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109【范文汇编】改革工作总结(综述)汇编(13篇)

2022-10-21 11:01:45 135
联系客服提示-墨墨公文

目录

市行政审批局2019年“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3

区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11

市委改革办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22

县级市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报告……………………………41

市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综述………51

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关于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的报告…………………………………………60

砥砺奋进书写改革答卷——2019年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综述(上)………………………………………………………………………75

改革关键招决胜攻坚年——2019年云南全面深化改革综述(下)………………………………………………………………………………81

改革画卷次第开——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一年来工作综述…………………………………………………………………………………85

2019年桂林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93

风劲正扬帆勇向潮头立——濮阳市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110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廊坊市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119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肇庆市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131

2019年“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行政审批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部署,不断强化作风建设,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力推进流程再造,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一、2019年主要工作一是重点领域提速提效。在前期规范完善各审批要素的基础上,以投资项目建设审批、企业开办和重要权证办理等领域为重点,切实优化流程,精减材料,提速增效。①投资项目建设审批:进一步优化组合,缩短审批时间,打破原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工程施工许可、工程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实施并联审批。比如,工程施工许可阶段将原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申请表》、《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措施备案表》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表》整合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质量安全监督并联审批)》,实行一张表单申请,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手续与施工许可实行一套材料合并办理,申请材料压缩62%。调整审批时序,震评在工程设计前完成即可,环评、文评、能评和取水许可等事项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即可,用地预审意见可作为土地使用证明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水、电、气、暖、通信等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减少等待时间,加速审批。转变管理方式,房地产开发立项由核准改为备案,企业在未取得土地的前提下,可提前办理后续的环评、能评等手续。②企业开办审批:取消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全力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累计签发电子证照1100张,依托省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将开办企业涉及的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全环节实施“一链办理”,同步推送,企业注册实现最快30分钟、最长不超过1个工作日办结。二是办事成本全面压减。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通过精简申请材料、减少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重塑审批流程等手段,逐项逐项压减清理,仅审批服务局承接事项就精简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核准、动物防疫合格证、食品生产许可、民办培训学校变更名称等41个事项的申报材料70余份,减少办事环节92个,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12000余次,少填表格8000余份。引入诚信机制,对公司(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53个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目前已办理500余件。

三是对接企业靠前服务。开通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直通车”,配齐配强专门人员,到工地,到厂矿,现场调研,坐下来与企业共同研究如何完善手续,针对问题,找准症结,一企一策,有针对性“专属定制”解决办法。目前已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39个。推行农机办理牌证上门服务,机主只需一个电话,诸城审批服务局就安排专人现场踏勘,无需再把农机开到城里,深受农机主欢迎,目前已为群众上门办理农机牌照70余台套。

四是一窗受理成效明显。依据关联度、相近性、办件量,将审批局承接的177个事项和入驻政务大厅的439个事项资源有机整合,划分为项目建设、社会事务、商事登记、应急服务等7个服务区。每个服务区明确一个牵头主办科室,打破部门界限,广泛开展数据共享、材料互认、并联推进、容缺受理,构建横跨部门、纵贯层级的服务模式。通过实施一口对外,原来涉及两个甚至多个部门的许多复杂审批事项,现在只进一个服务区即可办成。整理615个“一窗受理”事项,编辑出版“一窗受理”标准化手册,专门开发一窗受理云平台受理业务等措施,实现了“集中受理、联审联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让企业和群众来大厅办事实现了“排一次号、提交一套材料、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收费、一个窗口出件”。

五是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为破解因某些证明材料不易取得等因素导致申请人来回跑腿和办事梗阻的痛点、难点问题,出台《诸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制实施办法(试行)》,针对一些法定的审批条件和不易取得的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在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商务成本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针对一些高频事项推行“容缺受理”。在申请人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部分资料不规范的情况下,可以先予以受理,再由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材料补充齐全。这些创新举措的推行,实现了企业办证材料更加简化、手续更加简便、耗时更少、费用更低,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六是深入推行“一链办理”。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信息化上下功夫,重新绘制审批事项流程图,承诺时限全部压减到法定时限40%以内。开展“一件事”主题式服务,对一件事涉及多个许可事项的,实行关联许可事项“一链办理”。例如,合并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两事项,民办教育机构设立审批时间由原来最少3个工作日到现在只需1小时;企业注册实现最快30分钟、最长不超过1个工作日办结。

七是完善帮办代办网络。自2015年起,即实施重点投资项目审批全程帮办代办。出台《诸城市推行重点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不断扩大代办范围,加强纵向联系,政务大厅设置专门窗口,建设起一支由4名专职工作人员、8名专职代办员和52名镇街级代办员组成的人员队伍,构建起以代办窗口为龙头、17处镇街园区为骨干和235个社区代办点为触角的立体化代办服务网络。对年度重点项目,均建立工作台账,主动靠前,提前介入,动态关注进展,及时召开联席会,各部门联动。今年以来,共为51个重点项目提供代办服务,组织“模拟审批”23次,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299个工作日以上,审批提速约35.2%。

八是深化“互联网+”应用。编写事项服务指南162个,一次性告知单157个,以书面形式向申请人一次性告知审批条件和所需材料要求,并向申请人提供示范文本。按照“一看就明白,一填就正确,一审就符合,一次能办好”的要求,制定了申请事项详细的受理审批“零基础”标准化模板160余套,在省政务服务网和科室公开邮箱中全部公示,方便办事群众下载使用,做到“窗口一站式、告知一口清、示范一文本”。制作生成了175项承接事项手机二维码,办事群众只需手机轻松一扫,即可便捷获取政务信息。开设自助办税区、办事辅导区,方便企业和群众网上申报、自助申请、自助查询和自助打印,惠及办事群众40余万人。今年以来,群众通过外网申报15.6万件,外网申报率99.8%,快递送达4000余件,签发电子证照1600余张。

二、下步工作方向:

