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035【素材汇编】2019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合集

2022-10-21 11:02:07 138
联系客服提示-墨墨公文

2019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文章合集

目录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乡村兴则国家兴

“活力中国”从哪里来

为政以公,行胜于言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

为基层减负促干部实干

惟创新者行稳致远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梅花“清”气满乾坤

身心齐入练脚力

多些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

实干兴业

激励更多干部担当作为

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

懂得看“桅杆”

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

减负不减责,潜心干事业

从心灵变迁感悟历史巨变

让守信者得“甜头”让失信者有“痛感”

无悔无怨无憾

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

“按规矩办”最省心

善用语言的力量

一起奋斗向前奔跑

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开放时代呼唤命运共同体意识

“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

“云时代”当有“云阅读”

一起做“读书种子”

中国经济的底气所在

中国经济的深层优势

中国经济的无限潜能

中国经济的空间广阔

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

擦亮“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不怕打贸易战”的底气

中国经济的信心所依

中国经济的大势所趋

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

初心与恒心

中国经济的活力澎湃

深藏功名背后的坚守

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

最美的科研誓言是报国

与树为伴以树为师

爱国情感绝非民粹主义

有我与忘我

摒弃“恐美崇美”心态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

创新敢为天下先

理论学习最忌“虚浮气”

千淘万漉只为真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不为名利遮望眼

共产党人的政治气节

集智攻关无不成

敢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

自尊自信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

百年大党看“朝气”

甘为育人“铺路石”

铸牢使命意识

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

为政底气从哪儿来

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

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

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

“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干净与干劲

根治形式主义

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祖国有我,我有祖国

“到位”的深刻启示

以革故鼎新开辟未来

跨越七十年的信仰力量

以“工笔”画准“自画像”

饮其流者怀其源

让文明之花长开

让生命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身入”实际“心至”群众

以百姓心为心

反暴力是香港最大诉求

破坏交通不得人心

止暴制乱,香港才有未来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且看香港激进势力如何裹挟民意

收回黑手悬崖勒马

团结奋斗同心筑梦

用进取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应战敢战善战方能止战

勇做新时代的“劲草真金”

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葆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

爱国是本分,报国是职责

“梦想清单”照见奋斗征程

崇高的义利观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

月饼的老味道与新体验

拿出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亿万个你我成就中国

共同描绘美丽山河

感谢您,亲爱的祖国

“举国体制”意味着什么

把忠诚执着朴实写入心田

“为中华崛起而拼搏”

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是奋斗

出行脚步丈量国家进步

“我们的道路多么宽广”

一堂鲜活生动的新中国历史课

与“新生事物”一起成长

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国之大典,伟力凝聚

国之大典,豪迈宣示

国之大典,盛大亮相

在现代城市中诗意栖居

用奋斗成就未来

做讲社会公德的好公民

做有职业道德的好建设者

做守家庭美德的好成员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大江大河,奔腾向前

“中国之治”展现制度自信

“中国制度”的深厚历史底蕴

开放,让上海拔节生长

迸发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力

中国制度为何具有显著优势

“战略性看多中国经济”

“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确保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中国制度”具有自我完善能力

抱持事业心态

中国制度的“最大优势”

共产党人的“特长”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中国式民主行得通很管用

“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

公平正义的阳光为何普照

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安“清贫”乐“正道”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

用制度优势托举更大奇迹

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大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

筑牢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

“清白家风不染尘”

全面小康“硬任务”必须完成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

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聆听民主政治的铿锵足音

用明德引领风尚

“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

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着眼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吹响了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的号令。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脱贫攻坚加油鼓劲,如冲锋号角,催人奋进。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数据显示,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末的1660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此最吃劲的时候”“紧要关头,关键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激发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干劲,砥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一鼓作气,决战决胜。

一鼓作气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一个字:工作必须务实,过程必须扎实,结果必须真实。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真抓实干、精准施策作出特别强调。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数字脱贫、弄虚作假之类的形式扶贫,重面子工程轻惠民实效之类的官僚主义,还是蝇贪蚁吞、优亲厚友之类的腐败问题,都会导致扶贫政策失准,扶贫资源跑冒滴漏,影响脱贫攻坚成效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让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一鼓作气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突出一个字: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就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风政风。老百姓常说,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广大党员干部勇当脱贫的领头羊、发展的开路人,以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久久为功的作风韧劲,下好精细精准的绣花功夫,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鼓舞人心。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我们就一定能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8日04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乡村兴则国家兴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充分体现了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分量,充分彰显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努力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事实证明,三农向好,全局主动。齐心协力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赢得三农发展的持续好形势,就能稳住基本盘,对做好全局工作起到压舱石作用。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必须清醒认识到,决胜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也正因如此,三农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一大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只有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才能让乡村全面振兴,让全面小康的成色足,让国家现代化的质量高。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只有扛起了重任、补齐了短板、夯实了根基、用好了法宝,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总抓手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切实抓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应当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我们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乡村蕴藏着无限希望与动能,形势越是复杂,做好三农工作越具有特殊重要性。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就能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做好全局工作增强定力、增厚底气、增添干劲。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09日03版)

(责编:岳弘彬、董晓伟)

活力中国从哪里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3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并提出明确要求,为构建活力中国指明了方向。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今天的中国,呈现一派勃勃生机。这里是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的创业热土,是一天运输1亿件快递、一年产生29.2万亿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的网络大国,更是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创新中国。过去一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活力中国的背后,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务实行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一个活力中国跃然纸上。

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揭示了构建活力中国的关键所在。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这些年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改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为活力中国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走过波澜壮阔的40年历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共识,更成为构建活力中国的内在要求。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活力中国,必须奔着问题去,抓住问题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给创新创业创造以更好的环境,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从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到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再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目的就是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市场活力,也源于良好市场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加强公正监管,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目的就是要让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具有无限的创新创造潜能,只要充分释放出来,中国的发展就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我们必能构建一个世所瞩目的活力中国,更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1日04版)

(责编:段星宇、董晓伟)

为政以公,行胜于言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为政以公,行胜于言”“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承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落实改革举措、增进发展信心,展现了优良作风和坚韧干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用历史的长镜头看,新中国从当年的一张白纸,70年时间绘就一幅灿烂绚丽的惊世画卷,靠的是共产党人夙夜在公,带领亿万人民奋斗拼搏。救世济民、富国强民的坚定担当,激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从革命年代一路走来,开辟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破除积弊,公平阳光洒照大地,打虎拍蝇永不停步,从严治党清气浩荡,无不显示出为政以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与情怀。

干在实处,身影就是最好的引领;走在前列,公义就是最好的垂范。风口浪尖处,总能看到共产党人舍己为公、为国为民的勇毅身影。新中国成立之初敌我斗争严峻,谷文昌察访民情后力主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一项德政赢得福建东山十万民心。建设时期焦裕禄撤掉劝阻灾民逃荒的劝阻办公室,改建为除三害办公室,聚合起兰考人治内涝、风沙、盐碱的信心。改革开放以来,从袁庚、步鑫生到邹碧华、罗阳,一颗公心支撑共产党人蹚出改革发展的条条大道。事业成就从公心中开拓出来,美誉威望从实干中积累起来,成就无愧于人民的功业,离不开为民任事、为国担当的忠肝义胆。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脱贫攻坚,啃掉的是硬骨头,获得的是新希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事不避难、勤奋奉公,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告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惕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号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越是顶天立地的事业,越是需要激荡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沉潜做事的态度。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必然经历化蛹为蝶的阵痛,全面深化改革往深处改、往实处落,难免触及更多险滩礁石,迎着新问题新课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同样没有捷径可走。现实语境也决定了,只有以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以干事创业的实绩交卷,才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寥寥数语,展现出为国为民的深厚情怀,寄托着对党员干部的殷殷期许。今日大好春光,我们已经瞭望到民族复兴的壮丽前景,也规划好了通达胜利彼岸的恢弘航程。每个新时代的追梦人,都应抖擞精神、奋斗以行。未来定会像马克思所希冀的,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2日04版)

(责编:袁勃、董晓伟)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这样强调。从广东考察格力电器到这次全国两会上鼓励安踏公司,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民营企业座谈会,从提出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到要求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振兴实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一个字,是对广大实体企业的充分肯定,也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实业兴则经济兴,实业强则国家强。对于正在跨越现代化经济体系关口的中国来说,实体经济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看当今世界经济,互联网、新科技方兴未艾,云计算、大数据引领潮流,越是在竞争激烈的较劲时刻,我们越是要咬定实业这座青山不放松,奋力补上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的短板,继续擦亮中国制造的一张张高质量名片。

兴实业,重在实实在在。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18年的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较上一年大幅提升32位,位列全球第四十六名。实践告诉我们,为实体企业创设良好条件,无论优化服务还是产业扶持,无论减税降费还是金融输血,都应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只要实打实地简政放权,真、真、真,实打实地消除歧视、平等对待各类企业,实打实地分类创新线上、线下监管模式,实打实地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我们就能走好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体制机制日臻成熟、愈益定型。

