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面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凝心聚力、务实笃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增长在抗击疫情中展现韧性,高质量发展在逆周期中克难奋进,社会民生在补短板中持续改善。一是区域经济运行逆势向好。着力化战疫之策为发展之智,以最大努力、最实举措推动经济逐季回暖,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左右;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1亿元,同比增长2%;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亿元,同比增长34%,经济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二是双A发展战略成效显现。成功承办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和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活动,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等落户西岸智塔和西岸艺岛,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作为上海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并获国务院表彰。三是两网平台建设树立标杆。完成区城运中心指挥大厅改造升级,“一网统管”精准救助案例获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通报表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工作考评位居全市前列,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排名中心城区第一。四是两汇民生品牌获得肯定。立足“邻里汇、汇邻里,美好生活共同体”愿景,打造面向社区居民的“邻里汇”,立足“水岸汇、惠你我,共享卓越西岸新生活”愿景,打造面向市民游客的“水岸汇”,得到央媒的集中报道,邻里汇作为区域品牌项目被写进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文件。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平战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研判、统筹平衡、精准施策、平战结合,努力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截至1月10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28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54例,已连续331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设置集中隔离点13个,累计落实集中医学观察26924人、居家医学观察14133人,未发生一起因境外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
精准防控全面夯实。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第一时间建立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架构,先后成立医疗卫生、物资保障、企业工作等13个工作组,建立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基层制度,指导帮助基层抗疫。全区抽调2600余名干部,轮番增援社区、南站、机场、留验点、集中隔离点等。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根据国内外疫情变化因时因势因情调整防控策略,牢牢守住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严格实施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做好中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的社区排摸与健康管理,强化发热门诊与发热哨点监测,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冷库等重点场所的环境监测、人员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培养市民健康文明好习惯,坚决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政策供给切实落地。加快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实行“一行一策”“一企一策”,全区773家重点企业、86家总部机构、60家重点外贸企业、8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月中旬100%复工,沿街商铺3月底基本复市。聚焦纾解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三大困扰,全力抓好惠企政策的供给和落地。及时出台惠企政策18条、扩大投资15条、促进消费24条、培育产业20条、文化消费10条等一揽子政策举措,重点抓好中小企业租金减免、楼宇园区物业补贴、综合性扶持、工地复工补贴等政策落地,累计支出惠企资金超33亿元,协调134家企业获得贷款约18亿元,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楼宇感受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公卫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出台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召开区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监测预警、疾病防控、应急医疗救治和综合治理五大能级提升工程。启动区疾控中心达标改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深化公卫人才队伍建设,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医防融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区中心医院成为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全市首个互联网公立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做实2个紧密型医联体,探索全科医生、专科医生联合提供健康服务模式,分级诊疗服务不断完善,实现智慧健康驿站街镇全覆盖。
(二)强化核心功能,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坚持服从服务大局,对接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努力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增动能,区域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实施意见,加快建设漕开发和枫林两个市级服务业创新示范区,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发展迅猛,全年预计完成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3135亿元,同比增长7.5%。制定落实促消费系列政策措施,“五五购物节”徐汇10大专场活动蓬勃开展,举办国际品牌高端首发活动10余次,引进全国或上海首店20余家,消费复苏率位居全市前列,预计完成商品销售总额7300亿元,同比下降4%。实施工业精品创造计划,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3亿元。积极支持总部经济发展,举行消费品牌外资总部推介会,引进和认定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研发中心,累计总部90家、研发中心23家,位居中心城区第一。全力稳外资、稳外贸,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增长3.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409.6亿元,位居中心城区第一。