(1)完善“一窗受理”服务机制,着力提升服务质效。进一步优化窗口布局,完善“一窗受理”运行机制,开展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实现统一受理、一次收件,进行一次录入、自动分发、并行办理。加强“一窗受理”平台建设,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共通,完善网上申请、统一受理、原件预审、分类审批、办结核验、统一评价等功能。加强对前台受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的同时,通过局集中培训、科室自主培训、个人灵活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业务技能,使其尽快承担起承担前台无差别综合受理职责。

(2)继续深入推进流程再造,让群众更便捷地办好一件事。进一步对办事流程进行全面梳理、重新设计、重构重塑、优化升级,进一步延伸“一链办理”,开展“一件事”主题式服务,以办好“一件事”为目标,按照“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个流程”的要求,让群众实现“只跑一趟腿,办成一件事”。选择一批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办理量大的审批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网上申请、线上办理、实名认证、在线咨询、居家打证或免费邮寄”的全方位服务,让办事群众在家即可办好一件事,实现从“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的跨越。

(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深入贯彻落实《潍坊市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整合建设项目各窗口布局,进一步精简整合审批材料,实现“一个窗口”提供服务、“一张表单”申请。优化审批环节,推进多评合一、区域化评估评价。推进并联审批,实现设计方案联审、“多图联审”、“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环节不超过35个工作日,全流程不超过70个工作日

(4)深化制度创新,扩大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覆盖面。进一步总结经验,扩大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实施范围,进一步梳理一批办理频次高、能够较好提升办事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的事项清单,实现涉企审批事项百分之百容缺受理。进一步完善审批与监管联动机制。通过与监管部门进行双向互动机制,实现审批和监管信息实时互通联动,弥补监管真空。

(5)创新服务机制,着力提高办事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进一步发挥“吐槽找茬”窗口作用,开展好差评服务,通过发现问题不断倒逼各窗口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贯彻“窗口受理无否决权”、延时预约、上门办理、24小时不打烊等特色服务机制,实现更多便民事项全天候自助办理,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第一流的服务。

(6)主动靠前服务,强化代办帮办服务。进一步发挥代办帮办窗口作用,进一步完善代办帮办机制,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实行代办员包靠制,创新实施覆盖全事项、全领域、全流程的“三全”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延伸服务半径,无偿为申请人提供审批咨询、指导和帮办代办等服务。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强化激励措施,突出工作实效,建立一支一流的代办帮办队伍。

(7)延伸“基层一窗”,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点建设。全面加强镇街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镇街园区中心采取“10+X”模式,在社区服务点采取“2+X”模式,依托公共服务网,加强与农村金融、邮政、移动通讯等网点合作,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最基层下沉,构建市县、镇街、社区三级互联,实体大厅、政务服务网、移动终端、自助终端、12341民生热线五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新体系,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办事事项在“家门口”办理,真正实现“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的工作目标,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18年,XX区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结合金川区实际,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领域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一、各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制定印发了《金川区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目前正在与上级财政部门衔接专网对接工作。建立健全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先后两次收回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截至10月底,累计给各部门、单位安排存量资金9505万元。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承载区运行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园区管理主体责任,全面完成金川区中小企业承载园区管理办公室调整交接工作;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承载区企业(项目)入园流程,目前相关规程制度正在进行合法性审查。三是落实盐业监管体制改革。《金川区盐业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复,区食药局、区工商局积极配合河西盐务分局开展制贩假盐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贩假盐等涉盐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食盐质量安全。四是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先后制定出台了《金川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金川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范本)》等实施意见、操作方案,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截至10月底,全区27村已完成了集体所有资产的清理核实工作,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和经营性资产量化折股,24个村完成经营性资产量化折股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工作,并已成功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改革模式。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方面。按照省市关于推进“三变”改革相关要求,金川区及时研究制定出台了《金川区关于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金川区“三变”改革试点村财政支农资金及资产量化折股操作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文件6份,为“三变”改革提供了基本政策遵循,并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村一策”“三变”改革经验,截止目前,7个试点村的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五是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初步拟定了《金川区供销合作社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关于恢复和深化两镇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改造村级社11个,新建基层社1个,争取到市级财政补助资金44万元,为持续深化供销社改革提供了保障。六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建成立区级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负责河长制日常管理工作。对全区所有河流、洪水沟道实行河长负责制,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为推动区域水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制定了《金川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实施方案》,拟定了《金川区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为全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重要支撑。制定了《金川区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金川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实施方案》,积极督促企业完成恢复治理工作;创新国有林场改革管理模式,实行场长(法人代表)负责制和场长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进一步强化国有林场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水平。

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深入开展。一是健全“放管服”改革工作机制。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先后制定印发了《金川区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和《金川区2018年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靠实了工作责任,确保今年“放管服”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13批清理,我区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部门由27个减少为22个,行政审批事项由234项缩减为131项,减幅达44%。在前期向社会公布的40项取消证明事项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了三批次“最多跑一次”事项227项,群众和企业办事的便捷化程度和效率大幅提升。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全面实行“多证整合、一照一码”改革,共核发“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营业执照1725份,“两证整合”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4121份。积极配合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为参加改革试点工作的区属12个部门分配了“证照分离”平台用户账号,做好“证照分离”审批事项接收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人大工作机制。组织力量对常委会议事规则、组成人员守则、人事任免办法等制度进行修订,预计9月份提交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五是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民主协商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委员履职监督和激励机制,正在研究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将委员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会议、调研、视察、学习培训、特邀监督等活动情况列入委员履职档案,以此作为评先奖优、换届连任的重要依据。六是做好新一轮机构改革准备工作。成立了金川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按照省、市机构改革要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机构编制底数,准确掌握我区机构编制现状,汇编各部门“三定”规定,梳理存在问题,为开展机构改革做好前期准备。