兴实业,必须心无旁骛。在福建代表团,安踏公司负责人在解释品牌含义时说,其意思是安心创业、踏实做人。相对外部环境的改善,转型升级的专注力、搏击商海的精气神,才是真正的内因和决定性力量。要以质取胜、凭自主创新和品牌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总靠山寨版、拼成本乃至卖苦力维持。然而克服惯性、提质增效,攻关高精尖、突破卡脖子,工匠精神的塑造、经营策略的求变,无不需要锲而不舍的笨功夫,考验的正是抗干扰能力。今天,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与势在我们一边。遇到困难不要泄气,更不要彷徨、犹豫,要抢抓机遇挖掘内需市场的潜力,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力,争得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红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在商言商,不耻于言利,但计利当计天下利,算账要算大账,算在竞争中谋求长期发展的需求账、民生账。秉持实业兴国的情怀,始终坚守价值与理想,诚信经营、通达天下,民族企业方能成就百年老店的商誉,成就一番回馈社会的伟业。回望过去,中国企业的成长,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面向未来,多长兴实业的硬本事、多练干实事的硬功夫,我们定能在变中有忧中抓住变中之机,依靠实业开创中国经济更加璀璨的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3日04版)

(责编:袁勃、董晓伟)

为基层减负促干部实干

基层,有最坚实的力量、最强大的血脉、最活跃的源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离不开基层视角、基层情怀。

对我们基层面临的形式主义困扰,总书记真是明察秋毫”“有对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等突出问题的剖析,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还有监督保障机制,这让我们充满期待”“我们更得撸起袖子干事创业”……近日,中办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纠偏的决心、务实的举措,直击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广大干部为之振奋。

一名基层干部说,工作中存在着三多一急:组织会议多、制发文件多、迎接检查多、工作任务急。现实中,一些地方检查考核林林总总,结果造成来督导督查的人比抓落实的人还多;在有的地方,问责滥用、泛化,一出事就多处分几个干部;有的地方重不重、留不留,干部跟群众还没聊上几句,就先忙着拍照合影……从督查检查频繁到处处留痕,从文山会海回潮到材料论英雄,凡此种种,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脱实向虚的不良风气滋生蔓延。长此以往,影响的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心劲,损害的则是群众的切身利益。

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这次中办《通知》围绕为基层减负,聚焦四个着力,明确提出了一系列管用举措。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大排查”“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改进谈话和函询工作方法,有效减轻干部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这些举措,直面问题,一针见血,操作性强。以一抓到底的决心、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必能有效为基层减负,有力促干部实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之以恒反四风、正风肃纪久久为功,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种种形式主义新表现深刻说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切不可掉以轻心。各地各部门以抓实基层减负年为契机,从根本上深挖自身作风积弊,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才能标本兼治,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基层治理之难,难在加强创造性落实,畅通最后一公里。基层情况复杂多变,难点痛点问题较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广大干部才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牢牢扭住为基层减负这个牛鼻子,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活广大基层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层干部队伍就能轻装上阵,接烫手山芋、钻矛盾窝

基层,是实践的原野、历练的疆场。扎根基层、淬炼本领,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广大基层干部就能更好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4日04版)

(责编:袁勃)

惟创新者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这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

创新始终伴随风险,这正是创新的内涵所在”“用创新驱动高品质生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观察今年全国两会,创新始终热度不减,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创新永无止境。现实中,从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实现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到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从5G商用在即、各类终端产品层出不穷,到《流浪地球》引发观影热潮、为中国科幻电影标注现象级坐标,创新蕴藏着澎湃的动力,激荡着强大的力量。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需要葆有创新思维、砥砺创新精神,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姿态。

在物理学中,跃迁原指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如今已被用来形容非线性上升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正是一个不断跃迁的时代,要想紧跟时代节拍,就必须跑出创新加速度。抓好源头创新,推动增长由数量扩张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已成为迫切的现实要求。事实证明,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行稳致远。

创新是一场不凡的征途,须在高原之上勇攀高峰。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女总工程师梁建英说: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在科技创新的疆场,无数科研人员洒下辛勤汗水、攻克道道难关,终于登上高新技术的峰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能在重要领域抢占制高点,成就创新链、激发新动能。有高原未必有高峰,有高峰则必有高原。坚定意志攀登高峰,矢志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应有姿态。

创新孕育于科创生态,仰赖于必要的密度。硅谷诞生于斯坦福大学周边,地方不大,但实验室、科技公司、投资机构密密麻麻;以色列人口仅约800万,却拥有近4万名科学家。创新需要密度,天才在孤岛上也难有作为。创新要素高密度集聚、形成场效应,就会最大限度释放创新的爆发力。深化改革开放、营造最优环境,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一个地方才能以创新赢得生机和希望。

创新生于变化、死于固化,呼唤献身精神。钱七虎院士引领防护工程科技创新,为我国铸就固若金汤的地下钢铁长城,一干就是一个甲子。科学探索面临着种种不确定和风险。献身精神,可说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意涵之一。心中有信仰,方能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利害所困。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勤劳智慧的近14亿人民,具有无限的创新创业创造潜能,只要充分释放出来,中国的发展就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5日04版)

(责编:袁勃、王倩)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回家的路,纵然千山万水亦是坦途。抚平坎坷的,是亲情团圆的情浓意切,更有敬业者的奉献奋斗、好心人的一臂之力。载着返乡游子的火车遭遇塌方,车上的产妇也受惊早产,刘承光刘家明父子两代列车长勇于担当,指挥大家度险;带领一众摩托大军回家的廖承平得知消息后,匆忙改道前去援助……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从回家故事中刻画出小镇百姓肩头担道义的家国大义,让观众感受到平凡人身上蕴藏的向善力量。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的,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爱家的那份心灵原色,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忧国忧民,展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爱国先爱家。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家尽孝、家道和顺,当一个人私德无瑕疵,才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担得起大任和重托。

爱家更爱国,没有国,家又如何圆满?不能走,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不能走。青藏高原上,卓嘎、央宗姐妹俩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从父辈开始的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守边故事。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32年,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充分诠释出许党报国的心中大爱。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爱国爱民、匡扶天下,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家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昌盛。

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春节期间,一对父子街头相遇却装作互不相识,因为父亲在着装巡逻,儿子在便衣反扒。小家虽然忙碌,却护航着大家的团圆。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激发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勤于实干、善于作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家风令人感佩。今日之中国,脱贫攻坚号角嘹亮,全面小康越来越近,改革开放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进,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呼唤每个人、每个家庭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在家国一体、命运与共中找到梦想安放的空间,激荡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必将一往无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17日04版)

(责编:袁勃、王倩)

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前不久,国外一家网站研究媒体上刊登的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照片发现,他们的步伐、表情,显示着对实现目标的信心

其实,这样的信心,激荡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浏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留言簿和网上跟帖,信心是高频词。这种信心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且日益多元。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1万亿元,银联网络交易总额达1.16万亿元,两个万亿折射强大内需潜力,标注着消费者的信心。

对未来的信心,来自已经取得的实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383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资金的流入,就是信心的流入。信心是用一个个成功累积起来的。从新中国成立我们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到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一项项重大工程、一个个中国智造、一桩桩民生实事……近14亿中国人民用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果实,也催生出对发展的坚定信心、对幸福的美好憧憬。

对未来的信心,来自不断发展的实力。去年12月28日,当我国第三架C919大型客机试飞成功之时,一家外媒感叹,与C919一起腾飞的,还有中国的信心。注意观看航天发射的人也不难发现,与过去相比,在火箭的点火时刻,我国科技人员脸上呈现的往往是放松感;即便是第一次飞向太空的航天员,出征前也是轻松自如。放松源于自信,自信源于实力。今天,一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它们之所以能不惧风浪、站稳脚跟,擦亮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名片,根本就在于自主创新、刻苦攻关,掌握了核心技术。有了硬实力,心中就有了底气。

对未来的信心,来自永不停歇的实干。实干是实干者的通行证,一切幸福都仰赖于实干苦干。学者渡过无涯学海,需要苦作舟;登山者攀上山巅,需要苦作梯。同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亿万人民的艰辛拼搏。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人人争当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的实干家,拒绝清谈、不务虚功、不弃微末,坚定必胜的信念,我们终将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在一棒接一棒的接续奋斗中成就伟大梦想。

哲人有言: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春天里的两会,是凝聚众智、集聚众力的民主殿堂。两会上代表委员议政建言的好声音、激扬的精气神,展示着奋斗到底的决心、迎接挑战的信心。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催动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起而行之。让我们筑牢乘势而上的坚定决心,激发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心,用勤勉实干换得春华秋实,为新时代的改革发展书写辉煌篇章。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2日04版)

(责编:王仁宏、王倩)

梅花气满乾坤

人们喜欢梅花,不只是因为她有香自苦寒来的风骨、她在丛中笑的怡然,更有清姿瘦影立悬崖,幽香润万家的情怀。清姿,是她的颜值;清纯,是她的品格;清香,是她的韵味。赏梅,得其真味真韵,一个清字贯穿其间,这是她形象的真实写照,是她灵魂溢出的芬芳。

