践。众多博物馆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与公众的超级链接,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等多种渠道,集中展示精美文物,讲好文物故事,不断创新文物传播方式。

在文物传播领域,3D数字动画技术,VR、AR等技术的运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更多样、更迅捷地传播开来。阳春白雪的内容得以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人心,润泽千里。修复文物,遇见文明等文物主题文化产品,就是创新文物传播方式的典型案例,通过新的媒体样态将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立体呈现,进而在历史的经纬上拓宽了人们对文物的认知。传奇的故事、生动的表达、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进一步激发起人们对文物的兴趣和保护文物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了解中国历史、中华文明的渴求,无声无息间,拉近了人们与文物、与历史、与传统的距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出现,让人们通过精妙的故事、立体的呈现、多元的互动,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文物和文物故事,更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9日09版)

(责编:王仁宏、曹昆)

小龙虾学院为何走红?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除了更强烈的市场需求、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也有赖于更务实的社会心态

最近,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首批学生未等毕业就被各企业预定一空,引发了人们对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崭新魅力的热议。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由共识走向行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等提法,不仅瞄准专业技能人才总量的提升,也预示着职业教育办学力量的汇聚。在全国两会上,修改职业教育法成为热点议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话题也受到广泛关注,而作为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更是将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作为教育现代化主要发展目标之一。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已不言而喻,它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这几年,就业市场一头是工厂感叹招工难,另一头却是就业者诉苦就业难。其实,就业问题不仅是总量问题,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化解这一问题,急需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补上职业教育短板。今天,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呼唤懂智能制造的技术工人,乡村振兴同样渴求懂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发展社区养老最缺的正是专业护理人才……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蓄水池功能,有助于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也将更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更将推动我国的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

应该说,今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除了更强烈的市场需求、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也有赖于更务实的社会心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总体的均衡发展,关注个体的因材施教。同时,当工匠精神被广为称颂,不少蓝领工人薪资超越白领,专业技术人才的收益与声誉迎来拐点,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心理支撑。

当然,职业教育要赢得更多青睐,关键还在于不断提升自身质量。职业化意味着专业化。小龙虾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之所以能火爆,关键在于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了市场需求。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糊、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同时,职业化也往往伴随着市场化。积极引入社会办学力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才是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如果每一名走出校门的学子,既能实现自我价值,也能满足市场需求,更能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做出贡献,那职业教育一定能走向辉煌。

今年年初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不仅宣示了职业教育之重,更点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面向一个学科交叉与融合越来越普遍的时代,我们无疑要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以通识教育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而面对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只有通过更优质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更多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当综合性人才与专业人才各显身手、各尽所能,教育才是均衡的,也才是符合时代需求的。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0日05版)

(责编:王仁宏、王倩)

书写伟大变革新篇章

展览激荡的力量不断延伸,凝聚起更多人携手再出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劲正能量

每一个人在自己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闯出改革发展的新空间,成就民族复兴的新气象

奋进的征程波澜壮阔,伟大的变革激荡人心。3月20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落下帷幕。展览展出的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沙盘模型,刻印着改革开放的沧海桑田,也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成就新作为。

安徽小岗的艰难破冰、浦东新区的拔地而起、航天科技的日新月异……回顾展览,1600余张图片、70余件模型、15件大型沙盘,近700件重点实物,全景式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巨变。近几个月,观众们纷纷走进国家博物馆,感受逐梦前行的奋斗力量。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四十载岁月峥嵘,中国人民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也正因此,展览激荡的力量不断延伸,凝聚起更多人携手再出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强劲正能量。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前进的足迹;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方此之际,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深化改革时不我待、打赢三大攻坚战重任在肩。当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时,此次展览启人深思:历经四十载惊涛拍岸,我们该如何接续奋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书写伟大变革新篇章,必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回顾过去的历史性成就,我们深深懂得,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纵览今年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减税降费着眼放水养鱼放管服改革激发创造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高质量发展、外商投资法旨在优化营商环境、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向深入,以务实举措和作风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从农村改革探索中的敢为天下先,到深圳特区建设中杀出一条血路,再到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葆有那么一股子气和劲。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同样需要激扬改革进取的精神、焕发攻坚克难的勇气、汇聚同心圆梦的伟力。在我们身边,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把汗水挥洒在脱贫一线,大量科研工作者埋头攻关核心技术,无数企业家拼搏在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每一个人在自己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闯出改革发展的新空间,成就民族复兴的新气象。

伟大变革始于足下。让我们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以实干与奋斗书写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1日05版)

(责编:王仁宏、曹昆)

今年经济开局为何平稳向好

更多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调控,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中国经济必能驶向更为开阔的水域