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推进。一是不断夯实文化服务。积极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建成“区三馆”、金昌花文化博览馆、马家崖村和新安村文化大院以及区园艺场农村固定放映点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公共文化服务和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不断健全和完善区、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以区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目前区图书馆进入试运营阶段,下一步将积极与市图书馆对接联系,力争实现市、区图书馆总分馆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二创新文化旅游运营机制,引导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领域。目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要求,推进我市重点景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旅游业,实现投资多元化,已组建金昌市大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紫金花城景区,景区资产划入市文旅投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金水湖景区及区域内其他旅游景区由金川区紫金花城景区管理处统一管理,市场化运营。第四届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活动以政府引导、全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模式成功举办。

社会体制改革推向纵深。一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金川区在组建金川总校第五小学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成立了金川总校第三小学、八冶一小学校联盟,其余区属学校也分别与金川总校所属学校建立协作关系,促进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城乡校际差距不断缩小。建立了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美育发展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建了体育美育援教联盟,引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服务学校体育美育教学、训练、竞赛和艺术展演等活动,弥补体育美育教师不足的短板。二是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制定和完善分级诊疗病种临床路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等,不断优化路径,提高医疗质量;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组建了由金川区中医院、宁远堡镇卫生院、北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紧密型医共体试点,目前,试点工作整体运行良好;全面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科学编制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实行总额预付管理。三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完成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宁远堡镇东湾村、双湾镇新粮地村建成2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两镇六街道16个社区27个行政村建成53个法律服务微信工作群,基本实现了农村社区法律服务全覆盖;严格执行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已建成区法院、金川公安分局、区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新建金昌武警支队法律援助工作站,实行律师定期值班制,推动律师值班全覆盖。实行律师定期值班制,推动律师值班全覆盖。四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金川区深入推进城市街道(社区)治理和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编制了社区调整方案规划图,对现有规模过大或过小、管理人口过多或过少的社区进行适度调整,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水平。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一是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制定出台《区管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操作办法》,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管理,切实做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预防。严格落实《金川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金川区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并结合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查处突出问题,加大问责力度,切实在全区营造了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忠诚履职、积极作为的良好环境。着力加强村干部队伍管理,起草了《村干部日常管理办法》,待承接省、市相关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出台实施。二是着力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制定印发了《金川区关于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党支部建设做到痕迹化管理、全过程纪实,确保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三是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相关要求,结合金川区人才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金川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畅通基层人才流动渠道,进一步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工程,修订完善了《金川区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制定了《金川区社区工作实用人才评选办法》、《金川区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管理办法》,有计划从区属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挖掘培育人才,发挥本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本土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纪律监察体制改革务实高效。一是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全面完成机构组建、人员转隶、线索移交等工作,稳步推进内设机构调整、规章制度建设、干部培训及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等工作。按照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期间全面运用各项调查措施的要求,紧紧抓住市纪委指定办案的机会,探索运用了谈话、询问、留置等8项调查措施,启用了《金川区纪委监委执纪监督监察工作制度(试行)》和《金川区纪委监委机关执纪监督监察常用文书》,进一步细化了审批权限,规范了工作流程。二是建立完善巡察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巡察工作机构编制方案,经市委巡察办同意后,已上报市编办批复。待批复后,将尽快组建机构,完善制度,开展常规巡察。三是推进派驻监督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整合纪检监察力量,实现监督全覆盖,根据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求,按照《金川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派驻监督机构的方案》,待批复后,将尽快完成派驻机构的更名、增设和调整等工作。四是全面推行“村廉通”运行机制。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欠透明、群众意见大、反应强烈等问题,在全区各镇27个行政村探索推行了村级财务管理“村廉通”运行机制,设立了“村账镇管”资金专用账户,严格按照“统一账户、统管票据、集中核算、民主理财、日清月结、信息公开、上下监督”的运行模式,通过“二级监管”(银行监管、上级监管)、“二级监督”(班子监督、群众监督)、“三次公示”(短信公示、微信公示、公开栏公示),进一步提升了“村账镇管”水平,实现了“资金行管”,推动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目前,“村廉通”已正式运行,通过管理平台公示征地补偿款、临时用工费、管理费用、补助收入等资金16337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XX区虽然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各部门单位对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差异,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对改革工作的研究不够深入,造成对改革工作的盲目和被动,各领域改革进展不平衡;二是一些改革领域中探索创新的亮点不多,总结推广的经验还不足,积极主动推进改革的力度还不够;三是部分改革任务分属顶层设计,有待省、市出台相应文件后再行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进度。

下一步,金川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要求,总结经验,科学谋划,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取得新进展。

市委改革办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省委改革办的指导下,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改革部署,聚焦发展难题,敢于刀刃向内,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113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实现全面完成、全面过硬目标,以改革的实际行动体现“四个意识”、践行“两个坚决维护”,以改革的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坚持问题导向和为民取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进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亲力亲为抓改革。市委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市委主要领导以身作则,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从抓改革方案制定入手,一直抓到部署实施、政策配套、督察落实。今年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6次,审定改革事项42个,第7次会议已准备就绪,谋划实施了113项年度改革任务。同时,领衔负责全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坚持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在宝塔区、安塞区、黄陵县等七个县区和市环保局、国土局先行试点,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对8位县区主要领导出具审计通知书,进行了责任审计,为全省推开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二是夯实改革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市级领导领衔制和牵头部门包抓责任制,对标年度改革任务,建立责任清单,市委改革办先后召开30余次协调会,压实了20个市级领导和60个市直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修订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工作规则,调整精简组成人员,领导小组由42人减少到28人,创新会议决策机制,突出领导小组组长职责,建立列席人员制度,做到了责任到人、制度管事。

三是狠抓改革落实督察。制定2018年改革督察工作方案,持续开展改革任务“回头看”,先后三次组织10个专项小组、13个县区、3个管委会、57个市直部门单位,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及本年度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先后4次深入到各县区和部门,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等20余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察。开展重点改革任务“智慧督查”,率先将年度任务全部纳入省委改革系统,按时上传举证资料,定期盘点销账,创新推出提醒函、督办单制度,对临近完成时限的任务提醒告知,对推进不力的部门、县区督办整改,目前,已发出提醒函50份,督办单11份。建立改革台账,推行动态管理,按月对各县区、市直各部门改革任务进展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并在改革微信平台公布,作为全年考核排名重要依据,确保改一项成一项,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