崇清尚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梅花则承寄了这一美好寓意。明代花甲县令冯梦龙来到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的贫穷小县寿宁为官,把清正廉洁的前辈知县戴镗作为学习的楷模,为新建的戴清亭赋诗一首,其中有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句,表达自己愿做一株不畏风雪、清香永驻的老梅的高远志向。《荆州记》里说:诗人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与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如此冰清玉洁之情谊,成就了一段人情往来的人间佳话,与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可谓异曲同工、相映成趣。

在中国语言中,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正是从水的中,引出了其他许多事物的,从自然事物的引申出了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于是,便有了以清贫、清白、清爽、清高、清逸、清趣等以字为核心来判断人格品性、社会风气的众多词汇,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至宝。

人们向往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清澈蔚蓝的天空,更期盼梅花清香满神州,向往清廉的风尚、清爽的交往、清新的社会环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拳反腐败、纠四风,激浊扬清,使清廉、清爽、清新成为一种返璞归真的新境界,一种触手可及的新感觉,一种生机勃发的新气象。为人处世,不必再为送礼拒礼闹心;干事创业,不必再为托请请托焦虑;人际交往,不必再为请吃吃请费神……远离了污浊之气的雾霾,感悟了风气之变的愉悦,人们顿觉神清气爽,更增添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执著和坚定。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正是体现了一种高雅的格调、一种清新的气息、一种尚廉崇清的社会风尚。而今,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到建立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都旨在营造一种风清气爽的人际关系、海晏河清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虽然已经做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正本清源之效,但反四风、正风气,开弓没有回头箭。惟有以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意志决心、滴水穿石的久久为功,严防死守、善作善成,方能积小胜为大胜,让清风正气溢满人间。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虽然说风气建设人人有责,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责任更大、作用更显。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所有的清,最根本在于人对清的境界的追求、对清的本色的坚守、对清的风尚的呵护。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只有关键少数发挥好关键作用,带头严格自律,守住规矩底线,自觉崇清守清,才能以自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引领社会风尚,从春天出发,努力去成就一个更加清新和谐的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5日04版)

(责编:白宇、王倩)

身心齐入练脚力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走进实践深处?增强脚力是一个关键。

中国的改革发展,孕育着无数动人的中国故事,也沉淀了无数深刻的中国经验。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到乡村振兴的探索,从科技创新的前沿到城市社区的治理,这都是我们工作的时代景深。只有走向广阔的天地,才能发现最新鲜的探索、最壮阔的变革。要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做出引领社会的学问,就需要像树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这一片大地。迈开步子,走出院子,一身汗、两腿泥,才有沉甸甸的收获。

练就好脚力,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态度。毛泽东同志曾说,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要俯下身、扎下根,需要的是一种踏踏实实的态度。心浮气躁,心高气傲,只能让自己飘在上面、浮在表面。

身入,更要心至。练好脚力,仅仅走到基层是不够的,更需要用心贴近群众。身入解决的,仅仅是在场问题;而心至,解决的才是在状态的问题。这样的心,是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是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才能走进群众内心世界;了解百姓生存状态,才能体会群众冷暖诉求。不仅要走出去、走下去,更要走进去真心诚意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增强脚力,要带着感情,也要带着思考。能不能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器。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26次走访江苏一个村,每次调研都认真思考,真正做到了沉下去成为农民,走出来再成为研究者。今天,我们要增强脚力,正应该带着思考走下去,多维度看问题、多角度解难题,否则难免是宝山空回了。心中没有思考、胸中没有全局,如何在千头万绪中把握社情民意、在千变万化中扣紧时代脉搏,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篇章?

反观现实,有些人虽然走下去了,却只走常规线路,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蜻蜓点水”“飞轮观花,既听不到群众的真声音、真想法,也看不到基层的真情况、真问题。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下到田间地头容易,摸清治理脉搏不易。以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立场,以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自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才能接地气、通民情。这样的文艺创作、学术研究,也才能带上社会的质感和温度、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练就一双铁脚板,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身心齐入练脚力,归根结底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保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怀,把一颗火热的心奉献给人民、奉献给时代,才能不虚不浮、不骄不躁,把工作做到家,才能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也写在时代进程中。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6日04版)

(责编:段星宇、袁勃)

多些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

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矢志不渝跟党走,真信真学真宣传真实践党的科学理论。在生命弥留之际,对前来看望他的学生,留下自己的遗言:不忘初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许多好老师就像郑德荣一样,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能力和经验传道授业,更是用自己的人格、身教和大爱立德育人。也许我们会忘记当年老师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但耳濡目染中学会的为人处世道理和萌生的真善美种子,却终身受益。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这番话,引人思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既应重视显性教育,也应重视隐性教育。

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参加社会实践、阅读经典名著、触摸红色文化、参观名胜古迹……都能够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感悟立身做人的道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固然关键,任何一门课程、各级各类学校都很重要。提倡隐性教育,就是倡导开门办课办学,课上课下都下功夫,校内校外都尽责任,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青少年阶段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吾闻老农言,为稼慎在初。所施不卤莽,其报必有余。每一代青少年都被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有哲学家早就劝诫:你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隐性教育如空气,日用而不觉;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似春风,著物物不知,往往更容易契合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精神需求,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隐性教育的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高尚的师德师魂就是取之不竭的富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一位老师都不能满足于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又要有仁爱之心,能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优良的校风学风也是隐性教育的资源。好的校风学风,能够为学生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好学校往往英才辈出,出现人才成长中的共生现象,这与优良的校风学风是分不开的。教育并不是在玻璃暖房里培养奇花异草。青少年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既应读万卷书,也应行万里路,在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中,接触广阔天地,涵养家国情怀,树立远大抱负。

安静幽雅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周到悉心的人文关怀、正气充盈的家风家教……在高明的教育工作者看来,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都是隐性教育可以融入、嵌入、渗入的地方,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就能收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

《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9日04版)

(责编:白宇、王倩)

实干兴业

干工作最忌做虚功、出虚招。但从前一段中央纪委公开曝光的案例看,照搬照抄上级文件下发工作方案”“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不担当不作为、消极应付”“对工作不抓落实、只当二传手’”等等,这类虚假落实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前两年曾有一位基层干部反映,他所在的乡镇落实上级部署的一项硬指标就是出台本级贯彻落实文件,平均一个工作日出台一项改革成果。从一些地方、单位和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有的好作虚文,宁可在汇报稿上字斟句酌,也不愿意到实地调查研究;有的单位好张虚势,大事小事都搞启动仪式、开动员会、签责任状、开新闻发布会,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实际工作效果却少有人过问;有的单位好求虚效,刚刚接到工作任务就琢磨怎么撰写工作报告,刚刚进行工作部署就着手总结经验。凡此纸上落实,皆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实质上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必须看到,纸上落实,不仅使好政策在纸上空转,导致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带坏了风气。如此下去,便会进入恶性循环,谁来抓落实,谁来真干事?

从本质上看,纸上落实还是一种不担当、不作为的表现,一事当前不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是写个报告交差了事,其结果是问题在纸面上都已解决,实际工作却始终徘徊不前,群众诟病的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就是这么来的。而从一些公开的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久落不实,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其中关涉利益,甚至存在腐败问题。

宋人陆九渊云,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实。为学如此,干事更应如是。一篇篇措辞优美的工作总结,一份份装订精致的汇报材料,不如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一件件实事。焦裕禄、谷文昌真心为群众办事,以他们实实在在的业绩在老百姓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上级部门来说,检查工作也应转变方式,不受虚言,不听浮术,少整点材料,多些实地调查;对于下级单位来说,落实工作要转变观念,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不要闭门造车、纸上谈兵,而要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实践表明,一正风肃纪动真格,问题解决就势如破竹。前不久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的,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将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党纪处分,这给务虚功者敲响了警钟。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业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群众要的是真真切切的获得感。抓工作、出政绩、干事业,关键都在。除此而外,别无他途。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1日04版)

(责编:冯粒、王倩)

激励更多干部担当作为

一年之计在于春。把蓝图变成现实、将愿景化为实景,说到底要靠踏实奋斗。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我们常说,开路看先锋,群众看干部;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前不久,中办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就是要以管用举措为基层减负、促干部实干。以此为契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励更多干部担当作为,就能激活改革创新的一池春水,汇聚共同前行的强大力量。

让干部奋斗有动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事业因奋斗而成功,干部靠奋斗而成长。没有奋斗动力的人生,如同缺乏生机的原野;没有奋斗动力的事业,就像失去引擎的航船。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根源于圆梦信念,这是干部干事创业之基、积极作为之本。干部坚定筑梦圆梦的信念,才能不断蓄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闯劲,领头奔跑、冲锋陷阵的拼劲,砥砺奋进、百折不挠的韧劲。奋斗因梦想而激发,惟其梦想伟大,方有奋斗动力;惟其动力充沛,方能书写奇迹。

