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基层干部请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2.“科技星火”点燃乡村振兴“燎原之势”
3.“塑形”“铸魂”同携手乡村振兴稳步走
4.党员干部:让“红色精神”开“红火新局”
5.党员干部要善做工作“加减法”
6.读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密码”
7.弘扬科学家精神汲取前行伟力
8.聆听口碑明理力行
9.清澈的爱:致陈祥榕同志的信
10.索玛花儿分外红
11.致敬创新“赶路人”
12.驻村第一书记应做乡村振兴“谋划者”
13.@党员干部涵养“三颗心”归来仍少年
14.@小小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5.科技创新需在“快准先”上下功夫
16.让“红色基因”助力“红领巾”健康成长
17.守望在五月稻田里的逐梦人
18.踏科技之浪逐时代而行
19.用“马班邮路”的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高扬“正气正义”之帆唱响“命运与共”之曲
21.让青春在党旗下闪光
22.用“三级推进器”助科技“火箭”升空
23.@党员干部“四史”必修课开课啦
24.@年轻干部用好“三字经”争做“好声音”
25.【难忘今日】争做林则徐式的年轻干部
26.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7.写给“中国好人”桂定好同志的一封信
28.学好“四史”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9.学好《条例》争做新时代的好干部
30.以思想破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31.在国际传播中画一幅中国“三维”素描图
32.这就是我们的“奋斗人生”
33.追念稻香里的“南波万”
34.践行使命需常怀“三心”
35.品“茅山精神”展时代雄姿
36.竖起“一把手”的“一”
37.向这“710多万”敬个礼!
38.予《条例》为规“笃志前行”
39.这枚“小小纪念章”有深意
40.党员干部当以《条例》为“准绳”
41.读懂纪念章中的“半生岁月”
42.给最美公务员的一封信
43.学习宣传《条例》要严谨务实
44.传承星火燎原的井冈山精神
45.创新是对“非遗”最好的薪火延续
46.从青海考察中感悟“情”深“意”重
47.打通社区党组织“最后一公里”
48.当好“三种角色”写好乡村振兴新篇
49.当以《条例》走好组织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50.读懂“小小藏毯”里的“大幸福”
51.年轻干部要当有“实”之士
52.请相信我们会像您一样
53.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54.下足基层党建“绣花功”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55.学莫洛依古莫身体力行诉说深“qing”
56.以《条例》践行“守”“启”“续”
57.@青年党员请收藏好这份“制胜秘籍”
58.@组工干部《条例》“路标”已立好
59.不忘来时路用“紧日子”换群众“好日子”
60.从《条例》中探索新时代组织工作“密码”
61.读懂“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精神内涵
62.建强基层党建“大厦”
63.民心是承载江山的基石
64.念好乡村振兴“三字经”建设美丽乡村
65.让“为人民服务”根植于基层干部心中
66.树好基层组织建设的“风向标”
67.特色产业发展要用“心”走“新”有“信”
68.为社区党组织“强身健体”
69.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好社区群众
70.熠熠光荣章礼赞赶考人
71.在红色资源中悟“永”字密码
72.抓实抓好基层党建这个“基础工程”
73.传承红色基因涵养为政“三德”
74.当好“三子”争做新时代基层青年干部
75.读懂“青海之行”蕴含的“为民情怀”
76.牢记“民之中心”守好生态“山水宝藏”
77.青年干部要“敢为”“善为”“能为”
78.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79.学好“四史”这门必修课
80.以“三个坚持”打造组工干部“三种力量”
81.用心用情浇灌科技之“花”
82.在常思“三问”中永葆“初心”
83.在崇德中擦亮“三种底色”
84.“绷紧”生态环境保护“三根线”
85.“小藏毯”里蕴含“大智慧”
86.呵护“生态宝藏”也是“国之大者”
87.精准为民“落点”滋养鱼水深情
88.领悟“青海之行”的“三个锦囊”
89.以“三专”彰显为民本色和矢志担当
90.在“三问”中贯彻“为民”理念
91.共产党人最闪亮的品质
92.下好“三手棋”促进黄河流域大发展
93.@党员干部在雪域高原吹响绿色“集结号”
94.“悟”字当头涵养为政“三德”
95.读懂“青海行”背后的“为民情怀”
96.涵养“功成”情怀
97.坚持“三要”法则走稳群众路线
98.善于打出“一把手”监督“组合拳”
99.用心厚植“一”种“情深意长”
100.@党员干部与青海省来个“夏天的约会”
101.以“青海之行”砥砺“政治三力”
102.在“实干”中领悟现代化治理“新重点”
103.在知史爱党中奋进新时代
104.知史爱党激发“我”力量
105.@组工干部做新时代的“三种人”
106.“办实事”要紧盯“事”
107.不忘“人民”这个根
108.念好安全建设“三字诀”
109.三探苍穹一生逐梦:致聂海胜少将的一封信
110.心怀“国之大者”眼观“民之小处”
111.以乡村人才振兴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
112.用好党史这本“生动教材”
113.在百年党史中汲取不断向前的“三股劲”
114.在知史鉴今中行稳致远
115.致“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一封信
116.致“落选”航天员邓清明的一封信
117.致“时代楷模”王家元的一封信
118.致敬“航天星”逐梦青春路
119.初识已是故人英雄永不褪色
120.读懂“神舟问天”的成功“密码”
121.汲取纪律养分做“先知先觉”者
122.让“良才”在“赛马场”脱颖而出
123.深悟“学史崇德”修好“为官政德”
124.在“披荆斩棘”中厚植“樵夫”情怀
125.学习“樵夫”精神做到“四个始终”
126.以民为本“筑”实“驻村”根基
127.@青年干部追寻“三道光”凝聚“三种力”
128.“80字”入党誓词映“初心”
129.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130.读懂“塞罕坝精神”背后的“三力”与“三心”
131.神舟十二号问天彰显三个“一”
132.在“回望”与“眺望”中汲取前进力量
133.致圆“首飞梦”汤洪波的一封信
134.重温“樵夫”本色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135.做“慎终如始”的新时代党办人
136.甘当人民“樵夫”书写时代“答卷”
137.@共产党员牢记“我志愿”的三字密码
138.汲取“飞天力量”砥砺奋斗之志
139.牢记誓言“守一生”思想入党“一辈子”
140.品读天地通话致敬无悔青春
141.善作“加法”文章涵养政治能力
142.天地通话太暖心
143.在“两次宣誓”中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144.追寻入党誓词中的“英雄之光”
145.@共产党员从纪念章中汲取“三种”精神力量
146.“3个3”背后的那颗心
147.“三句问候”背后的情怀与深意
148.从“天地通话”中领略中国航天力量
149.调配“三种套餐”为“四史”学习增味
150.读懂入党宣誓里的“三个一”
151.读懂天地通话蕴含的“三层含义”
152.两次宣誓的“变”与“不变”
153.铭记奋斗历程不负使命担当
154.让青春之光在乡村一线闪耀
155.欲懂一党必先知其史
156.“三句话”读懂中国共产党
157.穿透时代的力量——女排精神
158.锤炼考技破题型“四史”学习交答卷
159.以“三读懂三践行”守护好“生态高地”
160.愿以“三心”寄华夏一生无悔为生民
161.铮铮誓言献给党拳拳初心莫能忘
162.自觉锤炼“己身”强化党性修养
163.@青年干部立大志不辱使命勇拼搏不负韶华
164.淬炼“政治判断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165.@党员干部在关山万里中夯实“红色脚印”
166.“唤醒”红色资源让“红色记忆”更鲜亮
167.北大红楼何以“红”?
168.从红色“史诗”中接力老党员“三束光”
169.读懂“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170.读懂“纪念章”续写“新华章”
171.读懂“七一勋章”中的“精神密码”
172.读懂勋章背后的深层含义
173.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伟力
174.信仰的颜色
175.学习龚全珍先进事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76.在“信仰之光”照耀下阔步前进
177.@党员干部从勋章“三色”中涵养“三心”
178.@年轻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当须“八立”
179.@新党员勿忘接过三根“接力棒”
180.“光荣在党五十年”在致敬中赓续荣光
181.“七一勋章”:献给最闪亮的那颗“心”
182.“七一勋章”绘就时代精神致敬最闪亮的星
183.“七一勋章”获得者是时代青年前行的“灯塔”
184.“七一勋章”里熔铸的“精神密码”
185.“七一勋章”三个“精神密码”你get到了吗
186.“七一勋章”树起奋斗新征程的“标杆”
187.白鹤滩头浪遏飞舟
188.从“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汲取榜样力量
189.从“七一勋章”看中国青年应有的模样
190.从“七一勋章”中汲取“三至”力量
191.从“七一勋章”中汲取“四种力量”
192.从“七一勋章”中汲取“营养剂”奋楫前行
193.点亮“七一勋章”背后的初心“坐标”
194.读懂“七一勋章”背后的“三重底色”
195.读懂“七一勋章”的时代内涵
196.读懂“七一勋章”里的奋斗力量
197.读懂“誓词”背后的“精神密码”
198.读懂勋章蕴含的“重量”
199.感悟“七一勋章”的“三色内涵”
200.功“勋”载史册“章”显为民心
201.红心向党致敬最闪亮的星
202.汲取“奋进之力”追寻“诗和远方”
203.汲取“七一勋章”背后的奋进力量
204.汲取“七一勋章”蕴含的精神力量
205.论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206.燃起“信仰明灯”兑现“铮铮誓言”
207.挖掘“七一勋章”闪耀的精神富矿
208.新党员当从“入党第一课”中树牢“党员意识”
209.勋章礼赞建党百年荣光照亮奋进之路
210.以“七一勋章”为光与英雄同行
211.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
212.在“七一勋章”荣誉中感悟精神力量
21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214.致敬“七一勋章”的“平凡英雄”
215.@党员干部从“七一勋章”中汲取榜样力量
216.“80”“90”党员的“薪火情”
217.“七一勋章”闪耀“看得见的哲理”
218.从“表彰”中汲取信念和力量
219.踮起脚尖触摸“七一勋章”背后的“光”
220.师姐我想对你说……
221.夜空中最亮的星:致永远无法到场的勋章获得者
222.以“三色”汲取“七一勋章”荣誉之光
223.以青春之我续写“七一勋章”之荣光
224.710万份“荣耀”与“感动”
@基层干部请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总书记讲话后,我脑中浮现出几个字“术业有专攻”,科研工作者应将时间更多地用在科研工作中,那么我们的基层干部,应该将时间用在哪儿呢?反复思量,得到如下答案。
基层干部要把时间用在学习提升上。基层事务繁杂,覆盖面广、涉及事务多,导致许多基层干部工学矛盾突出、本领恐慌严重。但长此以往,对干部能力成长、个人进步容易产生极大影响。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因此,工作繁忙不能成为不学习的借口,再忙碌都不能忽略学习。基层干部应该利用有限资源、合理规划时间,在上山下乡途中、在早起睡前间隙,通过“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平台进行碎片化学习,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与此同时,要高效开展学习,在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抄原文、做笔记,要更好发挥系统学习、领导讲解的作用,让学习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切实提升工作本领。
基层干部要把时间用在服务群众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第二条,便是为民服务。作为联系群众“最前沿”的基层干部来说,服务群众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群众满不满意是衡量基层干部称职与否的重要指标。为此,基层干部需要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在服务群众工作中,无论手头有多么重要的任务、即将迎接多么重要的检查,都不能忽略群众诉求、将群众拒之门外。基层干部要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能因为事情棘手而推诿退缩,因为解决群众诉求而花掉的时间,都会沉淀为个人工作经历中的“高光时刻”,这样的时间是值得的。
基层干部要把时间用在钻研业务上。基层实际决定了基层干部需要“身兼多职”,一人兼任几个领域的具体工作时常有之,在这样的前提下,基层干部不能放松对业务知识的研究,反而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深入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本领,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服好务。与此同时,要利用基层一线优势,延伸工作触角,多调研、多总结,形成反映基层实际、客观体现问题的高质量调研报告,为上级决策、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客观、详实的基础资料。行可行之路,至未至之境,基层干部是群众一切诉求的“第一联系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增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畅通服务群众“最先一公里”发挥积极作用。
“科技星火”点燃乡村振兴“燎原之势”
近日,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数字农业、生物种业等“王牌产业”及无人机操控、智慧农业管理等“新兴科技”方兴未艾,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肩负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风霜雪雨、滩涂险路,不断进取,为了创造脱贫奇迹和实现乡村振兴,留下无言足迹、洒下热血豪情。立足新时代,我们要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农业科技创新,让“土庄稼”里长出“高科芯”,在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中,为农业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
点亮“理论灯塔”,坚持问题导向,突破一批重大农业基础理论。理论先行,方能指导实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一些重点理论知识也需要及时更新。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国家农业重大需求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集中“火力”,着力在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创新能力带动作用强、研究基础和人才储备较好的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强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源头供给,以积极抢占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打造发展新优势。要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做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着力解决农业基础性、区域性和行业性重大关键问题,为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理论保障。
架设“技术镜头”,聚焦关键领域,创新一批核心技术和装备。农业领域“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牢牢掌握住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让科技创新走到田间地头,以“四两拨千斤”赋能,方能实现农业基础技术研究联动、多点突破,为农业产业增产增效增值提供不竭的“动力源”。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对科技的迫切需求,针对制约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全局性重大瓶颈问题,在作物改良、病虫害防控、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农艺融合和农业大数据等关键领域,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同时,也要围绕拓展农村电商、餐饮、娱乐等新业态新功能,开发有特色的农业信息化新技术,从而构建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渗透互促科技创新链条,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科技支撑。
书写“应用文章”,精准分类施策,应用一批科技成果和技术模式。科技创新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鼓励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研成果走出高校、走出实验室,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遍地开花”。要充分考虑农业的区域性特征,区别资源禀赋、生态功能、产业基础、经营主体等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提供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打造与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发展主流方向深度融合的创新驱动增长点。要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探索形成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应用更直接的成果转化力,方能有效解决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强有力支撑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塑形”“铸魂”同携手乡村振兴稳步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坚持“塑形”“铸魂”携手同行,稳步走出一条“小乡村、大振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科学规划,绘就乡村振兴“全局图”。农民共同富裕是乡村全面振兴之本,从政策制定到项目实施,我们要从下而上地进行科学考核,多从农民角度收集产业发展信息,看是否能给农民带来切实的好处和实惠,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具体规划中,既要立足本地乡村资源,完善农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合理布局,又要从各地乡村振兴面临的短板和制约因素出发,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路线图、时间表,让规划能用、管用、实用、好用,确保乡村振兴各项规划政策落地见效。
立足产业塑形,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利用生态、旅游、土地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坚持走特色化、融合化、绿色化、品牌化、数字化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强化用地保障、狠抓组织保障等,切实为乡村产业振兴保驾护航。