四是深入开展改革调研。围绕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改革,深入实际,认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0余篇,其中5篇得到省委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和批示,《牵紧乡村振兴“牛鼻子”》《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分别在省委《调研与决策》《调查参阅》上刊登。同时,市人大按照市委要求,就市属国企改革、招商引资等进行了视察调研,形成了高质量报告,分别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通过“12345”政务平台、为民服务大厅设立调查点,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达6000多人,努力做到改革成效让群众来评判。

五是全力宣传改革亮点。积极与中央和省委改革办沟通对接,宣传延安改革新成效,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新时期“十个没有”平安创建得到中央和省委关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改革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两说一联”入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办的“40年40案例”评选,校园足球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4个案例被省委改革办评为全省优秀案例,数量居全省前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得到住建部通报表彰,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医改先进市,编发《改革工作动态》51期,市属国企改革、黄陵县索罗湾村、安塞区南沟村“三变”改革经验等在全省、全市推广,总结形成了2018年改革10大亮点和基层10大创新。

六是营造浓厚改革氛围。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先后在中省媒体刊登宣传延安改革成效的稿件20余篇,《栽下梧桐引凤来—延安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纪实》《安塞: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来一场产业链的“革命”》等稿件在陕西日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围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主题,连续举办18场新闻发布会,围绕重点改革任务,与延安电视台合作制作播出《向人民报告》节目13期。开辟“共话改革:我参与·我受益”栏目,播出电视节目、刊登稿件70余期(篇)。举办“共话改革:我参与·我受益”演讲比赛,60个市直部门的千余名干部职工参与活动,开展改革征文活动,社会各界投稿238篇。配合延安电视台制作反映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电视专题片《致敬40年》,与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联合举办“网民往事儿,延安四十年”活动,开展改革先锋模范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改革中来,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共享改革成果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重点领域,让群众有更多改革获得感

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的重点,一批有力度、有影响的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一)政府机构职能和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集中审批全覆盖,市县区全部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一章、一厅、一网、一流程、一保障”的“五个一”审批模式。市级对28个市直部门划转的106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颗粒化”梳理,保留审批事项82项,子项350项,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占到43%。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行容缺后补和网上办理,网上办理事项达到58.8%,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压缩65%,申报材料平均精简36%。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国家试点方面,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在国家12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缩减一半,60个工作日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的基础上再缩减一半,30个工作日完成,形成了具有延安特色的审批效能改革“6030”模式。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明确市级183项随机抽查事项,在全省率先建立信用监管平台,建立联合执法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干部代办等制度,全力压时限、优流程、提效率、降费用、增便利,提升营商环境。推进安塞区基层政务标准化规范化国家试点,建立镇(街)、村(社区)政务公开机制,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今年1-10月,企业运行综合成本降低6.2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4268户、同比增长33.16%。

(二)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深化价格体制改革,电力直接交易量达到41.33亿千瓦时,企业用电成本降低1亿多元,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清理取消涉企收费42项,为企业减负2700多万元。出台促进新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建成运营众创空间4家,英雄互娱、北航贝塔等一批新经济、新业态先后落户延川、宝塔等县区,累计引进新经济企业400家,实现收入22亿元,前三季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09.34亿元,占比接近30%。推进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后整理方面,集中打造延安苹果、洛川苹果2个品牌,建成智能选果线56条,冷气库储能达到100万吨以上,形成富县绿平果业“果园变股权、苹果变股金、果农变股东”、洛川方旭实业公司“免仓储+托底价+签合同”、延长陕果集团“苹果期货+保险”等农企合作新模式,等农企合作新模式,苹果分级销售率达到90%以上,每公斤售价比去年高出2元左右,预计全市苹果产值增加40亿元,带动果农人均增收2340元,对贫困户1.5万吨苹果实行免费上分拣线,人均增收1472元。推行水电气价格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实施居民用电“一户一表”改造,实行抄表到户、服务到户,解决群众用电“最后一米”问题。目前,904个小区同意改造签订移交协议,签订率为70%,106个小区3万余户完成改造任务,户均每月节约电费50多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新区尚城三号、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6个小区近4000余户居民实现居民电水气热“多表合一”。高新区、新区、南泥湾开发区管理体制方面,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加挂延安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牌子,推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马上就办”的审批制度,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通过国家现场考察,上报国务院审核,三个区完善财税体制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增强开发区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组建水务集团方面,打破部门分割、多环节分段式管理体制,整合市供水公司、王瑶水库管理处等12个企事业单位组建水务集团公司,实行一体化运营和管理,组建领导班子,完成集团注册挂牌,东川水厂正式投运,日供水超过2万立方米。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启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5亿元,全市有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2家企业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开展了非法金融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地方金融风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向全市推开,市县两级全部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对8位县区主要领导进行了责任审计。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截至11月10日,优良天数达到274天,“圣地蓝”成为延安靓丽名片。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坚决打赢“碧水、蓝天、青山、净土”四场保卫战,全市15个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三)农村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方面,确定宝塔区、甘泉县、富县为市级改革示范县区,在30个村先行试点。全市农村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率为97.94%,农村土地流转121.4万亩,流转率为27.7%,较去年提高5.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宝塔区和吴起县确定为国家试点,全市1784个村基本完成清产核资,1602个村组完成成员界定,1278个村组完成股权量化,1102个村组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13个县区全部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形成了黄陵县索罗湾村、安塞区南沟村等“三变”改革经验,整体工作步入全省第一方阵。子长、洛川、黄龙三县经发提醒函督办,清产核资完成率均达到100%。宜川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试点方面,累计发放贷款8914万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全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463个,入社农户15.09万户,入社率33.66%,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14家,认定家庭农场1427个,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国有林场改革方面。国有林场改革通过省级验收,65个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4483名林场职工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全部落实到位,解决了干部职工后顾之忧,构建起森林资源保护新机制。供销社综合改革方面,中国供销延安农产品物流园项目一期工程接近尾声,完成投资1.59亿元,建立网上交易平台,注册“老南区社”商标,组建专门营销队伍,线上线下销售近千万元。完成农垦改革方面,将南泥湾农场农垦管理职能划转南泥湾开发区,组建“延安市南泥湾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农场现有管理人员全员化转至公司,全面推行集团化、企业化管理运营新模式。