为干部担当添助力。风云起乃期猛士,鼙鼓动而思良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靠的是一大批担当作为的实干家,也离不开党的政策扶持、上级撑腰鼓劲。如今,方此船到中流浪更急之时,改革攻坚需要更多李云龙式的干将。在《亮剑》中,李云龙智勇双全、能征善战,但也因敢为捅了一些娄子。这就呼唤上级勇于为担当者担当,善做下属尤其是基层李云龙们的后盾。当他们创业有为时,给予掌声鼓励;在攻坚遇阻时,及时雪中送炭;遭遇挫折时,打开容错空间。用关爱抚慰担当者的心灵,拿政策坚定奋斗者的决心,才能助力干部保持锐气,争当开疆拓土的闯将、英勇善战的干将。

促干部进步增引力。选人用人是风向标,也是激励干部作为的指挥棒。有基层干部说:这激励那激励,用好干部最给力。用准一个人,激活一大片;用错一个人,则挫伤一大批。把握好这一用人的蝴蝶效应,需要瞄准好干部五条标准,以忠诚论党性、以实干论英雄、以实绩论奖赏,树立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鲜明导向。需要倡导实践历练,鼓励干部到吃劲的岗位练能力、挑繁重的担子练肩膀、去艰险的环境练胆识,烧旺淬炼人才的熔炉。需要选贤任能,重用脚上沾泥的、真材实料的、久经沙场的,真正让吃苦的吃香、优秀的优先、有为的有位、能干的能上。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奋进新征程,让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脱颖而出、坚毅笃行,有干劲、有奔头,我们就能激发筑梦的强大动力,实现更加美好的蓝图。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2日04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

当今世界,技术革新一日千里,信息化加速发展,全媒体应运而生。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一种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成为媒体领域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

因势而谋占先机,顺势而为赢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洞察大势、放眼全局,坚定不移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从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到强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从提出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到提出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从制定实施《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中央政治局以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内容进行集体学习……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指方向、定目标、明路径、提要求,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进入了新的境界。

媒体的变革和发展,从来与时代大潮同行,与技术创新同进。打开历史,从口与耳铅与火,再到光与电”“数与网,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带来传播方式的重大跃升、媒体形态的重大提升。审视现实,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重塑着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赋予了媒体新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不管是从强身健体、更好扛起使命任务来看,还是从定国安邦、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来看,媒体融合这场自我革命都回避不了,也不容回避。坐而论道、踟蹰不前必然错失良机,起而行之、主动迎战方能赢得未来。

推进媒体融合这场自我革命,关键是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攻坚克难。现在,媒体融合正处于爬坡过坎、吃劲要紧的关键阶段,的是内容和技术,的是机构和人员,触及的都是关键性问题、深层次矛盾,最需要的精神、的劲头、的行动。无论是改革媒体管理运行体制机制,让主力军尽快进入主战场,还是重塑媒体的策采编发流程,打造好、运用好中心厨房;无论是推动中央媒体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步伐,还是推动中央媒体到省市县媒体加快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无论是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是建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每一个任务、每一项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都要下硬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坚定前进方向,咬定发展目标,拿出改革的勇气、创新的举措、务实的办法,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关于媒体深度融合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形势发展催人奋进,媒体融合任重道远。只要我们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保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勇毅和坚定,就能沿着中国特色媒体融合之路行稳致远,绘就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我们应当有这样的底气,更应当有这样的自信。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3日04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懂得看桅杆

站在海边眺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时,我们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的一部分,最后看到全部船体。桅杆意味着事物的先兆,是晴雨表和风向标。

真正富有预见和远见的人,都懂得并善于看桅杆,从桅杆中分析研究出事物发展的动态、趋势和规律。毛泽东同志曾经几次提到过看桅杆的问题。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就曾满怀激情地用诗一样的语言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他还在谈到什么叫领导时说: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前一句讲桅杆预示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后一句讲桅杆强调了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从哪里来?就从懂得看桅杆中来。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桅杆是一种信号,它预示着事物的发展将由少量的、个别的东西变成大量的、普遍的东西。看桅杆就是把那些苗头性、倾向性的东西辨别出来,然后分析它的走向和演变,从中认识和把握矛盾运动的规律,从而看出信心和希望来。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迹象的。如果桅杆是意味着一种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就得提前动手解决它,防患于未然;如果是预示着某种动态和动向,就得提前跟踪、密切注视、及时跟进;如果是昭示着一种大的趋势和大的方向,就得提前布局,尽早尽快地顺应这种潮流。无视、忽视或不懂、不善看桅杆,或将导致机遇的错失,让机遇擦肩而过;或老虎来了还以为是猫,以致灰犀牛都临近甚至闯入了,还浑然不知,结果猝不及防。

从现实来看,不懂或不善于看桅杆现象的人还有不少。有的人只知道一味低头在海岸边上走,眼里压根就不去看桅杆,即便是桅杆已然跃出海面了,也熟视无睹,看不到,也看不清。有的人或许看了一眼桅杆,甚至也会发出尖叫或惊呼声,但往往看过就看过了,对桅杆效应不去分析,不去研判,没有预案,不知应对,结果看到了等于没有看到,等等。这都是要不得和很可怕的。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看桅杆得有高的站位。政治站位要高,任何时候必须注意从政治上看问题、想事情,善于把纷繁复杂的事物置于政治的角度下透视,用望远镜登高远望,用显微镜见微知著,看问题才有了高度、深度和角度。还应当看到,有的人虽然站位也高,但却是近视眼。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就得跳出来看问题,有一个好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经常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问题,去看待和观察事物,脚力、眼力和脑力同时用,桅杆便会尽收眼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需要更多懂得看和看得懂桅杆的人,在看桅杆中认清前行方向,把握内在规律,更好地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4日04版)

(责编:袁勃、王倩)

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

一位传道授业的好老师,会让人终生难忘;一门触碰心灵的好课程,会让人终身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上,让思政课不仅有意义有意思,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今这个时代,注意力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这也就决定了,思政课教师要有受众意识。有教育学家曾说过: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琴师从事于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一堂成功的思政课,应该能让学生感到犹如读了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了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既有知识的增益,也有道德的熏陶;既有美的感受,也有真和善的升华。换言之,只有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才能让人真学真信真懂,才能让道理入耳入脑入心。

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应避免填鸭说教。人有觉悟高低之分、有接受能力强弱之别,讲授思政课的方法,也应随之不断创新。思政工作应该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用深刻的洞见增强思想性,以广阔的视野增强吸引力,才能把课程讲好,思政课也就会成为网红课,最终收获润物无声的效果。

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当善于循序渐进。认识总是有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把思政课讲好,就要遵循道理的逻辑体系和思维的逻辑顺序。比如,讲民族复兴,不妨先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失去的二百年;讲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妨从西方世界为何强调回到马克思出发,讲讲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抽丝剥茧、由表及里,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思政课才能给人以启迪、发人以思考。

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应长于寓理于例。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泛泛的论述,而希望听到强有力的例证。就事论理,多讲生动活泼的内容,寓道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是增强感染力的必由之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也应求;既要求,也应求。新,就是新颖,应尽量避免翻来覆去地举一些老例子;近,就是贴近,不妨多用学生平时耳闻目睹的事例,这样的例子看得见、摸得着,可望可即,有亲近感和现实感;精,就是精当,许多事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例子举了,道理也便在其中了;实,就是真实,切忌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古人枚乘在一篇题为《七发》的散文中,叙述了一位吴客给楚国太子治病的故事,他不用药石针刺,而以要言妙道相告,竟治好了楚太子的病。理论的意义、思想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巧譬善喻,把精深的思想讲得深入浅出,把宏大的理论讲得有滋有味,就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细落实。广大思政课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担当,也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8日04版)

(责编:马昌、王倩)

减负不减责,潜心干事业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地基,基层党员干部的状态如何、担当是否有力,关乎治国理政的最终效果。

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上深挖思想根源,在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的问题上制定刚性指标,在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上采取过硬措施,在着力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的问题上综合施策……连日来,各级各地都在抓紧落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破除文山会海、任性问责、频繁检查、精准填表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树起减负不能减责、激励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让广大基层干部倍感振奋鼓舞。

减负不减责,彰显了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的要求,也体现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工作和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决心。党中央决心解决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轻负担,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名目繁多的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过多过频的督查检查中解救出来,把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用到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上去。发乎心者情必专,用心一者技必良。基层干部全神贯注干工作、心无旁骛做服务,各项政策方针落地生根就有了最有力的抓手,从而更好地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减负不减责,回应了人民群众期盼排忧解难和渴求优质服务的强烈愿望。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基层干部不仅处在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而且承担着许多为民排忧解难的一线硬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唯有减负不减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基层干部而言,减负不减责意味着必须坚持事业为重、为民至上,激发建功立业的热情、报效党和人民的干劲。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立下了汗马功劳。给基层干部更多的信任、关爱,为能担当、善作为、敢改革者保驾护航,允许试错、宽容失败、鼓励重来,才能增强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干事的动力。设立基层减负年,把为基层干部减轻负担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来抓,实现了政治上关注、思想上关怀、工作上关爱、生活上关心的具体化、可操作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一个干部好不好,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把权责对等内化为思想认知,把实干担当体现到行动实处,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基层干部一定能闯出一片蓝海,干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事业。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9日04版)