新春伊始,中国经济开局平稳,向好趋势逐步显现。但12月的经济数据公布后,仍有个别指标引发议论,比如社会融资规模,相比1月份的同比放量增长有所收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有小幅回落。对于个别指标的阶段性波动,我们需要秉持科学态度,具体分析成因与影响,并从全局角度观察整体态势,坚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沿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每年的1月、2月数据多受春节效应的影响,会造成产品销售、信贷投放及其统计的波动。比如1月的汽车销售与出口就明显高于2月。而剔除春节因素后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由负转正。至于金融数据,更要在较长的时间轴上综合研判,要看到社会融资及其中对实体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相比去年年底均有优化和提升,将为全年经济提供合理充裕的信贷保障。

正确认识个别指标波动,还要全面读懂指标体系,见树木更要见森林。应充分肯定的是,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74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提高2.3个百分点。消费、就业、投资等指标综合反映了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双稳双进。更何况,汇率保持总体平稳,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外汇储备连增4个月,这些长期稳健的指标数据,一直在为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护航。

数据展示成绩,同时也反映预期。12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4.9%,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5%,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5.5%,现代服务业更保持了26.5%的较高增速。这些带有前瞻性的指标表明消费者信心和投资者预期均呈良好态势。预期的背后是什么?是供需双侧对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实惠的期待,对打破民营企业融资瓶颈的期待,对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红利的期待。我们的货币政策管总量、守闸门,又调结构、提质量,财政政策积极应对下行压力,适度提高赤字容忍率,企业与民众没有任何理由不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有信心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前两月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和5.3%,同比和环比均有微升。这其中有就业总体稳定的基础,也有劳动力供需结构性错位的矛盾,需要认真研究、严肃应对,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总的看,只要我们以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辩证处理好六稳关系、把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国经济必将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之锚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开宗明义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今天我们认识、把握中国经济形势,同样离不开这种抽象力,冷静对待个别数据的波动,综合审视经济运行基本面,发掘预期性指标异动背后的真问题,有的放矢给出预调微调的应对。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中国经济必能驶向更为开阔的水域。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2日09版)

(责编:王仁宏、王倩)

信用建设,让更多人放心消费

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既是亿万消费者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期盼,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商谚有云:宁可失钱,不可失信。对于经营者和消费者来说,信用是沟通交流、交易买卖的硬通货。但在现实中,夸大宣传、假促销等失信违法行为时有耳闻,特别是网络购物、保健品和金融理财,成为亟待加强信用建设的重点领域。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信用消费与消费者认知调查报告》,备受广大消费者瞩目。2019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信用让消费更放心,也可谓抓住了消费领域的痛点。这几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不断进步,联合惩戒措施应用范围持续拓展、联合奖惩机制实施成效不断扩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量大幅增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同时也要看到,伪造信息刷好评、把高仿当正品来销售、一些产品或服务信息陷阱……现实生活中,消费领域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缺斤少两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经营者信用状况与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快乐消费的标准还有距离,也阻碍着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如果说不断改善的物质条件,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消费;那么塑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人敢消费。比如,有的农特产品走俏,原因就在于包装上印有二维码,消费者扫一扫就能追溯生产、加工、品控、质检等各个环节;再比如,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进行消费时普遍都会关注各类评价信息,信息真实可靠是消费者的重要关切。这些现象表明,信用让消费者更能感知安全”“优质互信。一旦架起从愿消费敢消费的信任桥梁,就能提升消费意愿,增强消费信心。

进一步看,线上线下的交易买卖,关系每个消费者的账单,也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账本。统计显示,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1万亿元,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转型持续推进,升级态势明显,突出表现在消费形态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消费结构由基本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这也就意味着,从健康养老到金融理财,从文化旅游到信息服务,信用消费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信用环境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正因如此,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既是亿万消费者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期盼,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为信用消费体系建设保驾护航,既要强化制度设计,也要重视末端治理。调查报告里有一处细节,98.3%的受访者面对经营者失信或违法违规行为会采取维权行动,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建议将经营者严重失信行为列入信用黑名单’”。这说明必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氛围。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央行相关负责同志用岳母挑女婿要看征信报告的说法,形象地表达了信用的重要性。对于消费领域而言,用机制约束商业失信,以信用激发消费潜能,才能让消费少一分担心、多一分放心,进而助力经济增长,添彩美好生活。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5日09版)

(责编:白宇、王倩)

城市绿道不断延伸

绿道是心灵通道,连接了城市与田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城市绿道,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理念铺路

城市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生产之外,还有生活;建设之外,也需留白。在发展中能看得见具体的人,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城市规划的进步

如今,若在上海、武汉街头停下脚,当地人或许会告诉你:他们引以为傲的地标,除了上海中心、黄鹤楼,还有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的绿道,还有东湖边的绿道,这让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委员点赞它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之作

放眼其他地方,南京的明城墙绿道、环紫金山绿道,广州的黄埔绿道,成都的天府绿道……绿道给城市提供了一套慢行系统。在树林掩映之中,步行道、跑道、骑行道依次排开,如琴弦并列,在高架、环线、地铁奏响的城市快旋律外,写下一首舒缓的副歌。快还是慢?这是辩论了很久的生活话题,最佳的答案,恐怕还是兼而有之。即使在陆家嘴上班的金融人士,再争分夺秒,也总有一刻愿意将时钟拨慢,走到楼下滨江绿道散散心。此时,绿道是添绿的步道,也是吟啸徐行的载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频道