(四)民主法制改革。完善人大工作制度方面,建立政府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工作机制,《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经省人大审议通过,12月1日正式执行。创新人大监督方式、6月份开通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现与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时连接。推进协商民主方面,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变年度协商为“双周”协商,广泛征求和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健全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基层民主协商不断创新。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完成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市县区全部成立城市管理执法局,市级向宝塔区下放行政处罚权146项,向基层下沉力量145人。整合38条政务热线,建成全市统一的12345智慧政务平台,共接收群众来电8.98万个,受理有效诉求7.9万个,办结率99.24%,群众满意度89.46%。

(五)文化体制改革。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建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督查、问责机制,定期研判督查,确保全市意识形态领域可管可控。完善文化管理机制方面。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推进黄帝文化园区、鲁艺文化园区建设,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累计购买文化演出2000多场,理顺了市属文化企业监管机制,完成文联、作协、记协等群团改革。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延安广播电视微信平台上线运营,视频点击量达9320万,预计年底建成延安日报APP,推进“智慧延安”建设。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先后举办主题音乐会、小戏小品展演、经典诵读、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六)社会民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中考制度改革,按照“成绩优先、服从志愿、底线控制、录满为止”原则,打破原来学校自行录取模式,实行全市集中统一录取,从今年起,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55人以内,有效破解入学难、大班额问题。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各项政策措施,对全市民办学校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有特色的营利性幼儿园和高中。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机制,市县区全部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第二医疗集团首批成员正式签约挂牌,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和院长年薪制,调动了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750名基层医生取得全科医生证书,组建家庭医生团队627个,签约率为41.6%。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方面,完善了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实现市外住院费、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大病保险起付线由2万元降至1万元,完成养老金调整工作,市本级7799名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养老金190元。开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方面,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其中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1.3亿元,建成创贷信用村7个,发放贷款578万元。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方面,扎实开展新时代“十个没有”系列平安创建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查处村霸及宗族恶势力案件52件,破获涉黑涉恶类案件105起,开展居民小区、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公共交通、校园周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六大行动”,先后整改安全隐患3900余处,监控补盲4700余处,组建巡防队伍1885支,全市累计创建“十星级”平安网格、平安村组、平安校园等示范单位2665多个,平安家庭5万余户,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感达到93.6%,着力打造平安建设“延安样本”。

(七)司法体制改革。开展公益诉讼方面,建立公益诉讼案件协作配合机制,共发现受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84件,立案审查215件,提起公益诉讼8件,开庭审理7件,已开庭审理的案件检察机关全部胜诉。完成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内设机构由143个减少为76个,减少46.9%。家事审判改革方面,在宝塔区、志丹县、延长县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受理涉家事案件833件,调解撤诉结案520件,调撤率达62.5%。强化执行联动威慑机制,法院会同纪委、组织部约谈“公职老赖”173人,向最高法院“黑名单库”和省公共信息平台曝光失信被执行人543人,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9.58亿元。推行主办侦查员制度方面,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聘任考试、实绩评定、公示聘任等程序,全市13个县区聘任主办侦查员565名、协办侦查员199名。在公安宝塔分局开展“大部制”改革试点,首批向基层下沉警力77名。阳光执法、警务公开方面,全面推行节假日预约、老弱病残绿色通道等32项便民措施,实行公安户籍改革5取消11方便,群众满意度达到89.12%,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八)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用“三项机制”管人用人方面,全市利用鼓励激励机制调整干部1727人,纠错容错机制调整干部54人,能上能下机制调整干部385人,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不担当、不干事的受惩戒,调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健全基层党建方面,建立市县镇村四级“互联网+党建”云平台,形成“组织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管理就在掌上”新模式,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3.3%和82.4%,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制定《延安市党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规范了党务公开。创新聚集人才体制机制方面,完善各类优秀人才评选及奖励制度,引进硕士、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131名,招录博士选调生13名,中省博士服务团来延挂职16人,引导人才向基层、向艰苦地区流动。

(九)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落实党风廉政“两个责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完成市县监委会机构设置、人员转隶、纪法衔接和深度融合。全市共划转编制143个,转隶78人。市县两级均实现了纪委监委集中合署办公。深入推进市县政治巡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今年以来,派驻纪检监察机构51个,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888件,结案187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40人,移送司法机关36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十)市属国企改革。全面完成46户市属国企改制工作,推进国资统一监管,制定出台《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施方案》等12个配套政策,由市国资委统一监管51户市属国有企业,明确了国资委、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监管机制,彻底解决了多头管理、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启动51户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通过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来摸清家底,一企一策制定重组、清算、混改、集团化改革方案,与陕建、中航油合作,组建延安建投集团、能源集团,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让“老国企”焕发出新活力。基本完成60户中省市国企剥离办社会职能和31户中省市“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我市“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综合完成率达到95.48%,位列全省第二。