(责编:马昌、王倩)

从心灵变迁感悟历史巨变

时间的痕迹体现在沧海桑田上,也刻写在人的观念演进和心灵变迁中。

老家重庆忠县马灌镇厚脊沟,是渝东山区的一个古老村落。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大发展,家乡的小环境也一直在革故鼎新。假期中从老人忆往、乡亲闲谈中观察村风村貌,把脉世道人心,明显感到70年来发展进步无处不在,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很具有代表性。

70年砥砺奋进,筑梦空间越来越广阔,逐梦征程越来越光明。从当兵最光荣最爱公家粮,从孔雀东南飞自己立门堂,国家是最坚实的依靠,时代是最恢弘的舞台。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谢中权老人回忆,那时候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参军名额都挤破脑袋去争,抗美援朝时全乡人都敲锣打鼓来送别。建设年代,除了当兵还可以当老师、当工人、进机关,公家粮是许多人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后,打工成为万元户”“男上工地女进厂成为不少人的梦想。而如今,开外卖店、办汽修厂、做电商卖农产品等,创业自己干成为越来越多有志青年的首选。曙光在前,奋斗以成。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为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同心同德,见证共产党人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从感恩共产党,翻身得解放跟着村委走,什么都会有,再到小康不忘党,贫弱有人养,村民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度不断提升。86岁的丁永玖老人忆苦思甜,旧社会苦哇,当时整条厚脊沟都是大地主的,佃农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还是很难养活家庭。新中国成立,让穷苦人翻了身,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发展种植养殖,让老百姓致了富。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实行一系列惠民和扶贫政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困难家庭由政府出钱修新房,新农保成为老人养老的半个儿子,大家都齐声感叹党中央好、新时代好

70年春华秋实,精神面貌的吐故纳新,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和推动着社会变革。从是钱就要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利观一度出现偏差,但如今逐渐向好;从养儿防老儿女都好,重男轻女观念有了极大改变;从读书多不如打工早没文化真可怕,农民对文化的渴求更加强烈,懂文化、有知识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思想观念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家乡父老的思想和心灵变迁,成为国家巨变、社会进步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滴水里见太阳。观念的革新、心灵的变化虽不像收入增加、住房改善那样直观,但时刻流露在人们的一颦一笑中、体现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个人的小故事演绎成壮阔的大历史,普通人的奋斗足迹交汇成时代的进步潮流,民族复兴的传奇就这样不断延续。立足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基础,进一步积蓄能量,奋发进取,我们终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0日04版)

(责编:马昌、王倩)

让守信者得甜头让失信者有痛感

早餐奶奶毛师花、打造国产好奶粉的吴松航,诚信之星带动周围人以信用立身兴业;福州推出茉莉分、杭州上线钱江分,将市民的信用画像与便民服务挂钩,营造出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开启以来,让守信者得甜头、让失信者有痛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用历史广角镜看,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传统经济到市场经济,诚信的润滑剂作用日益显现。当人们脚力所至、目力所及的范围不断拓展,信用的应用场景也从担保、租赁等授信活动,扩宽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无现金社会里,网络端数以亿计的交易无不靠信用来托底;说到做到、承诺了就办好,政务诚信让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合作共赢的国家交往,同样依靠信用来维系。从个人到国家,从商务到政务,信用之光洒遍社会的每个角落,与你我如影随形。

诚信是百行之源。在西子湖畔的胡庆余堂国药号,徽商戒欺牌匾,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言必信,行必果”“言顾行,行顾言等古语,一诺千金等故事,无不证明言行一致是诚信的重要内涵。手艺人真材实料、生意人童叟无欺,干部立政德、公民守公德、从业人员遵循职业道德,诚信是不言自明的标准。而无论是假冒伪劣、企业偷税,还是乘客霸座、明星流量造假,只要逾越了诚信道德规范,那就是失信。守信构成道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无不需要以诚信为立身名片。

从严惩假冒伪劣,到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信用经济。诚信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地基,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诚信建设,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国富民强才有厚实根基。

信用无处不在,诚信建设也应无处不在。回望历史,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全国质量月,让中国产品有口皆碑;上世纪90年代发起百城万店无假货打假一词家喻户晓。今天,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在全国掀起信旋风,助推一个健全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拔地而起。特别是,社会信用代码基本实现全覆盖,不良经济活动面对百行征信系统无处遁形,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联合惩治下老赖寸步难行,制度的刚性确保失信行为无缝可钻。制度、技术、法治处处用力,各地区、各领域共同出击,共同护佑一个全面、立体的信用社会加速到来。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脍炙人口的童谣,让诚信做人的理念,从童年时期就印刻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当每个人都视信用如生命,打造以质取胜的中国制造,遵循取信于民的为政之道,激励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培育亲密清澈的人际交往,中国一定能更自如地走向世界、赢得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1日04版)

(责编:袁勃、王倩)

无悔无怨无憾

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时代楷模黄大年曾在朋友圈里感慨,大跨度的经历难免遭遇各种困难,拼搏中聊以自慰的追求正在于无悔、无怨、无憾。这位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用鞠躬尽瘁的执着和卓越的科研成果,向人们诠释出生命的意义。

什么是人生?路遥给出的答案是: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无悔、无怨、无憾,展现的是一种追梦的赤诚、奋斗的执着、超脱的追求。选定好目标,勇往奋进以赴之,百折不挠以成之,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生活,人的精神面貌也会保持年轻。内心一团火焰,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困难所惧,不为世俗所扰,这正是奋斗者应有的姿态。

无悔,就要做正确的事。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做正确的事,能让人有成就感,也容易激发人的激情。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情,后悔就可能在所难免。我感到了痛,深及肺腑;我充满了愧,无地自容;我无限地悔,肝肠寸断。从曾经的高级干部到悔不当初的阶下囚,这样的忏悔录警示人们,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只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做错事会后悔,想做而不做也会让人心中有愧。新买的书还没有开封,对家人的许诺还没有兑现,事业上的目标还没有完成……与其以后幡然后悔,不如现在就按既定目标踏踏实实去干。

无怨,就要正确地做事。相对于做事,抱怨确实简单许多。工作上不顺心,便抱怨领导不关照、同事不给力;生活上不满意,便抱怨父母不帮忙、儿女不上进。其实,不顺利的事情即便真是别人造成的,也无需过多抱怨,不必拿别人的过错来耽误自己的时间,改变自己终究比改变他人更容易。无怨,意味着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总把别人当成负担和拖累。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电力工人张黎明,常年奋战在抢修一线,无论三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他常说:最欣慰的事莫过于看到万家灯火。抱怨等同于对奋斗的放弃,在实干家眼里,认准了该做的事情,一定会尽力把它做到最好。

追梦无悔,奋斗无怨,结果必然令人欣慰而无憾。无憾,正在于不以成败论英雄,朝着理想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便耗尽一生都无法到达胜利的终点,回首往事时依然可以无憾地说一句:我尽力了。同样是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生前曾说:如果每个人能让自己完美一点,历史也就会完美一点。完美可能没有终点,但追求完美的过程必将让人终生难忘。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以此勉励人们努力进取、勇敢追梦。做奔跑者,当追梦人,这样的人生,需要勇于担当,更要尽力而为。让我们以奋斗者的姿态,不抱怨,早行动,求极致,尽情翱翔在梦想的天空。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2日04版)

(责编:袁勃、王倩)

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

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无论从艺还是治学,一个人要想抵达高远的境界,就必然离不开家与国的滋养。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

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亿万人民振奋精神、接续奋斗,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家是温馨的港湾,情感的归宿;千千万万个小家都好,国家和民族才能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次序,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意延伸,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爱家不能小家子气,更不应局限于小情怀、小浪漫之中。不久前,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在全国上万家影院播出,感动了无数观众。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最低气温达零下60摄氏度的伊木河,边防战士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搏斗,哪怕过年不能回家、难与爱人相聚,也无怨无悔,只因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他们用青春证明:最浪漫的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忠诚信念;最感人的不是卿卿我我,而是以身许国。现实中,边防战士、执勤交警、电力工人、外卖小哥……一颗颗普通的螺丝钉、一块块寻常的铺路石,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而这,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5日04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按规矩办最省心

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今天,让按规矩办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既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这是刚性的约束、硬杠杠,更要让大家懂得这是干事创业的安全阀

俗话讲,家不以规矩则败,国不以规矩则衰,惨痛教训史不绝书、比比皆是。可现实中仍有人信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遇到事习惯找人托关系、走捷径。还有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热衷与政策赛跑、同法规较劲,乃至违规用权、擅自越权。究其思想根源,嫌麻烦、觉得按规矩办费心费力,无法达到个人的目的,是重要原因。殊不知,不守规矩者或许侥幸一时、得利一阵,表面上尝到甜头、办成了事,但从长远来看,早晚会跌大跟头、付出沉重的代价。在这个意义上,明规矩立起来、潜规则倒下去,是组织上的要求,更是对干部的爱护——避免投机钻营自然能避开绊子和陷阱。