注重文化铸魂,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力”。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载体建设,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供优质的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赋能,积极营造有品位、有内涵的乡村文化氛围;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优良家风民风,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变革,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涵养文明乡风,提升农民乡土自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党员干部:让“红色精神”开“红火新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新时期起步开局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传承伟大精神、不负使命担当,才能更好向前发展。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强调,要传承好革命先烈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历史积蕴中汲取红色精神、思想伟力,传承红色基因、开拓创新格局。
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诚忠心推动奉献担当,矢志为民。一颗红心始终向党,一腔热血矢志担当,一片初心不负人民。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无数革命先辈以忠诚奉献、以热血爱民。党员干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节点上,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坚定、提升政治定力,传承红色基因、不负为民初心。
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韧坚定实现攻坚克难,奋斗一线。“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攻坚克难、谋求发展的奋斗史、发展史,就是先辈以伟大精神“跨山坳、越沟渠”写就的。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目前的时代格局和国际形势,认识到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重点、难题,在防止返贫、深化乡村振兴,在科技赋能、促进数字化转型等重难点任务上下功夫。
以“草木百年新雨露”的守正创新推动开新局面,涌活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红色历史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经验资源。党员干部学习党史、传承红色精神,就能感悟与汲取“为什么能”的力量,就能更加积极进取、善作善成,以创新精神和开拓冲锋投身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深化改革、敢于破冰、大胆求索,让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新时代紧密结合。
红色精神当不负,红火新局奋斗成。继往开来,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历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奋斗开拓、不懈担当。
党员干部要善做工作“加减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善做“加减法”,懂得取舍,轻装上阵,减去“暮”气,再焕“新”颜。
减少“不作为”,加点“真担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联系党和群众情感温度的桥梁,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党的形象。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还存在着得过且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党员干部拈轻怕重,遇事“踢皮球”的行为不仅会招致群众不满,还会使一些小问题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党员干部要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沉下心,在持之以恒的日常工作中拿出主动担当的勇气和刻苦钻研的干劲,以扛得起的“真担当”破解“不作为”。
减少“无用功”,加点“真实效”。党员干部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必须学会做减法,少做“无用功”,沉下心来抓落实。在思想上要转换思路、改变方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牢把握住“求真务实”这条硬道理。在工作中要减去漂浮的作风,化虚为实,减掉不必要的会议和发文。在错综复杂的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理清思路、找出规律,破繁为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案无积卷、事不隔夜,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发扬工匠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以看得见的“真实效”破解“无用功”。
减少“名利欲”,加点“真公心”。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无欲则刚为精神追求时刻要求自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若将金钱、仕途、荣誉、名利等欲望看得太重,必然欲壑难填,丧失原则,坠入腐败深渊。党员干部要有“无欲则刚”的品质,减去名利欲的枷锁,立公心、戒私欲,辨是非、明善恶,时刻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敬畏法纪、严守底线,防微杜渐、抵御腐朽,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以亮得出的“真公心”破解“名利欲”。
善做工作“加减法”,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善于把新时代好干部特点的品质加上,把不符合的减掉,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标对表,在一次次“加”与“减”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砥砺奋进、担当作为。
读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密码”
5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九字铿锵有力,蕴藏着担当、创新、坚韧的“精神密码”。
坚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担当。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疫情防控、民生发展、国防科技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实践充分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广大青年和科技工作者一样,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需要时刻铭记党的殷切希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不负盛世、担当作为。
坚持“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的创新。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的创新精神。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拓荒牛”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当中不断创新与进取。
坚守“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的韧劲。在“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钱学森、“为祖国隐姓埋名28年,贡献全部才智和精力”的邓稼先、“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的袁隆平等伟大科学家身上,我们深刻明白巨大的科学成就来之不易,凝结着不畏艰险的勇毅、坚持到底的韧劲和倾其所有的奉献。迈上新征程,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必须坚守“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的韧劲,为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打下坚实基础。
弘扬科学家精神汲取前行伟力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提出殷切希望,并再次强调要“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也要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并以科学家精神促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弘扬“一片冰心在报国”的爱国情怀。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致敬白手起家建设祖国的归国科研人员,指出,“历史不会忘记,面对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困难局面,一大批留学人员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怀抱,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李四光、严济慈、华罗庚、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同志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踏上新征程,年轻干部需要继承发扬科学家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把人生理想、个人追求融入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时代需要之中,把个人发展与干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服从组织、听从指挥、令行禁止,让青春奋斗的脚步与时代发展的车轮同向并进。
淡泊名利、无怨无悔,鼓起“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创立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一系列精神,这些精神无一不包含着奉献。在这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新时代,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年轻干部亟需唱响新时代“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之歌,无怨无悔,无私无畏,选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选择“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创造更多更大的奇迹,承载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光明未来。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卓越品质。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把握好这一阶段,人生就能向前跃进一大步。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年轻干部也要倍加珍惜新时代的大好年华,树立敢于创新创造的“硬核”担当和雄心壮志,切不可在虚度好时光、空白少年头中,感慨沦为“中年油腻大叔”的无奈。要保持“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心态,立足工作岗位苦练内功,时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自加压力,勇于闯“无人区”,在瞄准科技“卡脖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护生态环境上深入思考、深入调研、深入攻坚,实现更多从“0”到“1”的重大突破,为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提供青年方案。
聆听口碑明理力行
重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仿佛是站在习近平同志从政起步的地方,聆听当地干部群众饱含深情的讲述,相互印证、互为补充,感悟习近平同志从中央国家机关到基层的转变、由普通干部到领导干部的擢升,掩卷沉思,受益匪浅,尤以深刻感悟的几点体会为甚。
敢于担当是为政之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他任正定县委副书记时,针对高征粮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与另一位副书记吕玉兰多次跑地区、跑省里、跑北京,大胆地反映真实情况。在国务院派人实地调查后,终于获得解决,征购指标一下子减掉2800万斤。群众说,县里为民请命,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当年冒着“枪打出头鸟”的风险,在全省全地区率先推出里双店公社“大包干”试点,一年下来,农业产值和人均生活水平都翻了一番。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最重要的为政之德、最根本的党性修养。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才能形成担当的政治定力和精神力量,才能增强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重用人才是为政之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1983年,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正定“人才九条”,通过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等多渠道大念“人才经”。在县里设立招贤馆、人才楼、人才技术开发公司,真诚以待、用人所长,应招到正定工作的机械、电子、纺织、化工等各行业人才大显身手。他亲自给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写了100多封信,情真意切、精诚所至,邀请到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医学专家张晓楼等几十位高端人才,成为正定县顾问团成员。同时,着力解决农村小学危房、提高民办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改革,为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搭架子、打基础。打破非党人士只能担任副职的惯例,把作家贾大山“连升三级”直接提拔为县文化局局长,后贾大山各项工作干得很好,受到人们称赞。一部“人才经”,念出了正定的蒸蒸人气、勃勃生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举措,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和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等要求,为干部人才成长指明了方向,也为干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伟大的时代呼唤人才,伟大的事业需要人才。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实践锻炼,练就过硬本领,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上较真使劲,担起时代重任。
调查研究是为政之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经常不打招呼,不让事先准备,骑个自行车就直接下乡、进厂、入户,把全县25个乡镇、222个村跑了不止一遍。亲笔写信给县四机关领导,要求大家每年拿出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调研,“调查要一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召开有干部、群众等参加的座谈会,还亲自带领县委工作人员在街头发放民意调查表,也经常在大街上放张办公桌接待群众信访,还有走出去请进来的借鉴先进经验。正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系统分析,确立了正定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全面规划发展商品经济。1982年至1984年,正定的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翻了一番;农民的人均收入由148元增长到400多元,也翻了一番多;正定由一个“高产穷县”变成了全面发展的先进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看事情是否值得做、是否符合实际等,全面权衡,科学决断”。领导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并且要做到深度调研、综合调研、全面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充分、扎实、有力的支撑。
严以律己是为政之基。习近平同志时时处处都在为群众谋利,他自己的生活特别简朴,一向严格自律,不搞特殊化。一日三餐在机关食堂排队打饭,来晚没菜了,一样是两个馒头一块卤豆腐凑合一顿。下乡吃饭一定在乡镇食堂,而且粮票饭票一定如数缴纳。常穿的衣服就是绿军装,冬天套一件军大衣。住在办公室,睡的是两个木凳架一个铺板的简易床。公务接待,是以缸炉烧饼、猪头肉为主打的便餐,或者干脆就是饭菜合一的一盘饺子。出行基本上都骑自行车,县委的一辆吉普车主要留给老干部使用。他在正定常讲:“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改进工作作风,先从自己和县委领导班子做起,主持制定“六项规定”,转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大大振奋了全县人民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没有律己意识或者律己不严,做人当领导就会偏离方向,谋事用权就可能背离初衷。党员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带头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领导干部要对群众心怀敬畏,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正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
清澈的爱:致陈祥榕同志的信
陈祥榕同志:
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过去将近一周年了,您18岁美好的青春年华被永远定格在2020年6月15日。再看您头戴军帽、身穿迷彩的照片,那稚嫩的面庞、坚毅的眼神,连同手上剥开的橙子,在喀喇昆仑雪山的背景下,显得愈发高大英武。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您用生命捍卫了诤诤誓言。了解您的事迹是因为视频里您和战友们还击来犯者的场面,记住您的名字是因为公众号、朋友圈里的巨量转发和怒赞。当多数同龄人参加完成人礼,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您却从南海之滨的家乡宁德奔赴西北边塞的新疆,投入绿色军营这所非同寻常的大学。也许是闽东老区热土的滋养,“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个“00后”新兵入伍时竟然写下如此大气磅礴的誓言,面对不解,您说:“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山代有才人出!最终,您用生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捍卫了自己的誓言,捍卫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使命所系,义不容辞”——您用忠诚履行了军人天职。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您和战友们紧急出动,班长问您,“要上一线了,怕不怕?”您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当时的形势外众我寡,您和战友没有退缩,顶着迎面而来的石头,将犯我边境者全部驱出。2020年6月,外军又蓄意制造加勒万河谷冲突,您和战友们趟着冰冷刺骨的河水加入战斗,作为盾牌手的您冲锋陷阵在最前面。战斗结束清理战场,人们发现您依然用身体紧紧护住营长,而您和营长都已壮烈牺牲。宁洒热血,不失寸土!哪来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和您一样负重前行的勇士们。
“眼里有光,不怕吃苦”——您用质朴诠释了家国情怀。您从小就是一个孝顺懂事、乐观坚强的孩子,父亲早逝,14岁就成为家中“男子汉”。为了参军入伍,您每天早起跑步,虽然身体很累但是眼里有光。入伍第一个月您就给家里寄钱,让姐姐给奶奶、妈妈改善生活。可您从不说前方有多苦,家人只是在看了新闻报道后,才知道戍边将士的生活环境,但他们都为您和您的战友感到骄傲。您牺牲后,部队曾问您的母亲有没有什么困难,老人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榕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时此刻,您一定会为拥有如此深明大义的母亲感到骄傲吧!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您和戍边英雄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受到中央军委嘉奖,给您追记一等功。今天,“70后”的我再次向您和戍边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索玛花儿分外红
5月30日,“马班邮路”上的忠诚信使王顺友,因病逝世,他曾过险滩、涉恶水,一个人、一匹马,在马班邮路上坚守了32年,书写了世界邮政史上一段传奇。他用他的执着和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他用他100%的精准投递,连接起了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雪域高原与外界的通讯,牵连起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心。
因其心系群众,“立根破岩”而鲜红。基层工作是党员干部修炼党性最好的场所。1984年,年仅19岁的王顺友从老父亲手里接过了马缰绳,成为了一名乡邮员,扎根基层、服务为民,每年投递报纸8400多份、杂志330多份、函件840多份、包裹600多件,为深山群众与外界沟通联系,开辟了一条“黄金通道”,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赞扬。党员干部唯有把“根”向人民深处扎,时刻以群众的“需要”为己任,才能汲取到成长成材所必需的“养分”,真切理解来自群众的“农桑苦”和“饥饿声”。要不断追问反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基层工作中积蓄力量、修炼本领,昂扬奋进、逐梦而行,才能成为党和人民事业中的“坚强力量”。
因其心有信仰,“傲雪凌霜”而鲜红。“再大的苦也要忍,不能给党丢脸。”心中有信仰,才使得王顺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不惧山高沟险,不畏风霜雨雪,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将“服务”延伸到一个个偏僻乡村,把党的声音传送到大山里的千家万户。“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从苦难中走来,在严酷的环境下屹立不倒的精神“压舱石”。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当是远大理想的忠实信仰者、践行者,要有同艰难困苦作斗争的强大勇气,历练“风雨不动安如山”的魄力,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接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敢于挑战,善于进取,决不因一点挫折而畏缩不前,决不因一点困难而逃避退却,以坚实的信仰铸就战胜一切的决心,在披荆斩棘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人间奇迹。
因其心有坚守,“历久弥新”而鲜红。一个人、一匹马,从木里县城至白雕、三角垭、倮波乡,往返跋涉26万多公里,相当于走了21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海拔近5000米到近1000米,气温从-10℃到40℃,大大小小的山峰沟谷,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当地老百姓都谈之色变的“九十九道拐”,拐连拐,弯连弯,山狭路窄,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掉进江水中……这就是王顺友走了20年的邮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为民服务,更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初心”坚守。党员干部的坚守与奉献,表现为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是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把初心融入日常,以钉钉子的精神,兑现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在“寂寞”中练就不动如山、坚若磐石的党员秉性,在“践诺”中实现民众幸福、民族复兴的目标任务,向人民交出一份“有重量”的满意答卷。
致敬创新“赶路人”
“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近日,在一场事关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达诚挚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梦想为祖国而澎湃,创新之火因爱国而燎原。科技工作者不仅在推动我国科技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中承担着主力军、先锋队的关键作用,更是时代的大梦想家。在这属于科技工作者的节日里,让我们向创新致敬、向梦想致敬,更向为了共和国繁荣强大而呕心沥血、燃烧自己的燃灯者们致敬!
蓦然回顾,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由无数孤独奉献的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所书写的“知识分子爱国史”。回溯过往岁月,我们依旧可以清晰地喊出他们的名字:面对国外势力的阻挠与干扰,排除万难、一心归国,要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贡献能量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烽火战乱的岁月里,于满地焦土之上深培桃李,纵然这一生风霜如刀刻,却依旧宁静致远的当代物理学先驱和奠基人叶企孙;出身名门,于求学期间便立下救国鸿志,海外名校学成后毅然归国,投身于祖国核物理研究项目中,终因核辐射影响,不幸离世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致力杂交水稻研究、应用和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世界粮食供给作为突出贡献的袁隆平......正是这些醉心科研、一心报国的“民族脊梁”,将“国之重器”的精髓薪火相传,为所有的科技知识分子们点燃了一盏盏爱国主义明灯。
居里夫人曾说:“人类需要梦想者。”而这些为了共和国的辉煌明天,醉心科研事业的发展、淡泊自身得失的科技工作者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大梦想家”。他们的梦,便是有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人人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他们的梦,便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完成中国由“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华丽变身;他们的梦,始终与我国的科学发展、科技进步紧紧相连;他们的梦,便是所有中国人民共同期待盼望的伟大“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对于科研工作的微观干预,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和时间自主权,真正让管理的归管理、科研的归科研。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今时今日,让我们一齐缅怀,追念那些已经离开了我们的“追梦人”;此时此刻,让我们共同致意,向那些仍不停奔跑在创新前沿的“赶路人”致敬!同时,我们也期待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科技报国作为奋斗方式,不断书写新时代科技报国新篇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驻村第一书记应做乡村振兴“谋划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文中明确提出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和基本条件等。持续向重点脱贫村选派第一书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提供的坚强组织保障和干部人才支持。乡村振兴任务艰巨,驻村第一书记需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为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谋篇布局。
抓创新发展机遇,做乡村振兴文章的“新”立意。“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改革创新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只有用好创新发展这一“法宝”,我们才能在不同的乡村蹚出属于本地乡情特色的正确道路,才能探索出适合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才能针对性研究谋划好乡村振兴的突破点,才能在乡村振兴中更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让本地农民更快更多更好地有获得感。
抓人才建设根本,做乡村振兴文章的“牢”框架。“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乡村存在严重人才外流问题。年轻人因追求更便利的城市生活,更高薪的工作,更有前景的行业而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引入外来人才值得每一位第一书记思考。这需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需求,因地制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抓人民导向内涵,做乡村振兴文章的“纯”内容。“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乡村振兴需要做的事很多,但重点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纯粹的内容。过去,许多乡村大搞形式大于内容的村史馆、村文化长廊、脱贫攻坚纪念馆等,违背通过挖掘村史,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反映人民群众奋斗创业历程的初衷,最终陷入了形式主义泥淖。正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驻村第一书记需认识到为人民做实事,为人民做好事,让人民满意,把资金用于人民,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才是真正的政绩。
@党员干部涵养“三颗心”归来仍少年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30日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祝他们和全国小朋友们节日快乐。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召唤,作为党员干部,在劳碌的工作生活里,何不趁这个美好的节日,再次体验一下儿童的经历,再当一次儿童,涵养儿童天真无邪的“三颗心”送给自己,作为儿童节礼物。
涵养一颗“刨根问底、求知若渴”的好奇之心。《小王子》里说道:“所有人曾经都是孩子,可惜只有很少的人记得这一点。”对事物充满好奇,是孩童最大的特点之一。正因为有好奇心,他们充满了求知欲,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常常对未知的事物提出“为什么”,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当涵养一颗好奇之心,保持好奇心的纯度,要时刻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置于脑海,看透一些,想深一步,不断集思广益,把握精髓本质,用钻研的精神,用心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促进知识更新,适应发展变化。要敢于“疑”。要敢于较真,敢于怀疑,敢于否定,以逆向思维探寻真理,多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通过“否”认知“是”,做到凡事查清依据、弄明政策,有理有据、胸有成竹。要敢于去尝试接触新事物、新领域,除旧革新,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中,表达新思想、体现新方法、展现新作为,占领新时代发展高地,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涵养一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赤诚之心。孩童的世界比较简单,他们喜欢做什么,便大胆去做,不会因为觉得自己喜爱之事无所获利而纠结,也不会因旁人的不解而放弃。当我们过多地追求所做之事将带来的结果,往往学不会感受当下的快乐,也容易在他人的言语中摇摆不定而心生嫌隙。唯有不计名利地做自己热衷之事,才能更从容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当涵养一颗赤诚之心,牢牢把握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和灵魂,时常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最低”的姿态托举“最高”的信仰,以“无我”的精神做“有我”的奉献,不迷途于通达万变的世界,不目眩于货色名利的诱惑,能摒弃杂念,做到风虽大而行无偏,浪愈急而船愈稳。
涵养一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无畏之心。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探险梦。在这个梦中,他无所畏惧,可以荒岛求生,探秘森林,上天入地,环游世界;可以不惧狂风暴雨、海怪野兽、一路勇往直前;正因为有无畏心,他们不怕犯错,不畏嘲笑,勇于放声歌唱,即便忘了词,即便被嘲笑吐词不清,却依然坚定向前。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当涵养一颗无畏之心,勇于挑战,用无畏的精神攻坚克难,以满腔热血奔赴基层一线,立足岗位,积极为人民谋利益、为群众谋福祉,勇于扛一扛重担,努力涵养遇变而不惊、遇辱而不怒、遇险而不避、遇强而不惧的刚毅品格,变“被动”为“主动”,始终保持“干”的劲头、“敢”的精神,走出“舒适区”,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增长本领,直面前进征途中的“坡”和“坎”,主动去当“热锅上的蚂蚁”,多一些历练和煎熬,多经受一些实战的摔打,不断提高担当作为的能力。
@小小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祝他们和全国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希望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童心向党,礼赞百年”,在第71个国际“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绘就强国梦、诵读红色经典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小小少年们扣好人生扣子,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要强化少先队工作的政治属性,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感受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基因和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从小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培育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萌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足“学史知史”硬功夫,引导少年儿童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加深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的学思践悟,激励少年儿童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深刻理解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要丰富学习方式,大力开展“红领巾爱学习”宣传教育,灵活运用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形式讲述“四史”知识,组织模范人物、“五老”、党史专家、团干部、党校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和优秀少先队队员集中宣讲红色文化,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举办“童心向党”主题征文、“讲红色故事,做红色接班人”演讲比赛、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活动,集中观看《闪闪的红星》《地道战》《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经典革命电影,引导少先队员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立志向、修品行、练本领,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下足“立德树人”硬功夫,引导少年儿童增强明德修身自觉。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坚定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培养团队意识、增强纪律观念,不断提升少先队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在培养朴素政治情感和共产主义道德上下功夫,帮助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少先队成为每个人一生中最亮的印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凝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少年儿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锤炼勤俭节约、劳动光荣、乐于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的品格,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基本理念和行为习惯,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努力成长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下足“实践育人”硬功夫,引导少年儿童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设计既有政治高度、又符合孩子特点的特色案例,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等实践教育教学,引导少年儿童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增长学识才干、施展个人才华、培养坚强意志,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忠诚践行者。要开展好少先队实践活动,激发少年儿童“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献计献策参与实践活动,借助区域内的福利院、敬老院、少年宫、博物馆、园林山水、广场公园等基础资源,按照不同年龄和学段特点,开展学工、学农、科技周、艺术节、夏冬令营、文化体育等丰富生动的活动,倡树优良传统,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创造才能,激发爱国热情,引导少年儿童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把人生“总钥匙”,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在党的阳光的沐浴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坚定不移地沿着“向上、向善”的人生轨道成长,凭借踏实而不懈的奋斗,最终迎来梦想的开花结果。