三、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基层创新取得实效

各县区、各部门把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跟进市委部署,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安塞区实行“红色代办员”制度,全程代办项目手续,全程保障项目施工,先后提拔工作实绩突出干部27名、惩戒干部6名,办理影响营商环境案件9起,行政拘留15人,全力转作风,98个重点项目全部按期开复工,企业满意度达到90%以上。坚持城乡交融,将文化旅游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打造“千人腰鼓”表演村、“陕北信天游”大舞台等文化产业村,全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农民人均增收700元;宝塔区创新城区环卫管理模式,进行“市场化运营、契约化管理”改革,降低行政管理成本1700多万元,环卫工人工资每月增加210元,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采取“12345”工作法,全力打赢改善人居环境攻坚战,甘谷驿镇代家沟村、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冯庄乡康坪村被省住建厅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洛川县推行苹果后整理,开展苹果深加工项目13个,建立“智慧果园”和苹果分拣线,苹果分选能力达到100吨/小时,开发精美包装情侣果、平安果、幸福果,发展苹果网店8000家,给苹果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全县果农人均收入15000元;富县创新“两说一联”便民联动机制,从结构、平台、机制、管理入手,组建融媒体中心,建立人民调解网络,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通过中央厨房和“三屏一声”,第一时间将调处结果向社会公开;子长县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出以“三量三度一服务”为核心的绩效薪酬分配制度,以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形成了“四点四片区”医疗服务新模式,乡镇签约率已达91%,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荣誉称号;延川县整合党委、政府督查职能组建督查局,下设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围绕深化改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全方位、深层次开展督查,共印发督查通报260多件,督促整改各类问题1500多个;黄龙县建立科技人才工作站,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市场开拓等发展需求,开展校地联合、项目合作、上门对接等形式,引进专家团队,实施合作项目12个,建立特色产业基地3个,培训群众3500人次,实现校地优势互补,创新柔性招才引智新机制;延长县推行“银行+保险+期货”模式,开展苹果价格险试点,保险公司到期赔付47户果农51.6万元,保费与赔付比为1:5.3,开展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赔付6户果农19.6万元,参保果农每吨苹果多收入1000元,有效防控了价格波动风险;志丹县推进足球小镇建设,建立足协监管机制,全县23所中小学、7所幼儿园全部纳入校园足球布点学校,参加训练的青少年达到5000人,足球普及率达30%;黄陵县推行“旅游+N”模式,将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体育、水利、招商、扶贫等结合,推动旅游业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过境游”向“目的地”转变,提升旅游品牌效应,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吴起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党建引领、三变突破、旅游支撑”的思路,打造南沟“三变”改革试点,村民人均收入近千元;甘泉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按照“折股量化、保底分红”模式,向39个集体资产空壳村注入117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桥镇乡王家湾村发展奶山羊养殖,成立股份合作社,吸引208户群众入股,奶山羊发展到520只,人均分红近2000元;宜川县创新食品监管机制,实施“互联网+”监管模式,建立了食品安全诚信平台,实现监管全覆盖。

四、存在问题及2019年主要工作

一是改革的主动性还不强。改革的紧迫感不强,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仍然存在等靠思想。二是改革能力还要提高。一些部门单位对改革政策研究不深,遇到前瞻性、创新性、探索性改革,不会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发展短板,照抄照搬中省文件,导致改革方案质量不高。三是改革的整体性还需提高。县区工作相对薄弱,各县区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存在差异,改革进展不平衡。四是抓落实的机制还不健全。问责制度还不完善,改革成效评价制度还不健全,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等第三方参与不够。

2019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增强改革紧迫感。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照责任清单和重点任务,真改实改快改,进一步明确专项小组组长、副组长的责任,落实牵头部门职责,抓紧谋划改革工作,及时研究改革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推动各项改革取得实效。

二要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各专项小组要对照改革督察工作方案,组织牵头部门认真组织进行专项督察,对市委部署的各项改革工作进行“回头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委改革办对深改组会议研究审定的改革事项要盯紧落实,抓出成效。加大对尚未取得实效改革任务的督察力度,对落实不力、进展迟缓的县区和部门要通过发提醒函、督办单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确保改一项成一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要加强对县区改革工作的指导。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在建立工作台账、推行动态管理、健全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指导。开展基层改革创新评比活动,以市委名义对形成的改革亮点、基层创新进行表彰,通过比亮点、比落地、比成效、比能力、比位次,形成你追我赶、自我超越的浓厚氛围。

四要营造全面深化改革的浓厚氛围。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发生的巨大变化,总结改革经验,宣传改革典型,讲好延安改革故事,汇聚改革正能量,坚持改革新闻发布会制度,办好“共话改革:我参与·我受益”等栏目,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拥护改革、人人支持改革、人人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

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报告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市中心工作,聚焦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聚焦加快追赶超越、推动“三个经济”,聚焦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突出精准发力和落地见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呈现精准实施、精准推进、精准达效的良好态势。市委深改委年度提出的135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在省对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继续稳站全省第一方阵。

一、强化工作举措,改革部署抓的实

一是强化机制保障。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对标中省设置组建市委深改委工作体系,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吸收进深改委,明确联络员以专项小组副组长身份纳入深改委委员,制定深改委2019年改革《工作要点》“两规则一细则”《XX市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8-2022年)》,形成《任务分工方案》,建立《任务台账》《试点台账》《领导包联台账》。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专项小组、农村改革专项小组、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社会民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4个专项小组和联络员单位进行了调整。明确改革办为市委工作机关,市委改革办与市委政研室合署办公,各县(市、区)委改革办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并以“三定方案”方式明确设立专职副主任,设立专门内设科室,增加专门编制,市县两级改革办工作力量得到明显加强。

二是强化基层创新。制定《关于做好全市改革创新联系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市级九大领域基层改革创新联系点31个,各县(市、区)也分别对标确定了一定数量的县级改革创新联系点,确保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改革亮点和经验。其中,临渭区柳园村乡村治理改革入选全国示范,华州区政务服务改革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数字政务创新先进单位”,华阴市荣获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潼关县供销基层社分类改革荣获国家标杆社称号,XX县殡葬改革入选民政部优秀案例,澄城县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合阳县金水派出所荣获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XX县家事审判制度改革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富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荣获中宣部表彰、生态示范县改革得到国土资源部肯定,白水县盛隆产业联合体荣获第六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经开区创新推行的“提案议事制”得到中央主题教育督导组肯定。