本质上,按规矩办就是要按规律办。北平电车厂遭敌特纵火破坏,周恩来同志马上中止会议赶到现场,对公安干部讲:前清时,县太爷听说哪儿着了火,都亲自到现场……今后,你们公安局的领导遇上大的案件、事件,必须亲自到现场。这种要求一把手亲自抓、现场抓,既是工作的需要、工作的规矩,也是从实践中得出的一种规律性认识,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面对突发重大事件,只有第一时间到现场,才能掌握第一手情况、及时作出处置决断,从而防止信息不对称误大事。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今天的法律、纪律和规矩都是深入探讨、反复试错、多次检验形成的治理良策,堪称省心、省力的真正捷径,它们背后是不依主观愿望左右的必然性法则。所以说,规矩是高压线,更是矫正器,按规矩办是干部的紧箍咒,更是护身符。

大家都知道,不按客观规律看问题、办事情,是必然会失败的,也必定会受到惩罚的。如荀子言,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前段时间通报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整而未治、阳奉阴违问题,其实质,正是不守政治纪律、不讲政治规矩。规矩不是负担,是治理的抓手。按规矩办的受益,不按规矩办的受惩,方能捍卫规矩的价值,遏止迈过锅台上炕的鲁莽,减少事后诸葛亮的悔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时时、处处、事事讲规矩,以格物,以修身,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貌似无情,实则最有情、最负责任,最能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为伟大事业共同奋斗。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6日04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善用语言的力量

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7日04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一起奋斗向前奔跑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的农家院里,习近平总书记言之谆谆、掷地有声的一席话,激扬起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如期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精气神。

如果说精准二字是脱贫攻坚的杠杆支点,那么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强大意愿、干群齐心自强不息的攻坚干劲,构成的就是撬走贫困这座大山的磅礴之力。祖祖辈辈喝盐碱水的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水引来了,路修通了,广大干部群众以过硬作风向脱贫发起冲刺;湖南凤凰县菖蒲塘村,向农村电商和农旅结合要效益,美好蓝图让农民感觉更有奔头;新疆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和落实扶贫政策,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激发了村民脱贫决心……尽锐出战、合力攻坚的生动场景充分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美好梦想无法自动实现,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归巢雁扑下身子创业带动乡邻致富,不脱贫誓不还;贫困群众昂扬志气拒绝等靠要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农家娃奋发图强专心念书,寄望于知识改变命运”……这些土生土长的致富因子,让脱贫具有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老县长高德荣说得好,高黎贡山高,独龙江水长,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来比水长。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当众人拾柴的心气儿被党的好政策一唤而起,内部奋发就能与外部帮扶形成共振,脱贫攻坚就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实干是最醒目的引领,落实是最有力的托举。愚公李保国把自己变为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毕生致力于培育适合太行山的经济作物,承包了上万群众的幸福生活。樵夫廖俊波,带着大家下乡村、进厂矿、访社区,激励身边干部群众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一举让贫困县变为省十佳。在优秀党员、优秀扶贫干部身上,有着为民造福、成就大我的高尚追求,也有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责任担当。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实干是最好的领导方法,也是过硬的领导能力。领导干部只有躬身实干、狠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当好施工队长、发挥头雁效应,才能一倡百和、一呼百应,凝聚起广大党员群众众志成城同心干的奋斗热情。

马克思说,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以梦为马、再接再厉,每一份付出都会照亮梦想的天空。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用汗水浇灌硕果,以实绩标注担当,带领各族人民创造比蜜甜来比花香的美好生活,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9日04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青春记忆,一代代青年的奋斗荣光。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蓦然发觉,五四精神已经深深刻印在我们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成为青年绽放爱国主义青春光芒的不竭源泉。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谆谆嘱托、殷殷期待,拨动青春心弦,激起强烈共鸣。

一段历史被铭记,凭借的是意义的丰厚。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站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我们才能讲清楚为什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具有如此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讲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讲清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讲清楚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决定性的步伐。广大青年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今天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听党话、跟党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青春的底色是爱国,青春的支点是奋斗。不管是吮吸知识、拔节抽穗的青年学子,夙兴夜寐铸就大国重器的青年专家,还是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的年轻第一书记,守卫万家祥和的人民子弟兵、消防队员,只要有一颗爱国赤心、一腔报国热血,总能在与国家梦、人民梦的同频共振中收获精彩人生。新时代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限光明。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发扬光大,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李大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青春的光芒格外闪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沐浴新时代春风,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广大青年一定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人民日报》(2019年04月22日04版)

(责编:李枫、董晓伟)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一个伟大政党,总会真挚地关切青年;一个伟大民族,总会热情地拥抱青年。

如何引导青年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怎样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嘱托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这一言近旨远、语重心长的要求,引发广大青年强烈共鸣。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五四先驱这样赞美青春、鼓舞青年。从青年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对青年一定要注意引导,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关心青年,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赞扬志愿服务队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寄语青年教师做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鼓励青年工人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叮嘱青年官兵争当训练尖子、技术能手、精武标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树起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的榜样。

小麦灌浆期,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的收成。青年恰处于一生中价值观养成、理想扬帆、事业起步的关键阶段,犹如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呵护。当代青年有着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等青春天性,也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等自身局限。尊重是相处的基础,信任是理解的前提。助力青年舒展凌云之志、唱响青春之歌,一个充分条件即在于,尊重青年成长规律,引导他们把优势做大、把短板补齐,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更好施展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也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青春向什么方向扬帆、以怎样姿态怒放?如何砥砺永久奋斗的青春心态?走近青年才能了解青年,倾听青年才能融入青年,融入青年才能引领青年。经常到青年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指引每个青春梦想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方能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指引他们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成就出彩人生。

桐花万里丹山路,砥砺奋进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把青年工作放在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更加凸显出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之责任重大。当好青年之友,做好知心人、贴心人,一定能助力新时代中国青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1日03版)

(责编:岳弘彬、董晓伟)

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我们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帮助青年解决好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握青年成长规律,着眼青年自身特点,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关心、关切、关怀,在广大青年群体中激荡起感动的涟漪,激发起青春的力量。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当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与新时代共同前进,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这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从所处的人生阶段而言,青年恰逢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不无感慨地写道: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前进途中,总是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压力,顶住了,就会成为人生的动力;坎坷,跨过去了,就是成长的财富。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是一个看似朴素却很深刻的道理。

一代人会有一代人的际遇。相比于过去,当代青年的成长发展面临更多机会、更大空间,也遇到了很多我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困难。马上要毕业的大学生,可能要面对工作选择、谈婚论嫁、适应社会等挑战;为梦想打拼的都市白领、快递小哥,可能既有养育子女的焦虑,也有赡养老人的压力;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创业青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负担……一句不经意间的问候,一个温情满满的关心,一次雪中送炭的帮助,恰恰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跨越成长的坎坷,既需要青年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适时伸出援手。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既能切实解决他们面对的困难,也能增加知识阅历,有效疏导青年情绪,激发向上向善的奋斗热情。

青春无边,奋斗以成。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多深入青年之中,多倾听青年呼声,把青年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就可以为青年成长成才筑就更广阔的舞台。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青春逐梦之路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2日04版)

(责编:岳弘彬、董晓伟)

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幼苗需要精心培育为喻,殷切嘱托大家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帮助青年顺利成长成才。这一殷切嘱托,引发广大青年强烈共鸣,更引起我们对做好青年工作的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年人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情感心理尚未成熟,离不开正确引导和精心栽培。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真善美的心灵种子,就必须结合青年实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擦亮奋斗的明灯,绘出人生梦想的最美图画,就必须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要激扬理想信念的力量,唱响爱国主义的青春之歌,就必须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才能为青年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助力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

如何做引路人?一名青年调度员工作时犯过错误,因此丧失了奋进勇气,对前途感到迷茫。焦裕禄来到家里和他促膝长谈,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努力改正错误,让这名年轻人重新燃起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后来成长为一名先进工作者。当青年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要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纠正,焦裕禄做出了生动示范。青春的旅程不会一帆风顺,当青年思想认识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择处于十字路口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当青年在事业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而当青年在工作上取得进步时,我们也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为青年群众指引航船方向,就要既理解青年所思所想,为他们驰骋思想打开浩瀚天空,也积极教育引导青年,推动他们脚踏实地走上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在给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他曾以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勉励青年。青春不应是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而应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努力书写充满激情与奋斗的精彩人生。我们支持青年奋斗圆梦、人生出彩,就要积极鼓励青年到艰苦的一线吃苦磨练、增长才干,放手让青年在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上攻坚克难、施展才华,积极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精神彰显中国精神,青年力量体现中国力量,青年未来就是中国未来。青年工作,把握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明天。做好青年工作,当好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不仅会让青春的光辉更加闪亮,也必将让国家的未来更加光明。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3日04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