城市绿道不断延伸,多少埋藏着人们对田园城市的寄望。从现代化的进程看,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大趋势,但紧接的问题便是: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种最自然不过的情感,抒发的是存于每个人心底的生活理想。南朝史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曾感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年多前,富阳江滨大道开通,这条最美绿道望尽富春山水引许多人徜徉其中。此处,绿道是心灵通道,连接了城市与田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

让人心向往之的田园城市,总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支撑的。杭州从2003年起在市区河道整治同时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历经16年努力,建成各类绿道几千公里,形成了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绿芯,钱塘江、运河绿地为绿带,河流、道路沿线的绿地为绿脉,各级公园绿地和绿化广场为绿点的城区绿道系统。多少年来,杭州人一直感念白居易、苏轼两位太守,庆幸他们前人栽树,留下绿杨阴里白沙堤。可喜的是,后人并没止于乘凉,绿色发展的理念在这里发扬,丹青妙手,点染了多少绿水青山。

理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诸多案例中不难看到,绿道有了最先的1公里,往往很快就有第100公里;而它的横向扩散,又会变成绿芯,变成海绵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绿道,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理念铺路,总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在城市绿道的规划中,我们还能看到一种分享的理念。去年,在武汉江滩和上海黄浦江边采访,当地干部无一例外提到了:还江岸、江滩于民这句话。一个字意蕴深。这是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空间上的体现。当码头、企业为民生发展让步,经济指标为幸福指数让路,也意味着城市规划者逐渐意识到:城市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人,生产之外,还有生活;忙碌之外,还需休憩;建设之外,也需留白。在发展中能看得见具体的人,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城市规划的进步。

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条路,它也是城市规划的思路,思路一变天地更宽;它也对接了现代城市人的心路,让田园诗意可望可即;当然也预示着整个国家的出路,绿色发展没有休止符。所以,这样的绿道,不妨长一些,再长一些。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6日09版)

(责编:段星宇、袁勃)

为救助者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治。制度性保障并不排斥道德弘扬,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

坐高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广播,有乘客突发病情,请求列车上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提供帮助。媒体也经常报道,某某医生在列车上及时仗义出手,救病人于水火。可最近的一则新闻,令不少医生心生疑虑。

3月17日,D3563次列车上有乘客突发疾病,女医生陈瑞及时伸出援手,可在积极施救后,列车工作人员向其索要医师证,甚至还要其亲手写下情况说明,签字画押。列车工作人员的做法,让陈医生感到后怕,如果病人病情后来恶化、产生纠纷,那是不是意味着她要承担责任?

这一事件经媒体传播后,引发网上热烈讨论。陈医生的担忧也演变成医生的群体顾虑,甚至有人疑惑,类似见义勇为的做法,会不会被追究非法行医。好在南宁客运段官微很快致歉,承认工作人员处置不当,表示将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广西卫健委也及时发声,力挺陈医生做法是发扬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精神,符合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规,值得表扬和肯定。

这些官方表态,等于是给医生的行为按下道义上的确认键,可不得不看到的是,道德层面的推崇和认可,对于化解现实顾虑,有时候还不够。正如现实中人人都知道见义勇为值得推崇,可如今看见路边摔倒的老人,有人未必敢轻易出手相扶。原因无他,担心无法自证清白、好人未必有好报。所以,一个社会道德水位的高低,和能给倡导的行为提供怎样的制度性保护息息相关。

列车工作人员之所以又是索要医师证,又是要求仗义出手的医生写情况说明,现实的原因很可能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但一味怪罪于具体工作人员,也有些违背情理。如果对于高铁急救可能出现的纠纷没有明确的制度预判,那风险就会落在具体工作人员乃至医生身上。可见,没有制度性保障,那就可能出现病人处于危急状态而无人敢施救的局面。

要化解这样的困境,在道德上倡导医生的仗义行为之外,重要的是明确风险承担机制。之前有航空公司就遇到这样的案例,有乘客在飞机上突发疾病,机组工作人员也紧急召唤医生参与救治,但最终病人没能挽救回来,其后家属起诉航空公司索赔数十万。虽然法院裁定航空公司救治程序没问题,但这一事件说明,飞机或者列车上的紧急救助确实有发生纠纷的可能。那么遇到不同情形,怎么划定医生和工作人员的免责界线就很关键。唯有制度上先行明确,才能保证各方没有后顾之忧,尽可能减少执行层面的处置不当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治。制度性保障并不排斥道德弘扬,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明确相应紧急救治制度,进而推动救治过程更规范,让医生看到,仗义出手非但不会有难以预料的风险,还能得到善意的保护和肯定。这才是真正对医生和乘客负责,才能让高铁出行变得更安全。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7日09版)

(责编:袁勃、王倩)