三是强化督察考核。严格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督察考核办法(试行)》,实行《任务交办单》和《专项提醒函》跟踪督办,定期开展督查通报,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同时,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由市委改革办会同市考核办逐项考核、定向赋分、排位定档、按档确分,并在全市改革系统工作会上进行通报和讲评,真正通过从严、从实、从细的考核,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落地见效。全年共共开展系统督察2次、专项督查1次,发出改革任务《提醒函》《交办单》19份。

四是强化学习培训。组织举办全市改革办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讲话和系列论述精神学习会,对市县两级改革办系统负责同志160人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开展全市改革办主任会议暨改革方案研评、亮点打造等突出问题专题培训,切实提高改革系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扎实开展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回头看”,形成改革任务落实情况自查报告。坚持把协同推进改革不力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九大问题之一,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重点就8类25项问题在全市进行整改。组织召开政党协商座谈会,面向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改革工作部署推进情况,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共动,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

五是强化宣传评估。坚持在市级主要媒体公开公布改革《工作要点》、《任务分工方案》,坚持定期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面向各级各类媒体通报改革进展情况。同时,印发《在市县两级开展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工作的通知》,就21项改革任务分别委托西安邮电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及相关专家学者、“两代表一委员”等第三方开展改革评估。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改革动态》、《决策参阅》、《决策建议》、《XX调研》和“XX改革进行时”微信公众号等传递交流改革举措、展示改革亮点、服务改革决策的平台作用,全年共发布改革微信公众号16期87条,编发《改革动态》53期,积极将XX在改革推进中创新做法、改革经验和改革成果向上级部门和社会进行推介,先后接待中央政研室、人民日报、新华社及江苏无锡、青海省委政研室等20余批次考察交流。

二、强化主官主责,主体责任夯的实

一是坚持率先垂范,坚定政治站位。市级党政主要领导严格落实亲力亲为抓改革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作为做好改革工作的根本遵循,市委常委会、市政务常务会、市委深改委会议均做到涉改文件优先学习和贯彻,涉改议题优先安排和审议。市委书记魏建锋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干部群众讲党课、做辅导、谈改革,并从“提高政治站位、抓好改革落地、夯实改革责任”等方面提出要求,不断凝聚干部群众的改革共识,引导各级自觉以改革创新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二是坚持亲力亲为,统筹谋划布局。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坚持以中央基准、省委要求为指引,坚持亲自担纲调研,亲自把关制定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关键环节问题,全年共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5次,听取改革进展情况汇报18次,审议改革方案29项,出台制度性成果86份。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认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共形成调研报告420多篇。代表陕西省接受中央改革办关于“开展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课题的督察调研,其中XX“拨改投”、合阳沟北“国有股”改革受到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

三是坚持攻坚克难,力求善作善成。积极推行重点改革任务领导包联责任制,制定印发《2019年市级领导干部包联重点改革项目清单》,市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包联重点改革任务,28名市级领导全部落实包联改革项目,并签订包联责任书。12个县(市、区)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联重点改革任务责任制,县级层面包联改革项目231个,领导包联实现层级全覆盖、领域全覆盖、责任全覆盖。

三、强化精准发力,改革任务落的实

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全面完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整合部门33个。“放管服”改革先后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许可事项336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率先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得到省专项督查组的肯定。整合19个部门承担的373项行政审批事项。“双公示”全面接入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与省级平台纵向联通,“最多跑一次”日办理事项数量达到525项,市行政服务中心荣获“2019全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持续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渭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全流程审批时间由245个工作日压缩至90个工作日,审批申报材料由原来的400余项减少至100项,企业开办基本实现零成本走在全国试点城市前列。《XX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实施意见》制定出台。“西渭融合”深入推进,富阎经济一体化建设高标准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28户。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和网上登记。市级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峪长制+警长制+网格化监管”模式已经构建,巩固秦岭北麓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改善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持续推进农村改革,设立乡村振兴示范暨“10镇40村”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新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749个,占比达到90%,清理收回集体资源性资产1243万亩、经营性资产42亿,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奠定坚实基础。XX“党支部+”“联合党委+”在全市全面推广。XX“两个模式两项改革”助推脱贫攻、澄城合阳“村村建园”、白水果园托管、合阳沟北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XX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带领群众发展金银花产业先进事迹入选全省产业扶贫20案例。全市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全覆盖,“三变”改革不断深入。20个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入选国家首批“绿色村庄”,合阳县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县。全省基层供销社改革现场会在渭召开,创建国家标杆社9家。

持续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率先建成预算联网监督平台。XX县“大调解体系”、合阳县综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华州区“乡贤调解室”成为人民调解典型案例。“1+6+X”社区治理模式在临渭区5个标准化示范社区进行试点。共青团网络新媒体骨干培训名列全省前茅。

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依托“旅游+”,创建国家A级景区、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示范点等95个。富平县率先全面开展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至119家,实现营收41.6亿元,同比增长17.4%,超额完成省考指标。文化文艺工作受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肯定。2019年陕西“国际博物馆日”在渭启动。中国民俗礼仪文化研讨会在渭召开。“乐动清风·绿氧田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动成功举办。2019中国·XX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在渭举行。“健康中国”全国羽毛球团体冠军赛在XX体育馆成功举办。XX赛区荣获2019中甲联赛年度“优秀赛区”“最佳人气赛区”。

持续推进社会民生体制改革,“陪餐制”在XX落地生根。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经验全面推广。学前教育普惠性园占比高于省定要求。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覆盖所在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三医联动”56个服务网点全面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智惠XX”高端科技创新智库论坛在渭举办。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陕西众创空间”。“互联网+殡葬”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上线使用。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率100%。

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庭审实质化运行机制建设逐步规范。“捕诉一体”办案期限同比减少18天。“繁简分流、规范速裁”改革通过专家评估。公安机关简政放权、农村社会治安分级管理、“放管服”举措、优化营商环境等改革工作受到省上肯定。全市现有警务辅助人员全部完成过渡考核。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