科技创新需在“快准先”上下功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院士大会中指出:“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科技攻关必须要坚持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创新,有着统领发展全局的意义。科技创新作为创新的一部分,更需要在关键领域上快速发展、在核心技术上准确定位、在前沿科技上抢占先机。
科技创新要适应发展速度的快,在关键领域上下足功夫。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扰动和挑战。快速发展科技无疑是我国能够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重要利器。面对“芯片”的卡脖子,我国在关键领域方面需要下足功夫,壮大科技实力,快速适应科技创新速度,努力打造“中国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稼先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面对羸弱就要被挨打,“无核”无以立足世界的艰难,抢抓科技创新发展速度,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研制并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今天的科技工作者也应该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等关键领域上加快创新速度,使我国的科技水平迈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要把握战略需求的准,在核心技术上下足功夫。科技创新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战略,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下足功夫。只要国家战略有需求,科研机构就应该把握需求导向,精准对接需求,加深创新深度,强化基础性探索和核心技术突破,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用好制度优势,把准战略方向,打造核心技术。善于构建科技创新技术体系,着力培育有思想、有技术、有创造性的科技生力军,使其在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方面取得成效性突破。
科技创新要抢抓发展机遇的先,在前沿科技上下足功夫。国家要发展,人民要进步,必须要抢抓发展机遇。科技创新更应该抢抓发展机遇,在前沿科技上下足功夫,健全评价体系,完善科技生态,优化科技人才队伍,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有信心与决心干好科技工作,在不断探索、不断试错、不断提高中提高科研能力,在大胆尝试科技创新中努力前行,在狠抓科技创新发展机遇中敢于争先,敢于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中开辟一片新天地。
让“红色基因”助力“红领巾”健康成长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5月30日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祝他们和全国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多给孩子讲一讲革命英雄故事,赓续红色基因,不失为一种欢度“六一”的最佳方式。
厚植少年儿童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也是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当前,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阶段,爱国主义教育要全方位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厚植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情怀作为重中之重。对此,我们要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找准时机,摸准孩子精神需求,以贴近儿童心理方式讲述革命英雄故事、战疫抗灾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既引起孩子共鸣,又从故事中汲取营养,不断陶冶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把今天的“幼苗”培养成明天的“栋梁”。少年儿童的成长,是事关民族兴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大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的,要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也是把今天的“幼苗”培养成明天的“栋梁”的具体路径。对此,广大少年儿童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知识,磨炼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特别是要从小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用爱心和责任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我们要不断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和环境。一方面,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都扛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少年儿童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其成为国之栋梁。另一方面,用爱心和责任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就要有效化解少年儿童“成长的烦恼”。要把未成年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既要有效维护少年儿童权益,又要关爱数千万留守儿童成长,更要始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只有多措并举,真正把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放在心上、抓住手上,才能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更加晴朗的天空。
少年当立凌云志,建功立业会有时。天真烂漫的“红领巾”,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让我们用红色基因的正能量,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滋养,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爱下,广大少年儿童一定会沐浴党的阳光茁壮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守望在五月稻田里的逐梦人
您从未停止科学探索的脚步
一直守望在稻田中
五月,您带着梦想的种子去了远方
国之脊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您是初心的践行者
坚信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到自己手里面,不要靠人家
从“鹤立鸡群”的稻株到寻得“天然雄性不育株”
此后,耗时9年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
中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您是使命的担当者
面对“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质疑
是您躬耕田野,矢志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用汗水的实践
用一次次与稻田的守望
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答案
您是稻田里的逐梦人
我们总能在稻田里找到您
禾下乘凉梦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您一直在追逐的两个梦想
请相信,我们定会接棒努力继续追梦
夜空中最亮的星
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
是用您的名字命名
您的光融入田野和稻穗
融入每一粒飘香的米
我们定会做颗发光的“好种子”
扎根中华沃土,开出盛世繁花
踏科技之浪逐时代而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踏科技之浪,逐时代而行,时代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当逐梦浪尖、勇搏浪潮、奔涌浪花,“接力”科技创新,吹响奋斗号角。
逐梦浪尖,当有“玉经琢磨多成器”的匠心。从现代药物研发到数字化工具在建筑行业的运用,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到5G的网络提速,科技落地场景的日新月异,离不开科研工作者“切磋琢磨”的日积月累;科技影响力的日益彰显,离不开科研工作者凝心聚力的孜孜以求。常言道:“匠心独运”,“匠心”的背后是心力的倾注,是精力的付出,是脚踏实地的打磨,是严谨细致的雕琢,科技之“庞然”更需沥尽心血的专注。“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科技创新非天成,需积尺寸之功,方能有滴水穿石之效。新时代青年当立志做“一流的匠人”,怀揣“一等的匠心”,淬炼心性、潜心钻研,赋予科技另一重生命,让“这重生命”标注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运针走线”绣出青春色彩。
勇搏浪潮,当有“壮心未与年俱老”的恒心。无论是水下“护国之盾”核潜艇,还是夜空“亮眼之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论是对已知历史的沉浸式体验,还是对未知空间的探秘式应用,科技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有目共睹。科技实现了“九天梦”“揽月梦”,闪耀着“未来梦”“中国梦”,领航着强国之路。如今,科技的速度可在瞬息之内,精密可在毫厘之间,精彩融于生活之中,应用延展四海之外,科技成为中国发展的强力助推器。科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庞大的知识储备和厚实的经验积累,广大科研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上成大业、立大功,绝非一蹴而就或运气使然,而是日久年深的扎实奋斗和不怕失败的无数次试验。新时代青年当有勇攀高峰之精神,在反复实践、不懈求索中攻坚克难,以创新推动科技的快速发展,构建中国科技竞争新优势。
奔涌浪花,当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进击的科技以其无限魅力、无穷奥秘、无边风景,一次次地惊艳着人们,点燃的是智慧的花火,照亮的是时代的琼宇。青年的“创造力”是科技的“源动力”,青年的“奋斗激情”是科技的“高速引擎”,青年的“创新思维”是科技的“迭代密码”,青年的智慧与力量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跟跑到领跑,从模仿到超越,中国在科技赛道上的“加速跑”,奔涌着创新活力,引领着科技创新浪潮。信心是个人的“心力量”,也是科技的“芯力量”,是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广大青年当有“扬帆之自信”“奋进之豪情”,积极投身科研,让思维力的迸发与实践力的凝聚璀璨科技成果的满天星斗,让科技发展再开新局,在时代征程再造辉煌。
用“马班邮路”的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5月30日,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王顺友因病逝世。这位曾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的基层乡邮员,以走好邮路、送好邮件、为大山中的人民群众送去党的声音为己任,用“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的朴实信念,20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如今,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起点上,年轻干部要心怀信念、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用“马班邮路”的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心怀信念,接好长征路的“接力棒”。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把信送好就是为党做事”,为了这个简单而又崇高的使命,王顺友在大山深谷中穷尽青春年华,诠释了心怀使命、对党忠诚、为民倾命的内涵。回望王顺友的一生,他并不是把当乡邮员作为一个饭碗,而是倾注了一生的热血,尽职履责,当好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传声筒”“连心桥”,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信念和担当。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开局、疫情的反复,年轻干部要心怀为民报国的信念,接好新时代长征路的“接力棒”,用虽九死而不悔的赤心,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用信念锻铸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用忠诚驱动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决心和力量。用实际行动接好“接力棒”,跑出“中国速度”,跑赢伟大复兴征程。
脚踏实地,走好长征路的“大跨步”。“我要继续走好邮路,走到走不动为止。”这是王顺友斩钉截铁的庄严承诺。20多年的长途跋涉,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递准确率竟然达到100%。假若没有脚踏实地的沉稳,是做不出这样的业绩的。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脚踏实地的品质却始终是走好发展之路的“必修课”“主心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年轻干部切不可好高骛远、纸上谈兵,要脚踏实地、躬身实践,沉下心来实干苦干、稳中求进,走出新时代长征路的“大跨步”。要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尽职履责,用实际行动走好每一步,迈出大步子,走好稳步子,干出复兴蓝图“成绩单”。
艰苦奋斗,跑好长征路的“拉力赛”。“马班邮路总得有人去走,就像当年为了革命胜利总得有人去牺牲。”这是王顺友对“为什么宁愿选择做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送邮件的乡邮员,而不去打一份工”的朴素回答,他说自己没有出生在战争年代,无法像革命战士那样去战斗,但却可以在乡邮员的岗位上为乡村们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这一个神圣的使命值得他20年如一日穿梭在险山峻水中。“道虽迩,不行不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赓续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精神,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年轻干部要发扬王顺友艰苦奋斗的作风,用“马班邮路”的精神跑好新时代长征路上的“拉力赛”。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时不我待的意识,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迎难而上、实干苦干,用实际行动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画卷。
高扬“正气正义”之帆唱响“命运与共”之曲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改革发展备受世界关注。如何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深刻理解中国的改革,至关重要。面对复杂纷纭的国际舆论环境,我们既要主动融入,又要以浩然正气在舆论场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大胆表明立场,为正义发声,进一步增信释疑、求同存异,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有正气、坚持正义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鲜明品格。“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有一股“浩然正气”,形成了强大民族凝聚力。在面对艰难困苦时,从不屈服,从未被磨难所打倒。“路见不平一声吼”,凛然大义造就了无数励志人心、感动人心的可歌可泣民族故事。中华民族积累的关于“正气正义”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滋养,让我们从根子里不怕任何霸权和欺凌。国际舆论是国际社会的风向标。只有身有正气、心怀正义,才能营造公平公正的国际舆论环境。公平正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需要努力去争取的,是需要向强权霸凌战斗的,是需要夺取阵地的。只要以国家无论大小主权一律平等、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国际传播方向,就能获得世界人民的支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国际舆论传播方向,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奋勇向前,越要坚定不移地发出我们维护正义的声音,展现大国担当,让世界更加客观公正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因永葆正气、秉承正义,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拥护和支持,而且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百年风雨,因正气而不惧;百年砥砺,因正义而凝心。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人间正气不仅留在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且在世界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对我们党并不了解,正是看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正气,为民主持正义,在实践和岁月的长河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真心,形成并牢固了血肉联系。这正气和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所独有的特质,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民的政党。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胸怀世界、放眼全球,深知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渴望,矢志不移地推进世界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特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提出,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正气和正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今天中国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拼出来的,今天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主张是中国共产党汇聚中国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奠定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让青春在党旗下闪光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青年只有学好党史、悟好思想、办好实事,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把准党史脉络、传承红色基因,让青春在党旗下闪光。