坚定信心,打赢蓝天保卫战

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绝不是吹响冲锋号、打几个冲锋,就能大功告成的

遇到重污染天气袭来时,别丧失信心、改弦更张,轻易地否定和调整治污大方向

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是三大影响因素;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工业、机动车、燃煤、扬尘,是四大污染源;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是PM2.5四大类组成成分……近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汇聚全国2000多名一线专家参与的联合攻关项目,如同给大气污染状况作了一个全身CT,使人们对雾霾的来龙去脉,看得更为清晰。对病根全面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表明前几年的药方是对症的。20132017年大气十条实施,设定的京60(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目标曾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结果为58微克/立方米。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采取了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等举措,初战告捷,成效明显,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9.3%,PM2.5浓度同比下降9.3%。最新攻关研究成果使得各地各部门有信心持续照方抓药、标本兼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子继续走下去。

不过,大气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治环境污染的沉疴,不能指望药到病除,过程中必然会有曲折和反复。例如,去年秋冬季,由于区域气象条件较差、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因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天不帮忙、排放增加时,雾霾就可能比较重。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绝不是吹响冲锋号、打几个冲锋,就能大功告成的。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如果不能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定力,动摇、松劲、开口子,以牺牲蓝天白云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将来付出的代价必定是难以承受之重。领导干部尤须谨记:如果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将来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将被严肃追责。

治理污染要动真碰硬,也要依靠科学,不能蛮干。对大气重污染病因的精细分析,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了依据。比如,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组分的监测分析表明,硝酸盐区域性污染十分突出,在PM2.5组分黑名单中已排到第二,其浓度快速上升,成为PM2.5爆发式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硝酸盐主要来自氮氧化物排放,这表明加强机动车、电力和供热行业排放等领域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迫在眉睫,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打好打赢。在蓝天白云较多的日子里,别自满松懈、放松要求;遇到重污染天气袭来时,别丧失信心、改弦更张,轻易地否定和调整治污大方向。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我们将迎来更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8日05版)

(责编:白宇、王倩)

开启品牌强国新征程

近年来,国货崛起不仅成为热门关注话题,更成为实实在在的趋势:从智能手机到白色家电,从洗护产品到穿戴品牌,从高铁名片到移动支付,自主品牌和中国制造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

日前,环球网在历经5年纵向研究后发布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对自主品牌的正面印象净值从2015年的22.8%一路攀升至2019年的83.8%。自主品牌脱颖而出,在一些观察者眼里,一个重要因素是占据市场消费主力的90后和00后更有本土情怀,此外许多自主品牌有主动触网的新媒体优势,也有深入基层末梢的线下销售渠道,更容易接触各类消费者。进一步地说,自主品牌之所以从小到大、由弱走强,获得越来越多的信任和好感,重视质量和创新、勇于开放发展等原因其实更为关键。

创新为魂,质量为本,诚信为根,这是任何品牌都绕不过的市场法则。我们经历过票证经济时期的物质短缺,经历过山寨横行时的质量低劣,但也见证了像海尔张瑞敏怒砸冰箱、武林门火烧温州鞋这样重视质量和诚信的重要时刻。自主品牌形象持续向好,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产品质量、设计能力和科技含量的实质性提升,符合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正是靠着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守卫质量、做大品牌,中国制造才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讨论国货崛起,同样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国门开放之初,势单力薄、质量较差的自主品牌一度非常被动。但是,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从上世纪90年代联想等国产电脑品牌的兴起,到近年来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经济全球化引燃国内市场竞争,鞭策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中锤炼本领、开拓蓝海,完成了从一叶扁舟巨型战舰的蜕变。无惧竞争、主动同高手过招,到国际市场里配置资源,打造更多质量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拳头品牌,自主品牌就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到国际舞台上一展拳脚,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品牌不仅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支撑,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当我们欣慰于自主品牌美誉度提升,也应清醒认识到,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还不够多、实力还不够强。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近几年,从力推创新驱动发展到攻坚核心技术,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到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打击假冒伪劣……各方团结努力,正在加快培育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品牌,中国向制造强国、品牌强国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遇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大家要对中国品牌有信心,对中国民营企业有信心。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丁世忠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质量提升、转型发展、责任建设等方面奋起直追,努力冲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一定能为国家产业版图注入新活力,让中国品牌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9日05版)

(责编:白宇、王倩)

严惩破坏生态行为

近日,针对违法毁林、搞违建的黑龙江牡丹江市曹园事件,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经初步查明,涉事企业存在违法采伐、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等行为。牡丹江市责成涉事企业即日起开始自行拆除违建。此举再次体现了生态红线不能逾越、有一起处理一起的坚定态度。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这是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立场和态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破坏了就很难恢复。违法毁林、搞违建,既逾越了法律边界,更是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只要越雷池一步,就应该受到惩罚,决不手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督察,到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党中央对保护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创造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打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从甘肃省3名副省级干部及几十名领导干部因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而被严肃问责,到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彻查整治,再到长江边上还在盈利的化工厂主动脱旧换新……典型案例向世人展示了新环保法钢牙利齿环保督察动真碰硬的威力。可以说,无论是依法遏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还是环保督察打破诸多转型僵局,都使人们相信美丽中国的道路绝对不会跑偏。