开放时代呼唤命运共同体意识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在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习近平主席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引发高度关注,启迪深刻思考,为各国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提供了思想参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起蓝色力量

滔滔海洋,以之为阻隔则会安于一隅,或错过世界,以之为纽带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如何看待文明差异,处理利益纠葛,汇聚发展合力?如果搞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结果必然是动荡取代和平,矛盾消解和睦,激化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正在于,崇尚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共商共享,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以期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化解分歧、正视差异、平等相待,命运共同体意识筑起文明交流互鉴之基。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国家间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动辄就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商量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方式妥善解决涉海分歧,创新了超越冲突隔阂、推动聚同化异的现实路径。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不管处于何种政治体制、地域环境、发展阶段、文化背景都可以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扩大了这一公共产品的受益面。所谓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只有交流互鉴,个体文明才能生机勃发;只有多样并存,人类文明才能多姿多彩。

优势互补、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命运共同体意识架起国家合作共赢之桥。从推出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公共产品,到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到履行对发展中国家作出的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郑重承诺,计利当计天下利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底色,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独行快,众行远。命运共同体意识追求美美与共、惠泽各方,不为唱响自己的独奏曲,而是要奏响世界各国的交响乐,不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提出中欧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在秘鲁国会演讲时建议让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行稳致远、乘风远航、满载繁荣、造福人民,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强调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透过习近平主席”“”“等妙喻,一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画卷跃然而出。从利益共生、文明共存,到情感共鸣、价值共识,再到责任共担、发展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最终为的是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造就文明交往盛况。今天一带一路大写意走深走实为工笔画。历史和现实生动说明,不论相隔多远、差异多大,只要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并肩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经验,更是人类社会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远方的必然选择。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4日04版)

(责编:冯粒、王倩)

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共同收获发展的果实,让各国人民更加幸福,让世界更加美好!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的重要路径,郑重宣示了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赢得与会嘉宾强烈共鸣。

人心齐,泰山移”“独行快,众行远,合作共赢构成了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重要经验。有研究表明,合作是进化过程的架构师,是人类社会的最大成功。文明的活力在于交往交流交融,世界的美好系于合心合力合作。来自中国的丝绸和伊朗的高超工艺结合,成就了波斯丝毯的高贵;来自伊朗的苏麻离青和中国的高超工艺结合,成就了青花瓷器的雅致。习近平主席曾以此为例,形象阐明文明双向交融的重要价值。今天,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既延续了交流互鉴的历史潮流,更成为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短短6年时间,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合作共赢的纽带不断延展,和衷共济的倡议深入人心。如今,这场21世纪的凿空之旅已经带动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具有磁石般吸引力的伟大方案”“远远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象”“规模宏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透过这些评价不难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铺设出的,正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之所以能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关键就在于下实功、务实效,真正把合作的蛋糕做大,让发展的成果共享。这也符合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开辟更广阔合作空间的中国一贯主张。此次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宣布5项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展示了中国愿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的坚定决心。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上扬的关口,中国没有选择关上大门,而是以更大决心跑出改革开放的中国加速度,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更加彰显了负责任的开放大国形象。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习近平主席引用陶渊明的这句诗,呼吁各方把握浩荡世界潮流、洞察纵横历史大势,登高望远,携手前行,共同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未来。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一带一路将继续为世界繁荣发展和各国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6日04版)

(责编:袁勃、王倩)

云时代当有云阅读

打开电子书阅读器,海量图书一键下载;扫一扫二维码,手机自动朗读绘本;戴上增强现实眼镜,书中的古代战场和将士如在眼前……5G时代的数字阅读,能助人实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不久前,一项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产品数量大幅提升,手机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日趋普及。

身处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读纸质书才叫阅读。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精神世界,感受古今作家的笔端雍容,那么毫无疑问,科技发展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幼时读诗,不懂什么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5G时代可以用声音图像为诗句作注;青年读史,不解为何上党从来天下脊,通过3D电子地图,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得以立体呈现。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知书中乾坤的博大之美。

云时代云阅读,将世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指掌之间,更有利于涵养当代人含弘光大的精神气象。的确,云时代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捧读一本书几乎成了古典式的阅读。但从一卷在手一屏万卷、从读书到听书的改变,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只有阅读,才能像黏合剂一样,完成精神世界的碎片整理。面对海量信息、繁忙节奏时,在阅读中沉潜往复、滋养心灵、开阔境界,能让人更有底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更能在纷纭万状中激浊扬清、明辨是非。阅读的丝线,拾掇起日常生活的断章,将我们头脑中的奇思妙想编织成华美的思想画卷。

不论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其中不变的,乃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中国人来说,典籍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地图,我们按图索骥,能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同一本书,唐人读过,清人读过,我们也读过。就像一样的月光,笼罩过王昌龄诗中的龙城飞将,也陪伴过马致远笔下的天涯旅人。《新唐书》写李密在访友路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行且读;北宋诗人苏舜钦以《汉书》佐酒,读至妙处,满饮一大白。知晓了这些,今天我们捧读《汉书》时,无论是通过纸墨还是电子屏幕,都能在触动心灵的一刻,思接千载,感受到光照过古人思想天空的同一轮明月。

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倡导多读纸质书。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视力,也不仅是为了养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中国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5G时代的到来,或许拓宽了字纸的概念,但对于孩子来说,氤氲于纸墨之间的书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跳跃在掌心指间的触感,共同营造出一方带着暖光的精神角落。中国古人读书,讲究体会气象、意韵、神态、风骨,这些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往往隐藏在书卷和书香中。民族的文化血脉,正是在这一缕书香中得以传承。

云时代的到来,使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令人随时随地都能走进数字书房。用好云书房,在信息时代拓宽精神世界的入口,我们就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守护好人文之光。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7日04版)

(责编:袁勃)

一起做读书种子

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重视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8日04版)

(责编:袁勃、王倩)

中国经济的底气所在

中国有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年以来,应对国内外的错综复杂形势,我们一如既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经济基本面运行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实施相机调控,及时预调微调,使各类风险隐患被尽早识别、尽快排除,微观主体活力愈发丰沛,国民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党的十八大以来,宏观调控体系更加有力、有度、有效,调控手段与工具推陈出新、日益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这是中国经济的信心,更是中国经济的底气。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航船前后历经多次险滩、暗礁,从治理洋跃进、通货膨胀,到防范硬着陆、扩大内需,从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金融海啸,到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之所以能一次次转危为安、化危为机,一次次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主动作为、成功实施了数轮宏观调控,并能在每轮调控实践中斟酌纠偏、持续优化。时至今日,我们的宏观调控日臻稳健,各项机制化建设更加成熟、定型,尤其是工具箱的政策储备数量足、种类多、效率高,构成了中国经济防范和化解不确定性的坚实屏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周期性经济,离不开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和相机抉择。调节、抉择,就要留有回旋余地。今年14月,减税降费后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增长5.3%,以税收为中心的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空间。4月CPI温和上涨2.5%,M2同比增长8.5%,稳定的物价和预期为货币政策留足了后手。更何况,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性调整已为总量调控提供新方法,如为中小企业降成本、补短板比开闸放水更精准、更见效,去杠杆不搞一刀切,通过定向输血为转型升级添动力。14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4.3%,4月末外汇储备规模达30950亿美元,国际收支继续稳中提质,贸易与汇率政策同样有后手可见招拆招。有经济肌体的平稳健康,有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前行。

宏观调控重在有度,相机抉择难在冷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把握宏观大势的历史耐心与定力,既要会打政策组合拳,更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方面,只要主要统计指标、特别是就业数据不滑出目标区间,就不下猛药,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努力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另一方面,也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这其中蕴含着当下调控的全部要义。比如去库存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去产能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较之单纯的工具组合更易唤起企业的活力创造力,此类以改革促调控,本身就是手段的优化和创新,是宏观调控工具箱的生命力所在,便于克服体制性因素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风浪越大时,掌舵越重要,领航越关键。发挥好党中央对于经济工作、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乃是宏观调控能强化政策协同、做到令行禁止的定盘星。无论稳中有何变、变中有何忧,只要紧跟党中央的调控号令,提高做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步调一致地落实好工具箱中各项政策,我们定能无畏严冬酷暑,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打开宏观调控新局面,赢得中国经济新机遇。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0日04版)

(责编:袁勃、王倩)

中国经济的深层优势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见证了中国消费的井喷。假日期间,平均每天9266趟列车飞驰、1.6万个航班起落,全国一天的消费就掉3225亿元……这些数据,记录着愉悦的假期生活,也诉说着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为观察中国经济的运行提供了一个窗口。

前不久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总量和结构都呈现出平稳向好态势。从总量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6.4%,新增就业32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经济增速、就业情况、物价指数等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从结构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正成为增长新亮点。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这正是应对外部冲击和风险挑战的稳定器。