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关于选派街道(镇)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的意见》《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瞒报漏报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制定印发。创新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填报手抄承诺书及夫妻双签字制度。创新建立全市优秀年轻干部动态储备信息库,有效加强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全省首家“街社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在临渭区全面展开,工作受到中省媒体关注好评。

持续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制定出台制度性规定17项,巡视巡察实现全覆盖。市县两级监委全面组建,向部门派驻机构全部到位。建立纪委监委两个责任台账,设立作风建设协作区,聘请特约监察员,“双述双评”向村干部延伸。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中省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力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紧扣全市中心工作,聚焦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抓好重点改革、攻克改革难点,强化探索试点、打造改革亮点,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工作效能,坚定不移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为奋力开创新时代XX高质量发展、加快追赶超越新局面提供强大动力。

市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19年,市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以下简称“市经改小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委深改委2019年度改革台账,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持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任务统筹,抓好分解落实

2019年,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共涉及改革任务96项,其中方案对接落实类6项,方案推进落实类34项,改革试点落实类10项,实施规划落实类46项。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职责作用,进一步完善市经改小组15个成员单位联动协调机制,统筹调度、协调各方,合力推进。各成员单位按照改革事项具体、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可控原则,建立年度改革台账,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

二、精准推进落实,提高改革实效

今年以来,市经改小组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编制《2019年市经改组重大改革事宜和改革复杂问题推进清单》,明确工作任务、具体举措、完成时限,安排月度工作,确保重大改革事宜和改革复杂问题落地落实。对改革进度滞后的成员单位实行跟踪复查、挂账整改,形成落实清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成员单位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工作“回头看”和自查评估,开展对已出台专项改革方案的集中督察、重大改革试点任务评估验收。小组内部建立了工作动态报送机制,按月收集报送改革任务推进情况,积极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活动,梳理发布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历史沿革与成效亮点,营造改革工作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加快煤炭、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重组和转型升级。实施达钢异地搬迁转型发展,完成搬迁选址,划定用地红线,确定了首选潜在战略投资者,完成钢铁产能清理上报工作。实施排放升级改造,DZ海螺水泥排放总量下降40%左右,实现低浓度排放。开展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退出32处、独立升级改造34处、联合升级改造22处,少量保留9处,全市30万吨/年以下煤矿数量占2018年底的9.3%,减少90.7%。二是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完成化解钢铁产能140万吨的任务,设备拆除封存通过国家检查组验收,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基本结束;关闭煤矿2处,实现化解过剩产能18万吨/年目标;关闭拆除30万吨水泥生产线1条,转移30万吨水泥产能指标。商品房去库存平稳有序推进,截至12月底,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67万㎡,与去年同期持平,去库存103万平方米。强化基础设施补短板,2019年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8亿元,向上申报2020年补短板领域政府支持引导民间投资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7个,总投资139亿元。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组织起草了《关于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先后印发《DZ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营商环境不优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达市发改函〔2019〕753号)、《DZ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不优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D市发改函〔2019〕823号),分别召开贯彻落实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会,要求各牵头单位制定实施方案,深入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实行台帐管理,逐项整改销号,加强整治工作指导。同步向有关企业发放征求意见函,向DZ日报、DZ发布刊登公告,深入各县(市、区)召开座谈会调研,听取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广泛征集营商环境不优问题线索,将收集的200余条6大类49个方面问题转相关部门办理,提升专项整治的针对性,确保整治工作有的放矢、对症施治、精准施策。

(三)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扎实推进。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一个班子、一套措施、一批成效、一次调研”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完成了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落实情况专项监督调研,全面梳理我市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建设推进情况,184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川东北经济区一体化持续推进。与川东北4市联合印发了“交通互联互通、旅游协同发展、产业协作互补”等8项重大合作协议落实方案,与南充市签署了《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完成了国家天然气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广(元)巴达城镇发展带、商贸经济合作、达万铁水联运港建设4个川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重大课题研究;统筹推进川东北经济区“三个十大”工程(事项)实施。达渝协作发展深入推进。“达万一体化发展”战略已被纳入全省区域协同发展指导意见,并写入了“川渝两地毗邻地区合作协议”;今年7月,与万州签订《深化达(州)万(州)一体化发展2019年重点工作方案》,并纳入川渝合作“2+16”专项协议;“DZ与万州、开州、梁平等地建立经济协作区”等重大政策事项获得两省(市)政府支持。

(四)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积极支持地方电网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和引入低价电源,配合牵头部门推进地方电网整合,提升地方电网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鼓励扶持地方售电公司发展,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用电服务,充分利用各项电价政策降低我市企业和园区用电成本。两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4月1日起,降低一般工商业用户目录销售电价2.23分/千瓦时;7月1日起,降低一般工商业用户目录销售电价平均6.23分/千瓦时),2019年全市一般工商业用户将减少电费支出2亿余元。

(五)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取得实效。明确了DZ外向型经济发展重点,确定了以DZ高新区,大竹、渠县、宣汉、开江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机械装备、鞋服产品、电子元器件、新材料、健康家电等六大类产业。提出了DZ加工贸易发展路径,重点从优化加工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向服务业延伸价值链、加工自主品牌培育、实施加工贸易创新驱动和推进大通关平台建设等方面确定了发展路径和方向。形成了商务、海关、外管、金融等涉外部门共同推进加工贸易发展的联动工作机制。

(六)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严格按照《DZ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优化税收制度,完善地方税体系。认真落实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2019年全市个人所得税收入6.77亿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收3.18亿元,下降31.9%;1-11月个人所得税共计减税3.74亿元。增值税改革方面,着力抓好深化增值税改革、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减税政策,认真实施各类减税措施,建立健全政策宣传辅导、问题快速处理、优惠情况核查、统计数据审核、定点联系税户、政策效应分析等工作机制,1-11月份落实增值税改革减税5.57亿元,实现减税预期目标。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301109【范文汇编】改革工作总结(综述)汇编(1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mmgw.to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23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