当然,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违法行为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需要反思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我们既不能因为加快发展的冲动就心怀侥幸,阻碍向绿色发展的真正转型;也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面对发展压力、考核要求,能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土地财政、先上车后补票等不良发展模式,拷问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能力。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山明水秀的自然生态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曹园事件中,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有关部门先后三次对违法占地建设下达行政处罚,虽然罚款交了,但责令拆除的违建依旧岿然不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没有强制执行权;而申请强制执行时,也因为无正当理由逾期而不予受理。可见,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失之于宽,监管失之于软,就守不好绿水青山、保不住美丽家园。曹园事件启示我们,各方都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破除一亩三分地意识,互相协力而不是彼此卸力,才能让政策法规真正长出牙齿

此次事件表明,对具体责任人的处置固然重要,有关方面更应将此事作为制度完善、工作改进的契机。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我们才能激发出生态保护的新能量,让绿水青山承载起美丽中国的明天。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1日05版)

(责编:冯粒、王倩)

共同守护数据安全

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正是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如何增进我们的数据安全感,是大数据时代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然而,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一些APP(手机软件)在偷听说话,并进行相关推荐;在国外,脸书等也陷入窃听用户的质疑中。

不过,尽管有关推测很多,但大都还未证实,业内专家也观点不一,呼唤监管部门给出权威说法。换句话说,权威的声音慢一拍、行动迟一步,用户数据安全感就少一分。与此同时,相关手机软件接连喊冤,均保证只会合法合规地获取和使用用户信息。即便如此,许多用户的担心还是无法打消,因为互联网公司此前滥用大数据的行为并不少见。实际上,这种不信任的源头,在于手机软件获取用户信息权限的模式。当用户注册某个手机软件时,就会弹出要求用户授权各类信息权限的条款,包括通讯录、麦克风、地理位置等。这种情形下,用户要么接受霸王条款,要么被隐形套路,否则就无法使用手机软件。没有选择权——个人信息第一道关口的失守,是用户缺失数据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今天,数据价值堪比石油,引得商家争抢,是因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已经被算法包围。企业利用算法挖掘分析用户数据,可以精准判断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精准推销产品、谋划产业布局。但是,对用户而言,乐也算法,忧也算法。乐的是算法带来服务个性化,忧的是算法提供的服务太精准。一旦数据泄露或者被滥用,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也可以从过去的误打误撞靠运气变得精准定制有底气。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正是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捍卫数据安全,就是在守护美好未来。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把关,不仅要养成安全使用手机软件的习惯,而且还要在发现隐私被侵犯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近日,一位法律人士发现抖音”“多闪等手机软件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向他精准推荐了多位好友,便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起诉并获立案。企业亦如是,如果不是目光短浅,便一定能看得清,一旦安全事故的灰犀牛来临,商家将丧失更多用户;只要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商业前景就会受到挑战。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的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才是明智之选。以制度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形成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监管网络,方能阻断窃取隐私的不法之手

有人说,安全感就是我怕黑,而你是光。今年两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张业遂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本届立法规划。这意味着我们将告别个人信息保护分散立法的状态。未来,有了专门法律做靠山、各方合力当保障,企业非法收集、滥用数据的灰色空间将越来越小,用户的数据安全感也将越来越实。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2日05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解好消费信贷的治理方程

近些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更新、消费渠道在拓宽,消费金融特别是消费信贷迎来发展契机。作为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信贷产品,其使用人群、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从小微企业到普通群众,从购物到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消费潜力。然而,消费信贷也是一把双刃剑,教育分期贷就是典型案例。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因轻信教育分期贷而陷入了套路贷。简单来说,快毕业的大学生为提高自身技能,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就报名参加培训班,而有的培训机构以欺骗、诱导等方式,忽悠收入微薄甚至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采用分期付款方式缴学费,甚至在学生不知情时,为其在金融平台办理贷款。一旦学生背上此类贷款,就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教育分期贷,原本是一项可以共赢的金融创新。理论上讲,教育分期贷就是让那些没有经济能力却想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提升自我的人,通过助学分期贷款,找到发展进阶的梯子。学生能进步、培训机构有生源、金融平台能收益,三赢的机制确实看上去很美。然而,在看似合理的链条中,现实的某个环节一旦偏离常规,教育分期贷就容易变味。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从目前的很多案例中能看出,不少培训机构夸大宣传、隐匿信息,把重心从教学转向了拉客户;一些金融平台不断降低门槛、放松监管、弱化风险控制,让信贷易借难还。对于有上进心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因为办理一个贷款而陷入还款催债还款的境地,无论是哪一方都背离了最初的出发点。可以说,让互联网+金融+教育逐渐演变成了一场信贷套路,受损害的不仅是大学生,还包括发展中的职业培训教育及日渐规范的金融平台。