科技创新活力强劲。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双创示范基地评估位列全国区域类城区组第二名。强化创新策源,做实做强上海交大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复旦免疫治疗技术转化中心等一批功能平台。出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实体化运作全市首个区域型TTO平台,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工作站和全市首批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落户徐汇。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泰坦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71家科技企业纳入市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西岸智塔东塔楼企业入驻率100%,预计全年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总产出35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枫林品牌”写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上海方案”,生命健康产业预计全年总产出650亿元,同比增长11%。
营商环境整体优化。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深做实“放管服”改革,推进52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制度成本持续降低。建立区领导对口联系功能区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常态化走访服务企业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两翼一体”营商机制的实施意见,做实做强区和街镇两级营商服务中心,推动街镇营商办与区属国资集团的力量整合和能力提升,加强对企业、行业、产业的研究,做强产业特质,培育产业生态,打造产业品牌。全区楼宇属地率43.2%,提高3.55个百分点,税收超亿元楼宇42幢。做好第三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区内14家总部企业参展,徐汇交易分团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6.7亿美元,超过前两届。
(三)加快项目建设,区域形态功能更加完善
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定经济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用,稳步实施61项市区两级重大工程,预计全年完成建设投资245亿元,城区空间形态和发展后劲同步提升。
重点区域功能更加凸显。深化徐家汇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徐家汇书院等项目建设,徐家汇国贸中心T1塔楼结构封顶,天桥连廊一期建成开放。完善徐汇滨江“一港一谷一城一仓一湾”布局,西岸传媒港地下空间建设加快收尾、地上建筑全面结构封顶;西岸智慧谷核心项目西岸智塔、西岸艺岛正式启用;西岸金融城地块实现整体出让,拿地后245天开工建设,创造了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地的“徐汇速度”;西岸创艺仓、西岸枫林湾加快规划研究和土地收储。加强衡复地区风貌保护活化,完成3.37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启动武康大楼节点城市设计提升工程,推进东平路、高安路品质提升和精细治理,黑石M+园区对外开放。漕开发鑫侨高综合开发项目启动建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实现桩基开工。高强度推进“5+1+X”土地收储计划,为区域未来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全年完成土地收储面积40.67公顷。
重大工程建设更有力度。龙华革命烈士庆祝地实现整体连通,打造初心教育基地。配合做好龙水南路和银都路两条越江隧道、机场联络线等市级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宛平剧场改扩建等工程,徐家汇体育公园新建体育综合体项目结构封顶,轨道交通15号线春节前全线通车运营。结合轨道交通23号线和漕宝路快速化建设,深化龙吴路快速化提升项目方案研究。大力实施复兴中路、宛平南路、漕溪北路等道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年内完成12条道路14.44公里整治。有序推进南部医疗中心、乐龄汇南部养老中心、南部职教中心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牙防所新院正式开业,高一小学华展东路分校、汇师小学中城校区建成开学。
市政基础设施更趋优化。加强重点区域路网建设,景东路、华济路区区对接道路正式竣工,宣威路、融水路、蝶山路等中城地区道路通车。完成虹漕南路-虹漕路(钦州南路-田林路)、桂林东街、桂林西街等20条道路平整度整治,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锦江乐园地铁站周边地道和枫林路天桥改造工程竣工。有序实施出租车候客站、公交车站等站点改造,全年新增公共泊位6871个、公共充电桩529个、共享泊位700个。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建设5G融合应用示范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四)注重需求导向,社会民生服务持续改善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群众关切,持续用力解决好“老小旧远”等民生问题,全面完成10方面区政府实事项目,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底线牢固。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落细援企稳岗各项政策,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数内,帮助805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深度融合长护险试点任务,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测评排名全市第一,顺利通过全国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考评验收,被列为十佳示范区通报表扬。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成第七批本市户籍及第一批非沪籍共有产权保障房选房,新增供应公租房426套,新增廉租补贴210户。结合龙华烈士陵园周边综合治理,推进龙华新村旧住房综合改造,推进全区36幢小梁薄板房屋更新改造和方案设计,启动修缮11幢,完成3幢,全年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37万平方米。深入实施社会救助“ABC发展计划”,累计为37.9万人次发放各类保障救助金2.9亿元。持续提高社区商业能级,全年建成3家生鲜超市、3家生鲜便利菜店和6个社区微菜场,“早餐工程”基本实现社区、园区、楼宇早餐布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