青少年要学好党史,在党旗下常固信仰之基。茂密森林并非一朝一夕长成,你看到的无处不在的松树、木棉树、鲜花、小草刚开始也是由一粒种子怒放而生。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觉悟的种子,在未来的劳动中淬炼成长,在共产主义的觉悟中觉醒。对于青少年的你们来说,文史就是一把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钥匙”,要在文史中求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蔡和森,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等同志从小都多读文史哲书籍,既要具备自然规律、执政规律、民主规律、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素养,更注重理论思维、历史思维、哲学思维、逻辑思维的人文素养养成。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要素坚向学之心,苦学党的先进理论知识、思想方法、治国理政“宝贵经验”、“四史”实践逻辑,用来武装头脑、汲取营养、丰富学识、提升技能,坚定用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让“信仰之花”遍地盛开。
青少年要悟好思想,在党旗下常享境界之妙。无自律不自由,自律方能自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精神上要独立,思想上要自由,必须像陈寅格先生那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热衷史学研究的工地和健全精神人格的意志,不为云事所动。“悟”,从心,从吾,应心中有“我”,尽吾心,尽吾力。“悟”,由认识模糊而认清,从现象到本质,以物观物,明心见性。思想境界高,花叶能解语,山石也能言;境界不高,锼刻骈偶,淟涊弗振。悟思想,就是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要深刻认识我们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密码”,不断夯实思想根基、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青少年要办好实事,在党旗下常谋利民之事。常怀爱民之心,践行为民之策,终能成为国之大者。新时代青少年,作为干事创业的太阳、不懈奋斗的月亮,必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磨练坚强意志。天地广阔,大有作为,要以社会实践为基,自觉融入实践大课堂。结合“学党史、共谋乡村振兴”活动,拜人民群众为师,学党史、听党课,带耳朵“听党课”,用双手“系民情”。经常与干部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问题困难摆在一张桌面上,大家讲真话、讲实话,不遮掩、不顾忌,齐心协力,共同商议打造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的幸福家园。通过微党课“党史夜话”活动,上党课,学党史,听听各村屯乡村振兴建设新思路、新做法以及存在的困难等,自觉与党、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在理论清醒中坚定“自信”,在听党指挥中砥砺“忠诚”高尚品格,在矢志奋斗中追随“梦想”,在学史力行中增长才干,才能不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生生不息、兴旺发达。
用“三级推进器”助科技“火箭”升空
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发展科技事业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切实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发展科技事业。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第一级推进器”开始点火。一个好的体系,往往能形成“飞轮”效应,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部署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将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深入落实,奋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强化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密码本”。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采取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改革举措,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还要深化院士制度改革,让广大院士有荣誉性、学术性、纯洁性,甘为学术“人梯”。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第二级推进器”继续助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勇立潮头。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不仅要打造人才“虹吸器”,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工作、科研,更要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第三级推进器”完成发射。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高水平科技更是国之重器,化缘要不来,市场买不来,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近几年,我国科技实力取得了新的历史成就,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战略高技术领域、高端产业都取得了新的成果。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决不能松气泄力,仍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坚定不移,担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要奋力解决重大原创的科学问题,勇闯创新“深水区”,还要加强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有依靠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的自信。
我们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让发展科技事业踏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员干部“四史”必修课开课啦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十四五”开局的节点上,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历史真相、探究历史发展规律,以史鉴今,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读“四史”可“明智”,是明理增信的“动力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修课”。开展“四史”专题教育,是不断夯实党的领导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扎实推进“四史”教育,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对于这段历史,我们要学懂弄透、活学活用。党员干部更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通过读“四史”坚定自己的信念,从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党的方针部署,以学“四史”深化悟思想,以悟思想促进办实事,以办实事推动开新局,始终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必修课”上拿到高分。
学“四史”可“鉴今”,是知行合一的“金钥匙”,是发扬红色传统的“思政课”。此次推行的“四史”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也是一条经过提炼的经验。学“四史”可“鉴今”,我们作为共产党员,要站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高度,以开展“四史”专题教育为契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任务结合起来,知行合一,使党性要求“行之愈笃”,用好知行合一的“金钥匙”,通过行动发扬红色传统,在“人民至上”的全新征途上,巩固干群之间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的大桥,描绘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新蓝图。
用“四史”可“自强”,是永葆生机的“宣言书”,是赓续红色血脉的“教育课”。通过学习“四史”,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我们要把“四史”专题教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自强自立,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坚持学史立身与知史奋进相统一,赓续红色血脉,做到让党的领导永葆生机,续写中国共产党的新荣光。所以“以史为镜”,就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始终以鲜活的红色基因来激励自身,只有这样,这堂鲜活的红色“教育课”,才能释放出更强的蓬勃生命力。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修好这门必修课,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更应学习“四史”、感悟“四史”,将红色的精神代代传承!
@年轻干部用好“三字经”争做“好声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宣传工作是我党政治建设、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把手,与经济社会发展类似,要建立起内宣外宣双循环的体制机制,不能让宣传工作陷入“闭关锁国”的困境之中。而年轻干部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顶梁柱”,更要重视自身宣传能力的培养,争做新时代“中国好声音”。
加强理论补给,在“学”中夯实宣传地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老师,“脑子里装了东西,嘴巴上才说得出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对党和祖国的发展历史、峥嵘岁月有全面且细致的认识,要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明白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结合自身实际,产出同时具有党员共性和自身个性的学习感悟,为宣传工作这座大厦筑牢思想理论的坚实地基。
敢于千锤百炼,在“炼”中提升宣传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光说不做假把式”,许多在台下言论滔滔不绝的人上了台面后却顿口无言,极其欠缺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为的能力,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理论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项宣传活动,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毅力去写文章、做演讲、勤交流,将大脑里的思想精华转化为文字和语言,在“百炼”之中将自身打造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
重视基层工作,在“行”中品味真情实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走过光荣的一百年,是因为其始终代表全体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党的光辉征程和先进事迹,人民最有话语权。在基层拜人民为老师、倾听人民的声音、讲述人民的故事,会让宣传这座大厦覆上“真情实意”这件外衣,会让年轻干部发自内心地明白为什么要做好“两个维护”,会激发年轻干部做好宣传工作的主观意识。与人民“勤来往”“勤沟通”“勤交流”,在基层工作中汲取最真实的养料,助力宣传工作变得“有血有肉”。
【难忘今日】争做林则徐式的年轻干部
时光追溯到1839年的6月3日,林则徐下令当众销毁鸦片的场面彷佛还在昨日。虎门销烟,这不仅仅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更是对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生动诠释。新时代的我们,要以此为榜样,接续奋斗,在新的征程中,乘风破浪、逐梦前行。
永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之心,忠贞不渝。回首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位伟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家国情怀。为领导军民抗击侵略,林则徐毅然进行虎门销烟;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同志一生矢志不渝、扎根田野。斯人已去,精神不灭。我们新一代年轻干部应接续他们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涵养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进一步抬高目标追求、提升工作标杆,向高的攀、与强的比、和快的赛,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勇立潮头、争创一流,做无愧于新时代的新青年。
常怀“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之为,不惧挑战。前进的路上,总会遇到硬骨头、拦路石,但我们不能放弃,要鼓足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畏险阻、百折不挠。在虎门硝烟这条路上,充满了无数的心酸与艰辛。面对中国封建势力的阻挠、外国强权的干预,林则徐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再看我们年轻干部,更要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要有拂晓而出、戴月而归的拼劲,对每一件事做到至臻至善、精益求精。
高举“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清正之旗,筑牢底线。在那个充满斗争的时代,林则徐同志并没有同流合污,而是凛然写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豪言壮语,百姓听后无不拍手称赞。反观当今的“老虎”“苍蝇”,他们虽身居要职,却毫无底线,贪污受贿、目无法纪,最终失去了百姓的信任。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们当如林则徐那般两袖清风,抛去身上的功与禄,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时刻为百姓着想、替他们考虑。要踏实做事,以自己的一生践行为民奉献的铮铮誓言,在百姓需要的地方树立起他们最坚强的避风港。
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的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传播引领大思潮、放歌新时代、凝聚正能量,深刻影响着外部舆论的走向和中国形象的展现,对安邦定国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传播要为大局服务,找准坐标与定位,注重创新与发展,力求传播的方式吸引人、传播的内容触动人,充分发挥国际传播的政治作用,引领时代精神、体现中国精神,生动反映社会发展面貌,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责任,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传播要注重实践意义。传播要回应社会关切、服务人民群众,这是媒体的初心与使命。传播要注重实践意义,倘若以“设点摆摊”的方式来进行,不注重与现实环境与群众生活的对接,即使传播的“摊子”再大,也只能引来部分人的“围观”,费人力物力而收效甚微。坚守初心,才能把牢“方向盘”,要聚焦社会发展和民生百态,聚焦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成效与发展经验,推动文明实践与社会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如清明节的“云祭扫”,传播力带动了文明风,让群众增强了“平安过清明”的安全意识;博物馆的“云展厅”,全景呈现与专业解说,让群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党史学习教育的“云直播”,通过故事宣讲、唱响红歌、红色情景剧和手绘党史等活动,充分激发了群众学习党史的热情,传播在深入实践中起到了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