每一次创新尝试都不免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直面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好事变得更好。对教育分期贷来说,如何让教育培训机构真正回归教育、如何让金融平台在强监管中优化服务、如何给大学生们普及金融安全知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值得各方认真考量。教育分期贷乱象是消费信贷的一个侧面,它们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产品、一桩生意,而是考验着工商注册、教育管理、金融监管、公安执法等多部门的治理能力。能否让有资质有保障的机构提供服务、能否强化监管以便把风险降到最低、能否给予相关受害者法律援助,至关重要。其实,这不是一道有借有还的算术题,而是金融服务如何在法治轨道上安全运行的治理题。

一位业内人士说,教育信贷是需要有情怀的——用最好的技术将利率降到最低,去服务最需要的人群。正如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指出的,金融要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只有真正回归本源,金融创新才能在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3日05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

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3日05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互联网客服要坚持服务用户的本位

互联网时代,客服愈发成为企业形象的代言、品牌美誉的前台

网购电子产品不会用,问客服;商品坏了要维修,找客服;发现货不对版要维权,首询客服……在互联网时代,客服成了许多消费者寻求帮助的重要选择,甚至是联系商家的唯一渠道。可以说,客服愈发成为企业形象的代言、品牌美誉的前台

然而,最近媒体曝光一些互联网客服礼貌背后的忽悠乱象,引发网友吐槽与热议。有的巧舌如簧向顾客保证质量您放心,却连实物都没见过;有的不解决问题,就会打太极反复说尽快处理;还有的号称24小时客服,实际是12个值班客服应付百万订单量……温柔地推三阻四,礼貌地忽悠、甩锅,客服反而成了客户满意度的隔板、维权路上的关卡、消费投诉的新靶。有网友评价,不解决问题的客服,就是企业花钱买摆设。

造成客服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许多企业将客服中心视为成本部门。客服及其背后的培训、管理、流程协调,成本投入越来越高。有公司测算,一个客户打了5分钟的投诉电话,企业就花出9块钱。因此,客服外包或者部分外包成为多数互联网企业的趋势性选择。然而,外包节省了成本,却会产生发包方与承包方协调不通畅、发包方赋予承包方处理权限不高、业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等弊端,很容易造成投诉响应慢、问题解决效率低、用户体验差等问题。在乐清女子滴滴打车遇害事件中,滴滴外包客服备受诟病,便是例证。

进一步说,无论是自建还是外包,客服好不好归根到底反映着企业的价值观:是服务消费者,还是唯利是图?客服以服务用户为本位,就会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专注于回答用户咨询、解决用户投诉、安抚用户情绪,以此来提升用户体验,树立企业在用户心中美好形象;若以服务企业为本位,就容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小事不闹大,不给企业找事,就可以不管它。问题没有变成麻烦,客服貌似了当下,但企业却输了未来,外包公司也背上骂名。要想三赢,企业就必须让客服回归服务用户的本位。

实际上,客服体系不是企业的成本包袱,而是企业的宝贵资产。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卖产品转战到卖服务、卖口碑。一项调查表明,75%的消费者会因对客服不满意而放弃购买行为。可见,客服满意度实实在在影响着产品购买率,不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的用户体验,企业发展才有好前景。另一方面,客服能够听到用户真实需求,从投诉中掌握用户的痛点、堵点,这些都是企业产品升级创新、市场战略调整的重要参照物。善用客服,就能催生出新的增量市场,促使其成本属性向利润属性转变。

面向未来,智能客服会逐渐替代部分客服功能,但不变的是对客户需求的洞察把握、对服务品质的永恒追求。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打造呼叫(客服)中心之都,做好引导规范、监督管理,不仅能够成为打造客服产业标准的高地,还可能因为占据大量用户需求、痛点数据而成为各个行业转型升级的策源地。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客服将成为各个行业做大做强的推动者。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4日05版)

(责编:袁勃、王倩)

冰雪世界期待中国故事

天时地利人和的汇聚,正勾勒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大坐标和新蓝图,必将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出山海关南展西扩东进,冰雪运动正在打破时空局限,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疆域,唱响春夏秋冬四季歌

冰雪运动和体育生活正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流,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独特价值、彰显着独特风采

前不久,北京的郭先生一家在张家口崇礼度过了又一个愉快的雪上周末。自从孩子前两年跟着他学会了滑雪,崇礼就成了全家人冬季短途旅行的首选目的地。一年一度的崇礼国际滑雪节,见证着这座昔日隐藏在塞北群山中的小城,正飞速成长为滑雪运动之都。据不完全统计,20182019雪季,崇礼各大雪场接待滑雪游客近百万人次,同比增长23%。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办比赛地,崇礼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天南地北的滑雪爱好者。