正确研判中国经济,不仅要看短期波动,也要从时间轴上看整体、看大势、看实质。这就需要具有辩证眼光和战略定力,发现那些不受短期波动影响、能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保驾护航的深层优势。这样的深层优势,首先表现为巨大的市场优势。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中国已经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有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不仅会进一步降低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而且能够以消费升级带动转型升级。

这样的深层优势,体现为善于求变应变的改革优势。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不断激发中国经济的内生活力。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当中的位次跃升了32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从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到壮士断腕般实施预计可带来1万亿减税额的减税降费,再到央行定向降准为民营企业输血,我们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就是为了用改革优势激发市场活力,使得市场主体的创新潜力充分涌流。

这样的深层优势,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独有的制度优势。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制度优势。党的坚强领导,能够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既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能根据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而进行灵活、适时的逆周期调节,确保经济不出现大的颠簸,在平稳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党的坚强领导,确保国家具有超强整合能力、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这是中国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压舱石,也是中国赢得更长远未来的关键。

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比一时一地的短期波动更重要的,是观察那些在长时间段上起作用的结构性因素。巨大的市场优势,能够避免经济过度依赖外贸,用超大规模市场托举中国经济;持续的改革优势,能够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用更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内生活力;根本的制度优势,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完整的制度框架,用强大的国家能力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翻开这70年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挑战应战不断循环往复的历史。与以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样,发挥好我们自身的深层优势,就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积极迎接挑战,实现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1日04版)

(责编:马昌、袁勃)

中国经济的无限潜能

中国经济超预期地稳定这是路透社对2019年中国经济开局成绩单的评价,符合国际社会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主流判断。4月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海外金融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并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

以超大经济体量保持中高速增长,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不断扩大开放……这些努力,在为自身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同时,也让世界经济的动力源更加强劲。潮流不息,趋势浩荡,断崖说”“崩溃论等荒谬说法不攻自破。越来越多人相信,中国经济彰显强劲韧性,蕴藏无限潜能。

潜能来自于经济结构优化。相较于投资、出口,消费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黏性。一季度,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1%,消费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的关键所在。有海外学者曾预测,随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长期持续扩大,到2030年,中国消费支出将高达14.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2%。

潜能来自于回旋空间巨大。中国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程中,不断孕生出发展的动力和空间。今年一季度,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教育、制造业技改等补短板领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14.7%、16.9%,均明显快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的增速。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中国经济还有巨大增长潜力等待释放。

潜能来自于新旧动能转换。每分钟约7件专利递交申请,每小时约25万人乘高铁出行,每天约1.65万户企业新登记成立;制造出世界上最薄的玻璃、最轻的地铁,建造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随着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欧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孕育壮大,中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

强劲韧性与磅礴潜能并非从天而降,更难以坐享其成。有韧性的经济,往往需要政策和体制机制在关键时候作出适应性的改变,从而激励更有效率的经济活动,让经济活力充分释放。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更加稳固,中国发展的回旋余地和应变能力不断提升,靠的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截至2018年末,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重大改革举措中已出台实施方案的超过95%。我们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价格回升、成本下降、盈利改善、信心增强的良性循环。激发只争朝夕的改革精神和越开越大的开放气魄,将助力中国经济中流奋楫、再上台阶。

中国的经济奇迹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第二阶段,2017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如此评价中国发展。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历史机遇期主动攻坚,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更有能力在风雨中破浪前行,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2日04版)

(责编:袁勃)

中国经济的空间广阔

前段时间,一张1斤香椿价格等于1只进口龙虾的换算表引发众多关注。在近2000公里外的北京乍暖还寒、冬意未消时,来自川、滇等地的时令香椿早已登上北京人的餐桌。曾因竹子而闻名的四川大竹县,靠着季节差种植香椿,赢得了香椿第一县的美誉。

这则案例表明我国经济有着广阔空间。一则,消费升级创造新消费需求,由此拉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乡村田野生长出致富希望;二则,交通和物流的大跨越大发展引发地理收缩效应,深度重构了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供应链;三则,城乡之间、东中西不同区域之间虽然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和不平衡,却体现出强烈的发展互补性、协同性,孕育着巨大发展潜力,也扩充了发展的回旋余地和腾挪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有改革开放40年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有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一系列因素,厚植起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韧性强的优势。我们不仅有底气和定力,更有条件和能力,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深刻洞察产业调整、消费升级、区域协同、城乡协调、人力资源等经济发展的梁柱支撑,有助于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

这一空间,拓展自规模效应与制度优势的互相叠加。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亿多个市场主体、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动辄以亿来计量的市场空间、人力资源,正是靠着党中央的掌舵领航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释放出蓬勃旺盛的发展潜能。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从科技强国到智慧社会,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不断刷新着世人对现代化路径和发展理念的认知。保持定力、从容施策,战略机遇期的,发展上升通道的,都会稳稳站在中国这一边。

这一空间,壮大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扩大开放的持续发力。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不断完善,锻造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特斯拉在上海建设电动汽车超级工厂,宝马在沈阳投资新建第三工厂,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相继诞生……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全方位开放刺激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改革与开放共同促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深度融合,为我国经济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新空间。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始终在于我们自己;最强大的前进动能,也始终在于我们自己。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我们一定能推动中国经济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3日04版)

(责编:李枫、王倩)

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

2019年开局,中国经济拿出一份稳中有进的超预期成绩单。其中最让人欣喜的是,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成为发展主引擎,为中国经济巨轮注入破浪前行的澎湃动能。

创新因子发力,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高。新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增速显著领先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跃升为中国经济体系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部分。新业态百舸争流,打通线上和线下,融合传统产业和数字经济,中国已成为全球新业态孕育、输出的重要源头。1分钟,4人用AR技术领略莫高窟风采;1分钟,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收1009万元;1分钟,天河三号可运算6000亿亿次……“创新中国1分钟让海内外为之赞叹,也是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真实映照。目前,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大大提高。

创新机制完善,经济发展的潜力更大。新动能崛起的背后,是放管服”“公平竞争”“减税降费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红利,为千千万万个市场主体营造出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外部环境。单考察减税这一部分,今年前5月,中国相继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全面降低增值税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以政府权力减法和财政紧日子换取创新乘法。平均1分钟,全国11家新企业诞生。中国创新热情高不高、发展信心足不足?这是最生动有力的答案。

创新矩阵齐整,为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创新能否成为主动力,不单靠某几项明星技术、某几个领先产业。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更要看是否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相对完整的创新矩阵。从这一角度考量,中国不仅在制造业等传统领域稳步向前,还在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积累了大量优势,不仅在新兴产业实现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还在前沿科技无人区提前布局。既关注当前发展,又致力近期补短板,更放眼未来引领,尽管眼下中国还存在不少技术上的薄弱环节,但看总体、看长远,中国创新引擎动力充足。

曾有人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大、人口多,会加大转型升级的难度。还有人担心,中国传统产业量大面广,很可能影响新技术的孕育推广。事实证明,全球新一轮技术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相交汇,恰恰为我国实现创新引领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超过200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全球第一,创新创造在中国可以快速落地;中国拥有海一般的市场、第一大人口规模、强劲的消费能力,为那些有价值的脑洞大开创造了沃土。今天,我国城乡居民对支付扫一扫”“购物点一点早就习以为常,甚至纳闷这么好的模式为什么在一些国家推广得慢。事实上,这些创新的背后,绝非单兵突进或平地惊雷,而是靠系统性地支撑,离不开庞大的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乃至高效的交通体系和工业体系。多重创新元素相互激荡,多领域专长彼此助力,构成中国创新驱动的新优势,也必将孕育更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惊喜。

一个经济体的底气,要看眼前静态的,更要看长远发展的。今天,中国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动力强劲、创新劲头红火,推动经济发展效益更佳、质量更高、持续性更好。这正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稳健运行的底气所在。固然,GDP增速可能会有波动,外界的风风雨雨可能会带来冲击,具体的产业难免有起伏有兴衰。但只要中国经济自身肌体强健,则信心足、站得稳,不惧一时的风雨。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4日04版)

(责编:李枫、王倩)

擦亮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两河流域种下的小麦,长江沿岸播撒的稻种,为农业文明揭开序幕;古中国创造负数,阿拉伯人最早测出子午线长度,先民用数学建构生活的秩序;楔形文字写就的情诗,玄武岩上的《汉谟拉比法典》,竹简中的《论语》,成为泽被后世的思想力量……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通过对亚洲各国悠久灿烂、参差多态的文化景观的精彩展现,生动诠释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的文明哲理。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对文明平等、文明之美的精彩阐释,对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恳切主张,让与会嘉宾感受到沁人心脾、发人思考的文明清风。既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也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为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为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指明了重要方向。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擦亮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必须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从欧洲大陆到东亚腹地,从地中海沿岸到亚马孙雨林,人类历史上诞生过不计其数的文明,它们的多彩色调让世界更加美丽。人类社会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思想、一种生活。看到多样性,才能把握文明的特征;承认差异性,才能领略文明之大美。不同文明孕育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辐射区域有大有小,但恰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401035【素材汇编】2019年《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合集

链接地址:https://www.mmgw.to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3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