传播要创新表现形式。在国际传播中,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至关重要,传播的面积越大,传播的效力越大。互联网作为媒体传播的主阵地,以其高速与便捷,实现了“一秒”速达、“一屏”浏览与“一键”分享,智能媒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传播,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既是变量也是增量。面对发展形势,要紧抓战略机遇期,集聚新兴媒体的资源与优势,创新表现形式,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传播的频次和受众的覆盖面。传播要注重“融”也要强化“通”,要将线上与线下、国内与国外联通起来,建立更开放的“声道”,建立全方位的传播矩阵,让传播的“声音”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搭建“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桥梁,形成国际话语权。
传播要提升内容质量。要展示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传播内容的真实、立体、全面是前提。传播的路线要实、方式要新,传播内容则要有质量,要注重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要彰显鲜度、亮度、热度、纯度这“四度”,要注重趣味性、丰富性、时效性和真实性这“四性”,以客观真实、生动鲜活的讲述让外国受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国际传播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途径,要坚持“内容为王”,树立鲜明正确的导向,阐释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防止信息过载而内容失重,防止花样百出而文风不实,思想有深度、内容有分量的作品才能够增强传播的美誉度和公信力,重形不重实“捆绑”的是传播的覆盖面和实际效果。
写给“中国好人”桂定好同志的一封信
桂定好同志:
江水滚滚,您是浩瀚长江的逆行者;漳河潺潺,您是悠悠漳河的守护者。桂定好同志,您是“中国好人”,是新大垾村(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白马街道)的“好人灯塔”。舍己救人,您总是奋不顾身;防疫抗洪,您总是身先士卒。您于平凡中坚守,于坚守中奉献,您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与当担。
危难之际,您挺身而出不畏惧。1968年夏天,您和同村村民乘着竹排,顺漳河而下贩卖毛竹,同村村民桂其罗脚下打滑,掉入河中,您不假思索跳入水中,迅速向桂其罗游过去,并奋力将他拖到了竹排边。1985年1月30日,您和弟弟开船运货,由漳河码头驶向长江,途中发现一条船失去控制,翻沉过去,您行船靠近,救起五名落水者,并拿出衣服被子给获救者取暖。2007年9月26日,您和小孙子在漳河大堤散步,发现有人跳水,便不顾生病未愈的身体状况,毫不犹豫地跳入漳河,救起跳水者,并在事后劝慰跳水者要珍惜生命。您将个人安危抛于脑后,于长江和漳河之中救起七条生命,彰显了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疫情防控,您毫不犹豫冲在前。2020年初暴发疫情,您便主动请缨,充当防疫排头兵,每天穿着红马甲、戴着口罩、手持喇叭走村入户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和措施。同时,您于村口严格把关,不厌其烦地对来往车辆进行询问和排查,劝导外来车辆及人员原路返回。您在践行自身防疫责任的同时,发动儿子、侄子值夜班、发宣传单、粘宣传报、拉横幅,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垂范与引领作用。您挺身而出,敢为人先,敢于人前,于寒冬中散发温热,为“战疫”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防汛抗洪,您义无反顾不退缩。2020年夏季,连日降雨使白马街道石硊圩老堤经受严峻的防汛考验,您心系汛情,始终坚守在防汛点上,配合村民巡堤、“跑筹”,不言苦、不说累,为石硊圩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同时,您还将自家位于大河自然村的住房捐赠村里建设“党员之家”和防汛值班点,自“党员之家”使用以来,您风雨无阻,每天都会来打扫“党员之家”上下各活动室和会议室。被问及捐赠住房原因时,您说“奉献一个小家,温暖整个大家”。您用坚守筑成防汛的城墙,您用奉献让“党员之家”熠熠生辉,您如一抹霞光、一捧星光,温暖而又明亮。
桂老,您是我们心中的榜样与英雄,我们会学习您的事迹,学习您守初心、愿奉献的精神。您更是我们乘风破浪的帆,指引着我们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不畏险阻,奋力拼搏。
愿桂老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新大垾村后辈:王学亮
2021年6月2日
学好“四史”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史”蕴含着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思想与逻辑,蕴含着开启未来之门的智慧与力量,是生动的“教科书”与丰富的“营养剂”。重温历史,是深情的回望,是精神的洗礼,也是力量的凝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当在“四史”学习中激荡团结奋进之力、践行为民服务之诺、高举信仰坚定之炬,固本培元、铸魂补钙,用砥砺奋进的姿态和既往开来的勇气去开拓创造,当好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学史中激荡团结奋进之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为了人民群众的和平生活毅然告别亲人赴前线,一书泪两行、一别成永别,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奋勇拼搏、无惧牺牲;土地革命时期,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建设时期,他们在探索道路上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疫情袭来时,他们逆行上阵、战斗到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人民群众的未来与幸福奋斗,用实干与实绩在人民心中树立起永恒的丰碑,人格的伟大与精神的崇高必然被铭记,群众自然信任、支持、拥护中国共产党,党群一心、齐力奋进成为奋进征程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团结力量。
在学史中践行为民服务之诺。一声诺言,一生奋斗。一句“让我来”是使命的召唤,一句“我先上”是冲锋的姿态,为民服务之诺是共产党人心中的使命、肩上的责任,让他们能够顽强不屈战洪水、不舍昼夜战疫情、扎根一线战贫困,能够在任何考验面前交出亮眼答卷;为民服务之诺他们是心中最亮的明灯,与灯相携、结伴而行,温暖相照、力量相聚,群众的口碑是心中最大的“奖杯”,群众的笑脸是眼中最美的风景,他们咬定目标不放松,争分夺秒、力争上游,以敢为人先的胆魄,以久久为功的干劲不懈努力,为群众办好办成一件又一件实事,将为民服务之诺转化为肩扛使命之力,为人民群众扛起了风风雨雨,送上了满满当当的幸福。
在学史中高举信仰坚定之炬。没有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信仰,就没有人民群众如今的幸福生活;没有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意志,就不会有中国东方巨龙的惊世腾飞。他们用信仰举起精神火炬、用信念燃烧奋斗火焰,哪怕陷入重重包围圈,哪怕走上残酷的刑场,哪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定信念都不会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压倒半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摧垮一点,信念就是精神支柱,就是爱国之心,就是必胜决心!“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百年党史长卷闪耀着不屈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一种斗志昂扬、前行不辍的精神面貌,给予我们砥砺奋斗、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在新征程中干出新作为。
学好《条例》争做新时代的好干部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因此,作为年轻干部要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指路明灯,争做新时代的好干部。
新时代的好干部必须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第一条就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治品格,是年轻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中排在第一位的要求。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薪火相继、代代相传,就必须锤炼年轻干部的忠诚品格,筑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任何情况下政治上都站得稳、靠得住,这是年轻干部个人成长之需,更是党的事业发展之要。
新时代的好干部必须干净廉洁。“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共产党人永葆的政治底色。要做新时代的好干部,就要求年轻党员干部做清正廉洁的“干净人”。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始终铭记工作职位是人民给予的,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党员干部时刻自律、自警、自醒,管好自己的嘴、管牢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心。做新时代的好干部,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
新时代的好干部必须敢于担当。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就要勇于开拓创新。敢不敢开拓新路子,能不能创新谋发展,彰显的是党员干部的勇气和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要创新就必须具备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就要敢于直面主要矛盾问题,敢于攻坚克难,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是否善于化解矛盾问题,最能检验党员干部担当精神。新时代的优秀年轻干部,必须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坚决扛起时代之责。挫折面前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能打硬仗、能扛重责,不忘党的重托,不负人民的期盼。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忠诚、干净、担当”是衡量新时代党的优秀年轻干部的标准,这样的好干部也正是党的事业需要的,人民群众认可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要始终把年轻朝气、活力、激情落实在工作中、行动上,脚踏实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以思想破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既有历史的机遇和现实的紧迫性,也存在巨大的障碍和严峻的挑战。唯有首先从思想上破冰,敢于碰硬、勇于创新,才能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克服意识形态障碍,讲好中国故事。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影响,西方社会忽视中国的国情,拒绝承认不同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不了解或不愿正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成功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持固有成见。讲好中国故事,加快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必须克服意识形态障碍,摒弃照搬西方话语体系,坚持“以我为主,兼容并包”的原则,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世界阐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绩,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用活用好中华文化“载道、传声、化人”的优势,加强文化沟通交流,营造开放、包容、透明的国际化交流环境,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突破话语体系障碍,传播中国声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挨打”“挨饿”的问题已得到了解决,但“挨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传播中国声音,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必须打破西方社会多年来对国际话语权的垄断地位,突破固化的国际话语表达思维定式,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整合学术理论、文化传播各个领域中政府和民间各方面人才力量,既要讲好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也要讲好改变个人生活命运的“共情小事”,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心灵沟通,增加中国论述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打破国界区域障碍,传递中国价值。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国际传播发展新变革,创造了国际舆论新空间,拓展了国际舆论斗争新领域。传递中国价值,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必须打破国界区域障碍,把握和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历史大势,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维护践行多边主义,做好全球抗疫物资和疫苗等公共产品供应,引领全球减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以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等有形载体为带动,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让世界相信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逐步实现中国“赶上全球”到“引领全球”的跨越。
在国际传播中画一幅中国“三维”素描图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了要做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就要以“真实、立体、全面”这三个维度在国际传播中画一幅能如实反映中国形象的素描图。
画一幅“真实”的素描图,增强国际传播的中国亲和力。素描是一种能够真实地反映人和物具体形象的绘画形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真实可信,一幅“真实”的素描图,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思想跟着画面走,准确了解人和物的形象,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要把中国形象真实地表达出来,画好“真实”的素描图,让国际社会感受到真正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中国发展到了哪一步、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确保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与时俱进、准确无误,真正增强国际传播的中国亲和力。要用好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既不夸大规模、成果,也不过于保守、小心,以事实在国际平台发声说话,让国际社会尤其是与中国发展有近似情况的国家能够感受到中国发展的魅力,感受到中国发声的权威性,塑造可信的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中掌握好主动性。要坚决反对抹黑中国形象、污蔑中国发展实际的国际声音,用好各类平台对相关声音进行严正声讨,同时要阐明真实情况,引导正确国际舆论。
画一幅“立体”的素描图,扩大国际传播的中国感召力。在素描这种绘画技巧下,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光影变化、近远相融来体现人和物的立体感,从而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立体化的对某一人和物进行全方位的描述,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掌握绘出的人和物的重要特点和整体感官。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要把中国形象立体地表达出来,画好“立体”的素描图,让国际社会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精神丰富;中国特色的发展历程,更是创造了中国奇迹、人类奇迹。要加强中国特色的传播宣传,将特色的文化精神、发展历程带给国际社会,让国际社会从中感悟到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塑造可敬的中国形象。要开展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的传播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巨大成功和中国实践的百折不挠、勇敢奋进的品质展现给国际社会,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感。
画一幅“全面”的素描图,巩固国际传播的中国影响力。素描除了可以对细节方面进行描绘,详细画出某一人和物的方方面面,做到细致入微、入木三分,也可以对整体的场景和风景作画,宏观画出场景和风景的特点特色,做到使人能“窥一斑而见全豹”。好的素描既能在整体上做到有效把控,也能在细节上做到“明察秋毫”,全面地将所画之物展现在读者眼前。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要把中国形象全面地表达出来,画好“全面”的素描图,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交流交往圈,增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构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组织保障、能力培养的完善体系。要扩大国际传播的“全面性”,抓牢“求同存异”这个基本点,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国际传播方式,严控国际传播内容,确保传播效能,增加国际传播影响圈,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要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水平,以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开展国际传播工作;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组织保障,从组织上、管理上、舆论上抓好国际传播工作,使国际传播与政府日常工作、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快培育国际传播人才,确保国际传播工作后继有人、更上一层。
这就是我们的“奋斗人生”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作为时代青年,我们从“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开拓创新、拼搏奋进,成为接续前行、奔涌不息的“后浪”,我们奔赴梦想的脚步连接着复兴路,我们朝向梦想的力量连接着报国志,在砥砺前行中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以志向标定人生航向,以自信铺展人生画布,以本领实现人生目标,在奋斗的旋律中高歌前行,跨过千山万水、击退千难万险、势如千军万马,这就是我们的“奋斗人生”!