崇礼的成长之路,也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缩影。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国冰雪运动也犹如踏上全新的冰刀、雪板,获得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对发展冰雪运动作出了部署。天时地利人和的汇聚,正勾勒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大坐标和新蓝图,必将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这个赛季,中国冬季运动健儿转战世界赛场,隋文静/韩聪在花样滑冰世锦赛上第二次站上双人滑最高领奖台,年轻的中国雪车队捷报频传……大家向改革要竞争力,夯实备战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从1980年第一次来到冬奥会赛场、亲身感受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到2022年迎来自己的主场、争取新的更大荣光,一代又一代冬季运动人的梦想,从来都是和国家发展的脉动同频共振,不断奏出时代强音。

不出山海关南展西扩东进,冰雪运动正在打破时空局限,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疆域,唱响春夏秋冬四季歌。现实中,众多室内冰场落户一线城市繁华商圈,更多雪场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根开花,全国大众冰雪季将冰雪运动的欢乐带给千家万户,冰雪运动进校园呈现出勃勃生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不仅引领着我国冰雪运动迈上新的台阶,也为冰雪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版图增添了亮色,令国际奥委会赞赏不已。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据估算,每1元钱雪场门票,就可以带动10元钱的相关消费支出。冰雪运动是体育产业的新亮点,可以连缀起很长的产业链,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纵览冬奥会走过的近百年历程,不难看出,气候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冰雪运动传统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冰雪运动主要集中在欧洲的环阿尔卑斯地区、北欧东欧地区以及北美地区展开。随着日本举办札幌和长野冬奥会,韩国举办平昌冬奥会,以及2022年北京成为新的东道主,东亚地区日渐成为世界冰雪运动新的增长极。而北京能够成为奥运史上首座双奥之城、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青睐,离不开改革开放筑就的深厚底蕴,离不开时代孕育的万千气象,离不开前行路上的大国担当。回溯从申办到筹办的历程,人们不难体会到,冰雪运动和体育生活正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流,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独特价值、彰显着独特风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普及冰雪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契合的。冬奥会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带来契机,也为迈向体育强国增添了强劲动力。今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比翼齐飞,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同步成长,国际形象和对外交往更为丰富。冰雪运动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模式,生动诠释着体育强国的多元内涵,为新时代写下如冰雪般洁白耀目的注脚。

中国将全面兑现在申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的每一项承诺,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我们将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平衡发展,推进全民健身事业,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这是对人民的承诺,也是对世界的承诺。2022,冰雪世界的全新故事,期待北京,期待中国。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8日05版)

(责编:马昌、王倩)

健康是可以出来的

以健康结果为导向,对医联体、医共体等服务供给体系进行重点考核,辅以配套医保支付方式、居民健康效果评估等,使绝大部分慢病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

树立管理和维护健康的理念,以医保门诊报销推动防治结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这项务实举措,必将为更多人带来健康福祉。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如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众多。据统计,我国慢病患者已经逾4亿人。一些慢病虽不是要命的危急重病,稳定期也不用住院治疗,但对于患者来说,一经诊断就必须长期服药。不少人每天要吃药、每次吃好几种药,随着病情的发展,用药往往越来越新、越来越贵。由于筹资水平不同,各地医保报销在药品范围、比例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有些参保患者在门诊开药报销不了,或者在大医院开药报销较少。因此,把相关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有助于切实减轻慢病患者的家庭负担。

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用药纳入门诊报销范围,也有利于以此为契机,引导患者合理诊疗,增加慢病控制率、减少并发症,进而提升人群整体健康水平、节约医药费用。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有不少此类基本常用药,应该说,大部分慢病患者买得起、用得上药。但也应看到,大量患者并没有得到规范管理。比如,一些人不清楚自己有高血压,还有些人不想吃药,或是时断时续,没有定期复诊随访等。由于得到规范管理的患者不多,不少慢病患者并发症较多,加重了负担。以糖尿病为例,其并发症多达100余种,只有定期复诊、随访,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规范管理覆盖率,才能有效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医疗保障是一道重要防线,抵御着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覆盖全民的医保,能帮助居民解决后顾之忧,有助于维护全民健康。从当前的疾病谱来看,随着慢病病种增加、人数增多,医保基金的支付将面临更大压力。以门诊报销为抓手,引导人们规范就诊,让医生趁此机会建立患者慢病管理档案,加强健康干预、防治结合,就能有效管控慢病风险,确保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加精准高效。这也要求医疗服务供给侧不仅要提供医疗救治服务,还要提供疾病预防、公共卫生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全方位全周期提供卫生健康服务,才更加契合健康中国的内涵。

目前,全国各地都建起了医联体、医共体,在大医院诊断,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药,报销比例也较高。对慢病患者而言,这是比较合理的诊疗模式,有利于控制病情,且自付费用较低。在此种模式下,选择家附近的社区家庭医生,定期检查、随访,需要住院时再到上一级医院,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进而言之,着眼于疾病控制效果,有必要以健康结果为导向,对医联体、医共体等服务供给体系进行重点考核,辅以配套医保支付方式、居民健康效果评估等,使绝大部分慢病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