以志向标定人生航向,在奋斗中踏实地。人生的万千旅途必有万千精彩,凡所经历的,都是生命中可贵的财富。青年干部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敲锣打鼓地鼓劲不如脚踏实地奋斗,要做一条奔流赴海的江,做一棵努力生长的树,做一只挥动翅膀的鹰,朝着理想不懈奋斗。在奔赴远大理想的道路上,要有“扎下根”的恒心与“钻出土”的韧劲,让理想之树不断成长,结出累累果实,那份无与伦比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与花月无关,与岁月有关;与春风无关,与奋斗有关。春风十里,不如奋斗!青年干部要用实干精神灌溉自己的生命,让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为民情怀生长出拼搏之力,让人生在砥砺前行中充盈广阔,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明亮璀璨。
以自信铺展人生画布,在奋斗中绘亮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与众不同个性与精彩。比如有的青年干部“循循然,善诱人”,善于化解群众矛盾,能够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的青年干部则“下笔如有神”,善于文稿写作,能够一气呵成写出令人惊叹不已的文章;有的青年干部则“精艺夺天工”,能够画出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兼具的漫画。青年干部要有自信,这种自信是一种“勇敢”的底气,能够强大内心、赋予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这种自信是一种“不比”的境界,既不以己之长来比人之短,也不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不骄傲自满亦不妄自菲薄,而是愈战愈勇,愈奋斗愈有力量,走自信道路,激扬青春意气。
以本领实现人生目标,在奋斗中迈大步。曾经在书中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厨师做菜的时候,不仅希望食物吃起来美味可口,还想让它看起来与众不同;不是只想让他的顾客填饱肚子,而是想给他们一个难忘的体验。短小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启示,菜谱上的方法千篇一律,如果只是有样学样、跟着照做,那么厨师的本领便得不到提高,厨艺便得不到精进,本领的习得不仅需要实践还需要创造。作为青年干部,要向单位的前辈学习,但不是照搬经验,要因循实际、善于变通;要向书本学习,但不是生搬硬套,要学用结合、融会贯通;要向实践学习,但不是毫无思路、莽撞行事,要有条有理、有力解决。锤炼本领是青年干部的成长“必修课”,路径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靠自己亲身去体验与领悟,才能把本领学好、练强。
追念稻香里的“南波万”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我心头一阵酸,当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印象中的他是一位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老人,怎会突然离去,我多想这是一个谎言。袁隆平大半辈子与稻为伴,五十七载奋斗不止躬耕在祖国广袤的金色稻田里,九十一载岁月书写辉煌人生。“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改革先锋”称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这些荣誉至高无上,它们永载史册,他将永远被人民所铭记。
念往昔,辛勤耕耘创奇迹。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是当之无愧稻香里的“南波万”。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在国外学者耗费数年研究杂交水稻相继失败的背景下,他坚信“没有错误的实践,只有错误的理论”。为了证明水稻真的可以进行杂交实现量产,他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发现了杂交稻的母本,此后不断创新促使三系配套全面成功,之后杂交水稻全国大面积推广,平均增产20%。作为党员干部,要从袁隆平培育稻谷创新过程中看到,在工作中不能有畏难情绪,面对各种困难时既要肯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要重视科学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念初心,孜孜不倦为天下。在动乱年代的饥饿记忆中,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让年轻时的袁隆平萌生了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寻的农业科研中,这注定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但他从未放弃,不论多恶劣的天气,始终脚踏泥土、埋头弯腰在田间劳作。即使耄耋之年,依然把华章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稻田里,孜孜不倦、初心不变。数十年如一日向田野奔跑忙碌,不断向惠泽众生的“禾下梦”迈进。他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榜样,砥砺广大青年学习奋发有为、增强本领,把科学精神、执着精神融入血脉,在新时代中建功立业。
念梦想,砥砺前行图复兴。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90岁的他依然醉心于科技兴农大业。作为新时代为实现复兴梦而奋斗的青年干部,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这种勇于追梦、敢于追梦的精神,始终保持一以贯之、慎终如始的激情与活力,心怀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与毅力,在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拼搏奋斗、矢志奉献,书写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篇章。
践行使命需常怀“三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强调,让我们团结起来,勇于创新、顽强拼搏,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心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念头,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头,摆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势头,在基层团结一致,勠力创新,攻坚克难,构建基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体系,努力让“十四五”规划的基层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要葆有“筑巢引凤来”的揽才之心。“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乡村发展好不好,得看人才来多少,要振兴就得引来“田秀才”,要致富就得招来“农创客”,人才作为引领新时代基层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乡村振兴影响深远,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带动。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党组织引领人才,立足本地实情,重塑人才理念,厚植人才沃土,激活人才价值,通过建强党组织、画好“同心圆”,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有目的地培养一批“土专家”,有计划地招揽一批“新农人”,有组织地重用一批“领头雁”,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在基层安心施展才华,让人才成为创收致富的“排头兵”,在乡村大展身手,让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在基层奋发作为。
需铸就“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之心。地方发展行不行,得看创新快不快,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不言而喻。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发展,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屡屡问世、大国重器频频亮相、世界难题常常攻破,创新让共产党从“0”到“100”,让国家从弱到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树立“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的意识,在新时代中勇担使命,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勠力创新、乘势而上,用心探索规律,精心改革攻坚,勇敢面对挑战,以青春在基层一线奉献自我、超越自我,以热血在振兴途中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需增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之心。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党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们国家从山河破碎到“换了人间”,人民从饥寒交迫到丰衣足食,发展让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好到优。因此,我们要葆有为祖国艰苦奋斗的初心、为发展奋勇争先的决心、为复兴建功立业的信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分析历史规律,把握发展潮流,捕捉时代机遇,夙夜在公,努力奔向新发展,只争朝夕,奋力赶超新时代,在基层改革发展中干事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精准施策、开创未来。
品“茅山精神”展时代雄姿
巍巍茅山,一片翠色铺开天地,屹立在历史深处。抗日战争时期,它曾是新四军的根据地,因山间地形特殊,日寇难以强占。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曾为茅山写生,笔端挥就心中意气,借茅山写意中国精神,取名“茅山雄姿”。
今天,时逢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回望历史,再览茅山,党员干部需细品《茅山雄姿》中蕴含的“新、真、美”三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展时代之雄姿。
品“其命唯新”,以“求新”精神,书写时代答卷。发扬“求新”精神,革新思想、敢于创新是关键。傅抱石渲染茅山之雄姿时,独创“抱石皴”之技,深浅相皴达到悠远辽阔的空间感。党员干部也应该以创新思维推动工作开展,良好创新的前提在于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这需要加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循时代发展之势,在完成行动上的“规定动作”基础上做出“翻新花样”。作为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工作之重,用新方法才能答好新答卷。“求新”精神需要生动活泼、富于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正如共青团在融媒体中以“团团”这一可爱生动的形象示人,增强了亲近感,能更好地达到联系群众的效果。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脱贫攻坚“回头看”、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都需要秉持创新思维有效开展,交出让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品“踪迹大化”,以“求真”精神,坚定自我初心。发扬“求真”精神,加强学习、品悟真理是关键。大茅峰西坡,马尾松栽植出由陈毅元帅题写的“东进林”三个大字,象征革命长青。傅抱石创作时,将这一壮景绘入画中,铭记革命先辈的“求真”精神。“求真”精神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水吃粽子却不觉,还嚷着“真甜”的感慨里,真理的味道比糖更甜。“求真”精神在李大钊慷慨就义,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呐喊里,这声音从坚定的初心中迸发,于历史中回荡不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觅得“求真”精神,需要党员干部脚踏实地,潜心学习,广览原著,细品原文,深悟原理。要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与现实,遵循发展规律,特别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细品先辈事迹,学习高尚品德,赓续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品“代山川而言”,以“求美”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发扬“求美”精神,以德为先、美美与共是关键。傅抱石笔下的茅山,山间淡岚飘渺,平原辽阔无垠,清波荡漾的水库衬着熙攘的城镇工厂,美感呈现在整体画面。党员干部应从中汲取“求美”精神,发挥个人的率先垂范作用,时时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视自我,带动社会提升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也要加大社会治理力度,除污纳垢,不留死角,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文明风尚做实工作、保障到位。“求美”精神更蕴含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里,需要党员干部积极传承,以多样化的方式传播,以文化之美浸润群众心灵,以文化力量增强民族自信,让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之花绽放于世界,让中国之美照亮东方。
一幅《茅山雄姿》,展卷阅读,细细品味,可感茅山精神,亦是中国精神,是革命的长青之色,是历史的不朽丰碑,是中国共产党的高风劲节,是坚守百年的至死靡它。昨日茅山之雄姿,是今朝时代之雄姿,必将以前进的、昂扬的、奋斗的姿态,共赴未来!
竖起“一把手”的“一”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这是我们党在监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方面制定的首个专门文件。
何为“一把手”的“一”?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能力是排在干部所有能力的第一位的。干部的“一”指的就是政治能力。那么“一把手”的“一”指的就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这个“一”要求领导干部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当前,我们对“一把手”的监督仍是薄弱环节,党内监督体系亟需完善,监督责任亟需落实。《意见》突出政治监督,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五个强化”。这“五个强化”是对“一把手”讲政治进行监督的具体化规定。“一把手”讲政治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因此《意见》规定的政治监督的重点也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意见》中提出的对“一把手”“五个强化”的政治监督,是竖起“一把手”的“一”的形象过程。
竖起“一把手”对党忠诚、践行宗旨的“一”。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第一集《政治监督》,讲述了纪检干部查处木里矿区非法采煤、响水化工园区爆炸事故等侵害群众利益事件的诸多细节。在党中央多次叫停木里矿区非法采煤情况下,却依然有人胆大包天、有令不行,纵容非法采煤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这是不讲政治的突出表现之一。有的“一把手”为了“口袋”中的一己私利而漠视群众利益,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有的“一把手”对党搞“两面派”,对上级报喜不报忧,在重大事件发生后隐瞒不报。“一把手”这些问题的暴露,突显我们对“一把手”对党忠诚、践行宗旨方面监督的薄弱。所以,首先要通过监督竖起“一把手”对党忠诚、践行宗旨的“一”。
竖起“一把手”抓贯彻落实、提升执行力的“一”。央视曾播出新闻专题片《一抓到底正风纪——秦岭违建整治始末》,披露了秦岭违建别墅事件全部经过。该事件暴露的问题之一是有关党组织和“一把手”没有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对党中央的精神只停留在学习和表态的“表面文章”上,不真正落实到“足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过一篇《关键在于落实》的讲话,强调抓落实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对立面”就是“落空而不落实”的形式主义。当前,还存在一些“落空而不落实”的问题,剖析问题根源之一是“一把手”在“政治三力”的“政治执行力”方面欠缺。所以,要通过监督竖起“一把手”抓贯彻落实、提升执行力的“一”。
竖起“一把手”廉洁自律、干干净净的“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必须严以律己。“一把手”要带头廉洁治家,带头反对特权,做个一尘不染的“一把手”。《意见》在提出的“五个强化”的最后一个方面里,指出要强化对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这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只有“一把手”廉洁治家、严正家风、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家庭才会幸福。如果“一把手”廉洁治家、干干净净的“一”在社会生活的各种考验中倒下去了,那么就会给家庭带来不幸。所以,要通过监督竖起“一把手”廉洁自律、干干净净的“一”。
竖起“一把手”的“一”,别让“一”倒下去!
向这“710多万”敬个礼!
近日,全国多个地方和单位举行庄重简朴的仪式,向健在的截至2021年7月1日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将有710多万名老党员获此殊荣。在今年首次颁发后,今后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一般每年“七一”集中颁发一次纪念章。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把获颁纪念章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进取。
这“710多万”,是信念如磐的坚强柱石。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一个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身处这伟大的时代,感受着伟大的发展变化,享受着伟大的盛世太平,务必牢记那些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老党员们。向这“710多万”健在的光荣在党50周年的老党员们颁发纪念章,就是在向全社会昭示,只要始终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矢志奋斗,做信念如磐的坚强柱石,国家会记得你,人民会记得你,你的人生将是光荣的。我要向这“710多万”敬个礼,向他们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栉风沐雨、拼搏奉献、接续奋斗。
这“710多万”,是满载荣耀的历史功臣。吃水不忘记挖井人。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与那些老党员们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他们以战天斗地的精神,为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就没有今天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回望历史,这些老党员们就像是“孺子牛”,为了党的事业辛苦耕耘;就像“拓荒牛”,为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开拓进取;就像“老黄牛”,为了人民幸福任劳任怨。如今他们老了,但他们的历史功绩历经风雨仍历久弥新。向这“710多万”健在的光荣在党50周年的老党员们颁发纪念章,就是在告诉全社会,只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过,你就会永远被记在功劳薄上。因此,我要向这“710多万”敬个礼,向他们学习,把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伟大的时代。
这“710多万”,是砥砺奋进的时代标杆。每一名光荣在党50周年以上的老党员,都是一个时代的标杆。回望过去的岁月,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斗争中走来,他们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风雨中走来,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艰苦中走来。走近这些老党员,虽然他们大多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但共产党员的精神气质,以及充满正能量的强大气场,始终会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向这“710多万”健在的光荣在党50周年的老党员们颁发纪念章,就是在向全社会上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告诉我们只要为了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你就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时代标杆,永远都受人尊崇、令人景仰。因此,我要向这“710多万”敬个礼,向他们学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奋进崭新征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予《条例》为规“笃志前行”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是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遵循。
《条例》共46条,分为总则、领导体制和职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等7章,对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作出明文规定,正所谓,包罗万象,面面俱到。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作为党员干部,应当“知行合一”,深学细悟《条例》,全面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学习《条例》以思想认识为基础,解决“知”的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条例》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行谋篇布局,并将组织路线对组织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要求落实到具体条文中,这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应当做到边学边思考、边学边对照、边学边整改,将条例严格落实到组织工作中,对标对表,认真研读,把握住《条例》中的每一个细节,努力提升“掌握”程度。
落实《条例》以务实重干为关键,解决“能”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条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了党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的宝贵经验,将继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给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组工干部,应当将《条例》作为行动指南,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严格落实干部、党员、人才的选拔、培养、监督、管理,严守纪律,不触红线,努力提升“实干”水准,确保党中央关于组织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严守《条例》以能力修养为根本,解决“敢”的问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条例》突出组织的基础性地位和体系化建设要求,对组织架构、组织功能、党员队伍、组织制度、组织生活、组织纪律等作出全面规定,在组织纪律中,把“两个维护”“四个服从”摆在首位,要求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查验的是担当,检验的是忠诚,考验的是党性,作为组工干部,应当各司其职,严守本职工作纪律,在其位必须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对标《条例》对号查摆问题,不断改进方式方法,确保组织工作始终紧新时代的步伐。
这枚“小小纪念章”有深意
近日,“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正式启动,多地向健在的截至2021年7月1日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将有710多万名老党员获颁纪念章。
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不仅是对50载“初心如磐”的老党员的充分肯定,更是传递党的关怀温暖的务实之举。“光荣在党50年”,是荣光,更是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小小纪念章”背后的深意,忠诚于党、奉献在党,砥砺前行、奋勇争先,以奋进的姿态在为民路上行稳致远。
“小小纪念章”,有为民的真谛,彰显“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了鲜红的旗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等都是全心全意为民、念兹在兹忧民的典范,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枚“小小纪念章”,融入了为民的真心、热心和奉献心,彰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不忘为民初心,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以百姓心为心,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小小纪念章”,有忠诚的本色,诠释“红心向党,与党同行”的铮铮誓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主章由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向日葵、光荣花、光芒等元素构成,其中党徽象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党员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这枚象征忠诚的“纪念章”,分量很重,意义重大,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红心向党践誓言、砥砺前行谱新篇。广大党员干部要铭记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的庄严承诺、面向党旗许下的铮铮誓言,擦亮忠诚本色,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切实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保持一颗对党忠诚的赤子之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小小纪念章”,有奋进的力量,奏响“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的时代强音。“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副章由山河、中国结和红飘带等元素组成,飘带上雕有“光荣在党50年”字样,寓意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攀高峰、永葆青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是不断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历史。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在奋发中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实干担当中锤炼过硬本领,以干劲、闯劲、拼劲、韧劲多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脚踏实地干事、勤勤恳恳为民,永葆奋进的姿态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实干中创造更辉煌的业绩,在奋斗中激发更昂扬的斗志。
党员干部当以《条例》为“准绳”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的制定,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体现。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以《条例》为准绳,坚持和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紧握《条例》准绳,始终以坚持党的领导为“立足点”。《条例》指出,党的组织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完成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们党向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这种大环境下,坚持党的领导是保障我们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核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团结各行各业的人才、团结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紧握《条例》准绳,始终以坚持群众路线为“出发点”。党的根基在基层,力量在群众。组织工作只有根植群众、扎根基层,着力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才能不断夯实基础、凝心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因此,当下的组织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把群众利益作为组织工作的第一选择,自觉下沉基层,拜群众为师,善于从群众鲜活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从群众丰富的阅历中提炼经验,借助群众的眼睛去洞察组织工作的成败得失,以务实高效的工作赢得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支持和拥护。
紧握《条例》准绳,始终以规范组织工作为“关键点”。《条例》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小到一个家,都有自己的规矩。全面规范党的组织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适应新时代、营造新气象、干出新作为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建设集中统一、上通下达、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建立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管理制度,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紧握《条例》准绳,始终以提高工作质量为“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组织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不懈怠提高组织工作质量,才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各级组织部门也要从提高政治建设的质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聚焦能力水平保障组织工作质量等方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重要要求,以过硬的本领,推动组织工作走在前、做表率。
读懂纪念章中的“半生岁月”
近日,多个地方和单位举行庄重简朴的仪式,向健在的截至2021年7月1日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的“光荣在党五十年”这枚饱含寓意的纪念章里,折射着光荣党员们的使命初心,记录着他们半生岁月长河里的默默奉献,承载着他们对未来新发展的深深期许……五十年,半生之久,流淌过的是匆匆岁月,常驻心间的是光辉信仰。
纪念章中的“半生岁月”,映衬忠诚干净初心。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若磐石的信仰,是融入在纪念章里最深沉的情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中蕴含着“对党忠诚”的寓意,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铭记“对党忠诚”的誓词,用实际行动彰显对党至诚之心。“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打好忠诚干净的政治底色,才能继续向前前进,才能走好脚下的路,才能在奋斗的征程中行稳致远。
纪念章中的“半生岁月”,记录奋斗征程身影。栉风沐雨的时间长河里,矢志奋斗、初心不改的精神,是书写在纪念章里最感人的故事。无论在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身边总是在涌现着一批可亲、可敬、可爱的人们,他们奋斗在基层一线,为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终生;他们奋斗在疫情战场,做“逆行者”为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他们奋斗在科研路上,用毕生的心血铸就祖国的昌盛;他们奋斗在边境一线,用无畏困苦的坚守保障国家的安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谱写出最动听的乐章,诉说着最感人的故事。
纪念章中的“半生岁月”,照亮今朝使命传承。指引前辈们在漫漫征途中创下卓越成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蕴藏在纪念章里最激励人心的力量。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关口,回头看看以往的路,是老一辈们的默默耕耘才有了如今的丰功伟绩,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就要接好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坚定理想信念,常记纪念章中“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攀高峰、永葆青春”的寓意,将老一辈们作为指引人生的榜样,保持忠诚于党的政治底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懈奋斗,永续我们党的光辉事业。
给最美公务员的一封信
最美公务员:
“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沉醉。”你们在基层一线扛重活、打硬仗,敢担当、善作为,是公务员群体的优秀代表。品读你们的先进事迹,对党忠诚、担当作为、无私奉献的形象跃然纸上。品读“最美”、感悟“最美”,你们的“最美”事迹令人敬佩,迷们的“最美”品德让人神往,你们的“最美”精神值得歌颂。
天下至德,莫于忠乎——忘不了你们志虑忠纯的信仰之美。“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你们之所以“最美”,在于你们有一颗忠诚于信仰、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组织的心。“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生命线,是不能掺任何杂质、任何水分的,更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忠诚。作为一名公务员,我要以你们为榜样,铭记刚参加工作时的初心,不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永葆一片丹心的赤诚。在面对小我与大我的抉择中,在面对艰难与困苦的磨炼中,你们选择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将忠诚之心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无论何时何地何情何景,你们都能用政治眼光看问题、从政治角度看事物、拿政治纪律作标准,始终践行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诺言与信仰。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忘不了你们舍我其谁的担当之美。你们之所以“最美”,在于有一颗履职尽责、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的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你们奋斗的目标。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你们用实干与担当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忘不了你们在为民实践的大熔炉里淬火锤打,在前人从未涉足的沟壑中逢山开路,在前人从没蹚过的河道上遇水架桥。你们有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与毅力,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与信念,砥砺广大公务员以一股子“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误不起”的使命感,竭诚为民、心无旁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守正创新、建功立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忘不了你们勤政为民的奉献之美。你们之所以“最美”,在于你们有一颗矢志不渝、倾力倾情、默默奉献的心。为民付出,虽苦也甜。疫情防控中,你们挺身而出、逆行而上,用责任与担当在一线坚守,守护着人们的健康,保卫着共同的家园。脱贫攻坚的战场中,你们尽锐出战、攻坚克难,用智慧和坚守在扶贫一线挥洒汗水、发光发热。防汛救灾中,你们闻令而动、冲锋一线,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真谛,做到了哪里有灾情就战斗在哪里,用青春与汗水、奉献与坚守践行着最美公务员的价值和本色。
“最美”是无声的说服,榜样有无穷的力量。你们用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倾情奉献,谱写了矢志不渝、奋发有为、默默付出的感人故事和华美乐章。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向你们致以诚挚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愿你们在人生的舞台中大放异彩,在奋斗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习宣传《条例》要严谨务实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明确,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宣传解读和督促检查,进一步加强对组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中央关于组织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本次印发的《条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必然带来更多期待。然而,要确保《条例》贯彻落实到位,首要任务还是做好宣传解读和教育学习。只有宣讲到位了,学习才会深入,认识才会深刻,落实才会有力。因此,中央明确要求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并实时跟踪学习动态,定期检验学习成效。笔者认为,抓好《条例》的宣传学习,一定要摒弃功利、戒掉浮躁、步步为实。比如,在学习对象范围的界定、学习内容的把握、学习方法的选择方方面面,都要做到精打细算、深耕细作。
宣讲对象要具有广泛性,不能紧盯“关键少数”。从表面看,《条例》重在强化各级党组织的职能职责,特别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和组织工作的正向引领,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所有党员干部的鼎力支持与全力配合。故而,宣传学习《条例》不能仅仅针对重点人群,而要具有广泛性,甚至达到普及。具体来说,就是由各级党组织统筹谋划,把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首先,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是必须学习的重点对象,应率先把《条例》内容学懂、弄通、悟透、做实。其次,普通党员干部也要加强学习和理解,确保对组织工作的所有见容要求耳熟能详。另外,还要把宣传的触角向基层延伸,让广大群众也能知悉,以增强组织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只有多方共同发力,才能促进《条例》的贯彻落实不打折扣、深得人心。
内容解读要保持精准性,不能出现“大而化之”。《条例》分为7个章节46六条,全文共计7300余字,内容包括领导体制、组织体系、干部工作、人才工作、保障监督等多个方面。从宏观意义看,《条例》贯彻了新思想、新理念,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组织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引领;从实践层面看,也为我们顺利开展组织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方法举措,组织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一目了然。不论从转变、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知的角度,还是从规范、约束党员干部行为习惯的角度,对《条例》进行宣传解读一定要入深、入细、入实,千万不能大而化之,更不能搞“一阵风”式的学习活动。对每一个章节、每一项条款,不仅要通读通学,还需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详解和“备注”。否则,非但起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反而容易让一些干部产生“观望”和“等待”思想。
学习方法要突出灵活性,不能陷入“教条主义”。眼下,各级单位正在组织学习《条例》精神,但也有人提出疑惑,该开的会开了、该讲的话讲了、精神内涵也传达了、心得体会也写出了,却还有很多干部对宣传学习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组织宣传学习活动的方法太单一、形式太枯燥,党员干部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学习浮于表面、效率不高。实际上,对《条例》进行宣传解读,方法有很多,如果仅只拘泥于开开会、讲讲话、发发文,效果肯定会打折扣。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习的灵活性、生动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向广大党员干部推送学习内容,这样既方便又快捷,更高效。
总之,抓好《条例》的宣传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应积极行动、有所作为,以创新思维、创新举措,不断推动《条例》宣传学习走深走实。
传承星火燎原的井冈山精神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让初心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