健康是享受幸福的基本前提,也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实践证明,健康是可以出来的。尤其是对大量生活方式病来说,管理堪称治疗的重要方式。树立管理和维护健康的理念,以医保门诊报销推动防治结合、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一个更加可期的健康中国必将渐行渐近。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8日05版)

(责编:马昌、王倩)

开机广告别成牛皮癣

高高兴兴买回智能电视,却发现一开机就被广告包围:这些短则10多秒、长则近1分钟的广告,无法关闭、跳过或快进,给人带来困扰。最近,一些消费者因此对多家品牌智能电视发起投诉。

想要收获智能体验,却让广告绊了脚,无疑影响了消费感受。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出厂自带、不可消除的开机广告,涉嫌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有开机广告但在产品说明书和详情介绍页面未提及,损害了用户知情权。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强制消费者看广告,不给其自主取消、关闭广告的权限,也有违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的条款。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相关企业的售后客服表示,智能电视开机启动需要一定等待时间,此时加入广告可以缓解用户开机时的枯燥。更深层次原因恐怕在于,智能电视生产商采取了前期低价抢占市场、后续靠广告等补贴利润的商业模式。从表面上看,利用开机空当插入广告,或许是智能电视生产企业和广告主的双赢,但实际上,这种做法的广告效果还有待评估,而且很可能损害品牌的美誉度。事实证明,企业如果只看短期效益,最终影响的必然是自身的长远发展。

其实,早在2017年,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就曾围绕电视机广告问题公开征集线索,拟对多家电视品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应当看到,商家之所以紧盯智能电视开机广告,其实是瞄准了正在快速成长的消费细分市场。当前,随着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消费空间持续拓展,新的增长点正在出现。数据显示,2019年预计智能电视的整体出货量约占中国电视机市场出货总量的90%;而超过60%的周活跃用户曾经在智能电视上有过付费行为。如何在尊重智能电视消费者的基础上,更好提升使用体验、满足用户需求,是激活消费潜力的现实课题。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多项重点任务,部署破解制约居民消费的突出体制机制障碍。这启示人们,在积极培育和聚焦消费新热点之时,还应多方携手、多措并举,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保护消费者权益,让他们真正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离不开品质过硬、更加智能的优质商品,也要匹配高质量的服务与体验。让消费者充分实现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着力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0日05版)

(责编:马昌、王倩)

老年人跟团游不应高门槛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旅游市场持续发展,近年来,老年人跟团旅行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如何保障老年人安心畅快地参加旅行团、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期盼美好的晚年生活。不少人辛苦了大半辈子,希望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享受品质生活。同时,因为工作忙碌,许多年轻人难以带父母一起旅行,也倾向于花钱让老人跟团游。然而,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特殊、购物欲望不强,参团前部分旅行社会设置或明或暗的门槛,诸如亲友陪同、医院体检、免责协议、健康证明、年龄限制等,名目繁多。即便成功参团,实际旅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低价团欺诈等风险,存在赶行程、加自费、保障少等乱象,严重影响了老年消费者的旅游体验,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前不久,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引发人们对养老话题的关注。老年人曾为社会创造物质和文化财富,我们理应赓续尊老敬老的传统,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此外,老年旅游市场也蕴藏着巨大发展空间。据全国老龄委调查数据显示,老年旅游人数已占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老年人正成为旅游消费的生力军。携手努力、破解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整治乱象,才能推动老年人跟团游健康发展,增强银发族的幸福感。

从供给侧层面来看,旅行社和景区有责任提供高品质的老年旅游服务。在老年旅游产品结构上,应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疗养康复等复合型结构转变。在旅游项目方面,应当针对年龄进行细分,对于低龄老人可适当加入类似爬山、远足等运动性稍强的活动,而对于高龄老人可适当减少娱乐项目,让老人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就能轻松舒适地完成旅行。此外,老年人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安全保障必不可少。旅行团和旅游景区必须完善应急预案、配备急救人员,做到防患于未然。

从需求侧层面来看,老年消费者在参加跟团游时需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不少老人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容易受低价团的诱惑。一些提供低价游的旅行社,一旦未能凑齐足够的人数,便会将游客层层转包,导致签合同的旅行社并非提供服务的旅行社,最终出了问题无人负责。子女应尽可能帮助老人,仔细了解旅游团的具体行程、接待标准,依据老人身体状况等谨慎选择线路。

从顶层设计层面来看,有关部门可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保障老年消费者的权益。其实,我国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对行程安排、交通工具、接待服务、安全提醒、应急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细致要求。例如,连续乘坐汽车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每个景点应安排充裕的游览时间;客车上应配备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包机、包船、旅游专列和100人以上的老年旅游团应配备随团医生服务;等等。未来,还可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制度、细化具体规定、加强问责追责,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春暖花开,正值旅游好时节。推动老年人跟团游迈向规范化、品质化、定制化,既有助于营造孝亲敬老的氛围,也将为旅游经济注入新活力。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1日05版)

(责编:袁勃、王倩)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401036【素材汇编】2019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mmgw.to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32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